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4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偏要繼承家產(穿書)、時間替我告訴你、雙快穿結婚指南、龍門少俠、優(yōu)質sao逼實在緊(高H)、穿到游戲世界當路人、艷陽不晚、末世之帶球跑(重生)、[綜漫同人]我的馬甲美強慘、都市透視醫(yī)圣
關太保和兵部尚書一聽,馬上就意識到九銖和浪穹的目的分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然一個小小的越析怎能勞動數(shù)十萬大軍一起去攻打?這一戰(zhàn),就是兩國在試探大魏的底線,如果不保越析,那么下一次被圍攻的就會是大魏了,這一戰(zhàn),大魏必須參加! 聽完他們的分析,大部分的官員都神色凝重。西南邊境本來就不太平,那地方山林眾多,草木茂盛,時常有山賊強人出沒,民風也是很彪悍的。要是被敵國攻破了,想要收復更是難上加難了。 天和帝心里已有成算,他覺得自己雖不算什么圣明君主,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基業(yè)不能在他手上丟了。他從父皇那里繼承了哪些,在交到下一個帝王的手上時,就還得有哪些! 大臣們也是主戰(zhàn)的,這些人欺人大甚,他們泱泱大國,怎可容忍他們上門打臉? 天和帝心中頓感安慰,雖然這些人在朝中偶爾勾心斗角,讓人煩不勝煩,但是面對國家利益相關的事情時,他們還是能分清輕重緩急的。 待天和帝拍板決定出兵援助越析后,他們就要開始討論調哪路兵馬過去,在這些大臣們討論得正激烈時,一位愁眉苦臉的官員引起了天和帝的注意。 “周大人,你怎么了?是不是身體不適?” “謝圣上關心,臣并無不適。”戶部尚書周大人拱手謝恩,臉上的愁緒也緩解了些。 天和帝點點頭:“那就好,我還以為愛卿不舒服。不過,既然沒有不適,那你為何一臉煩悶?” 周大人猶豫了片刻,決定還是據(jù)實以告:“回圣上的話,臣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心中正因軍費的問題而憂慮不已。此次九銖和浪穹兩國來勢洶洶,我們大魏不得不戰(zhàn)。但西南守軍才兩萬余人,想要對抗那兩國,咱們起碼還要再派四五萬人才行。” “這四五萬人一動起來,就算按每人每天五文錢的伙食計算,每天也起碼要消耗二百多兩銀子。除此之外,還有運送兵器戰(zhàn)馬等需要消耗的銀兩,估計一天花用就要近千兩。這幾年天災不斷,國庫里的銀子基本上都是還未入庫便要往外撥的狀態(tài),如今戰(zhàn)事一起,恐怕國庫無力支撐啊?!边@兩年要不是京城文化公園那邊一直進賬不斷,恐怕這周大人早就來哭窮了。 天和帝聞言,皺起眉來,國庫的情況他不是不知道,可眼下這筆錢卻是非出不可的。他想了想,對周大人說道:“朕記得上次朕吩咐過你幫大皇子和二皇子丈量土地,出宮建府的事,你辦好了嗎?” 周大人不知皇上為何突然問這個,但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道:“請皇上恕罪,臣雖已看好了兩塊地方,但還未帶人前去丈量?!?/br> “那就好,既然如此,這買地修府的事情就暫且擱置,你把這筆錢充做軍費吧。另外,朕今年的壽誕也從簡,不要耗費人力物力去cao辦了。省下來的銀子也充作軍費?!碧旌偷鄣溃壳皝碚f,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情況更緊急了。 “是,臣遵旨?!敝艽笕撕推渌麕孜淮笕司愣家荒槒碗s的神色,他們沒想到皇上竟然會這樣安排。 “另外的軍費支出,就要靠周大人你想辦法了。其他愛卿若有好的建議,也可說出來共同商議……” 這一商議就商議到了下午,事情差不多都確定了之后,幾人才感覺到腹中饑餓,天和帝見狀,便賜了廊下食,讓他們吃飽了再回去。此時御膳房里的菜已經熱過好幾次了,吃到嘴里也早就失了原本的鮮美。他們本來是想重新做的,只是皇上一向主張勤儉,他們也不敢擅自決定。 天和帝獨自坐在桌前用飯,還沒吃完,就聽見外面的腳步聲和太監(jiān)攔人的聲音了。隨著一聲悶哼,一個身影走了進來,嘴里還罵著“狗奴才”三個字。 “父皇,兒臣聽說你讓戶部的人暫時不要去丈量土地了,這是為什么?不盡快建府,那等兒臣封王的時候,我應該住在哪?” 大皇子虞稷一進來就大剌剌地問,絲毫沒有注意到此時的天和帝已然臉黑如墨。 “你的消息倒是快,朕才說完,便叫你知道了?!?/br> 虞稷沒聽明白他話中之意,還是那副表情:“父皇,您還沒告訴我為什么呢?” 天和帝心中涌現(xiàn)出一股無力之感,他現(xiàn)在根本不知道該用什么方式對待這個大兒子了。這般年紀還沒有長進,這片江山真的能交到他的手上嗎? 天和帝心中所想無人知曉,大家只知道大皇子被皇上厲聲斥責了幾句,然后黑著臉從御書房沖了出去。 二皇子虞秩聽說后,唇邊勾起一抹冷笑,不枉他用了一個暗子將此事透露給老大。他就知道,這人根本就是個榆木腦袋。 宮中之事周宗海并不知曉,他在用完廊下食時,就從宮里出去了。 一回到戶部衙門,周宗海便命人去叫褚英。褚英正在計算這個月文化公園以及游樂場的純收入,自從文化公園興建開始,便是由他一手負責的,這兩年來,也算是為國庫增添了許多積蓄。 周宗海見到褚英后,就把今天的事告訴了他,并且讓他趕緊將能收回來的銀子趕緊收回來,事態(tài)緊急,軍隊這幾日內就要開撥了,糧草什么的要先動身,他們這幾日有的忙了。 褚英大驚,他對前兩年來京的各國使團都還有些印象,想不到當初大家言笑晏晏,現(xiàn)在就要兵戎相對了。震驚之余,褚英還在腦內瘋狂計算了手頭上可供支配的銀兩有多少,待算出那個數(shù)字后,他不禁有些遲疑。 “怎么了?” “大人,下官剛剛算了一下,發(fā)現(xiàn)手頭上可供支配的銀兩……不足五萬兩。” “怎么會只有這點了?”周宗海也很驚訝,但他也知道褚英辦事一向靠譜,只剩這點銀子,必然是有原因的。 待聽完他說的原因后,周宗海一陣無語,原來竟是因為那《新京報》。 當初有這報紙時,戶部的人就曾提過想要往上面投放廣告賺錢的事。只可惜那些老古板瘋狂搖頭表示不同意,他們認為報紙是文化人的東西,不可讓它被銅臭味沾染上。周大人據(jù)理力爭,可惜勢單力薄,再加上那會兒國庫還挺充足,這個建議就被否決了。 除此之外,那些官員還覺得,《新京報》的意義重大,他們既然要發(fā)行,不如干脆就把大魏上下各個衙門里全部發(fā)到,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底下人更好了解官府下達的政令。 他們說的也有道理,于是天和帝大筆一揮,就揮出去一大筆銀子,除了官府之外,還在全大魏縣學及以上的學堂免費發(fā)放報紙。因這銀子不是一次性的花銷,所以每出版一期,戶部就要虧損一次。 雖然成本已經無限壓縮,可是靠賣報掙的錢,根本就填補不上虧空,以至于褚英手上文化公園和游樂場這幾個地方賺來的銀子,基本上都花用在這上面了。 《新京報》每月一期,距離下一期還有十幾天的功夫,若是不攢些銀子,恐怕下一次再出版,戶部就要捉襟見肘了。 周宗海感覺自己的頭發(fā)又白了些,他恨不得把自己也變成銀子花用掉。 就在他們焦頭爛額之際,南閩水師被倭人殺害的消息又傳來了。 天和帝自然是無比震怒的,一個小小的倭國竟然也敢來拔虎須?他思來想去,都覺得這是一場陰謀,是倭國和其他兩國共同締造的陰謀,要不然的話,怎么會這么巧,兩件事會擠在一塊發(fā)生呢?這倭國,必須得教訓一下了! 眼看一項軍費未湊齊,另一邊又有這種苗頭,周宗海眼前一黑,差點就要暈過去了。 第382章 留名 然而周大人就算暈過去也無濟于事, 因為天和帝是不可能放任倭人肆意橫行的。他唯一能做的事,就只有努力籌錢了。 為了籌集軍費,周宗海也顧不得那么多了, 他直接在朝堂上,就把想要在報紙上登廣告的事情說了出來。 今日恰好是大朝, 周宗海此言一出, 立刻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有說“侮辱斯文”的, 有說“與民爭利”的,總而言之,大部分人都是以高高在上的角度批判周宗海的想法的。 周宗海聽著四面八方傳來的譏諷反對聲, 不由滿嘴苦澀,明明眼前就有一個賺錢的機會,這些人偏偏為了面子不肯答應,實在叫人無可奈何!這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反正沒錢他們只管責問戶部就是,哪管他人籌錢之艱! 反對的浪潮聲越來越多,周宗海暗暗在心里記下了反對聲最大的那幾位, 以后要是他們衙門里的人再到戶部來報賬, 可就沒那么簡單了! 等聲音漸漸小了,周宗海站了出來,說道:“現(xiàn)在大敵當前,朝廷需要調動兵馬前去救援, 俗話說三軍未動, 糧草先行,這幾萬人所需花用著實不少。然而連年災害不斷,國庫空虛, 如果大家還要固執(zhí)己見,那么本官想問問大家,這軍費應從何處來?” 馬上就有人反駁道:“籌集軍費乃是戶部職責,周大人自己想不出辦法,怎反倒來問我們?” “周某的辦法就在那里,只是各位不同意罷了。方才大家的顧慮我都聽清了,可是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早已有人這樣做了,怎么沒聽說他在民間得了罵名呢?反而是官府和商家得了好處,學生得了實惠,這分明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為何在各位的嘴里卻變得如此難聽?”周宗海身為戶部首腦,也不是任人欺負的那種。 “你說的可是狀元郎楚辭?他行事向來乖張,不管不顧,難不成周大人你還要像他學習?”說話的人對楚辭嗤之以鼻,像這種凡事喜歡出頭的人,還不是上面一句話他們便乖乖聽話?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如果是好的,那像他學習又有何不可?若沒有推陳出新的人,這世道豈不無趣?”溫太傅悠悠說道,他在文官之中地位崇高,便是有些不贊同的,也沒有出言反駁。 周宗海朝溫太傅感激一笑,然后說道:“太傅大人說的極是。本官剛剛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還記得十幾年前,大魏也是災禍不斷,那時候先帝就下了命令,凡事商戶愿意捐獻銀兩賑濟災民的,均可獲得一個科舉名額。若在報紙上投放廣告便是有辱斯文,那么這些商戶贖買科舉名額一事,又該作何解釋呢?” 這一問,讓那些反對的大人們啞口無言,以前先帝這樣辦事時,他們也不是沒有反對的。但是先帝卻很光棍,他說:“既然大家不同意這個辦法,那么賑災銀就從各位家中出吧?!?/br> 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這些人不再做聲,只得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商戶送來銀兩和物資,然后拿著新鮮出爐的名額花歡天喜地地跑回家中。 話都到了這個份上,天和帝便出來打圓場了。他同意了打廣告的要求,但也聲明不準以此牟利,待解決危機之后,報紙上就不得再次刊登任何一條廣告條文。 周大人高興極了,立刻就想回去廣發(fā)請?zhí)屇切┎徊铄X的家伙過來…… 京城這邊的動蕩楚辭一概不知,他只聽說了最近海防戒嚴的事,官府還貼出告示,聲明所有商船暫停出海做生意,所有漁人打漁時也不得越過海防線。 這一通知對提學司并無半點影響,他如今正計劃著編制新教材的事情?,F(xiàn)在已是十二月,距離新學年開學還有三個月的功夫,楚辭想在三個月內完成選材,編寫,審查及印制等程序,讓新生一開學就可以用上新教材。 這個想法是他一直以來都存在心底的,只是以前時機還不成熟,所以他也就沒有透露出來?,F(xiàn)在漳州府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軌,再加上今年鄉(xiāng)試漳州府的成績出眾,他就順勢把這件事情提了出來。 如今漳州府提學司的上上下下對楚辭是一百個服氣,自他來了,漳州府可以說是換了一片新天地?,F(xiàn)在他無論想要做什么,他們都是一百個支持,再沒有反對的聲音。 只不過這一次,畢竟事關重大,他們雖然對楚辭很信任,但心里還是有些遲疑的。楚辭看著他們的表情,心里也明白這事有些難度。 說好聽點是革新,說難聽點就是篡改圣人之書,放在一些衛(wèi)道士眼里,這是十惡不赦的事情。 “大家有什么意見可以暢所欲言,大家都贊同的意見,楚某也不會反對?!碑吘惯@個編寫組還得由這些人來當,如果他們不同意的話,那楚辭也不會固執(zhí)己見。 “楚大人,這……那些書不是好好的嗎?為什么非要重新編寫什么教科書呢?”有一位老大人站了起來,他姓年,自當官以來,一直都在漳州府任職,這兩年年歲漸大,便來了提學司做些整理書籍的工作,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的,但這老頭的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他這會一說話,大家就不自覺地安靜下來,想看看楚辭會怎么回復他。 “年大人,楚某想要重新編寫教科書的原因有幾條,一是,去蕪存菁。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古人編纂的書籍雖好,但里面也不乏一些糟粕。初入蒙學的幼童還不能明辨是非,讓他們學習這種東西有害無益,還不如就此刪去。再者,不合時宜。古人之書,針對的自然是他們那時候的人,咱們現(xiàn)在無論法理人情,都與古時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們學了里面的一些東西,反落個不倫不類,又有何意義呢?” “第三,目前光是蒙學除了《三百千》外,還有《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幼學瓊林》、《漁翁對韻》等十余本書,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有重合,不若將他們整合放在一處,學子們學習起來也更加方便,記憶也能更加深刻。” 楚辭的辯才無人能及,便是剛剛還覺得有些不妥當?shù)穆牭剿@席話,也覺得確實挺有道理的。 楚辭見眾人態(tài)度有所松動,便拋下了最有說服力的一個理由:“難道眾位不想在史書上留名嗎?” 大家的視線一下子就聚焦在了楚辭身上,由此可見,大部分文人都逃不開名聲的束縛。自古政客爭權,商人逐利,對于他們這些文人來說,錢權雖也好,但并非他們最想要的,比起權霸一方,他們更喜歡青史留名。這也是為什么,御史臺那些人總是以撞柱威脅帝王。 第383章 算學 青史留名的誘惑實在太大, 提學司的官員們在認真思考之后,舉手表決了這件事。結果很喜人,除了兩個顧慮太多棄權的, 幾乎算是全票通過的。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了,時間又不等人,所以楚辭就開始著手安排這件事。當然, 他在安排工作之前,還寫了一份公牘往上遞。他畢竟只是一府提學, 上面還有兩位頂頭上司, 不事先通知他們一聲還真不太好。如果以后讓他們在別人口中得知了, 楚辭就要落個目中無人的名聲了。 齊魯直一如既往地不喜歡楚辭,對于他呈上來的公牘只粗粗看了幾眼,然后評論了一句“異想天開”,便丟在一邊不理會了。杜玉卻不同,他仔細地看過公牘后, 便直接簡裝出行,來到了漳州府。 他到時, 楚辭正在給大家開會, 聽到門房報說門口有一老者請見, 不由心生疑惑。再聽完他的形容后,楚辭心中大概了解了來人的身份, 便暫停會議, 親自到門口相迎。 提學司大門外,杜玉正負手抬頭, 目不轉睛地盯著提學司大門兩旁貼著的對聯(lián),上面用一種筆法犀利,形態(tài)瘦長的字體書著“書山有路唯勤是徑, 學海無涯以苦作舟”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化用了詩詞,由學子自勉變成了苦口婆心的勸慰,貼在提學司門口倒也適用。 當然,杜玉觀察的并不是內容,而是這種獨特的字體,早就聽人說楚辭寫得一手好字,如今看來他人倒沒有夸大。 “杜大人,您來了怎么不先知會一聲?倒顯得我們怠慢了,還請大人不要見怪?!背o和杜玉志趣相投,如今那“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八字箴言還掛在杜玉的書房里呢,所以楚辭和他說話時,也不會太拘束。 杜玉笑了:“本就無事,何苦勞動地方官員來回奔波呢?”如果把他的職位和現(xiàn)代做對比,那就相當于省教育廳廳長到市里巡查,地方官員是要親自接待陪席的。 楚辭也笑了笑,這老頭就帶了一個下人過來,看來是真沒打算驚動別人。而且他一來就直奔提學司衙門了,想必是沖著前幾日他呈上的公牘來的。 果然不出楚辭所料,還沒等走到他的書房里,杜玉就開門見山,表示想要聽一聽楚辭為編寫教科書制定的具體的章程。 這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再加上會議室里還有一群人,所以楚辭干脆就沒進書房,帶著杜玉拐了個彎,直接來到了會議室里。 這些官員們本還在討論,突然看見他們提學帶著一個老頭走了進來。等他們看清楚這個老頭的長相,立刻就慌了,怎么正提學大人會突然蒞臨漳州府,難不成是想明察暗訪,看看他們有沒有認真辦差? 大家心中思緒萬千,但行禮的動作卻仿佛事先說好了一樣,看起來特別整齊劃一。 杜玉笑呵呵地讓他們免禮,然后又說,他今日到來是為了求教的,大家不必如此拘束,就當沒他這個人就行了。說著,便在前排找了個位置坐下,等著聽楚辭說話。 其他人見狀,也一個個的都正襟危坐,把會議室的氣氛弄得十分嚴肅。楚辭于眾目睽睽之下獨自站在上方,心里竟突然生出了點壓力來。 他剛想說話,卻見杜玉突然舉起手:“楚大人,可否讓他們也給老夫拿個空白本子過來?”他見眾人桌前都有厚厚的一本,本子翻到了中間,看樣子前面沒少下功夫。 他的訴求自然不能忽視,所以楚辭立刻示意外頭的小廝去拿一套紙筆過來。杜玉看看自己的毛筆,又看看他們手上明顯細小堅硬的木炭,臉上劃過了一絲不解。 這木炭其實就是炭筆,因為普通的木炭較脆,稍一用力便會弄斷,所以楚辭找了很多會燒炭的人想辦法,才用一種叫做鐵木的樹,燒制出了這種質地堅硬,不易折斷的炭筆。平時用時未免弄臟手,只需在外面卷上一條草紙便可,模樣和現(xiàn)代的鉛筆看起來也差不多了。 這東西只在提學司內部使用,楚辭也沒有往外推廣。原因在于現(xiàn)在的試卷都還是用毛筆作答的,若是那些剛入學的孩童使慣了鉛筆,毛筆字肯定就不好看了。不過市面上已經有人學著用了,像那些整日計算的賬房先生們,就覺得炭筆比毛筆更方便點。 楚辭沒有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因為剛剛已經耽誤了時間,所以他上臺之后,便繼續(xù)開始安排任務。 “……剛剛我們說到了算學一書的編纂,我想問問大家,對大食人使用的數(shù)字有什么看法?” 楚辭話音剛落,馬上就有人舉手了:“大人說的可以那些彎彎曲曲的字?下官當初曾在官驛待過一段時間,對這東西倒是有些了解?!?/br> “既然如此,就請黃大人上來在黑板上將其書寫出來。”楚辭本以為他們只是聽說過,但這會兒有會寫的,立刻就抓了壯丁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