我憑實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 第16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后聯(lián)姻對象是反派、瘋美人不愛了、這一次,我選反派[重生]、白月光和替身在一起了、陛下他持證發(fā)瘋、穿成醫(yī)師小夫郎、舉家穿越到五零、魅魔男友的飼養(yǎng)守則(1v2)、和戀人們的性愛記錄(女性向短篇)(nph)、曉頌(1V1H)
“可不好說,若是東.突厥許以重利,沒準真有人帶兵前往呢。還有西突厥那邊,從前跟東.突厥關(guān)系還算親厚,后來才漸行漸遠,可人家畢竟是同屬一族,沒道理不幫忙啊。” 東.突厥那塊地盤不小,若是愿意劃出幾座城,真的會有人上鉤的,就看對方舍不舍得了。 “可我怎么聽說,西突厥的使臣最近跟大魏走得挺近的,生意上的往來也越來越密切?” “生意是生意,打仗是打仗,怎么能混為一談呢?” 鄯末抱著胳膊不以為然,怎么不能?跟大魏做生意的利益遠比出兵更劃算。若是出兵,即便贏了,大頭還是東.突厥的,輪不到別人。可若是輸了,整個國家都會受到連累,得不償失,沒必要。 鄯末因為幫過傅朝瑜,同焉耆王室聯(lián)系更緊密了些,知道的消息也更多了。這會兒帶兵前去寒元關(guān)的大有人在,不過不是為了援助東.突厥的。 達坦王子得知有隊人馬正趕來寒元關(guān)后,正一頭霧水地看向他父汗。 攝圖大汗同樣不解:“雖然國書昨日晚間已經(jīng)送出去了,但是應當不會有這么快。確定不是大魏人么?” 屬下答道:“確定不是,那些人明顯都是西域人的長相?!?/br> 攝圖大汗陷入了沉思。任何時候,出動援軍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自古打仗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少說也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準備妥當。所以,這些趕過來的軍隊必定是早就有所準備,與他們送過去的國書根本沒有分毫關(guān)系。 父子二人對視一眼,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寒元關(guān)外,傅朝瑜也沒想到竟然能等到焉耆的援軍。 來人還是焉耆的大殿下,對方在他們的軍營旁邊安營扎寨之后,便派了使臣前來拜訪,等得到允許之后,焉耆大殿下又親自過來問安了。 大殿下先給皇上行禮。他并未認出對方就是曾經(jīng)跟在傅朝瑜身邊的將軍,事實上,他也沒必要追究傅朝瑜身邊的將軍究竟是誰,焉耆人沒有高昌那樣的膽量,知道了反而徒增煩惱。還不如就跟眼下這般不管不問,只要跟傅都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便足夠了。 大殿下入座之后,正好就坐在傅朝瑜身邊,不等大魏皇帝問起,他便主動將他父汗的打算和盤托出了:“東.突厥殘酷不仁,倒行逆施,焉耆上下不滿久矣,近日聽聞貴國再次出兵討伐東.突厥,焉耆上下也愿與貴國結(jié)為盟友,共同討伐東.突厥!” 說得義憤填膺,信誓旦旦,但事實卻是焉耆只想要從中討得一些好處。自從大魏幫助焉耆殲滅高昌之后,焉耆王便對大魏信服不已,盡管東.突厥對他們而言勢力龐大、不可小覷,可焉耆上下仍然相信大魏能夠大獲全勝。早在大魏還未曾拿出火炮之前,他們便已經(jīng)決定要出兵了。 這一路上,都沒有人猶豫過該不該來,反正無論如何,他們都跟定了大魏。 傅朝瑜望著皇上,君臣兩個聽完之后心如止水。雖然焉耆的確是抱著占便宜的心態(tài)來的,但是能在這時候出兵援助,不得不說已經(jīng)算是誠心了。 有了火炮,皇上早就覺得自己贏定了,但是能有援軍自然更好,東.突厥已然是強弩之末了,他不介意讓對方倒得更快一些。 于是焉耆大殿下順理成章地留了下來。 來大魏軍營里轉(zhuǎn)了一圈,大殿下發(fā)現(xiàn)自家軍隊跟人家壓根沒法比,人家訓練有方,儀容整肅,與之相對,他們則好像是被拉過來湊數(shù)的一樣。 焉耆大殿下也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而已,這畢竟是人家的軍營,他們看得太仔細反而像是別有所圖一樣?;厝ブ?,大殿下將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幾個將軍叫了過來,再三叮囑他們回去之后好生約束自己的士兵,最重要的是,過幾日跟東.突厥動手之時切不可優(yōu)柔寡斷,凡是能斬獲敵軍人頭的都有賞,重重有賞! “咱們雖然是打著撿漏的名義來的,但是也得要一份體面才行。若是一味龜縮在大魏軍隊身后x,那也太不中用了。切記,咱們即便撿漏,也要有尊嚴的撿漏,盡量讓自家軍隊顯得有血性一點兒,記住了沒?” 屬下連連應聲。 很快,達坦王子也得知了焉耆來訪。焉耆是援軍,不過不是東.突厥的援軍,而是大魏的援軍。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東.突厥以前從未放在眼里過,可如今連這樣的小國都敢欺負到他們的頭上來了。 攝圖大汗拍案而起:“這簡直是欺人太甚!” 無人回應。 事實上,即便是焉耆找上門來,他們也沒有余力對付了。 幾日后,攝圖大汗送去的國書都陸續(xù)有了回應,原本還有些部族在攝圖大汗的重利之下動搖過,可后來聽聞焉耆公然支持大魏,一個個也歇了心思。大魏國力強盛,如今再加上焉耆,便更加棘手了,他們即便出兵,東.突厥也未必能打贏。既然如此,那他們又何必淌這灘渾水? 攝圖大汗一一看過回信之后,心情更加沉重。 四面受敵,又無援軍,大魏那邊還不知道在憋著什么壞,至今都未發(fā)動進攻,攝圖大汗在猶豫自己是否要回王廷。 他擔心大魏又來一次突然襲擊,上次不知為何戛然而止,下一次可就未必了。 其實,焉耆人也在好奇大魏為何遲遲不起進攻,唯有周景淵幾個知道,他們在等火器營的人訓練完畢。 這些日子傅朝瑜一直留在軍營訓練新兵,這些人都是皇上的親信,對戰(zhàn)經(jīng)驗固然足,但是在面對火器時卻都是新手。傅朝瑜廢了好一番功夫才將他們訓練好。 尤其是鳥槍護軍,鳥銃與弓箭不同,護軍磨合許久才終于掌握了要領(lǐng),十發(fā)之中能中七八。 雖然不是百發(fā)百中,但是這種程度已經(jīng)夠了。 這日一早,當方爻領(lǐng)人攜火藥抵達軍營后,皇上憋了這么久的火終于能宣泄出來,即刻下令再次攻城。 東.突厥終于等到了這日,說實話,若是大魏再沒有動靜,他們都想反擊了,鈍刀子割rou實在磨人。 焉耆大殿下聽到鼓聲之后,也是立馬召集士兵:“速速出兵,準備迎戰(zhàn)!” 說完,他自己也是一陣熱血沸騰。 這并不是他第一回 上戰(zhàn)場,上次進攻高昌他也一路跟著,不過那會兒多虧了傅朝瑜,這一次得全靠他來指揮了。焉耆大殿下也是個好強的,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大魏對他們刮目相看,即便焉耆國力不如大魏,好歹能拿出點氣勢出來,否則憑什么讓大魏一直庇護他們?其實別看他沒怎么上過戰(zhàn)場,可他的身手也是不錯的,待會兒可以讓傅大人好好瞧一瞧! 然而等上了戰(zhàn)場之后,摩拳擦掌的焉耆士兵卻都傻眼了。 大魏拿出十幾個奇奇怪怪的東西往前面擺成一排,也不放拋石車了。架勢是挺足的,可有什么用呢? “這是何物,拋石車呢,難道你們就用這玩意兒攻城?”大殿下問傅朝瑜。 傅朝瑜:“殿下莫急,待會兒便知道了?!?/br> 焉耆大殿下一言難盡地望著這些怪東西,大魏難不成覺得,這東西能比拋石車有用? 在焉耆士兵的不解之中,火器營熟練地投彈,點火,動作整齊劃一。 突然之間,炮聲響起,腳下的這片大地似乎都為之顫抖。 數(shù)百枚炮彈齊發(fā),轟鳴聲震耳欲聾,須臾之間便在敵軍的城門處炸開,碎屑飛濺,烈火與濃煙彌漫了整個視線。 焉耆大殿下不爭氣地腿腳一軟,險些跌在地上,聲音太大,可他為什么覺得自己快要聽不到動靜了?眼前的一幕幕都慢了下來,點燃的火舌,炸裂的城墻,四處逃竄的突厥人,還有,猩紅的鮮血…… 太可怕了,他從未見過這等駭人的場面。東.突厥自然也在抵抗,但是這等微末的人力在火炮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這就是大魏真正的實力嗎? 焉耆人忽然無比慶幸他們當初投靠了大魏,這絕對是幾十年間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持續(xù)性的轟炸足足持續(xù)了一刻鐘,原本堅不可摧的城門到底扛不住數(shù)百發(fā)火炮,轟然倒塌了。 大魏皇帝舉劍高呼:“殲滅敵軍,活捉攝圖大汗!” 成千上萬的大魏軍瞬間殺進了城內(nèi)。 焉耆大殿下勉強站了起來,為了能更好地抱住大魏這根粗大腿,他顧不得害怕,艱難地抽出刀,指向東.突厥的方向:“兒郎們,隨我沖鋒!” 第192章 獲勝 突厥城中一片混亂。 許將軍等人已率兵前往, 傅朝瑜特意訓練過來的護軍也手持鳥銃緊隨其后,另有士兵舉盾在前掩護。 這些鳥銃護軍金貴著呢,乃是傅大人親自訓練出來的, 傷了誰都不能傷了他們。 焉耆大殿下?lián)沃豢跉? 沖進來之后正想著多殺幾個敵軍,結(jié)果還未交手便看到前面舉著刀趕過來的幾個突厥人被大魏護軍“砰砰”射了兩槍,隨即應生倒地, 胸口濺出了一團血花。 快得他都沒來得及反應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大殿下只依稀看到那些大魏護軍手中拿著一桿長筒, 并不大,比弓箭要小多了,可那玩意兒卻厲害得很, 又快又準,瞬間就能將人射死。 焉耆軍倒抽了一口涼氣,紛紛圍在大殿下周圍, 七嘴八舌地問:“殿下, 咱們還要繼續(xù)上嗎?” 總覺得他們跟著過來就是為了充數(shù)的。 大殿下咬牙:“上, 得讓大魏人看到咱們的誠意!” 來都來了,這回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一旦撤回去,別說大魏皇帝會瞧不上他們, 就連他自己都瞧不上自己。還不如表現(xiàn)得英勇一些, 人家下回有什么好事, 也會看在今兒的份上帶上他們的。更何況, 他還有筆交易想跟大魏做呢。 為了能長久地抱住金大腿,大殿下也是拼了,嘶吼一聲沖入人群, 仿佛跟突厥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樣,那兇勁兒比大魏人還要高上三分。 正在沖鋒陷陣的許將軍等人也被這變故給弄得愣住了, 面面相覷:“焉耆士兵都如此勇猛么?” 身邊人也捉摸不透:“從未聽聞焉耆人善戰(zhàn)?!?/br> 其實,在他們圣上跟傅大人失蹤之前,根本沒有多少人關(guān)注過焉耆。這國家太小了,既算不上富裕,位置也不夠險要,與他們又并非是鄰國,若不是因緣際會,兩國也不會像如今這樣密不可分。焉耆人偏安一隅,除了略微擅長做生意并無長處,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可眼下來看,也不盡然。 若是焉耆人都跟這位大殿下一樣驍勇善戰(zhàn),那他們從前確實是小看了焉耆這樣的國家。雖是小國,卻也有熱血兒郎。 焉耆都如此了,大魏更不能輸! 今日務必活捉突厥大汗! 萬眾矚目的焉耆大殿下握著刀的手都在微微顫抖,他生怕大魏那批護軍手沒拿穩(wěn),萬一把他給打中就不好了。大魏鳥護軍的命是金貴,他的命也同樣金貴呀,他可是焉耆的大殿下,未來極有可能繼承他父汗的汗位的。 不行,他得沖得再前些,遠離大魏護衛(wèi)的視線。 大殿下宛若一個戰(zhàn)神,乍一看,還真有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架勢,許將軍等人越發(fā)對焉耆改觀了。 而東.突厥的士兵看待焉耆人如同看到一個瘋子一般,他們跟對方又沒有什么深仇大恨,至于么? 攝圖大汗也想問問,至于么? 大魏轟垮了他們的城門還不夠,還射殺了他們這么多的守軍。至于焉耆,則更是喪心病狂,他們跟焉耆近日無冤,遠日無仇,攝圖大汗完全想不通對方為何會死盯著他們不放。眼看著前線已經(jīng)守不住了,攝圖大汗帶著連連后退,焉耆大殿下依舊沖在追殺的最前線。 眼看著對方窮追不舍,攝圖大汗當機立斷:“棄城后撤?!?/br> 達坦王子欲言又止。寒元關(guān)已經(jīng)丟了,眼下這座若是再丟給大魏,他們就真的無城可守了。越往王庭深入,城池關(guān)隘越少,大魏士兵一旦突破天險,再往前推進便如履平地,真退到了王廷,他們能拿什么守? 可是危難當前,達坦王子又說不出要死守陣地的想法,畢竟誰都知道,這座城已經(jīng)被大魏給打廢了,便是強行去守也守不了多少天。 回撤途中,達坦王子還依稀能聽到火炮聲跟槍聲?;仨h處,數(shù)縷青煙徐徐升起,整座城都x在戰(zhàn)火中湮滅。 他們多年的心血毀于一旦,日后想要從大魏手中奪回來再重新建起來,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只是他不明白,分明是鄰國,可為什么大魏能有如此的氣運?大魏從前有拋石車,可等到自己這邊將其偷來之后,他們又有了火炮。達坦王子也想過要將火炮給偷來,可是偷來之后呢,大魏若是再弄來一個新玩意兒,他們照樣抵抗不過。他實在是太累了,生平從未遇見無解的對手。 倘若對面沒有攪局的傅朝瑜,興許他們東.突厥的鐵騎早已踏平大魏西北了??上?,為什么偏偏出來一個傅朝瑜,像是憑空蹦出來一個人似的,專門為了克制他們所有人。 攝圖大汗攜軍逃跑的消息傳了回來,一同傳回來的還有他們的士兵已經(jīng)徹底占領(lǐng)了東.突厥的城池的喜訊。 皇上下令乘勝追擊,命許漢杰等繼續(xù)追殺攝圖大汗,焉耆那位大殿下也緊緊跟著徐將軍等人。焉耆人的勇猛戰(zhàn)績傳回來之后,從前見過焉耆對陣高昌軍隊的君臣二人都迷惑了。 焉耆要是真有這么厲害的話,還用得著被高昌壓著打?怎么也想不通,于是皇上將其歸結(jié)于天佑大魏,不僅大魏的士兵所向披靡,連焉耆的士兵都比從前精進了千百倍。 他們大魏果然是天命所歸啊。 皇上洋洋得意了一陣子,自己并未跟進,而是帶領(lǐng)剩余軍隊進駐城內(nèi),持續(xù)鞏固大魏的戰(zhàn)果。東突厥的領(lǐng)地對于皇上來說可有可無,細想想除了放牧似乎也沒有別的用處了,但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也不能不要,否則豈不是白忙活一場?他得留下來,好好盤算著東.突厥這塊地盤要如何物盡其用。 眼下戰(zhàn)況已然分明,徹底兼并東.突厥已是早晚之事,皇上自己留在了突厥境內(nèi),卻讓傅朝瑜帶著周景淵一塊兒回去。 意外之喜! 周景淵眼睛都亮了,傅朝瑜捏了捏他的手,示意他別表現(xiàn)得這么明顯。 皇上不動聲色地將一切看在眼里,表情臭臭的,但是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也收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