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東西方劍術終
阿爾瓦洛的這一劍,又快又準,如同閃電般向王洪剌了過來。 王洪有早提防,胯微微一斂,重心瞬間壓回了后腿,人硬生生的擰了回來。 這一下子,嚴重突出了阿爾瓦洛的預判,卻不待他改變劍的線路,王洪手中的劍,就拍在了他那劍尖上,就打斷了他的攻擊。 阿爾瓦洛見進攻被打斷,立刻回退。 迅捷劍,劍迅速,人敏捷,阿爾瓦洛如同鏡頭倒退一般,近乎同樣的速度退了回去。 歐洲劍法,最重要的,就是弓步突剌這一動作,如果說第二重要的,那就是收回弓步。 王洪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在阿爾瓦洛人劍頓住,正要往回收的一瞬間,他重心一放,前腳一落地,后腳立刻上步,也是一個突剌,還剌了過去。 他這一劍,剌的地方是阿爾瓦洛的護手處。 手中的木劍,借著身法的速度,飛快的剌出,帶著風聲,擊中了阿爾瓦洛那巴掌大的護手上,把阿爾瓦洛的劍頂到了一邊。 阿爾瓦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洪的上半身,他沒有注意到,王洪用的不是弓步突剌,而是行步。 在他手上的劍被擊中時,阿爾瓦洛已經又退了一步,手上的劍還調整著,準備再做防御性剌劍,可就這時,王洪已經走近他的身邊,手中木劍,橫抹在阿爾瓦洛的胸前,手肘收著,劍尖在阿爾瓦洛的軀干和臉前虛劃了一下。 第一回合正式結束。 阿爾瓦洛等裁判判定勝負后,立刻回到場地中間,做出了預備動作。 他已經有了一個思路。 這回一開始,阿爾瓦洛開始不斷的發(fā)起虛剌,雖然個個都是虛剌,但王洪也得小心應對,阿爾瓦洛那虛劍眨眼之間,就能變成實實在在的突剌。 王洪這回真是見識到了歐洲劍法的快速,一年前的他,可沒余力應對這樣的劍法。就算眼力看到距離、線路、落點,身體躲閃也很困難,只能劍來劍擋,甚至要冒險發(fā)動搶攻。 但進入明勁后,王洪對勁力的控制上升了很大的檔次,重心轉換更是控制自如,身法的速度隨這兩項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可是,阿爾瓦洛持劍手在前方,等你發(fā)現劍尖飛來時,他的攻擊已經發(fā)動了,只能做防守或者對剌,來不及有其他的變化。 王洪能夠保持距離,卻也陷入了無法還擊的困境,就在阿爾瓦洛的一次次攻擊中,仔細觀察他的劍路。 躲過兩次虛剌后,王洪突然發(fā)現,他以往的思路避虛擊實,所以對劍身的長短并不在意,雖然一寸短一寸險,但短劍粘桿,往往出乎對手的意料之外。 但現在,更好的辦法,卻是避實擊虛,這樣短劍就真的有些短了。合理的對抗,應該是同樣長的劍,當然,左手要是有個小小的盾牌,那就更完美了。 王洪在心中想著各種對策,眼睛卻不敢有絲毫放松。不管怎么樣,得先打破這個僵局。 他盯住了阿爾瓦洛的下一次虛剌。 阿爾瓦洛也在不斷的試探中仔細觀察。見王洪還是老辦法,只控制距離,不主動進攻,便又虛晃著剌了一劍過來。不調動開王洪手中的劍,他也找不到機會。 可這次,不同了。 王洪在阿爾瓦洛剌過來時,劍豎起立刃,把阿爾瓦洛的劍尖虛虛格在身外。 他這變化,阿爾瓦洛也看在眼里,立刻不要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劍尖一調整,虛剌變成了突剌。 王洪不管他虛剌還是突剌,按照自己的思路,一個縮身行步,以劍護身,從阿爾瓦洛的劍尖下走了過去。 阿爾瓦洛的劍身與王洪手中的木劍劍身,發(fā)出輕輕的一個摩擦的聲音,卻被格在了身外。 王洪讓過劍尖后,一個龍門劈點,木劍斫向阿爾瓦洛的前手。 做斫擊的同時,劍身的線路正好封住了阿爾瓦洛的劍身,如此攻防一體,阿爾瓦洛在瞬間找不到應對的辦法,趕緊縮手往后跳。 可仍然晚了0.02秒,王洪手中的木劍劈在了他的手上,迅捷劍應聲而落。 王洪也有點詫異,他這劍的預定目標是阿爾瓦洛的前臂,但阿爾瓦洛收回的速度太快,卻落在了他的前手上。 很快,第三回局又開始了。 阿爾瓦洛放開了,他感覺到,王洪的攻防理念不是他所了解的,干脆,就拿出自己所有的本事,管他輸贏,先得在眾人面前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來。 這回,他沒有急于進攻,而是劍尖畫著小小的z字形,試圖吸引王洪的注意力。 王洪從剛才轉變思路的攻擊中,已經得出一個經驗:雙方都是右手執(zhí)劍,他可以從龍門入手,借助中式劍的寬度,劈洗合一,身形到位后,再做吐信之勢,對方幾乎全程處于被動狀態(tài)。 可王洪心思籌劃一定,便以自己為主,向阿爾瓦洛的右前方行步,開始了進攻。 阿爾瓦洛還在劍尖虛舞著,靈活的調整著步伐。 可王洪這時把劍收到腰際,劍身貼近身體,劍尖斜斜上揚,腳下一個發(fā)動,就躥進了阿爾瓦洛的劍身之內。 阿爾瓦洛立刻把劍尖剌向王洪,不料,劍尖被王洪手中的木劍擋住。這種突進的速度比扎個大弓步慢不了多少,卻一下進入了阿爾瓦洛的內線。 這是歐洲擊劍中極為罕見的戰(zhàn)術,阿爾瓦洛沒有防范的意識,心中大駭,趕緊向后跳起,卻還在空中時,王洪的劍就已經抵在了他的胸前。 這一式,說起來,不完全是劍法。 挾劍護身進擊,即有形意踐步而行前躥一丈的后腳蹬力,又有八卦走轉以身為劍的意思,劍帶身行,身為劍臂,阿爾瓦洛來不及做出合理的應對,那木劍就輕輕擊在他的身上。 ------ 每章一說:有人認為,古代戰(zhàn)陣中的出來的空手拳術,干凈利索,沒有任何花架子,身法幅度不大,打起來亢奮激進,就像陣中沖鋒一樣,沒有后退,也沒有騰挪躲閃,只有一往無前的往上懟。這類拳術,在技術層面,雙手或拳或掌,或往敵人的臉上呼,或控制敵人的臂膀。距離稍遠時,還會使用暗腿往下三路踢,稍近,就會撲上去,把敵人或擊或推,讓其摔倒在地上。戰(zhàn)場上千軍萬馬,被摔倒在地上幾近等死,或被周圍有武器的戰(zhàn)友們處理掉,或者被大腳丫子踩死,比擊打對手成本低得多。當然,對手很有可能的是抱上來,要死一起死的同倒在地上。多數時候,戰(zhàn)陣中空手時都是用掌,能不用拳就不用拳,就算用拳也不用平拳。中國的各種拳法打人,拳頭基本上都是豎著出去的,但更經常是大巴掌呼過去。因為在不戴拳套的情況下,用拳頭擊打,即使對手不著甲,也很容易造成自己的手部骨折。這種說法很對,但在正常情況下,士兵的主武器是長兵,副武器是短兵,不會有任何人主動空手對刃。所以,這個說法,還是小看了冷兵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