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自己悟,長著腦子難道是吃飯用的?”胤祚見過其人抬腳便離。 其他人看向姓吳的眼神帶著明晃晃的戲謔,被送回去的人一般不會有好下場。 原本攀附吳兆騫的人紛紛后退劃清界限,寧古塔那鬼地方打死不想再回去。 六阿哥,吳兆騫從地上站起來,腦子里全是剛剛的對話,察覺到了?不可思議! 是誰在幕后提點了六阿哥,吳兆騫始終不信,十歲的孩子能懂多少成年人身陷其中的暗濤洶涌。 為什么要來這里?巴海大將軍想不通,吳兆騫一樣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 毫不顧忌挑破窗戶紙,為了自證聰明?不見得,吳兆騫排除一切可能,最最不可能的判斷令人驚恐。 真被送回去該如何自處?吳兆騫從未這么頭疼過,小看了宮中爾虞我詐環(huán)境下長大的六阿哥,這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巴海對他及家人的看重是建立在能為其所用的條件下,一旦成為阻礙或是負(fù)累,絕對會被棄之不顧。 是人都比較現(xiàn)實,吳兆騫領(lǐng)了飯菜找了個沒人的地方用。 能讓皇上如此放心,將年紀(jì)不大的六阿哥派到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一定有重要囑托。 幾天來與部族的人閑談,可供獲悉的消息并不多,吳兆騫不確定像他這種別人眼里的墻頭草,能不能被六阿哥看重? 賭一個孩子的能力,吳兆騫其實不太敢下注,他死了不可怕,連累家中的妻兒老小是大。 巴海將軍cao之過急,應(yīng)該等六阿哥回京之后再行調(diào)查,如今他是騎虎難下! 算計來算計去百密一疏,吳兆騫食不下咽的吃完面餅,看著遠處的沙俄士兵,說不出的荒謬感撲面而來。 六阿哥怎么敢用敵人的士兵,做的還是苦力活,是什么掐住了這些洋人的咽喉,如此聽命辦事? 吳兆騫遺憾聽不懂洋人的話,從洋人口中肯定能打聽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回去收拾歇下,明天還得干活,真看不懂鋸那些奇形怪狀的木頭有何意義?問過匠人只得一白眼,著實耐人尋味。 第62章 貓膩 刺探 顧生一大早上準(zhǔn)備了貓飯, 一進屋怎么也找不到那只小東西,問了一圈都說沒注意。 “奇怪?!鳖櫳扬垟R桌上,轉(zhuǎn)身去隔壁書房, “貓不在了。” 胤祚寫寫畫畫涂涂改改,漫不經(jīng)心道:“餓了自然會回來?!?/br> 六阿哥不擔(dān)心他也沒必要太cao心, 顧生說:“穆統(tǒng)領(lǐng)帶著人去探路了, 積雪太厚得清理一陣子, 不如等雪化了再去?” “你在教我做事?”胤祚擱筆,拿起桌上畫滿的紙撕碎,而后揉成團丟到顧生身上。 不疼, 顧生卻感受到泰山壓頂般的沉重,接住紙團跪在地上,“奴才不敢?!?/br> 要不是六阿哥手里沒拿火銃,顧生真就有種差點被一槍崩了的錯覺。 “我不喜歡出爾反爾。”胤祚心情煩躁的根源來自于昨晚的夢境,被架在高空飛行的失重感不算什么,可氣的是想醒醒不了,能夠從中獲取到的信息微乎其微,感覺夢境在坑他。 “奴才知罪,不會有下次?!鳖櫳煊X到六阿哥情緒不穩(wěn), 捏著手里的碎紙團知趣的退下。 紙團沒丟,顧生回屋一點一點展開鋪平放到桌上, 努力拼完整。 “一幅畫?”顧生勉強能從紙上看出云一樣的形狀,下面有田地一樣的方格, 規(guī)整中夾雜著雜亂的線條。 “這是要表達何意?”顧生眉頭皺成川字, “昨晚做惡夢了?沒見六阿哥驚醒,一大早上心情不佳來自哪里? 顧生收起桌上的紙,出門忙今天的差事, 穆克登帶走了一批人,身上的擔(dān)子加重。 胤祚一個人去了煉鐵的地方,聽著震耳欲聾的打鐵聲,思緒放空。 沙俄戰(zhàn)亂,年輕的沙皇帶領(lǐng)他建立的‘少年軍’平息索菲亞發(fā)起的叛亂,將不可一世的攝政公主索菲亞關(guān)進了修道院,處理余下的叛亂者,該殺的殺該關(guān)的關(guān)。 非常不巧,戈洛文和副手長途跋涉回到國內(nèi),叛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畫上了句號,沒有了用武之地,失去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兩人休整了一番,了解了一下國內(nèi)的情況,一起去見英勇無畏剿滅叛亂的年輕沙皇。 彼得接過火漆封存的信件,兩封信攤平擺在桌上比對,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難得大清皇子還會寫漂亮的拉丁文。 聽著戈洛文和副手的講述,彼得對大清皇子十分好奇:“這是一封洽談書,威脅的明目張膽?!?/br> 國內(nèi)戰(zhàn)亂看似平息,隱藏在平靜湖面下的暗濤洶涌仍舊存在,只要索菲亞一日不死,擁護她的人會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原有的權(quán)柄。 局勢雖然靠向他這一邊,彼得卻深知余火不滅終將死灰復(fù)燃的道理,沒時間心力去在意尼布楚到底屬于哪一方,原本就是索菲亞執(zhí)政時捅下的婁子。 國內(nèi)不平何以對外,目前看來大清的和談必須達成,彼得下定決心,“贖回那些士兵,武器、糧食互相交換可以談,尼布楚暫時歸大清,你二人再走一趟?!?/br> 完!天生奔波勞碌的命! 兩人默默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年輕的沙皇推翻了攝政公主,由此可見實力與智慧并存,他們再反對不合適,接下了差事。 為了表忠心,戈洛文提出:“大清缺人,正好將部分不宜剿殺的叛亂分子發(fā)配過去,交換一些對國內(nèi)有用的糧食作物,即彰顯出沙皇的仁慈,也為民眾獲取了足矣果腹的糧種,一箭雙雕十分合適?!?/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