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4)
書迷正在閱讀:寵愛 甜寵1V1 姐弟戀、你比我更重要、萌妻翻身,老公hold不住、Boss快穿:男神,我罩了、小道士 (nph)、仙醫(yī)贅婿、蝶裂(1v1,bg)、神魔練兵場、以身許祖國[快穿]、懷了影帝孩子的我?guī)蚧鹆?/a>
燕王朱棣的王府的確很大,作為一座依托于前元皇宮修建起來的王府,燕王府在所有的兄弟建筑中都屬獨樹一幟,格外土豪。 而且當年因為元朝的末代皇帝溜得特別快,所以元大都一戰(zhàn)基本沒怎么打,作為指揮地和根據(jù)地的元故宮自然也沒怎么被破壞,留給燕王的府邸可以說相當完整,稍微修正一下規(guī)制后就能入住。 燕王府有多大呢昔日的元皇城是以三宮鼎立的格局建造的,而燕王府便是選擇了其中面積最大、建筑也最完全的內(nèi)府建造,也就是說燕王府差不多就是三分之一個元大都,比起木小白的春和宮可大太多啦! 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北方地廣人稀,和已經(jīng)超載的應(yīng)天府不同,北平還有著大量的空地,燕王甚至可以在自家門口跑馬,想來養(yǎng)幾條狗子也不成問題。 至于狗糧費 木白摸了摸下巴,讓人取了兩匹緞子,一起打包送了過去。 朱棣收到這些禮物的時候恰是在自家門口。朱老四這些年來和這位能來事的大侄子處得還挺好的,因此在聽到長使說侄子將大白送過來的時候他其實也是滿心歡喜的,說起來他還是蠻喜歡那條威武神駿的大犬的,當即讓人開籠放大白出來。 然后,然后,毫無防備的燕王殿下就被像是波浪一樣被從籠子里放出來的人來瘋們給壓倒了。 咳咳,這里必須說一句,大白的模樣是真的好,北極狼的血統(tǒng)讓它自帶一種雪原之地的獨特氣質(zhì),讓它一眼看上去就和普通的犬不一樣,如同冰山一樣的藍眸更是放大了這股子特殊的氣質(zhì),因此,朱棣在見到它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 只是這是侄子的犬,他臉皮再厚也不能搶侄子的寵物哇,只能動不動往宮里送母犬,試圖偷幾個崽回來。 但是他沒想到大白對那個聚少離多的妻子居然如此忠心,他的小計謀并沒有得逞,但大白這個特性卻讓愛老婆份子之一的朱棣更喜歡了。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也因此,在毫無防備地被浪濤一樣的狗子們壓倒的那個瞬間,朱棣的第一反應(yīng)不是這事怪丟臉的,也不是侄子是不是故意要坑我,而是快樂地擼起了狗子。 哎呀,這么多小崽子,這是都給他養(yǎng)了?開心! 太zigong內(nèi)的長使抽了抽嘴角,表示大白汪還是要回去的,這些幼崽若是能在北方找到工作,那就留下來,實在找不到那也沒辦法,只能再送回去。 朱棣立刻擺著手表示,這么好的犬怎么會找不到工作,太子殿下盡管放心。 豪爽有錢的燕王殿下半句沒問關(guān)于狗糧和飼養(yǎng)費的那些事,但是他不問,長使卻必須要說。 這是福建漳州送上的緞子,是一種全新的工藝,極為保暖,太子殿下說北地寒冷,這樣的衣裳給燕王殿下和王妃殿下做個里衣很是不錯。 長使將錦盒攤開,里面露出了兩匹布料,朱棣第一眼時沒留意,只覺得上頭的花紋怪好看,以為是蜀地送上的新料子,正準備按禮節(jié)致謝,但手一摸便覺得不對。 這布料入手綿軟,表層甚至還有一層長長的絨毛,他起先以為是用了草原上的毛氈子或是羊毛制品,細看卻覺得不像。羊毛粗,摩擦皮膚時會有刺癢,但這布料卻和尋常的蠶絲布料差不離,柔軟綿密,保暖性極高,他手塞進去的這么會就已經(jīng)隱隱覺得熱了。 這可難得! 這是何物?怎么做的?朱棣拿起布料來回翻看,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布料單一面,便有一指節(jié)那么厚。 這樣的布料若是做成衣裳必定暖和,朱棣頓時大喜,急急問道:可能批量生產(chǎn)? 回燕王,此布料乃太上皇此前從日本接回的遺民在地方安置之后研制出的,因其毛絨綿密,形如天鵝的絨羽,太上皇賜名天鵝絨。 其實,這種天鵝絨的制造原理很簡單,它脫胎于一種叫做剪絨的工藝,簡單的說,就是在紡布時候有意將經(jīng)緯線挑長,用硬物將這超長的部分挑出后構(gòu)成圖案,然后將硬物抽出,順著剪開然后修剪到半個指甲蓋那么長。 這樣cao作之后,這些被預(yù)先挑出的超長絲線便會一根化兩根,變成一層依附于布料的毛絨。蠶絲纖細,經(jīng)過這樣處理之后,毛絨的細密程度完全不亞于羽絨,而且因為人為的調(diào)色還能做出各種圖案,可謂是人造的粗纖維。 要知道,布料保溫的秘密就是利用纖維之間的空隙儲存空氣形成隔熱層,而這樣的織品比起尋常的布料看上去更有光澤,富麗華貴之余,保溫性也非常好,可謂實用美觀兩手抓。 若是不計花紋的話,五日便可制成一匹。長使恭謹?shù)溃拥钕乱呀?jīng)在讓匠人試著以棉線作為經(jīng)緯,力圖做出保暖性更優(yōu)的絨衣,只是在今冬之前做成衣裳恐怕不容易,殿下的意思是今歲爭取先做些圍脖、兜肚一類,御寒還是以棉服為主。 朱棣的表情微微一僵,他有些遲疑地低頭看向手中花紋華貴、色澤艷麗的布料,眨了眨眼睛,遲疑問道:兜、兜肚? 是!長使恭敬道,這是一種民間的御寒服飾,以方尺之布為之,束于前胸,有防風寒內(nèi)侵之效。 這個孤知道。朱棣擺了擺手,這種保暖衣裳在北方很是常見,尤其是容易著涼的嬰孩,基本都會備上,女人也會穿上,不過女人穿這個比起保暖多是為了束住胸部,就相當于后世的內(nèi)衣。 但是皇太子的說法似乎是要將這種布料做,做給他們這群大老爺們穿? 想到未來他手下的兵人人身上都得掛個大紅肚兜,就算知道是出于保暖的需要,朱棣還是不由自主打了個冷顫,表情立時變得微妙起來。 待到送走東宮的人,燕王殿下看著錦盒里頭的布料沉思了許久,想到最近總是來用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慫恿他出海的大和尚,他大手一揮,招來了府內(nèi)的管家:下頭那匹你給王妃送去,讓她做個大氅或是襖子,上頭這匹你讓人將它裁成兩截,各做一個圍脖同兜肚,然后送一套給大師。 就說就說太子殿下送來的,大師年紀大了,北地冬季嚴寒,非應(yīng)天府能比,讓他收著衣裳,冷了穿。 管家: 殿下,您這樣真的好嗎?知道的您是關(guān)心大師的身體,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您在趕人走呢。 作者有話要說:道衍和尚(十分冷靜得穿著肚兜):阿彌陀佛,殿下,貧僧聽聞此布料制法乃海外傳來,可見海外還是好東西多啊。 JUDY:???? JUDY:狗子真是太可愛了?。〈笾蹲庸仲N心的! 半年后 燕王大修王府。 第160章 這個世界上有理想的和尚很多,這很正常,雖然修的是六根清凈,但和尚到底也是人,人嘛,總有這樣那樣奇奇怪怪的目的和想法。 當然,大部分正經(jīng)和尚的理想都是普世濟人,稍微嚴肅一點的,那也是弘揚佛法、取得真經(jīng)或是追求真理,也有一部分不正經(jīng)的和尚會想著借由和尚的身份謀取利益等,不過后一種在洪武帝幾次佛法考試之后被篩去了大半,總體來說,如今的僧道隊伍都是比較正宗的,起碼都是有真才實學(xué)并且本職工作過關(guān)的。 但這其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比如道衍。 道衍和尚本名姚廣孝,家族世代行醫(yī),等到了他這兒,本也應(yīng)當子承父業(yè),但恰逢元末,災(zāi)厄戰(zhàn)亂,為了吃飽肚子,道衍和尚在十四歲那年就剃度出家了。 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就在四年前有一個比他年長七歲的少年也做了同樣的決定,那個人正是朱元璋。 不過,雖然做出了一樣的選擇,但道衍和尚和朱元璋的命運軌跡是截然不同的。學(xué)醫(yī)出身的道衍有不錯的識字基礎(chǔ),因此在入釋教后便得到了資源傾斜,后來他又拜了江南道教領(lǐng)頭人席應(yīng)真為師,成為了少見的儒釋道三者精通的人才。 而身為文盲的朱元璋在剃度后的最初幾年一直都只是個在寺廟里混飯吃的普通小沙彌,在那個年代,他這樣的小沙彌根本就不值錢,臟活累活都得干不說,生活還毫無保障,苦逼的洪武帝還遭遇了寺廟破產(chǎn),最后連小沙彌都當不成了,只能淪落成乞丐沿途乞討。 不得不說,這也是命運的玩笑。 兩個起點差不多的少年,最初卑賤到塵埃里的那個在后來一路扶搖直上,成了九五之尊,而一路高歌猛進的那個卻在戰(zhàn)亂中飄零半生,最后卻還得參加對方開設(shè)的僧道考試,卻只得僧衣沒被授僧官,最后還是靠著友人的推薦才在天界寺謀了一個僧職。 道衍和尚比洪武帝只小七歲,以他的身家和年齡來說,這工作只能說是尋常。如今的洪武帝已經(jīng)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甚至過起了退休后放飛自我的生活,而道衍,道衍和尚正在努力給燕王賣安利。 如果讓任何一個熟知歷史之人看到這一幕都會搖頭感嘆:這就是歷史的慣性嗎?這一對千古奇君臣還是遇到了。 在歷史上,道衍和尚一直在京城供職,他是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去世,洪武帝為了指導(dǎo)兒子們給發(fā)妻念經(jīng)祈福派去送給燕王的,而現(xiàn)在,馬皇后還活得好好的,自然也就沒了這一場隕石撞地球的見面,但不知為何道衍和尚還是離開了自己奮斗多年的崗位,來到了朱棣身邊。 只不過這一次,他似乎并沒有慫恿燕王殿下造他大哥反的想法,而是直截了當?shù)刂赋鲅嗤醯奈磥碓诤M狻?/br> 而他拿來說服燕王的理由也非常的簡單粗暴。 先皇是殿下的父親,當今是殿下的長兄,太子是殿下的侄子,他們都與殿下是血親,關(guān)系親厚,但你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未來卻不會這般親近。 道衍和尚捻著佛珠,對燕王若有若無、一臉欲言又止地看他肚子的表情視若無睹,他十分淡定道:縱然當今有意培養(yǎng)未來世子與皇嗣的關(guān)系,但殿下難道當真信任這等少時短暫又脆弱的友情? 天家無父子,父子之情都能說翻臉就翻臉,更別提幼年的隔了一房的兄弟情誼了。 幼時的感情的確珍貴,也足夠美好,但那是建立在彼此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那份情感就像是心田里種下的幼芽一般,純粹無比,卻不夠強韌,很難抵抗風雨和誘惑,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他的老父親有二十多個孩子。 = = 朱棣也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他這還是親兄弟,都只有那么幾個玩得好的,更別說堂兄弟、堂堂兄弟,甚至到以后必然出現(xiàn)的輩分差了。 雖然在朱棣心里,他老爹各種英明神武,但他打從心眼里覺得這事著實有些不靠譜。 前幾代人在還好,再過個兩三代,只要邊關(guān)一穩(wěn),雙方間必然會爆發(fā)一場權(quán)利爭奪。 所以,殿下便不想防患未然嗎? 你所謂的防患未然就是讓孤同大哥說領(lǐng)兵出航?朱棣想想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坦白說,在第一次聽到大和尚的言論時,朱棣都以為這和尚是京城派來想要悄無聲息削除他兵權(quán)之人。 但思來想去,他又覺得自家大哥不是這種人,大侄子都還沒弱冠,再怎么心急也不至于這么早就開始布局,這才稍稍放松。 不怪朱棣胡思亂想,這年頭海洋上的風險可要比起陸地上要大得多。 海洋實在是太寬廣了,就算是大明王朝派出的巨輪應(yīng)付起海洋以及海上復(fù)雜多變的氣候來,也沒有比一片落葉做得更好。 在以往,大明的大部分船只都是沿著海岸線航行的,在沿海的最大好處就是在關(guān)鍵時刻完全可以避入港灣,也比較方便救援和搶損。但就算如此,每年還是會有一兩艘大船在沿海失事。 近洋尚且如此,若是遠航,那便更危險了。 大明的使者團隊每次出行之前都會拜過媽祖,出行的日期也是欽天監(jiān)精心籌算過的,放在船上的避水獸、避水珠等各種鎮(zhèn)船器物更是種類繁雜,就連船名都要取上些順風、順流之類的吉利名字。 至于吃魚不能翻過身來吃,一定得把一面吃完了掀骨架吃另一面,不允許女性上船等等迷信行為,更是不要太多。 人到了海上,可沒人看你身家貴賤,一律平等對待。海上天氣變化多端不提,還有各種海獸兇猛,據(jù)說南邊的船隊就曾經(jīng)遇見過比船都要大的深海巨獸,那巨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鯤,它從當時的船下游過的模樣讓一船的人做了好幾個月的噩夢。 至于朱棣為什么知道這個如今,隨著遠洋貿(mào)易帶來的巨大利益,海運已經(jīng)成為了大明的熱門詞匯,連帶著,和海洋、異國風土人文有關(guān)的故事也充斥了人們的茶余飯后。 主要還是因為大明這兩年在搞文化建設(shè),話本、小報之類的娛樂讀物一下子少了很多,民眾們失去了一個娛樂方式自然要去找另一個,現(xiàn)在大家的娛樂新風尚就是地理志來著。 游記這個東西在文筆上也沒什么需求,也不需要太大的故事性,對文學(xué)基礎(chǔ)也沒什么要求,可以說只要會寫字,又實地去過那地方,就能寫,市場準入門檻可比旁的文體低得多,來錢也快。 而且寫游記未嘗不是一種低調(diào)的炫耀,這年頭想要跨省旅游,單路費開支就差不多是一個尋常家庭一個月的嚼用了,更別提那些定制項目了。 而對于出版方來說,游記的篇幅一般都不會太長,而且因為故事性和連貫性相對沒那么強,就算有哪位作者寫了長篇大論也能進行拆分,分刊推送,這樣成本也不會太高,在對市場進行試探的時候也更有余地。 當然,這其中最關(guān)鍵的還是上頭似乎還挺喜歡看他們寫的游記的,每半旬,官方都會派人來采購一批最新的游記。 那還等什么?趕緊加快速度寫啊! 而這股子寫游記的風潮,還是羅貫中帶來的。 羅老先生年輕時候為了出版《三國》去了不少地方,去都去了,自然也會去逛逛那些著名景點,然后根據(jù)實景再改改稿什么的,也算是苦中作樂了。 只是當時他看那些名山大川人文薈萃之地時,雖然會被美景感動,但到底是被懷才不遇的悲傷占據(jù)了大半心神,所以看山看水之時,總帶著些許愁苦。 但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他現(xiàn)在是大明最有名的話本作者。雖然話本依然不在文學(xué)市場上占據(jù)主流,但畢竟老先生也是有大明第一代言家族做他的后臺,那些酸唧唧的聲音可到不了他老人家耳中。 老先生在將自己先生施耐庵的遺作《水滸傳》整理出版后,便卸下了所有的壓力,在皇太子的贊助下,趁著自己還走得動,在山海之間重新遨游了一圈。 心態(tài)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看入眼的自也帶上了風月,于是,他玩出了風格,玩出了特色。 什么夜渡長江看赤壁啦,什么親走蜀道探諸葛啦,什么枕河披星和前人對話啦,什么吃酸棗的棗子、摸東吳的橘子、啃巴蜀的筍絲啦,每一個被他寫在游記上的內(nèi)容都能讓人看紅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