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開國皇帝的獨(dú)女 第326節(jié)
尤其對荊州,蕭諶在看到荊州兩個字時,就想起了蕭寧用牛嚇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事。 咳咳,應(yīng)該不會有什么人提起這不該提起的事吧? 蕭諶心下剛剛默念了一句,只聞此時,一人出列道:“陛下?!?/br> 一看對方出聲,蕭諶馬上有一種不好的預(yù)感,這位是誰?那是自來最喜歡挑刺的人。李御史??! 可是蕭諶總不能把人的嘴給堵了,只能板著臉一本正經(jīng)地問:“何事?” 李御史作一揖道:“聞殿下在荊州之時竟然威脅于世族?!?/br> 這都是兩年前的事了,這才開始翻賬啊! “御史可曾聽聞我在荊州內(nèi)慘被牛襲?”蕭寧對這個事早就想好了應(yīng)對的辦法,沒有任何遲疑的反問。 李御史一頓,這個事情不是說沒有聽過,但這兩者有什么關(guān)系嗎? 蕭寧會回答他這個問題的,于此時道:“我也問起荊州刺史,這為何牛都喜歡往外跑。荊州顏刺史與我說起,荊州的世族都喜歡放養(yǎng)牛,只是沒有想到有一天竟然會沖撞了我?!?/br> 在荊州呆了這些日子,蕭寧要是連這點(diǎn)事都擺不平,那也未免太無用了吧。 李御史早年不提,現(xiàn)在才提,怕是有人特意將此事告訴他,想在蕭寧剛回來的情況下,叫蕭寧再度惹人非議。 “僅此而已?”李御史不是不想信蕭寧,只是覺得此事不可能那么簡單。 “不然呢?”蕭寧一臉無辜地反問,她不認(rèn)為這其中有什么內(nèi)情,李御史是聽說了什么,這才會有此懷疑。 若是真有懷疑,該如何查實(shí),倒不是太大的問題。 李御史還真沒辦法接話,他求過是聽聞此事,既無證據(jù),且又是過去多年的事,想弄清楚并不容易。 蕭寧坦然而答之,再有蕭寧特意提起她也曾遇襲的事,牛啊!怕是其中的內(nèi)情不少,蕭寧不與人追究,不對,那也不算是不與人追究吧。 當(dāng)初蕭寧剛到荊州時出了一條人命,有一世族為殺人者付出了代價,同時還有其他的人也受到責(zé)罰。只不過能讓世族認(rèn)下這處置,那是蕭寧的本事,當(dāng)時他們都奇怪得很。 現(xiàn)在看來,其中的事并不簡單。他要是再咬著此事不放,或者是想讓人翻起陳年舊事,蕭寧未必在意,有的人倒是不滿之極! 李御史想明白這一點(diǎn),也意識到他是又一回成了別人的棋子,要是他再繼續(xù)追究下去,最后只怕是兩頭都不討好。 罷了罷了,至少荊州內(nèi)無人提起此事,想必蕭寧已然和他們達(dá)成了共識,這些人往后也不會再提起此事,他又何必非要揪著這些事不放? “讀一讀?!笔捴R一看蕭寧幾句話就把某人拍老實(shí)了,自是松一口氣,看完手中的奏疏,甚是以為理當(dāng)讓人當(dāng)眾讀一讀,好讓他們知道,究竟蕭寧這奏疏中寫了什么。 其實(shí)也沒有什么,蕭寧不過是參考了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針對眼下大昌的情況,她所見所聞,一一指出各州存在的問題,同時給出了解決方案。 勸農(nóng)桑,薄賦徭,這是根本。若百姓無法吃飽穿暖,一切不過都是空談。 而在蕭寧巡視兩年里,不說其他地方,只道一個荊州和兗州,百姓的收入幾何,蕭寧直接作出表格,形成對比讓眾人仔細(xì)的看清楚了。 百姓的收成得以提升了,無天災(zāi)人禍,在一定的程度上何嘗不是保障了百姓的日子。 至于其他的廣開言路,這些也算是老調(diào)重彈了,蕭寧細(xì)節(jié)地指出她所到之處,聽民意,納士人治天下之心。 所有人給出的建議,蕭寧都收錄其中,一條一條的列得分外清楚,同意與不同意,為何同意,為何不同意,這都寫得一清二楚,讓人縱然想再指出不妥,可這上面早就寫得清清楚楚,不過是取其大利,而避之短處。 還有杜饞口,為百官增薪。 饞言惑人心,不利于國而利于自身之言,斷不能容之。 百官啊,其實(shí)朝廷的俸祿挺低的,雖說錢幾乎都是蕭寧出的,蕭寧也覺得,對朝廷命官,這些一心一意為大昌效力的人,還是應(yīng)該好好地對待他們,這俸祿實(shí)在不宜太少。 提高提高,必須要提高。 這可就讓百官都流露出了詫異之色。 額,從前的官員都是世族出身,從小就不用為錢財cao心,可是現(xiàn)在的人里,有不少是寒門出仕的,養(yǎng)家糊口是他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蕭寧能考慮到他們的難處,知道他們拿著那么點(diǎn)的俸祿要養(yǎng)家,其實(shí)真沒有那么容易。 一時間眾人皆是百感交集??粗拰幍难凵褚簿透訌?fù)雜了。 其實(shí)站在朝廷的立場,都說陛下對臣子信任,臣子當(dāng)為天子盡心盡力,談錢什么的,太傷感情了。 屁!喊出這空話的人,是不想從皇帝手里光明正大的拿錢辦事,背地里就不知道他都貪了多少。 蕭寧就是看明白了這一點(diǎn),是以愿意為他們著想。 想讓百姓心系家國天下,都要讓百姓吃飽穿暖;想讓百官盡心為朝廷,為百姓,難道不該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朝廷命官同樣也是為人子,為人父之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若是家中不寧,讓他們?nèi)绾文鼙M心為國為民? 蕭寧明了,官員也是尋常人,若解決不了他們的吃穿問題,這不是逼得他們貪嗎? 官員要是一貪起來,接下來的事情可就是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蕭寧寧可出有數(shù)的錢,讓他們一心為朝廷和百姓辦事,也不愿意讓他們貪。 當(dāng)然,她想出這個辦法或許只能解決一部份人的問題,并不能解決了所有人都不貪。 那也沒有關(guān)系,能少一個貪官就是好事。 蕭寧心里的想法,蕭諶自明了,不得不說,蕭寧為民著想,亦為官著想,這恰是許多人沒有考慮到的。 衣食住行,人之根本也。蕭諶也曾為了手中的兵馬和百姓憂心過,按理來說比任何人都要更明白這其中的不易,只是國庫不豐,一時半會兒確實(shí)考慮不到官員這一層。 蕭寧這兩年在外頭折騰出不少的東西,其實(shí)看起來不錯,收入吧。他就看了一眼,看完之后只想說,果然節(jié)流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開源才是。 源源不斷的錢入賬,管你怎么花,這進(jìn)的永遠(yuǎn)比出的多,還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朕覺得公主所奏皆可行,你們以為呢?”蕭諶同意事情并不就能定下,還得過三省,最后才由六部開始分工辦事。 “臣附議?!泵麒b第一個出面,顧義晚了一些,卻也道:“臣附議?!?/br> 姚圣和孔鴻都是相互對視了一眼,這才齊聲地道:“臣附議?!?/br> 水貨和鐵全,他們就算是想反對,這都占了五個人了,他們反對有用嗎? 最終也只能應(yīng)一聲同意。 其實(shí)他們在讀的內(nèi)容里,注意得更多的是,蕭寧提出父在母喪服哀三年這一條,這是想讓女人的地位和男人一般。要知道《禮記》所記,父在母喪,只需守喪一年。 可是相比之下蕭寧提出的加薪一事,這是為天下官員一起加的薪,多少人的注意力都在這上頭。 真正的切身之利,而且就是放在眼前的利,他們但凡想到這一點(diǎn),心中豈能不歡喜,又怎么會不樂意。 反正天下不決之事,最后都要過政事堂商議,表決,現(xiàn)在這幾位大部分都同意了,就不需要再多此一舉了,蕭寧所作的報告,所有的倡議,都一致得以通過。 隨后,再有一人進(jìn)言,大興亡,姬氏數(shù)位皇帝慘死于佞臣之手,是不是該以追封,以令天下知大昌敬佩姬氏幾位不屈之帝? 話,說得是相當(dāng)?shù)挠屑夹g(shù),敬佩啊,面對不屈不服,不為佞臣所威脅的人,當(dāng)敬之,理所當(dāng)然。 “是該以追封,只是數(shù)代先帝皆以年幼之身而死,后繼無人?!笔捴R說到這里那叫一個惋惜,很是為找不到繼承的人而可惜。 “姬氏數(shù)帝皆無后不假,但還有清河郡主在。為兄妹,想是思姬氏后繼有人,再沒有比清河郡主更合適的人?!闭f了老半天,蕭諶又是一副很是樂意給姬氏追封的態(tài)度,可是太好了!接下來就得他們加一把勁,好把此事定下。 “以清河郡主襲姬氏之爵位?”一群高興很快就能加薪的人,終于意識到他們聽到了什么,滿目都是不可置信,這確定不是在開玩笑? 玩笑斷然是不曾的,就是不知道眾人以為此事可行或是不可行? 想到這一點(diǎn)的人,馬上掃過在場的人,想從他們驚訝的表情中看出他們最真實(shí)的想法。 “這,這以女子承爵,不妥?!卑腠懞?,有人干巴巴地吐露這一句,卻是帶著試探,總覺得蕭寧一回來就鬧出這樣的事,不同尋常。 但是,蕭寧可是剛為他們爭取了大利,他們總不能剛得了好處,這轉(zhuǎn)頭對付起蕭寧,與她作對是吧? 故,這語氣中帶著不確定,也是想看看蕭寧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她是認(rèn)為此事可行亦或是不可行? 眼神都往蕭寧的身上瞟,意思都挺明確的,就是拿不準(zhǔn),正是因?yàn)槟貌粶?zhǔn),才等著蕭寧表態(tài)。 蕭寧早就得了蕭諶再三的叮囑,她再怎么挑事都成,就是不能在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下先冒頭。 朝中百官肯定是想知道她有什么想法,畢竟論位高權(quán)重,論得民心,蕭寧于朝中大臣中認(rèn)第二,無人敢認(rèn)第一。 擺在眼前的事,跟蕭寧硬碰硬不可取。 不能來硬的,那是可以迂回的啊。比如現(xiàn)在的蕭寧很明顯在這樁事上,就是得利的一方,她必須不會不想,可她不發(fā)話,倒是讓人不好戳破。 這種情況下,就很希望蕭寧能說話了。 可惜,他們聰明,蕭寧同樣不蠢,有些事她心下自是明了,完全不愿意配合。 “有何不妥?姬氏子弟中,如今活著的不是亂臣之后,就是與大興先帝相隔甚遠(yuǎn)的所謂兄弟,比起他們,自是清河郡主與先帝皆為同父更適合。”明鑒哪怕沒有早得了打招呼,一聽這話,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這就是投石問路。 也是啊,清河郡主歸于大昌多年,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從一開始或許就已然被人決定好了今天的這一出。 等待許久,既可兩相得益的事,何樂而不為? “論親疏遠(yuǎn)近,諸位難道寧可讓同宗之人撿了便宜,也不愿意讓你的女兒,有你共同血脈的女兒承你的爵位?”這話也就明鑒百無禁.忌地問來,不帶一點(diǎn)含糊。 “中書令,此言差矣,自來就沒有女子承爵的規(guī)矩?!蹦愀艺f親疏遠(yuǎn)近,我同你說起規(guī)矩,尤其是這世上的諸多規(guī)矩,這都是前人定下的,你總不能想著全都把他丟了吧。 “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變則通,不變則死。誰家想絕嗣,就是大興的歷代先帝,他們創(chuàng)建大興時,所思所想都是江山能萬代流傳,得永掌天下。 “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做好,更是另一回事。誰能想到韓氏為后,為太后,最后竟然謀害于沖帝,以令將長成可掌天下的皇帝慘死?其后靈帝,哀帝,皆為佞臣所殺。致使這一脈斷絕,獨(dú)剩一個清河郡主。 “若是大興皇帝們在天有靈,若他們所知,若是讓他們選,想必他們也是愿意讓清河郡主承姬氏之精神,得姬氏之爵位。” 明鑒感嘆于前朝皇帝們的慘死,同樣也覺得,這要是讓他們能選,他們肯定樂意清河郡主承爵。 “此言差矣,某不以為然?!边@種情況下,各持己見是常有的事。 “自來無嗣可過繼,這是自來大家都懂的事,祖宗們定下的規(guī)矩,豈由我們?nèi)我飧淖?。若是大昌?shù)代先帝在天有靈,想必他們更愿過繼嗣子以傳之?!?/br> 你來我往啊,誰都想說服對方,可是他們都很清楚,想說服對方并不容易。 比如現(xiàn)在,這承嗣之說,一致都是同意過繼承嗣的,畢竟自古以來不是沒有人膝下無子,最后解決的辦法不就是這樣的嗎?過繼。 朝廷至此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認(rèn)定了要按從前的規(guī)矩,就以過繼以承爵位;一派就是以明鑒他們?yōu)榇?,甚是以為就該讓女子直接承嗣?/br> 一個拿規(guī)矩說事,一個拿血脈說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事情想說服對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怎么不容易,最終這樁事也是要定下的,只不知時間長短罷了。 比起想要這個結(jié)果,蕭諶更直接,你們吵你們的,他先讓人想好如何封姬氏之爵。 對啊,這都還沒有定下爵位呢,你們就吵著由誰來承繼。 行,你們吵你們的,他只要把最重要的一點(diǎn)定下,最后決定由誰來承爵,反正他大昌只表明態(tài)度,他們絕不虧待前朝忠義之帝。 這樣的皇帝啊,誰不為之早死而惋惜,尤其是死在亂臣賊子之手,實(shí)在叫人痛心。 額,不宜太過,若是過了,太假!蕭諶明了這一點(diǎn),話是那么個意思,讓別人說出口也是完全可以的,他就免了。 正是因?yàn)槿绱?,蕭諶點(diǎn)到即止,其余的事,如何令群臣共同商議該給姬氏定下什么樣的爵位,這就得討論起來。 旁人在討論是不是能讓清河郡主承爵一事,另一部分的又說起該以一個什么樣的爵位才符合姬氏,明鑒在其中尤其顯得奇葩,他可是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