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后宮編制
創(chuàng)立了麒麟雙修功后,便可保持自己所有女人的青春永駐,不至于再出現(xiàn)每隔數(shù)年一次的勞民傷財?shù)倪x秀活動,也不至于出現(xiàn)后宮三千的荒yin景象。對盧俊義這樣一個現(xiàn)代思想占多數(shù)的穿越人士來說,他可不想像古代大部分帝王一樣被女人給搞死在龍床上,他還有廣闊的領(lǐng)土需要占領(lǐng),他還有廣大的漢民需要引導,他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男女之事雖然銷魂,但他不準備在這私欲上面浪費太多時間,后宮內(nèi)保持基本編制即可。 他非常厭倦于什么嬪妃進御之事的繁瑣,所以從一開始他就限制嬪妃的數(shù)量。 盧俊義為什么會厭倦嬪妃進御之事,乃是他曾讀過古代宮廷史,讀來煩不勝煩。 嬪妃進御是內(nèi)廷的一件要務,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樣重要。對于皇帝來說,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后宮有專人負責辦理、記錄寢妃進御之事。 周代已有負責君主陰事的陰令。漢代的掖廷令在夜晚來到之前,記上當日誰侍御寢。東漢以后這件任務由宦官負責。各個朝代,宮中都有一本備忘錄,專記皇帝御幸之事,以備日后查考。如同外廷大臣克盡職守一樣,負此職的宦官也是一絲不茍。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樓四望,見平城宮內(nèi)有一位美人。文成帝問左右的人,“此婦人佳乎?”眾人一致贊同。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樓,向美婦人走去。二人宿于齋庫。該女李氏因此懷孕。日后皇太后查問,恰有守庫者在庫墻上記下了當時的時間和事件,兩相核對,無差錯,李氏懷的這個胎得到了承認。由此可知,皇帝辦事固然隨心所欲,記錄者也能捕捉到蹤影,守庫者本不負責此職,事關(guān)重大,也得及時記錄。 自己跟誰上床了還要有人記錄,這種事情按在盧俊義身上,他非常難以接受,是不是再跟著會畫畫的宦官,自己豈不是成了陳大官人第二了。這一切有一個治本的方法,就是限制妃子數(shù)量,就那十幾個妃子,挨個臨幸不就行了,還用記錄嗎。 嬪妃進御之事還有一個讓盧俊義覺得很頭痛的是,要選擇去臨幸誰。 下朝后走向后宮的皇帝,腳步有些徘徊,打不定主意去找誰,今夜宿在何處。 風流皇帝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后宮女子多至四萬,不知道怎樣安排她們?yōu)樗?。后來,玄宗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天將一群宮嬪集中在一起,讓她們投骰子,投中者中最優(yōu)勝者,當夜侍寢。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稱為銼角媒人。春秋季節(jié),唐玄宗令后宮女子們在門前栽花,玄宗追隨著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誰的門前,當晚便宿在該處,稱此法為蝶幸。由于進御的女子太多,玄宗難以一一記住她們的姓名和相貌,便又發(fā)明了一則風流辦法,將已進御的宮女臂上,打上“風月常新”之印,再漬以桂紅膏,使印記牢固,經(jīng)水洗不褪色。自楊貴妃入宮,奪得皇帝的獨寵后,銼角媒人、蝴蝶和“風月常新”印都派不上用場,后宮女子只得在七夕向牛郎織女訴幽情。 唐敬宗發(fā)明了一種風流箭,用意也是決定侍寢之事。用竹皮做弓,紙做箭,紙中間密貯龍麝末香。宮嬪聚在一起,敬宗搭箭一射,中箭者濃香觸體,了無痛楚。后來宮中流傳著“風流箭中的——人人愿”的話。 武帝司馬炎是司馬昭之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說司馬昭握朝中大權(quán),想取代皇帝,但他至死也沒有下定決心。他的兒子司馬炎早就不耐煩了。權(quán)臣雖然有權(quán),但色欲的滿足卻比不上皇帝,權(quán)力即使大過皇帝,也不能象皇帝一樣享受無數(shù)的美色。司馬炎三十歲那年,司馬昭死,他取代了父位,立即逼魏帝禪讓,自己登上了帝位。他要好好享受只有皇帝才可享受的待遇。祖父的委曲他不會再遇上了,后宮有的是美人。晉武帝開創(chuàng)了后宮萬人的歷史紀錄。由於宮嬪數(shù)量太多,晉武帝最初也頭痛于到何處過夜。后來,發(fā)明了羊車,用羊車載著他在后宮的小路上漫游,羊停到誰的門前,就由誰來侍寢。宮嬪們都盼望皇帝的羊車在自己的門前停下。這時,便有聰明的女子顯示智 慧了,她們用竹葉插在門前,把鹽汁灑在通往門口的小路上,引誘羊舐著鹽汁,順路走到門前,吃門上的竹葉,于是,車子就停了下來。從此,羊車成了后宮的傳世寶物。 既然盧俊義很厭倦這些后宮制度,但他也不能搞什么一夫一妻的現(xiàn)代婚姻制度,否則大臣什么“豐富內(nèi)宮、鞏固皇嗣”的進諫讓他更煩不勝煩,而且他并不掩飾自己是好色穿越男,接近于種馬一級的人物,他自然是美人多多益善。但盧俊義同時是愛美人更愛江山的梟雄,當美人多到影響他征服江山時,他就要限制自己的欲望,關(guān)閉后宮大門。 但即使只有一二十個女人,也要分個名分出來。 尋常富裕人家還搞一個所謂三妻四妾的制度,乃是“一發(fā)妻二平妻四偏妾”。發(fā)妻持家,平妻在旁輔佐,偏妾則要盡心伺候夫君與三房夫人。 何況盧俊義這個在數(shù)年后就由齊國公轉(zhuǎn)為齊國大帝的人物,他的后宮更不能等閑視之,最關(guān)鍵的是他的后宮中將近有一半以上的女人都來自于政治婚姻,要是還按照平常人家那樣就只能設(shè)置兩個平妻,那如何安排剩下的政治婚姻,如何制定不好,那締結(jié)的政治婚姻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雖然盧俊義不愿在后宮設(shè)立什么等級制度,但架不住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反正擢升誰貶斥誰的權(quán)力在他手里。 在后宮編制上,盧俊義吸取了前面從周代到這北宋的后宮制度,只設(shè)置最基本的位置。 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后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諸侯大人所而之處、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宮。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太皇大后、太后、皇后為三宮。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宮院代指后妃。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困,高懸銀畔照香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而不是專指皇后。 所謂七十二嬪妃,不過是泛指皇帝后宮人數(shù)的眾多,實際上皇帝后宮侍妾的數(shù)目遠比七十二為多?!豆茏?小匡》即言:“九妃六嬪,陳妾數(shù)千”?!抖Y.昏儀》則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可見早在諸侯時期,國君的妻妾已甚眾了。秦漢之時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制,以皇帝為中心,皇帝之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嫡妻稱皇后。由于秦的時代短暫,所以完備的后妃體制及其等級劃分實際執(zhí)行于漢代。自漢武帝、漢元帝始,后宮三千嬪妃又擴至十四個等級。即1.昭儀,2.婕妤,3.(女圣)娥,4.容華,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長使,11.少使,12.五官13.順常,14.無涓,共和、娛靈、保林等。東漢時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只設(shè)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隋文帝時期,獨孤皇后悍妒,妃嬪只是虛設(shè)。隋煬帝繼位后,廣置嬪妃:有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九嬪有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正二品;婕妤,十二員,為正三品;世婦,分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 寶林二十員,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員,正六品;女御,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 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并無員數(shù),視六品以下。又增置女官,擬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唐建國之初,參照隋朝舊制;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稍作更改。 到宋朝,嬪御的名號沒有準則,比較紛紜雜亂。大致地說,初入宮時,女子的名號有:侍御、紅霞帔。再進一步封夫人,以后再進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進為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婉容、婉儀、順容、貴儀等;再進為妃一級,有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宮的顯著特色是無定位,由初級開始,隨寵遇增長,不斷晉級。 盧俊義給自己后宮設(shè)定的是一后,帝級;皇妃三名,有慧妃、賢妃、德妃,親王級;貴妃六名,有淑妃、宸妃、惠妃、文妃、武妃、容妃,一品;嬪妃九員,為正二品;婕妤十二員,為正三品;剩下的是八十名女官和一千名女侍衛(wèi),從四品往下一直排到九品,不過這些女官和女侍衛(wèi)都是盧俊義不能碰的,這些女官和女侍衛(wèi)如有婚嫁即可復員退出。不論元首府或是日后的皇宮,都一律用女官和女侍衛(wèi),而不用太監(jiān)。 目前盧俊義后宮里暫設(shè)嬪妃、婕妤這兩類,然后再按照盧俊義自封的爵位再做擢升,原則跟宋朝一樣,無定位,由初級開始,隨寵遇和每個美人的功績增長,不斷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