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書迷正在閱讀:拯救小炮灰、你壓到我唇角、無法標(biāo)記[星際]、搬運(yùn)人生、十二分暗戀gl、假結(jié)婚后我倆HE了、說一說那個總打亂她計劃的女人、律界大佬和實(shí)習(xí)律師、玄門掌教是被拐的真千金、玫瑰鎖
李弘顯然也明白這一點(diǎn),不過,他其實(shí)沒有真的承受過武后的多少壓力,畢竟,李弘這個身體情況實(shí)在是不容許,因此,他只是讓李賢忍耐一番,別的不說,劉盈即位的時候不過是十六七歲,還沒有成婚,這才讓呂后抓住機(jī)會,給劉盈安排了自個外孫女做皇后,直接將劉盈和張嫣都坑了。而李賢自個這個時候都已經(jīng)成婚了,妻子裴氏已經(jīng)給李賢生下了一個兒子,所以,日后李賢若是能夠登基,那么,武后干政就沒有多少法理基礎(chǔ)了。因?yàn)橐粋€成年的皇帝,并不需要一個攝政太后。何況,裴家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聞喜裴氏這么多年來人才輩出,在朝堂上還是有影響力的,李賢到時候完全可以用后族來壓制太后。 在李弘的勸說下,李賢也樂觀了一些,覺得的確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就是,他琢磨著,自己登基的時候要不要讓太后攝政,還得看自家阿耶的意思,李治要是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那么,與其讓朝政落在類似于長孫無忌這種權(quán)臣手里,還不如讓自家親親媳婦攝政呢,畢竟,就算是太后攝政,最后rou還是爛在鍋里,不會落到其他人手上。因此,李賢琢磨著,自己還需要表現(xiàn)得靠譜一點(diǎn),起碼得讓自家阿耶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個皇帝,不需要上頭再多出一個指手畫腳的太后。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李賢在李弘那里學(xué)習(xí)愈發(fā)認(rèn)真起來。 武后什么人,自然是意識到了自家兒子到底是個什么打算,不過,她也不動聲色,只是冷眼旁觀,甚至,還主動讓李賢參與到了一些事務(wù)的處置之中,一時間,倒是讓李賢有些被迷惑了。 而泉州那邊,李旦在泉州待了大半個月之后,終于依依不舍地準(zhǔn)備回去了。在泉州,他體會到了以前幾乎從來沒有享受過的自由,無論是在長安,還是在洛陽,李旦一直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帝后二人的眼皮子底下,這讓他覺得憋悶,而見識到泉州這邊的情況之后,李旦頓時就覺得就藩真的是個很好的主意。李旦不像李賢那么貪心,也想要開府建牙,他覺得自己也沒這個本事,所以和之前那些親王一樣,搞一州之地作為封地,再有個萬戶左右的食邑也就行了,作為藩王,在封地上還是有許多特權(quán)的,李旦也沒什么欺男霸女,濫用民力的心思,不過,在封地上干點(diǎn)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唱唱歌,跳跳舞,玩點(diǎn)藝術(shù)什么的,還是沒問題的。 因此,李旦已經(jīng)做好了打算,回到洛陽之后,就向帝后二人請求就藩,對于大臣來說,有野心的自然覺得是中樞好,距離權(quán)力中心越近,自然也就越有前程。而在地方上,消息不靈通,可能自己還沒意識到怎么回事呢,就被人穿小鞋了。要是在什么繁華之地還好,攤上什么窮山惡水,那說不定真的要一年不如一年。而作為皇子,其實(shí)反而不覺得如此,往往小的時候覺得中樞繁華,等到大一點(diǎn)之后,那真的是憋屈啊。畢竟,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那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三分,不光是皇帝盯著你,還有那些御史言官也會盯著你,拿著放大鏡挑你的錯誤,然后以此揚(yáng)名。 李旦跟李顯小時候就屬于那種被老師經(jīng)常告狀的問題學(xué)生,不上學(xué)之后,同樣也是那種經(jīng)常會被御史言官拿來刷政績的工具人,李顯是個臉皮厚的,對此從來不在意,李旦卻覺得不爽,偏偏他又拿這些人沒什么辦法。只要躺平了,他們就沒法拿我刷政績,所以,我還是老老實(shí)實(shí)就藩吧,起碼在封地上,只要自己沒鬧得天怒人怨,那么,就算是偶爾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地方官員也只會睜只眼閉只眼給自己打掩護(hù),免得影響自己的前程。 李旦帶著滿心的不舍和對未來的期盼走了,李悅卻愈發(fā)感受到了風(fēng)雨欲來的氣息。 果不其然,李旦走了還不到二十天,估計李旦自個也就是剛剛返回洛陽沒幾日,李弘就薨逝了。 雖說對于李弘的死,大家都有心理準(zhǔn)備,但是事情真的發(fā)生之后,無論是李治,還是武后,其實(shí)都很傷心。李治是真的對這個兒子給予厚望,如今前些年的教導(dǎo)還有期待可謂是都打了水漂,這讓李治簡直是難以接受,他執(zhí)意要追封這個太子兒子做皇帝,群臣被這番saocao作弄得目瞪口呆。自古以來,做皇帝的都是追封上頭的長輩做皇帝,比如說,李淵做了皇帝之后,將老李家往上五代祖宗都封了皇帝,武后登基之后,也追封了武士彟,嘉靖皇帝以小宗繼大宗,為了跟朝臣作對,或者說是樹立自己的威嚴(yán),也是硬頂著朝堂的壓力,一定要追封自家生父做皇帝。同樣搞出了這一套的還有宋英宗趙宗實(shí),總之,大家要追封,都是封自個的父輩乃至祖輩,誰家來追封自家兒子啊!結(jié)果李治是什么人,他當(dāng)年能頂著壓力,先是納了武后入宮,然后讓她一直坐到了皇后的位置,可見這人其實(shí)是不講什么規(guī)矩的。 因此,李治這邊堅持,武后也不在意這個,畢竟這也是自己兒子,也跟著贊同,朝堂上群臣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沒法說。尤其,朝堂上好多臣子其實(shí)是受過李弘的恩惠的,李弘脾氣好,性子仁厚,一些大臣犯了什么過錯,李弘這邊私底下幫忙說幾句話,說不定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去否決人家的死后恩榮,豈不是恩將仇報。何況,帝后二人死了精心培育多年的愛子已經(jīng)夠傷心了,你居然在這個時候給他們潑冷水,不要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