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 第29章 意志的對決(4)
龐大戰(zhàn)艦舯部靠后的位置,原本緊湊的配置著后艦橋、觀測塔和十多座高炮,艦上的各種工具艇——包括3艘駁船、4艘哨艇、1艘大舢板、2艘小帆板和2艘小舢板,現(xiàn)在只剩滿眼狼藉了。 “快點,伙計們,就差一小半了!” 二三十名德國水兵,上身大都只穿著背心、套著救生衣,正利用焊槍、切割機等工具在倒塌的后桅桿旁邊忙碌著。這根圓直的桿子原本有好幾十米高、上百噸重,不久前被英國炮彈懶腰炸斷,一下子把副艦橋砸凹了不說,末端還壓在了三號炮塔上——它雖然沒有能力砸穿130毫米厚的炮塔頂部裝甲,卻生生堵死了炮塔轉向的空間,使得它只能在左右大約10度的范圍內小心的旋轉。現(xiàn)在,水兵們冒著炮火在這里奮戰(zhàn),為的就是將這根已經無用的桿子最末端的一段切斷,好最大限度的恢復三號炮塔的戰(zhàn)斗能力。 切斷倒塌的桅桿聽起來很單純,可是這不同于風帆戰(zhàn)艦時代的木制桅桿。如今德國大型戰(zhàn)艦上所使用的,都是堅固耐用的鋼質桅桿,可惜單腳結構終究留有隱患,在戰(zhàn)斗中它們整體倒塌的幾率要比英國艦艇的三角桅桿高出一截。另一方面,激烈的海戰(zhàn)仍在進行,而“俾斯麥”號又處于英國艦隊炮火覆蓋的中心地帶,一枚落在近處海面上的14或15英寸炮彈,激起的海浪就能把甲板上的水兵卷入海中,沒有任何規(guī)律的彈片更是“殺人如麻”。 相比之下,一號炮塔內搶修設備的水兵,所處的環(huán)境就要稍好一些。英國人的穿甲彈在這座炮塔正面鉆出了一個水桶大小的口子,但爆炸的地點卻位于炮塔下層的艙室,烈焰和彈片殺死了原本堅守在炮塔以及其下二三兩層艙室的德軍官兵,還引爆了放置在炮塔內待用的十多包發(fā)射藥,這才造成了最初整個炮塔為大火和濃煙覆蓋的場景。艦上損管和技術人員經過初步清查,發(fā)現(xiàn)這座炮塔里的兩門主炮本身基本沒有受損,炮塔內的多數(shù)設備也還可以使用。得到這個消息之后,艦長立即下令搶修這座炮塔,損管、技術以及后備炮手們此時正全力以赴的工作著。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著,張海諾抬手一看,從英國艦隊打響第一炮已經過去了將近20分鐘,雖然左臂關節(jié)處鉆心的痛感仍然一陣接著一陣,他除了皺皺眉頭之外并沒有其他表現(xiàn)。他知道,這是個時候最需要醫(yī)護兵的是那些重傷的艦員們,和他們相比,自己這點兒小傷壓根算不上什么。 先前航線幾乎平行的兩支艦隊,由于相向而行,在經過了最近處的“短兵相接”之后,彼此的距離已經漸漸拉開了,剛剛參謀官報來的參數(shù)是1.75萬碼。不過,戰(zhàn)斗顯然并沒有就此結束,至少從兩軍指揮官的態(tài)度來看,還沒有哪一方打算退出這場決斗。在張海諾的指揮下,德國艦隊開始整體左轉,英國艦隊很快做出了相同的調整,所以雙方的距離并沒有進一步的拉大。同時,雙方的炮火仍在給對方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趁著雙方炮火的有限間隙,張海諾稍稍關注了一下“歐根親王”號那邊的戰(zhàn)況,讓他多少感到意外的是,這艘“傳奇”的重巡洋艦竟在短短十分鐘內挫敗了英國驅逐艦分隊的進攻計劃,6艘英國驅逐艦甚至無一逼近到魚雷攻擊距離,其中3艘直接戰(zhàn)沉,1艘遭到重創(chuàng)至今仍滯留戰(zhàn)場,還有2艘在輕度受損后喪失了信心,直接在歐根親王號密集炮火的摧殘下撤退了! “歐根親王”號的超水平發(fā)揮,保證了德國艦隊另外四艘戰(zhàn)艦在與英國艦隊的炮戰(zhàn)中不受干擾,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官兵們的信心,接下來,他們重新投入到對英國艦隊的炮擊中來。又一次三發(fā)急速射中,好運再度眷顧了他們:一發(fā)8英寸的穿甲彈飛過1.75萬碼的距離后打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煙囪后部的后指揮塔以及副炮,對戰(zhàn)艦整體破壞雖然非常有限,卻在艦上引發(fā)了一場不小的火災,讓英軍官兵們好是一陣忙碌! 兩支艦隊轉向期間,艦炮射擊參數(shù)的變化暫時降低了雙方的命中率,飛落的炮彈一時間都找不到各自的目標,紛紛在遠離對方艦艇的海面上無用的炸起團團水蘑菇。不過隨著兩個“默契”的對手的完成轉向,訓練有素的艦員們迅速找回了感覺,炮彈落點越來越準。英國艦隊仍然僥幸搶得先機,一發(fā)大口徑穿甲彈直接打中“俾斯麥”號艦橋,瞬間削去了它最上部的fumo 39型對海搜索雷達、fumo212型對空搜索雷達和頂部射擊指揮室,大幅減弱了這艘戰(zhàn)艦的遠程預警能力! 原本擅長搶先攻擊的德國艦隊,在這場海戰(zhàn)中卻屢屢成為后發(fā)制人者。轉向之前的兩發(fā)11英寸炮彈都沒能對英國旗艦構成致命打擊,眼見“俾斯麥”號再三遭到打擊,“沙恩霍斯特”號及兩艘德意志級上的官兵們急了,尤其是在張海諾的帶領下戰(zhàn)績顯著的“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其官兵對自己的老上司可謂感情豐厚,他們也確實用實際行動來作為回報:兩次探路式的齊射之后,這艘戰(zhàn)艦迅即以20秒的間隔打出兩輪快速齊射,第一次便準確打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艦首,第二次彈著點稍稍靠后,直接打中了其二號主炮側后的副炮塔,幾十毫米厚的裝甲在德軍穿甲彈面前完全不堪一擊,第一次爆炸就直接掀翻了炮塔,剛剛送上炮塔的炮彈和發(fā)射藥很快引發(fā)了第二次爆炸,大火迅速沿著供彈通道下層艙室蔓延,若不是細分的隔艙門阻擋了火勢,日德蘭海戰(zhàn)中“獅”號戰(zhàn)列巡洋艦的不幸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經過這接連兩次的打擊之后,高速航行中的“女王”也冒起了濃煙,而隨著“喬治五世”號提前按退出戰(zhàn)列,托維手中的尚且完好無損的大牌就只剩下“威爾士親王”號和“馬來亞”號兩張。 這時候,如果英國人對本方各艦的射擊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的話,便會發(fā)現(xiàn)“威爾士親王”號發(fā)射的120發(fā)14英寸炮彈中,竟沒有一發(fā)命中德國戰(zhàn)艦! 這艘剛剛服役喬治五世級戰(zhàn)列艦,采用的是新老結合的艦員模式——所謂的老艦員,基本上都是沉沒的“拉米利斯”號和“光輝”號上的幸存者,而新艦員則大都是戰(zhàn)爭爆發(fā)后方才征募的兵員,盡管“威爾士親王”號比計劃提前了一個月服役,但這些艦員與戰(zhàn)艦只進行了不到三個月的磨合,不僅默契度嚴重不足,艦上各種設備的調試也還沒有妥善完成。如此情況下,這艘戰(zhàn)艦空有10門14英寸艦炮的強大火力,卻始終沒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威爾士親王”號繼續(xù)揮霍炮彈的時候,“馬來亞”號艦上的老兵們卻用行動捍衛(wèi)了皇家海軍的榮譽,他們嚴格按照旗艦的指令,將全部的主炮火力砸向“俾斯麥”號,除了在轉向前完成兩次直接命中之外,他們還用艦上的6英寸副炮連連殺傷德艦露天戰(zhàn)位的艦員,并對副炮和上層建筑構成了一定的破壞。在完成轉向后的第四輪齊射中,他們的15英寸重炮再度打中德艦,重磅穿甲彈鑿穿了“俾斯麥”號距離艦尾大約10米出的舷側裝甲,緊接著在艦內發(fā)生了劇烈的爆炸。這次爆炸是如此猛烈,整個艦尾猛的下沉了幾米,海水幾乎淹上了甲板。目睹如此場景,人們甚至以為那艘戰(zhàn)艦的艦尾要就此折斷了! 然而,基于德皇時代海軍的最后遺響——巴伐利亞級戰(zhàn)列艦的設計思想,配以30年代末最先進的制造工藝、設備和技術建造的俾斯麥級戰(zhàn)列艦,充分繼承并發(fā)揚了德國水面艦艇防御力強的特點,堅厚的裝甲和合理的細分隔艙賦予了它超群的生命力。十來發(fā)大口徑穿甲彈和近20發(fā)小口徑炮彈雖然將這艘戰(zhàn)艦打得遍體鱗傷、狼煙四起,卻始終給于它最致命的一擊。反觀“俾斯麥”號這邊,以裝甲指揮室為核心的中樞系統(tǒng)仍在正常運轉,完好無損的兩座主炮塔依舊保持著正常的射速,受損的兩座主炮塔也在德艦官兵的努力下不同程度的恢復了戰(zhàn)斗力。而在英國人看來威脅要比“俾斯麥”號小上許多的“沙恩霍斯特”號、“呂佐夫”號、“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甚至是“歐根親王”號,都以螞蟻吞大象的方式不斷削弱著英國艦隊的戰(zhàn)斗力。 終于,兩支艦隊重新拉近到了1.5萬米,在這個距離上,“俾斯麥”號能夠擊穿任何一艘英國戰(zhàn)列艦的主裝甲,“沙恩霍斯特”號亦能擊穿伊麗莎白女王級的裝甲,另外三艘德國戰(zhàn)艦雖然火力、防御力難以和一級主力艦媲美,但自始至終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3時40分,在損管、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俾斯麥”號最早受損的一號炮塔終于再一次發(fā)出怒吼,三分鐘之后,一排準確的齊射讓“伊麗莎白女王”號兩座前主炮集體啞火;3時45分,“沙恩霍斯特”號接連命中“女王”,英國旗艦艦橋幾乎崩塌;3時49分,一隊掛載200磅航空炸彈的bf-109t趕到戰(zhàn)場,它們旋即對英國艦隊發(fā)動攻擊,雖然沒能取得任何成效,卻很快將試圖攻擊德國艦隊的最后一批英國艦載機驅走。(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