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清穿) 第92節(jié)
啾啾的百日正好撞到了良妃去世,也不知汗阿瑪還記不記得給他賜名。 若是不賜,他是不是要自己取名。 因為這一連串的變故,胤禛看向大啾啾的眼神都充滿了愧疚。 好在,康熙沒忘記胤禛這個兒子,也沒忘記給啾啾取名。 弘歷,就是康熙賜下的名字了。 之后沒幾日,便是除夕宴了。 但今年的除夕宴,不但康熙因為生病只在在宴席上露了個面就離開了,八皇子與八福晉也并未參加,即便太后仍舊笑瞇瞇地坐在上首,大家也完全提不起勁兒來。 這一年的除夕宴,與一廢太子那年似乎也沒什么差別,所有人在宴席上噤若寒蟬,默不作聲地吃著點心與最上層都凝結出油片的菜品,連年玉袖親自編排的清宮夜宴都沒能讓大家高興起來。 這種沉悶的氛圍,一直持續(xù)到來年二月。 康熙病愈。 他似乎終于意識到自己作為皇帝并沒有沉湎傷痛的資格,于是很快下旨—— “承平日久,生齒日繁。嗣后滋生戶口,毋庸更出丁錢,即以本年丁數(shù)為定額,著為令?!?/br> 也即是后世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 此圣旨一下,全國上下都為此興奮異常,京城眾人也終于從去年的沉悶氛圍中走出,恢復了過往的活力。 雍親王府也終于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的事,而不用擔心被人彈劾了。 張櫻尋了個由頭,決定為啾啾辦一場宴會,以彌補他三次宴會全都低調辦理的委屈。 雖然他自己并不覺得委屈,反倒整日樂呵呵的,還總喜歡被張櫻、或其他的漂亮小宮女抱著到處玩。 但奇怪的是,啾啾最喜歡的并非張櫻或幾個漂亮小宮女,而是默默這個小jiejie。 默默年紀小,張櫻也不敢讓她抱弟弟。 但即便如此,啾啾仍舊喜歡粘著默默,等默默下課回來,他還非得抓著默默的手指才會覺得高興。 對張櫻這個老母親都沒這么粘人。 也是奇了怪了。 默默許是感受到了弟弟對她的喜歡,原本對弟弟的一丟丟抵觸也很快消失不見,對啾啾的態(tài)度不說有多親近,但至少不抵觸,也愿意伸出手指讓這個弟弟抓著。 嗯…… 當然,不能放嘴里啃。 不然的話,默默絕對變身暴躁老姐,抱著啾啾就是一頓揉搓! 第80章 張櫻安心在府中帶啾啾, 晚上等兩個女兒回來,再讓廚房為她們做點兒小孩子喜歡的布丁小零食,日子倒也愜意。 畢竟啾啾這孩子與喃喃、默默都不同, 兩個姑娘找到辦法之后雖然帶著不費勁兒了,偶爾也會哭鬧。啾啾卻在會笑之后見人就笑,見到嬤嬤笑, 見到宮女笑,見到小太監(jiān)笑, 見到張櫻還是笑,只是笑得程度不同。 有時候, 張櫻都想要直接給他小名兒改成笑笑或樂樂了。 太喜歡笑了這孩子。 但與此同時,啾啾身邊的嬤嬤與宮女們反倒不如喃喃和默默身邊的奴才輕松, 因為這孩子除了餓肚子的時候會哼唧幾聲,其他情況完全沒有任何異常。 拉了尿了, 不打開襁褓看就完全不知道。 這也讓嬤嬤與宮女們必須時刻小心,因為嬰兒皮膚嬌嫩,若是不及時更換尿布,就可能把啾啾的皮膚給悶紅悶爛。 連從未給兩個女兒換過尿布的張櫻, 都在帶啾啾的時候時不時得打開襁褓和尿布瞅一眼, 若是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臟了, 順手也會給他換了。 整個三月, 都在這種輕松中透著幾分啼笑皆非的日子中過去了。 但一到四月,風波又起。 先是康熙下旨, 決定明年六旬萬壽節(jié)大辦,緊跟著又為太子掃尾,決定將去年的鄉(xiāng)試成績直接作廢,明年會試之前的二月重辦一場鄉(xiāng)試。 緊跟著, 康熙與太后帶人前往熱河避暑。 胤禛再次被留下。 張櫻得到消息,只能感嘆一句,胤禛是真的沒多少出去的機會。 還好她上次堅持帶著兩個女兒跟去了塞外,看看這些年,她們是不是完全沒有跟著離開京城的機會? 但對胤禛而言,這次沒有跟著去反倒是好事。 因為康熙與胤礽這對父子除了在復立太子的時候感情融洽了一段時間外,之后二人的關系便急轉直下。 康熙再次陷入到對胤礽怎么看怎么不順眼的境地,而太子也從之前的廢太子中知道了自己在康熙心里并非不可取代的儲君,所以再沒有了過去的自信與安全感,而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太子便做了一些明知會讓康熙不滿的事情。 甚至,也想過在自己被廢之前,先一步逼著康熙退位。 可惜,功敗垂成。 父子二人的關系越來越差,在太子會飲案與江南科場舞弊案之后,已經(jīng)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在這種時候,其他皇子反倒安分了下來。 因為他們都在等,等康熙的第二次廢太子。 就連胤礽這個太子,心里也未必沒有再次被廢的心理準備,甚至于,江南科場舞弊案之后,他就一直在等著這件事的發(fā)生。 他幾乎已經(jīng)破罐子破摔了。 但胤礽絕對沒想到,自己破罐子破摔之后的種種舉止,落在康熙眼里竟然成了他行事有異心的佐證。 他一時也不知是該哭該笑,抵達熱河行宮后便干脆躲在住處,稱病不出了。 太子的選擇顯然是正確的。 在避開與康熙的接觸之后,父子二人的關系果然不再惡化,他們彼此都度過了還算平靜的兩個月。 一直到六月,胤禛陪著喃喃過完生日后,前去熱河請安。 胤禛并未得到康熙準許,這般貿(mào)貿(mào)然地跑來熱河請安,若是落在胤礽身上,指不定又是他身上的一樁罪證,但發(fā)生在胤禛身上,卻反倒讓康熙覺得他孝順。 康熙親親熱熱地拉著胤禛說了好一會兒話,又親自將人送到住處,看著他歇下才離開。 之后一個月,康熙如去年一般,不管到哪兒去,都會將胤禛帶在身邊。 太子也倒退一射之地。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過去很多年經(jīng)常發(fā)生,只是被康熙偏寵的人一直是太子胤礽,而在胤礽面前倒退一射之地的則可能是任何一位皇子。 他是太子,是儲君,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 他天生就該享受那樣的待遇。 可胤禛呢? 不過一個親王而已,還是以前跟在他身邊,需要他出手護持的弟弟。 這樣的身份落差,讓太子胤礽沒能控制住情緒,于是在胤禛開口邀請康熙回京后到圓明園用飯的時候,忍不住說了幾句不好聽的話。 那些話,太子以前其實也常對其他兄弟說。 他說得最多的,無疑是胤禔。 康熙以前不覺得有什么,如今卻覺得這非常有什么,他甚至覺得,這就是太子胤礽與兄弟不睦的證據(jù)。 雖然胤礽與其他皇子的關系確實不好,但…… 胤禛都覺得太子有些冤。 可他沒說什么。 盡管他無論是到熱河給汗阿瑪請安,還是邀請汗阿瑪?shù)綀A明園做客都只是為了拉攏自己與汗阿瑪之間的父子關系,也只是不希望去年拼下來的特殊待遇被汗阿瑪遺忘,但能無意刺激到太子,對胤禛也有好處。 太子對胤禛的照顧,胤禛之前就用提醒報答了。 胤禛想得很清楚,他如今與太子就只是競爭關系而已。 三人不歡而散。 胤禛并未多想,胤礽回去之后氣了一陣兒,也立刻睡了過去,反倒是康熙在睡覺前想起此事,只覺得越來越氣。 尤其是,康熙在巡視塞外途中,發(fā)現(xiàn)蒙古各部如今紛紛定居下來,一個個日子蒸蒸日上,就連蠢蠢欲動的噶爾丹殘部看著鄰居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態(tài)度也比之前軟化了不少,康熙對胤禛就愈發(fā)滿意起來。 而對胤禛越滿意,康熙對太子就越是不滿。 等到巡視完蒙古各部,看著蒙古各部對胤禛的熱切態(tài)度,以及對太子恭敬中帶著幾分疏遠與畏懼的表情…… 康熙終于下定決心,廢太子! 但他并未告訴任何人,而是一直將這個想法壓在心底,準備回京之后直接發(fā)圣旨。 相較于第一次起了廢太子心思時的悲痛欲絕,康熙第二次想要廢太子時不但面色平靜,心情竟也沒有一點兒傷心,除了一絲絲惆悵,竟……只剩下了解脫與放松。 他甚至有心情與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談笑風生,還會樂呵呵地召見嫁到蒙古的幾個女兒與姐妹,與她們嘮家常,見一見她們的丈夫與后輩。 沒人知道,他心里已經(jīng)起了廢太子的心思。 張櫻知道。 但相較于第一次廢太子的如臨大敵,她明知道過不久就會二廢太子了,卻仍舊生活如常,甚至都沒有寫信給錢億,讓他做生意的時候小心一點兒。 因為她從書中知道,康熙此次廢太子做足了所有準備,最大限度地將此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朝廷之中,根本沒讓此事影響到百姓生活。 很多百姓是一直到好些年后胤禛登基,才知道太子已經(jīng)廢了。 所以張櫻完全沒覺得這一次的廢太子是什么需要重視的大事兒,仍舊該怎么過怎么過,完全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她甚至還有閑情逸致給啾啾過周歲宴。 洗三、滿月和百日都過得相當?shù)驼{,即便后來張櫻想法子用其他名頭補辦了一場宴會,但到底不是本來的日子。 所以這次的周歲宴,張櫻決定大辦。 福晉也很支持。 她甚至寫了封信給胤禛,讓他趕緊回來。 胤禛有心留在康熙身邊見見蒙古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轉念一想,康熙如今對他態(tài)度這般好,正是因為他孝順,若是知道他在沒什么事情的時候,連孩子的周歲宴都不回去,只怕是不好,于是便找到康熙向他陳明情況,決定先一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