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三國演義》當(dāng)兵書,仗不是這么打
這些日子里,洪承疇實在糟心。英親王突然有了異心,滿清朝廷內(nèi)訌起來,他這個投降過來的漢官受了許多夾板氣,窩囊至極。 先是阿濟格來了書信,讓洪承疇和吳三桂隨同他造反。信中說打回京城,殺了多爾袞兄弟之后,阿濟格來當(dāng)攝政王,洪、吳二人可以自行挑選地方成立王國。 這種鬼話,洪承疇自然不會相信,吳三桂也不以為然。 更何況洪承疇和吳三桂都是人精,他們明白,以阿濟格的實力,絕對無法跟多爾袞抗衡,敗亡伏誅是遲早的事情,他們不會蹚渾水的。 但麻煩在于,鰲拜卻不這么想。鰲拜是阿濟格的政治同盟,從來與阿濟格站在一條船上,他倒是想起兵追隨阿濟格,只是兵權(quán)在洪承疇手里。 而后又收到了多爾袞的來信,信中措辭嚴(yán)厲,命令洪承疇待在成都,不得輕舉妄動,否則視為謀反。 偏偏此時明軍又從重慶府殺來,即將攻打彭山縣。成都危在旦夕,三人商議對策,說著說著又爭吵起來。 “還有什么好遲疑的,離開成都,去與英親王會合!”鰲拜叫道。 “棄城而逃,朝廷日后追究下來,咱們承擔(dān)得起這個責(zé)任嗎?本帥之意,還是拼死一戰(zhàn)!”洪承疇道,他主張迎戰(zhàn)。 吳三桂道:“我軍自從去年攻入蜀地,已有數(shù)月。冬季雖然平定了搖黃十三家,取得了重大勝利,可將士們疲乏不堪,糧餉時常短缺,北方有變,軍心更加不穩(wěn)。明軍這一次來勢兇猛,我們?nèi)绾蔚謸醯米。俊?/br> 鰲拜道:“平西王,你贊成我的意見,是吧?” 吳三桂搖頭道:“我的意見是退往西安,以免被明軍包了餃子,同時保存實力,等著攝政王領(lǐng)兵來救援。至于追隨英親王,卻是不能想也不敢想的,做臣子的要安守本分!” “滑頭,我看你們是蛇鼠兩端,騎墻派!”鰲拜憤憤不平。 洪承疇苦笑道:“護軍統(tǒng)領(lǐng),我說句不該說的話,不管英親王出于何種原因背叛攝政王,都是你們滿人的事情。我們這些漢官平日里壓根不能參與朝廷重大決策,高層內(nèi)斗,我們也沒資格參與?!?/br> “至于平西王的建議,本帥也不同意。蜀地得來不易,怎么能輕易放棄?范文程老大人要以蜀地為跳板,實施大迂回包抄的戰(zhàn)略,這是以前就定下來的。倘若蜀地丟失,攝政王會放過咱們嗎?” 是戰(zhàn)還是逃,又該怎么逃,該支持英親王還是攝政王,這些問題讓他們?nèi)祟^疼不已,分歧越來越大。 最后還是洪承疇老謀深算,他決定先穩(wěn)住鰲拜,意味深長勸道: “護軍統(tǒng)領(lǐng),你我一路西征而來,在軍中相處日久,已有袍澤之情。本帥無意摻和英親王與攝政王的爭斗,但不忍心看著你步入歧途,給你指點一條明路吧?!?/br>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誰都可以退出蜀地,唯獨護軍統(tǒng)領(lǐng)你不能退。原因何在呢?” “護軍統(tǒng)領(lǐng)與英親王的關(guān)系,咱們心知肚明?,F(xiàn)在川蜀之地可以說是英親王的大后方,萬一英親王出師不利,還可以退到蜀中以求自保。如果連蜀地也丟失了,英親王就沒有退路啦!” “而且你敢保證,英親王一定能打敗攝政王嗎?只要蜀地還在護軍統(tǒng)領(lǐng)手里,不管兩王相爭結(jié)果如何,他們都會重視你,你才能手握籌碼確保無虞?!?/br> 這一通言論,徹底忽悠住了鰲拜。 鰲拜拍著額頭道:“是這么一個道理,我差點壞了大事。洪大帥,某家這就領(lǐng)兵去彭山縣抵御明軍,為你們整軍備戰(zhàn)爭取時間!” 鰲拜答應(yīng)守衛(wèi)成都,吳三桂便不再多說。但吳三桂多了個心眼,暗中命令部下做好準(zhǔn)備,只要勢頭不對,立即逃跑。 …… 卻說鰲拜帶領(lǐng)兩萬八旗護軍到了彭山縣,不斷接到探子傳回來的消息,明軍已經(jīng)拿下了眉州,不日就會兵臨城下。 鰲拜團團踱步,自言自語道:“明軍有十多萬人,而我只有兩萬士兵,且彭山縣城破舊狹小,正面硬拼肯定有輸無贏?!?/br> 回頭看見書桌上放著的《三國演義》,便坐回椅子里,翻閱起來,想從中尋找個出其不意的計策。 清太宗皇太極崇德四年,命大學(xué)士達海譯《孟子》,《通鑒》,《六韜》,及《三國演義》。演義告成,此后滿人行軍打仗多以此為據(jù)。 鰲拜雖然是個大老粗,但非常癡迷《三國演義》,他號稱巴圖魯,經(jīng)常自比為三國時期的猛將。 看到“空城計”那一章,鰲拜突然有了主意,拍手道:“有了,且看我智退明軍!” 三天后,明軍先鋒部隊到了彭山縣。兵臨城下,只見城頭偃旗息鼓,城門洞開,還有人趕著羊群出城,又有人在街道上灑掃灰塵。 同時,鰲拜高坐城墻之上,身邊只有兩個士兵伺候。原本要學(xué)諸葛亮彈琴的,無奈不通音律,只好擺上酒宴自斟自酌。 先鋒官齊大壯見此情形,摸不著頭腦,急忙命人向皇帝匯報。 李存明聽了之后,嘴里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笑得前仰后合:“好你個鰲拜,拿《三國演義》當(dāng)兵書,你是來搞笑的嗎?仗不是這么打滴!” 一旁的李定國也笑了:“早就聽說韃子帶兵打仗,往往參考《三國演義》里的計謀,看來此言不虛。其實當(dāng)初農(nóng)民軍打仗時,將領(lǐng)們也要熟讀《三國演義》。臣記得當(dāng)年軍中有個說書先生,給我們講述三國故事,把孫可望比作曹cao,把我比作諸葛亮,說來也真可笑?!?/br> “其實我們農(nóng)民軍也就是把《三國演義》當(dāng)故事書來看,真打起仗來,另有一套。哪知道韃子還真照葫蘆畫瓢,我看這個鰲拜是個莽夫!陛下,該如何應(yīng)對呢?” 李存明止住笑聲道:“你都說鰲拜是個莽夫了,莽夫能有什么花花腸子呢?休要管他,直接用炮轟!” 想了想,擺手道:“告訴齊大壯,不要一炮把鰲拜給轟死了,引他出城,朕給他演一出真正的空城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