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書迷正在閱讀:籃球瘋狗、[綜英美]我只是一個無辜的輔助、納米崛起、[綜漫]穿成人類最惡詛咒、[綜漫]咒術傀儡師、[綜漫]當人類最強轉(zhuǎn)生成狗、[快穿]撲倒meimei的各種方式、麒麟戰(zhàn)神、[清穿同人]清穿之福運小公主、店小二與女魔頭
低低悶笑:“朕勸皇后不要用那般勾人的目光瞧著朕,到底小別勝新婚。朕全身上下,從里到外,無不瘋狂思念著皇后。特別,特別的想……” 說著,他還充滿暗示地動了下。 生怕娜仁不懂般! 最近一直被太后著人教導,看了不少秘戲圖的娜仁:…… 瞬間石化,臉如火燒,羞到不能自已。 好在狗皇帝雖然狗,但到底是諸多名師大儒聯(lián)手教導出來的。禮儀規(guī)矩等,早就刻在了骨子里。再如何,也不至于在太后的偏殿里就胡天胡地,禽獸到底。 被牢牢抱了好一陣,娜仁終究還是得到了自由。 只…… 那只狗在她耳邊壞笑:“今兒就再饒皇后一回,等過了這個頒金節(jié)。到了冬月,等你滿了十八周歲的!” 猶如死神的喪鐘,滴滴答答間,每一秒都代表著她少女時代的終結(jié)。 又是惶恐,又是排斥,還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期待的娜仁:…… 就想汪地一聲哭出來! 她,她就是習慣性玩梗而已,怎么每次都會翻車? 原本的老X勇敢飛,出事自己背。她每次看某阿婆主吐槽視頻后的搞笑留言,這不是聽順治的開海計劃,熱血沸騰,腎上腺素激增了么? 旨在鼓勵他,支持他,不管多苦多難,也得邁出這決定勝利的第一步。結(jié)果…… 娜仁心亂如麻,連紅腫的嘴唇都沒顧得上整理。就這么魂不守舍地回到了慈寧宮正殿,太后跟前。被眼尖的蘇麻喇姑看到,笑吟吟地湊到太后耳邊說與她聽。 把太后給喜得喲! 直說佛祖保佑,長生天保佑,哀家心心念念的好嫡孫喲,可算有望了。 當日,娜仁換了簡單不影響做活兒的衣裳,又要往小廚房整治膳食時。就被眉眼含笑的蘇麻喇姑攔?。骸鞍眩镜幕屎竽锬锇?!” “奴婢知您孝順,主子也萬千感動著。常說您都不像她的兒媳婦,像親閨女。哦不,比親閨女還要體貼暖心些,更喜歡極了您的手藝?!?/br> “只您到底是一朝皇后,身份貴重,諸事繁忙,哪有日日下廚洗手作羹湯的道理?” 已經(jīng)整理好了心情的娜仁笑著擺手:“蘇麻姑姑言重了,再如何,不也是皇額娘的兒媳婦?一朝皇后更得小心周到,給天下兒媳們起個正面積極的帶頭作用?!?/br> “哪有暢享婆母慈愛,卻連做幾頓飯都不肯的道理?” “蘇麻姑姑,本宮難得來慈寧宮小住一次,能好生孝順皇額娘。你啊,就快別攔著我了。橫豎皇額近來心情好,胃口極佳,菜色上倒不用如何斟酌的,方便得緊?!?/br> 蘇麻喇姑:…… 奴婢能說太后娘娘每日里心花怒放,您就是給根苦瓜她也能吃出不一般的清甜來?盼了好些年有蒙古血脈,能讓大清跟科爾沁攜手共贏的紐帶,她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嫡皇孫或者嫡皇孫女兒?。?/br> 只這倆詞兒,就已經(jīng)勝卻了人間無數(shù)。 然皇后娘娘堅持,她無力推拒。 唯有往太后面前攤手:“老奴是盡力了,可皇后娘娘非是不聽呢!說難得在咱們慈寧宮小住一次,務必好生孝敬于您。主子您用好了,就是她最大的開心了?!?/br> “您說這……” “哎!”蘇麻喇姑嘆氣:“都是同樣一副嗓子,兩片唇。怎么皇后娘娘這嘴巴開開合合間,就讓人這么的如聆聽仙音,百聽不厭呢?” 太后哈哈大樂:“因為她是哀家的乖乖兒媳婦,自有一顆虔誠孝順之心,而你這老貨就只是老貨!” 蘇麻喇姑拽出手帕嚶嚶嚶:“格格變了!早年還說老奴是您最親最近的蘇麻,現(xiàn)在卻只想對著皇后笑哈哈……” 正佯哭求安慰呢,就由外而內(nèi)一陣驚人的飯食香味。 唯恐被搶飯的太后火速擺手:“快走快走快走,哀家這兒有白白嫩嫩的兒媳婦陪著,才不稀罕你這老皮子!” 蘇麻喇姑:…… 差點假哭變真哭,感覺再也不會愛了。 太后這邊都歡歡喜喜,順治就更仿佛被打了雞血! 那日從慈寧宮回來,他就親手畫了幅帝后相擁圖,旁邊提了福臨勇敢飛,娜仁永相隨的字樣。細細裝裱好后,珍而重之地…… 放進了被窩里!??! 自與皇后小別,一直魂牽夢縈。一晚上都不知道醒多少次的他,一遍遍摩挲著那畫卷,回憶小皇后說這話時候那亮晶晶的眼與緋紅的臉。 心里咕嘟咕嘟冒著名為幸福的小泡泡。 至于皇后可能大概八成只是歡喜雀躍,并無甚男女之情什么的? 那重要么? 那不重要?。?! 順治只知道,他是這人間的皇,皇后是他的妻,他的后。與他一起接受萬民朝拜,生睡同一張床,死葬同一個墓。 數(shù)十年的相守,足以彌平所有。 讓他們像兩棵并肩而立的樹,表面上相依相伴,風雨同舟。私下里也蔓延出無數(shù)彼此糾纏,無法斬斷的根系。便兩棵樹被風雨刮倒、雷電山火燒焦。 那無盡的根系也會永存,記錄他們來過、伴生的過往…… 哈哈! 順治擁著被子,在暗夜里笑出了聲。 一夜酣睡后,更鉚足了勁兒折騰群臣。督促著他們絞盡腦汁,把今年的頒金節(jié)辦得漂漂亮亮。務必使每一位有功將士得到嘉獎,讓百姓感覺到朝廷欲與之同樂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