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書迷正在閱讀:小道長、南山詞、我,女主,是小豬、從零開始的擊龍劍、和離后攝政王他后悔了、快穿籠中美人、顧大人好大的官威呀、徒弟他總愛撒嬌[穿書]、開著處刑曲的我戰(zhàn)無不勝!、墨總的硬核小嬌妻
“去年沒能去避暑山莊,沒想到今年又落了空, 加上近日天氣燥熱乏悶, 她們聽聞杜姑娘出宮便不免有些激動了。”她沒法直接跟帝王說,有人動了從此遠(yuǎn)離深宮, 再不想伺候帝王的心思。但淑妃還是委婉的提了提眾人也想出宮,許是玩玩也好, 或是散散心也罷,宮里嬪妃一年到頭能出宮的機(jī)會便是盛夏避暑,秋狩狩獵這兩回,若是地位卑微, 這兩回機(jī)會都不一定有,踏入宮門注定沒有機(jī)會再出宮。 不過讓淑妃沒料到的是,崇德帝抬眸望著她,便道:“她們想離宮?”離宮與出宮看似一字之差,可是聽上去意思截然不同。 帝王黑沉眼眸似能窺探人心,李兮雅心內(nèi)猛地升起股猜測,帝王說的離宮就是她想的放她們出宮。 李兮雅心里登時一緊張,身下才坐了紅酸木椅三分之一的位置,站起身的動作迅速,答道:“天熱人心浮躁,想去避暑山莊也是正常,內(nèi)務(wù)司用冰供應(yīng)臣妾會再提上一成?!?/br> 她只好說成自己辦事不利,短缺了各宮冰塊,才讓宮里人有了怨言,把錯事往自己身上兜攬。 實(shí)在是帝王所說的事此事甚大,她不能貿(mào)然替旁人做主回答。宮里用不著費(fèi)心爭寵后,沒那么容易誰和誰結(jié)死仇,關(guān)系反倒緩和不少,遇事能彼此關(guān)照一二。所以哪怕宸妃跟她透露過想離宮的意思,她也怕自己說出口,反而害了宸妃。 淑妃獨(dú)自攬下責(zé)任,讓崇德帝聞言挑了挑眉,顯然他沒想到她會這么選擇。宮務(wù)他交給李淑妃,不代表他并不知情宮里的事,自查出各世家在宮里放置眼線,宮中事務(wù)就沒有他不知曉的,薛氏那回下藥純屬是嘉羨大長公主鉆了空子。 他將手中毛筆歸置于筆架上,正視著眼前自己后宮里的淑妃娘娘,道:“想離宮無可厚非,誰動了這番念頭都可,朕特許恩典。” 他眼里好似有了一絲柔情,也沾染了些溫柔,不似以往冷酷無情,好像……她們做不成他的女人,亦是他的子民。 李淑妃不禁出聲喊道:“皇上?”還是想不通他是坐擁天下的帝王,怎么就愿意將宮里女人遣散,甚至愿意下旨準(zhǔn)許她們自行婚嫁。 如今皇上膝下無子,后宮無中宮,再要遣散后宮妃嬪,她不必深想就知道其中艱難,可是同時崇德帝的話讓她明白,或許她們真的可以走另一條路,且不用如宸妃所言長伴青燈古佛。 淑妃眼里閃過希冀,只是想到李家那群人,想到自己生母,她的眼睛里的光暗淡了下來,許多事情不是她們想就可以做到的。她素來是小心謹(jǐn)慎慣的人,并沒有做出頭鳥,低著腦袋沒有把話說出口,但是并沒有急匆匆拒絕。 崇德帝似乎知道她的顧慮,沒有過多為難她,這種事情哪里能一蹴而就,擺了擺手讓淑妃出去。 淑妃垂首領(lǐng)命:“臣妾告退。”走到門口就要出書房前,她皺著眉往回看,只見坐在御案后的男人,正微低頭勤懇批閱奏折。 李兮雅哪怕回到自己宮里,心底也并未放下帝王跟她說的那席話,眉間微微蹙起,心頭若有所思的樣子。 她們都知道帝王生性寡淡,只在有和淑皇后面前才露出幾分情意,中間帝王與和淑皇后鬧別扭,曾短暫的出現(xiàn)過一個杜月滿。但自從和淑皇后逝世后,帝王就沒有踏足過后宮,杜月滿亦是低調(diào)行事,如果不是這回突然知道她出宮,她們可能都快記不起還有這么個人了。 她們比誰都清楚自己是否得寵,是否被帝王臨幸過,更清楚當(dāng)初和淑皇后葬身火海,帝王曾將罷朝八日,那整整八日都將自己鎖在麒麟殿誰都不見。 淑妃清楚后宮女人的心理,有時候不是她們不知道帝王對和淑皇后情深,只是心里總期盼著和淑皇后已死,帝王能走出對和淑皇后的感情,著眼后宮其他人,不管是她們當(dāng)中的誰都行。 就像當(dāng)初杜月滿橫空而出,這就像冬日結(jié)冰的湖面突然破開一處冬,猶如破除了和淑皇后的獨(dú)寵般。 她們?yōu)槎嗔藗€女人擔(dān)憂,但心里更多的是欣喜,自覺自己終于有機(jī)會,畢竟有前人將湖面砸出冰洞,也代表著她們能有機(jī)會,在其他地方破湖面,見到里面淌著生氣、漾著波紋的湖水。 只是杜月滿并沒有如她們所想,得到帝王恩寵,按照如此發(fā)展下去,或許以后她們都不會有寵,得以出宮當(dāng)真成了她們都另一種選擇。 是跟歷代帝王后妃那般一輩子待在深宮,還是如崇德帝所言領(lǐng)恩出宮,這兩個選擇就擺面前。 前者衣食無憂、錦衣玉食的活著,可是得困于后宮一輩子,此生可能都不會得到寵幸,不會有自己的孩子,后者能出宮得到自由,甚至可以另嫁他人,但是要面對的不簡簡單單只是流言蜚語四字,也不是誰都敢娶從后宮出去的女人,但自由二字對于囚困在深宮的人誘惑太大,更何況她本就不是拘泥世俗的人。 她娘親出自青樓,后來又是外室,再后來她入宮,換她娘親入李家做姨娘的機(jī)會,這些年她比大家千金、閨閣姑娘見識的外界人心險(xiǎn)惡更多,如果她出宮她至少能不叫自己餓死。 當(dāng)初她答應(yīng)入宮一是為了還她娘生養(yǎng)之恩,二是她看見她娘眼里的希望,雖說她瞧不起男女情愛的,但至少那是她畢生追求的。 以前她只想好好在深宮活下去,如今她覺得自己可能知道她想要的,為之追求的東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