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清穿) 第41節(jié)
若自己因此入宮覲見皇上,他不擔心虛,也覺得自己占了張櫻功勞。 張櫻卻不介意:“此事你出面比我出面更妥當。” 因孝莊曾垂簾聽政,壓得順治帝出不了頭,自己年幼時也受到孝莊不 少轄制,所以康熙對后宮女子干政前所未有的警惕。 張櫻還是漢人,還很得胤禛“寵愛”…… 張櫻搞出了高產(chǎn)糧食,真不比錢億搞出了高產(chǎn)糧食讓人放心。 錢億仍有些不安。 張櫻失笑:“此事雖是我全權(quán)負責,但將我的設(shè)想落到實處的難道不是你?再者,皇上不知實情,四爺總知道的?!?/br> 胤禛可是下一任皇帝,她的功勞抹殺不了。 錢億這才安心了。 確定胤禛所言不假后,康熙決定獎賞錢億,于是直接給錢家和張家抬了旗。因糧食事關(guān)民生,錢億功勞極大,于是便將錢家與張家直接抬入了漢軍鑲黃旗。 雖仍只是漢軍旗,卻也算很不錯了。 但同樣的,張櫻讓人培育出的高產(chǎn)糧種,必須要在各地官府的監(jiān)督下售賣,原定的兩倍價格也削減了四分之一,價格只比以前的糧種高了一半。 張櫻倒是沒意見,她又不缺賣糧種的這點兒錢。 價格低了,對百姓而言也是好事。 倒是喃喃的名字,不但徹底定下了“弘星”,還在康熙面前掛了號。 第47章 事情定下之后, 朝廷很快就派人去了張櫻建在全國各地的糧莊清點糧種,不到兩個月,各地都傳來了好消息—— 糧莊內(nèi)儲備的糧種雖然不能全國推廣, 卻能供給近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 別小看這三分之一。 畢竟高產(chǎn)糧種這東西即便有朝廷做保,老百姓也不一定會相信, 就算相信,沒見到實際效果也不一定愿意多花錢去購買, 如果最后真能將全部糧種賣出去,那糧種的產(chǎn)量也沒有作假的話, 僅憑這三分之一,明年全國的收成就可以直接翻番。 所以盡管仍有人不相信張櫻的莊子上培育出的糧種, 朝中官員卻個個都繃緊了神經(jīng),不敢出現(xiàn)半點兒錯漏—— 這種利國利民、還能改善滿清名聲大事,若是辦砸了, 未來的仕途就全毀了。 一時間,所有與此事有關(guān)的官員全都動了起來。 不過在一開始的時候, 這些官員其實都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糧食這東西關(guān)乎老百姓來年全家老小一整年的生計,一旦出現(xiàn)問題, 百姓接下來一整年只怕全家都要餓肚子;若是問題嚴重,甚至可能餓死人。 所以一些當?shù)毓賳T其實都已經(jīng)做好了糧種賣不出去, 需要自己派人到處宣傳、甚至威逼利誘一部分有錢人購買糧種才能完成皇上定下的指標的準備。 但事實卻與他們想象的完全相反—— 當各地官員與張櫻購置在全國各地的糧莊搭上線,并商量好了后續(xù)事宜后,錢億果斷將各地的商鋪挪出來了一兩個專門售賣糧種。 各地官府也都派出了官員和衙役到糧鋪監(jiān)督。 糧種鋪子剛開業(yè)的時候,那些專門賣糧種的鋪子確實沒什么人光顧。 但很快, 這些高產(chǎn)糧種其實來自糧莊的消息傳開后,各地的糧種鋪子立刻就被突然蜂擁而至的老百姓擠滿了,連鋪子外面都排起了長龍。 雖然百姓每個人都買得少, 但確實幾乎每戶人家都買上一些。 這結(jié)果實在讓人吃驚。 有那膽小怕事的擔心有問題,立刻就將這事兒寫成奏折送去了京城。 卻也 有那膽大心細,意識到這是個機會的官員,立刻帶著人去糧種鋪子外守株待兔,花錢從那些百姓口中打聽到了緣由。 原來那些老百姓會這么熱情地購買糧種,竟是因為他們早就知道這糧種的存在。 糧莊那么大,即便特意選了偏遠的角落建造,但畢竟不是種在深山老林,也不是只種一年,而是要在肥沃的土地上連續(xù)培育好幾年才能得到如今的成果,所以難免會被周圍的百姓發(fā)現(xiàn)。 不少人甚至親眼到糧莊外看到過莊子豐收時糧食顆粒飽滿,數(shù)量多如繁星,穗子因為太重而幾乎垂落到了地面的景象。 先是糧莊周圍的老百姓發(fā)現(xiàn),而后一傳十十傳百,張櫻的糧莊里的糧食早就成了不少人心里的黃金米。 盡管張櫻等人不知道,但她的糧莊確實早就被不少老百姓盯上了—— 若非莊子看管得嚴,莊子的負責人也早就和莊子周圍的百姓說過,培育好的高產(chǎn)糧種以后肯定會拿出去賣,糧種的消息能不能藏到現(xiàn)在還真不一定。 知道這些糧莊的老百姓們,早就對糧種的發(fā)售翹首以盼了。 錢億做生意多年,本就積累下了極好的名聲,再加上老百姓對糧種等待多年的期盼,如今又有官府作?!?/br> 幾相作用下,糧種竟沒多久便售賣一空了。 這其中還有一則趣聞—— 在糧種最開始售賣的時候,不少有錢人、大地主第一時間選擇了觀望。因為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這些新東西由朝廷推廣出來的時候,不管效果好不好,沒什么錢的老百姓其實都買不了多少。 最后,官府為了完成任務(wù),自然只能找上當?shù)氐泥l(xiāng)紳地主和富商。 所以當糧種出來的時候,這些有錢人的興趣其實不高,即便隱約聽說了這糧種確實可以提高產(chǎn)量,他們也完全沒有緊迫感,而是選擇穩(wěn)坐釣魚臺,等著官府上門主動勸他們購買糧種。 然而,官府一直沒來。 等他們意識到不對,讓人到糧種鋪子打聽情況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糧種已經(jīng)差不多要賣完了。 打聽清楚事情經(jīng)過后,他們幾乎要悔斷了 腸。 而那剩下的一丟丟,還是因為老百姓太窮,拿不出更多的銀錢購買,這才讓他們撿了漏。不然,他們連最后這一點兒糧種都買不到! 悔不當初! 等到來年金秋,這些人看著老百姓田里的穗子壓彎了桿,一個個更是恨不能時光可以倒流,回到過去把當時犯傻的自己兩巴掌扇醒。 但時光永不可能倒流。 所以為了來年可以挽回損失,這群大地主不得不高價從百姓手中買了糧種。 ——這種糧種可以自行留種,所以張櫻一開始就只打算賣一年。 若要繼續(xù)售賣,就必須等到下一批產(chǎn)量更高的糧種培育出來了。 比如,張櫻一直心心念念的雜交水稻、雜交小麥、雜交玉米等等高產(chǎn)糧種。 不過這都是以后的事了。 而在糧種賣得如火如荼的當前,錢億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遇上了大麻煩。 糧種熱賣對百姓、對大清而言當然是好事,但對沒有預料到百姓提前得知糧種存在的錢億與張櫻而言,卻算不得多好。 雖然他們靠著這次賣糧種賺了不少錢,可同樣的,糧莊、乃至糧莊背后的錢億與錢家也獲得了極好的名聲。 大江南北,誰不知道錢億與錢家? 因為老百姓太過感激,錢億與錢家的名聲甚至一度超過皇帝。 這可不是好現(xiàn)象。 無論是錢億還是張櫻,售賣糧種都沒想過獲得好名聲。 錢億只想賺錢,張櫻除了賺錢也想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希望能有更多人不再餓肚子。 在百姓中能有好名聲好口碑當然好,他們以后做生意都能更順利;可太過響亮的名聲可就危險了,尤其是因為糧種,錢億在老百姓中的名聲與口碑甚至越過了皇帝。 錢億嚇了個半死,立刻寫信給張櫻詢問解決辦法。 張櫻則找到了胤禛:“我舅舅和錢家的名聲太響亮,只怕會引起皇上的不滿。你作為獻上糧種,還與我舅舅有半拉子姻親關(guān)系的人,怕是也會引來皇上猜忌。” 胤禛是個揣度人心的高手,自然明白這是極可能發(fā)生的事。 甚至情況可能比張櫻所言更壞 。 因為糧種一事,自己在汗阿瑪面前大出風頭,如今隱患爆發(fā),他那些兄弟可不會眼睜睜看著他露出小辮子卻不伸手抓住。 他看向張櫻:“你有什么解決辦法?” 張櫻果斷道:“將好名聲讓給皇上?!?/br> 胤禛挑眉:“我也知道,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怎么才能將錢億如今的名聲,轉(zhuǎn)化給汗阿瑪。” “自污!”張櫻冷靜開口,“我舅舅就是個商人,不需要太好的名聲。你麾下官員應該不少?讓他們放出話去,說是我舅舅原本沒打算將糧種拿出來賣,是皇上知道了糧種的存在,才說服了我舅舅賣糧種;后來我舅舅又準備給糧種定高價,也是皇上用抬旗,讓我舅舅降了價?!?/br> 胤禛一頓:“你確定要這樣做?” 張櫻完全沒猶豫:“你先讓官府放出消息,我再讓舅舅配合你?!?/br> 胤禛沉默,心里將張櫻的評價又往上拔高了一截兒。 但…… “你這個辦法可行,但具體消息還要斟酌?!必范G揉了揉眉心,“汗阿瑪雖然喜歡好名聲,卻也不至于為貶低功臣得來的好名聲感到高興。其中的尺度,我還需要仔細斟酌一下?!?/br> 張櫻點頭:“我就是出個主意,具體實施細節(jié)自然要結(jié)合皇上的性格。” 她對康熙不了解,不然也不會找胤禛商量這事兒。 而張櫻說的那些如“不打算賣糧種”的細節(jié),也只是表明自己可以接受的自污尺度,只要不越過她說的那些話,她和錢億都能接受。 胤禛很快找他幕僚商量去了,沒過多久,市面上就傳出了流言。 錢億沒打算賣的流言改成了他打算再過兩年才賣,錢億原本定了高價,也改成了尋常糧種的兩倍,而其他的則與張櫻說的大差不差。 而錢億能改變態(tài)度,自然也是因為皇上。 九分真,一分假,皇上滿意,錢億也不算冤枉,老百姓聽了也不會對錢億破口大罵,但對為百姓爭取了利益的康熙帝,百姓自然也會覺得感激。 而因為錢億之前的名聲太好,如今“真相”浮現(xiàn),老百姓失望之下,對他的感激大部分都轉(zhuǎn)渡給了皇上。 危機解除。 喃 喃已經(jīng)會翻身、會坐也會爬了,因為活動范圍增大,她的殺傷力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