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之農(nóng)女進(jìn)城[年代] 第3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和我互換了生活(互穿)、我是月卡黨、被白切黑男主反向攻略了[穿書]、穿成年代文后媽對照組[七零]、重生團(tuán)寵大佬馬甲又掉了、白兔仙君養(yǎng)崽翻車了(穿越 修真)、非物質(zhì)遺產(chǎn)、被你囚禁的紳士、嬌寵文里的正妻、狼狽(古言 NPh)
李秀蘭當(dāng)然忙說沒什么,工作要緊之類的。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人家孩子來拜年,那自家孩子要不要去他家拜年的??? 她偏頭看了看女兒,見女兒正百無聊賴地在那抽嘴角。 ……好吧,那是沒可能的了。 賀明珠實在是不知道怎么應(yīng)對這個老同學(xué)。偶爾吧,說說話倒是挺有趣的,可人家那是一給臉就嘚瑟起來,時不時就說一些個顛三倒四的話,她就不知道怎么應(yīng)付了。 所以她才把磚頭生意交給爸爸去交涉,也是有礙著這么一個原因吧。 “媽,你來了正好,你來招待他,我去前頭了。剛才是叫華裳幫忙招77zl待一下顧客的,你知道,她不擅長這個?!辟R明珠說著就往前頭店里救場去了。 前面店里,原先熱熱鬧鬧的七嘴八舌的顧客們一個也無了! 賀明珠無奈地看看了縫紉區(qū)低頭踩線的華裳同學(xué)……這也太不擅長了吧? ……她覺得自己要吐血! 不行,明天一定要找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姑娘來! “老板,老板,以后你有事,就叫我支應(yīng)客人吧?”五師傅自認(rèn)為能揣度老板意,自告奮勇,“只要每賣出一件,能給點提成就行了?!?/br> “做你的衣服去!” 賀明珠瞥她一眼,“管好自己的活,別動不動地瞎跑瞎琢磨?!?/br> 過了一會兒,朱曉明拎著李秀蘭給的回禮出來。 “要走了?。课疫@忙著,就不送你了啊,你走好欸?!辟R明珠掛好手中的一條裙子,拍了拍。 “哎,老同學(xué),聽說你們明天搬家吶?要不我來幫忙???我可以給你們開車的!” 賀明珠終于停下了手中的活。這貨怎么知道的?蒼天,是誰把這事告訴他的?? 她看見mama尷尬地在一邊搓手,呵呵給自己辯解:“媽一不小心說漏嘴了……” ……額。 “不用!我已經(jīng)叫了車了,大半夜沒得睡的,就不麻煩你了。謝謝啊?!闭媸且嗣?,要是他過來,那些親戚們會咋想! 朱曉明卻是真想出一份力,又說:“我經(jīng)常大半夜不睡的,那有什么關(guān)系?!?/br> “我說不用就不用!”賀明珠有些氣惱,這人怎么就不能懂點話音呢? 意識到自己語氣有些重,又補(bǔ)了點軟話,“本來就不是什么大事,我們都已經(jīng)搬進(jìn)來住好久了。完全是因為老家的宗親太過熱心,才走一走這儀式的。所以我們一個朋友都沒叫,只是親戚之間的走禮?!?/br> “請你理解吧,我代我們?nèi)抑x謝你的好意了?!?/br> 話說到這份上,朱曉明又怎么能再強(qiáng)求呢?那不成死皮賴臉了嘛。 他哦哦了聲,灰溜溜地黯然離開。 搬家儀式這事,賀明珠一直處于無可無不可之間。為這事,她還特地開了家庭會議,來決一決。 父母是傾向于辦一辦的。按李秀蘭的說法,就是過上好日子了,怎能不讓人知道呢?再一個,你連酒席都不擺,會讓人說是小氣的。 這大概是父輩普遍的想法——衣錦不還鄉(xiāng),猶如錦衣夜行。 另外外家那邊也日常來問,什么時候暖宅?當(dāng)初他們暖宅收的禮,還等著這機(jī)會還呢。 所以最終,賀明珠還是決定辦了。 當(dāng)初游移不定的原因,是她不想一些討厭的人來給她添堵。但是后來她就想通了,她怕什么?自己賺的錢,自己蓋的屋,還不許自己顯擺了嗎? 她偏要炫耀炫耀,閃瞎某些人的狗眼! 元宵當(dāng)天凌晨四點,是他們擇定的好時辰。 一家四口定了一輛面包車,兩點鐘就從龍鎮(zhèn)出發(fā),去賀家村。 三點半到達(dá)。 老房子是燈火通明,屋前站著好多父老鄉(xiāng)親,都77zl是近枝的宗親們,預(yù)備隨他們到新家暖宅的。看見他們開著車來,都迎上去夸贊。 “真是有出息了??!別人搬城里都是包船,你們這是包車呢,真是氣派!比船可快多了。” 不得不說,賀明珠是有被感動到的。 這里面有幾個還是上了年紀(jì)的老者,是輩分高的長輩。能在春寒料峭的暗夜,放棄睡眠,專程送他們一程。這本身就夠讓人感懷的。 有時候,你討厭宗族的封建觀,討厭族譜里不記錄女兒的支脈……可有些時候,又不得不為這龐大團(tuán)結(jié)的宗族親緣所震撼。 有些存在就是這么矛盾。 接上了人,再一人拿一件富有吉祥意頭的物品,比如寓意登云梯的梯子、節(jié)節(jié)高的竹竿、日子紅火的橘子…… 還有各種都是成雙成對的生活物品,比如一雙紅通通的大紅水桶、一對算盤(雖然兩個算盤不知道什么用)、一對掃把畚箕……還有最重要的一雙名為“子孫燈”的手提小燈籠。 這些物品都是前兩天,李秀蘭和賀正忠兩人買好,送過來候著的。 賀明珠并不十分熟悉這種習(xí)俗,很有些稀里糊涂,因此就隨便他們鼓搗。 賀家阿婆和幾個女性老一輩在給各人分東西。 誰知后來分到她手上的居然是一把掃帚和一個畚箕。她看了看自家meimei,一模一樣! 而那雙名為“子孫燈”的手提小燈籠,赫然在三堂弟賀繼根的手里!在暗夜中散發(fā)出熠熠的光亮。 賀明珠再稀里糊涂,也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這還能忍? 她先是把手上的掃帚畚箕一扔,再去把meimei手上的也截下來。 哼,誰愛拿誰拿! 她就不信,沒有掃帚畚箕,新屋還沒人掃塵了不成?她不會請個保姆阿姨來專門做清潔嗎?十幾塊錢的事! 再然后,她大步走到賀繼根面前,一言不發(fā),直接奪下小堂弟手里的“子孫燈”。 反手遞了一個給一臉懵逼的賀珍珠。 這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動靜,讓在場所有人都看了過來。 尤其分配物品的賀家阿婆,好容易才反應(yīng)過來,那滿臉褶皺的臉上皺成一團(tuán),“你這是干嘛?子孫燈哪里能女人家能拿的?還不還給繼根??!” “女兒就不是子孫?”賀明珠哼了一聲,帶著蔑笑反問,“我不管這是什么破道理。我搬我的家,我說了算!” “眾位叔伯長輩怕是不知道,我的新屋,是我賀明珠,賀正忠的大女兒,一個人掙下的!帶去新家的子孫燈當(dāng)然可以我拿。”她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在場族親頓時竊竊私語,交頭接耳。 原來老福頭說的,自家孫子不如孫女,這是真的啊? 原本在搬物品上車的賀正忠,感覺這星子掛天的拂曉,猶如突降晴天霹靂!他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得了,趕忙趕上前去。 “媽——這是干什么嘛,我就算沒兒子,我的倆女兒也是我親生的?。∨畠赫筒?7zl算子孫了呢?你這是要讓我,連女兒都不認(rèn)我嗎?哎……” 賀家阿婆也急了,還有些委屈,她為兒子好,兒子怎么還冤枉她呢? “阿忠,你這是什么話,媽可沒說女兒就不是你的種啊,我這不是想讓繼根他……” “媽你快別說了,這燈就讓大娒和小娒拿,錯不了!”賀正忠趕緊打斷。 雖然他不知道自己老娘要說什么,但是聽那話頭,好像要扯到侄子。想起大女兒說過的話,他還能讓老娘說下去嗎?堅決不能??! 他老娘是根本不知道,她的大孫女有多厲害,多氣勢……多有錢! “你就是沒事找事!還沒七老八十呢,就老糊涂成這樣!”賀家阿公埋怨老妻,爾后招呼大家,“別誤了吉時,趕緊出發(fā)吧。” 小姑賀貞撅著嘴跟在老媽后面,不停地在那嘀咕:“老太太,你別忘了我也是個女孩子啊,哼?!?/br> 第43章 首發(fā)晉江文學(xué)城 好戲 面包車載了滿滿的一車人, 晃晃悠悠,披星戴月,迎著緩緩爬上天幕的旭日, 開到了龍鎮(zhèn)。 早在新屋等候的明珠舅舅, 一看見車子駛?cè)虢窒锟? 就喊著:“來了來了……” 廚房內(nèi)的外婆和舅媽聽到信號,忙把已經(jīng)燒過,將要浮上水面的一大鍋湯圓,重新端到爐灶上。 就等候他們一進(jìn)屋,湯圓正好漂浮上來。 這是本地搬家的習(xí)俗, 合一個只浮不沉的好意頭。 另一頭, 表弟李國慶聽到信號,則是劃好火柴棒,捏在手中。只等車子一停下,他就點燃地上已經(jīng)擺好的長長一串鞭炮。 在屋內(nèi)湯圓漂浮上水,屋外炮竹震天的時刻, 賀明珠一家四口終于正式地搬進(jìn)了新屋。 賀、李兩個親家長輩, 久不見面, 在那握手寒暄。 “真是好啊, 可真是好。這屋子多亮堂。我家明珠娒可真是了不起噢!”賀家阿公和李家外公一個勁的夸贊。 賀家阿婆則是抓住親家母的手說古禮,“她外婆, 你說說,這子孫燈不是規(guī)矩傳下來, 就是要小子捧的嗎?我這也是按舊禮來的嘛?!?/br> “呵, 規(guī)矩是有,那也是人定的嘛,各家有各家的情況, 哪里就得照著本子來呢?”李家外婆心里暗罵這個老糊涂老偏心的親家母,臉上仍還要和和氣氣的笑著。 “我們家明珠多能干的娒娒啊,我都恨不得是我自家的孫女呢,你有這樣的孫女可多福氣欸。那是十個孫子也比不上的呢!” 賀家阿婆非常不能茍同!又瞥見自家老頭子那個惡狠狠的眼睛剜過來,嘴上不好說,心里卻是嚷嚷開了:孫女再厲害,那也是孫女啊,到最后還不是要成為別人家的人?一個分外孫和內(nèi)孫的人,還在那跟我說道理,我呸! 除了這對暗中較勁的親家母,最心里憤憤不平的要數(shù)叔嬸這對紅眼病夫妻了。 周翠花原以為龍鎮(zhèn)破敗得很,在傳聞里,不都是極荒極涼的小漁村嗎?蓋屋就蓋屋咯,有什么了不起77zl,不就是那鳥不拉屎的地頭嘛! 可今日一見,心里那個憤懣,那個酸??! 龍鎮(zhèn)自年底的一撥大建造,過了個年,已經(jīng)很有些欣欣向榮的城鎮(zhèn)氣派了。車子一路開過來,兩旁的街道屋舍,車上的人那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就連一直安土重遷,覺得農(nóng)民進(jìn)城能有個什么保障的阿公賀有福,都不得不自認(rèn)為看岔了眼,不得不承認(rèn)孫女這豁出去的行為其實是有遠(yuǎn)見的! 賀正義和周翠花就更不用說了。周翠花甚至認(rèn)為,當(dāng)初幫兒子哄來的那兩千塊錢,是真應(yīng)該拿來到這里買地的。 可惜現(xiàn)在說什么也晚了! 看著這氣派的三層樓,一層一層逛過來,那房間是各個都大都亮堂。不算上一樓的店面,竟然還有四個房間! 要是有一兩個是他們家的多好呀! 周翠花手肘撞了撞賀正義,偷偷摸摸地嘀咕開。 …… 一同而來的宗親,坐在側(cè)面沿河院子里吃著湯圓,一邊看河岸的風(fēng)景。 這時候橋已經(jīng)造好了,碼頭也建好了,停靠著幾艘客船,不日就要營運(yùn)了。 “這個位置是真真的好!這阿忠的大女兒可真是有眼光啊!”幾個宗親叔伯都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