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26)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師兄絕不可能入魔、重回八零之農(nóng)女進城[年代]、我和我互換了生活(互穿)、我是月卡黨、被白切黑男主反向攻略了[穿書]、穿成年代文后媽對照組[七零]、重生團寵大佬馬甲又掉了、白兔仙君養(yǎng)崽翻車了(穿越 修真)、非物質(zhì)遺產(chǎn)、被你囚禁的紳士
平白挨了許多下后,朝臣們才開始長記性,紛紛退到遠處,小聲討論永和帝與肅王是中了什么毒。 少數(shù)朝臣卻在見到永和帝與肅王倒下后就臉色大變,沒過多大的功夫,額頭上便浮滿了細汗。 他們?nèi)妓浪赖牡椭^,生怕被同僚發(fā)現(xiàn)臉上的表情,追問他們是不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侍衛(wèi)很快便背著須發(fā)皆白的御醫(yī)們回來。 御醫(yī)們頂著朝臣們的催促,稍稍平息了下胸口的喘息后,才凝神去給永和帝與肅王診脈。 隨著御醫(yī)們的臉色越來越凝重,朝臣們的呼吸聲也越來越明顯。 已經(jīng)為永和帝與肅王診過脈的御醫(yī)們小聲交流許久,年歲最大的御醫(yī)才走向重奕,附在重奕耳邊說了幾句話。 重奕在眾目睽睽之下挑了下眉毛,目光忽然轉(zhuǎn)向正緊緊盯著他的朝臣們。 直到朝臣們抵不住與重奕對視的壓力,紛紛轉(zhuǎn)開目光,重奕才下令,讓人將永和帝與肅王搬回勤政殿后殿。 迫于重奕帶來的壓力,竟然沒有一個人敢問重奕,永和帝與肅王為何會變成這樣。 可惜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尤其是皇宮這種地方發(fā)生事關(guān)朝政的變故,早晚都會被朝臣們知曉。 永和帝與肅王服用米囊至癮的消息,很快便在朝臣中悄悄流轉(zhuǎn)開。 朝臣們剛開始還不愿意相信這個消息。 然而永和帝與肅王快速萎靡下去的精神,甚至?xí)诖蟪瘯洗蝾男袨?,還有咸陽的米囊被一夜之間買空的異常,卻讓他們不得不相信這個消息。 沾染上米囊,幾乎沒有痊愈的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是藥癮越來越大,直到服用至死量的米囊,直接暴斃。 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能憑借強大的意志力和良好的身體,熬過戒斷米囊的折磨。 永和帝與肅王都年歲已高,身上又或多或少的有當年在戰(zhàn)場上留下的舊傷 以永和帝與肅王精神越來越差,朝堂之事幾乎都交給太子和元君處理,卻從來都不肯缺席大朝會的情況來看。 顯然永和帝與肅王已經(jīng)做出決定,正在盡可能的控制米囊的用量,想要拖延最后崩盤的時間。 換句話說,永和帝與肅王最多只有幾年好活。 這對正在快速擴張,只差最后一塊版圖就能統(tǒng)一九州的大趙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事到如今,朝臣們唯有慶幸太子已經(jīng)大婚,有元君輔佐太子處理政事,太子又牢牢握著大趙兵權(quán)。 就算永和帝隨時都可能駕崩,趙國也不會發(fā)生動亂。 如此過了半年的時間,朝臣們才逐漸接受現(xiàn)實。 永和帝與肅王最多還有三五年的時間,太子再守孝三年,穩(wěn)定經(jīng)歷開國之君駕崩的趙國。 六年到八年的時間,正好夠趙國訓(xùn)練出水軍來。 已經(jīng)接受現(xiàn)實的朝臣們卻不知道,在朝堂上奄奄一息的永和帝與肅王,也經(jīng)歷了與他們差不多的心理過程。 先是越來越暴躁,每天湊在一起大罵陳國宣泰帝做事拖沓。 他們都中毒頗深,茍延殘喘了,宣泰帝怎么還不出后招。 閑暇的日子變久后,永和帝與肅王卻越來越愜意,在皇宮釣魚、查小郡王們的功課、偷偷出去狩獵做什么都比處理公文有趣。 怪不得那么早就讓權(quán)給老太子的楚皇如此長壽。 永和帝不止一次的暗示重奕,想要直接退位做太上皇。 重奕每次都睜著黑白分明的眼睛,定定的望著永和帝,眼中寫滿你再多說半句,我就先跑路。 永和帝不敢與這個逆子賭,只能捏著鼻子轉(zhuǎn)頭,假裝無事發(fā)生,繼續(xù)處理分到他手中的折子。 某日永和帝與肅王聚在一起,悄悄討論如果他們先偷溜,會不會被重奕抓回來。的時候,陳國的國書終于到達咸陽。 宣泰帝的后招,來了。 第138章 這是封想要議和的國書。 國書上先是以華麗的辭藻譴責(zé)趙國,多年來在九州多處發(fā)起戰(zhàn)爭,以至于九州戰(zhàn)火頻頻,民不聊生。 轉(zhuǎn)而歌頌陳國宣泰帝為了百姓,寧愿對趙國退讓,愿意與趙國議和,給九州百姓喘息的時間。 看到這封國書,永和帝與肅王就算是沒病,都差點被當場氣出病來。 他們從來沒想過,陳國居然能不要臉到這種程度。 趙國是在多地發(fā)起戰(zhàn)爭沒錯。 但趙國讓百姓民不聊生? 隨便去問問衛(wèi)國、梁州、翼州、兗州、青州的百姓,甚至可以去問荊州和豫州楚城的百姓。 成為趙國百姓后,他們的日子是變好還是變壞。 永和帝與肅王生過氣,又覺得與這等自欺欺人的言語計較沒意思,沉下心思繼續(xù)往后看。 陳國宣泰帝邀請永和帝或者太子與元君在三個月后,也就是七月份,在豫州白縣和談。 除了看上去就讓人手癢的內(nèi)涵和挑釁,和陳國單方面決定的具體時間地點,永和帝與肅王再也沒辦法從陳國提議和談的國書上看到其他東西。 簡而言之,這是封沒有任何誠意可言的議和國書。 永和帝正要吩咐孟公公將重奕與宋佩瑜叫來,側(cè)過頭卻沒看到熟悉的仿佛是他的影子的人。 他剛想問孟公公去哪了,就見孟公公大步從門外進來,肅王也隨著永和帝的目光看向門口。 孟公公不茍言笑的臉上滿是深沉,走到永和帝與肅王面前后,才低聲道,建寧將軍去了。 嗯永和帝垂下眼皮,擋住其中突然涌現(xiàn)的復(fù)雜,朕知道了。 永和帝與肅王因為服用過量米囊導(dǎo)致上癮是假,魏忠卻是真的因為服用大量米囊上癮。 早在陳國的人將裝著藥丸子的特殊瓷瓶交給魏忠的時候,對于陳國來說,魏忠就變成了棄子。 魏忠最后的作用,就是讓永和帝與肅王服用米囊至癮。 做完這件事的魏忠,面對永和帝與肅王乃至所有知情人的怒火,會遭遇什么樣的報復(fù),卻不在陳國的思慮范圍之內(nèi)。 被重奕問起要如何處置魏忠的時候,永和帝沉默半晌,突然想到他還沒稱帝時的光景。 那時的魏忠還是值得他交付后背的下屬,魏忠也始終都沒辜負過他的信任,每次都能攔下來自他后方的各種暗箭,甚至不惜用生命去保護他。 自從知曉魏忠是陳國的細作后,永和帝就盡量避免去想多年前的舊事。 不是怕自己會對魏忠心軟,而是他始終都想不明白魏忠的背叛,他怕自己鉆牛角尖,耽誤了大事。 就算魏忠是陳國人,剛開始與他相識的時候就是帶著目的。 難道二十多年來戰(zhàn)場并肩作戰(zhàn),相互照看后方的情誼,和趙國成立后,rou眼可見的榮華富貴,還不能讓魏忠徹底放棄從前嗎? 永和帝為魏忠氣惱過、心酸過、甚至?xí)焕г谂f日的夢魘中。 很長的時間內(nèi),永和帝與魏忠虛以為蛇的時候,放在桌案下的手都緊緊握著腰間的匕首,恨不得能立刻捅進魏忠的胸膛。 直到徹底確定陳國已經(jīng)放任魏忠自生自滅,永和帝心中反而想起更久遠的事。 永和帝讓人端來東宮送來的好酒,從夕陽落下時飲到月上中天,直到被重奕強行收走酒杯,他都沒有醉,只是想起更多他以為早就忘卻的記憶。 最后,永和帝告訴重奕,派人去魏忠府上給魏忠戒斷米囊。 如果魏忠能成功戒斷米囊,就宣布建寧將軍病逝,放魏忠離開。 如果魏忠沒能成功戒斷米囊受盡折磨的死去,也是他的命。 永和帝將陳國的國書放進懷中,吩咐孟公公派人去東宮,讓重奕和宋佩瑜晚上到勤政殿用膳,再讓人去宣轎子,他要看看魏忠死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孟公公的身形頓了下,想起來報信的人眼中尚未消散的驚駭,委婉的勸了永和帝幾句。 奈何永和帝主意以定,不僅沒聽孟公公的勸,還連聲催促孟公公快些去傳轎子。 肅王立刻出聲,讓孟公公別忘了給他也備轎。 永和帝與肅王見到魏忠的遺體時,魏致遠已經(jīng)讓人給魏忠整理過遺容。 魏致遠給魏忠準備的壽衣只是普通的布衣和草鞋,頭上也只是布帶,完全配不上魏忠正二品建寧將軍的身份。 再想想他身為陳國細作,屢次出賣趙國,甚至對永和帝與肅王下手的行為,卻是魏忠配不上如此干凈整潔的衣服和上好的棺木。 永和帝想要看魏忠死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直接命魏致遠開棺。 見到棺材里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肅王倒吸了口涼氣,趁著其他人不注意,悄悄抓住永和帝的衣袍,轉(zhuǎn)過頭去看魏致遠的表情。 這真的不是尸體異變了嗎? 棺材里的人比肅王印象中的魏忠至少要矮了半個頭,臉更是蒼老了二十歲有余,松松垮垮的皮rou仿佛下一刻就會徹底從魏忠身上脫離。 肅王忍著惡心和膽顫仔細打量魏忠的尸體,發(fā)現(xiàn)魏忠的手指明明沒有血跡,卻全都血rou模糊。 仔細看去,似乎少了指節(jié),甚至有指頭能依稀看到白色的骨結(jié)。 他肅王狠狠的撇開頭,將視線從魏忠完全變形的腳腕上剝開。 魏致遠眼中滿是復(fù)雜,輕聲道,米囊的毒癮發(fā)作起來極為霸道,就算是用細軟的棉布將他牢牢捆住,他還是會傷到自己,身上的傷口都是掙扎時留下。 突然聽見魏致遠的聲音,嚇得肅王立刻握緊永和帝的衣袍。 肅王年輕時也是尸山血海殺出的榮華富貴,他不怕魏致遠,但受不了在姿態(tài)如此詭異的魏忠尸體邊,聽見魏致遠突然說話。 永和帝滿心復(fù)雜的移開始終放在魏忠尸體上的目光,沒好氣的在肅王的肩膀上拍了下,卻沒勒令肅王松開抓著他袍子的手,而是讓魏致遠將魏忠的關(guān)棺柩合上。 見到魏忠的遺容,對永和帝來說就算是放下樁心事。 來魏府之前,他沒想到魏忠竟然會走的如此痛苦。 但永和帝不后悔。 他對魏忠最后的善意,就是不對外公布魏忠是陳國的細作。 永和帝從魏府回到勤政殿的時候,剛好收到來自陳國的第二封信。 這次不再是陳國的國書,而是陳國宣泰帝私人給永和帝寄來的信。 信是裝在個巴掌大的木盒中,打開木盒后,看到里面只能裝下個信封的空間,永和帝立刻意識到,木盒里有夾層。 以目光示意肅王研究下木盒,永和帝直接撕開手中的信封,一目十行的看過去,越是看信上的內(nèi)容,永和帝嘴角的弧度就越是嘲諷。 與此同時,肅王也成功找到了木盒夾層的機關(guān),從夾層中拿出個正好能握在手心的瓷瓶。 陳國宣泰帝的信上寫著,瓷瓶中是高濃度且不傷身的米囊。 只要趙國同意與陳國和談,他就會定時給永和帝與肅王送這種高濃度且不傷身的米囊。 等到趙國和陳國和談成功,他會將提煉高濃度且不傷身米囊的特殊方式告訴趙國。 永和帝將信遞給肅王,眼中閃過nongnong的冷光,米囊不傷身薛臨小兒,竟然將朕當成了傻子! 對于已經(jīng)服用米囊至癮的人來說,如果沒有魄力和良好的身體戒斷米囊,以身體極限盡可能的少服用米囊,才是最大程度延長壽命的方式。 薛臨竟然能說出高濃度不傷身米囊的話,顯然是在誘惑永和帝與肅王,想要進一步縮短永和帝與肅王的壽命。 瓷瓶內(nèi)必定是當初陳國給魏忠的米囊。 如果永和帝與肅王真的已經(jīng)米囊至癮,在長久處于對服用米囊不滿足的情況下,突然聞到高濃度米囊的味道,十有八九會不顧一切代價的將高濃度米囊塞進嘴里。 此前為減少米囊付出的努力,一夕之間全部白費,還會更依賴米囊。 重奕與宋佩瑜很快便趕到勤政殿。 他們到了勤政殿后,才知道永和帝不是想他們,而是真的有正事找他們。 重奕的目光匆匆掃過兩封信上的內(nèi)容,眉宇間浮現(xiàn)懷疑,真的是陳國送來的信? 和談,薛臨在場的那種。 還有這等好事? 永和帝與肅王難得能讀懂重奕的表情,面面相覷后,竟然不約而同的對遠在金陵的陳國宣泰帝生起同情。 宋佩瑜看到兩封信后,注意力卻都放在了永和帝與重奕忽略的地方。 薛臨將和談地點定在白縣。 當初楚國愿降,趙軍先取豫州楚城。 陳國寧愿折損豫州陳城,不顧代價的從趙軍手中搶走了三座豫州楚城。 這三座豫州楚城分別是白縣、豐縣和成縣。 薛臨從大半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就在為所謂的和談策劃。 先是讓魏忠用米囊搞垮永和帝與肅王的身體。 以永和帝與肅王目前對外顯示的身體情況,根本就不可能遠赴白縣與陳國和談,那么和談的人就唯有重奕和他。 宋佩瑜慢條斯理的將傳閱多次,已經(jīng)有些褶皺的信紙撫平。 困擾了他大半年的問題終于解開謎底。 大膽假設(shè),如果重奕和他都死在白縣,以永和帝與肅王的身體情況,必然受不住噩耗和趙國要面對的動蕩。 原本還能堅持個三年五載,如果為了提高精力加大米囊的服用量,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就要燈枯油盡。 到時候趙國皇族就只剩下年老體弱,專心在長公主府享天倫之樂的長公主,所有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女學(xué),對政事一竅不通的雍宜公主,正在議親的皇族小透明丹瓊公主,和五個十歲的小郡王。 而且永和帝與肅王始終都想將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全權(quán)交給重奕決定。 他們對待小郡王們,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故意忽略小郡王們的行序,只教他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卻從來沒教他們長幼有序。 永和帝與肅王專門與重奕和宋佩瑜交代過,東宮想讓哪位小郡王做繼承人,就將哪位小郡王記在肅王妃名下,讓那位小郡王成為嫡子。 短短一年的時間,根本就不能讓突然被拔尖的小郡王掌握趙國,甚至都不夠突然被拔尖的小郡王征服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們。 若是再有心懷不軌之輩挑撥小郡王們,或者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趙國陷入大亂,不過是時間問題。 原來陳國當初不顧代價的拿下原本是楚城的白縣、成縣和豐縣,是因為薛臨準備將白縣作為重奕和他的埋骨之地。 宋佩瑜心頭浮現(xiàn)新的疑惑。 薛臨哪來的信心,會認為白縣能成為重奕和他的埋骨之地。 第139章 永和帝百般不愿的與薛臨妥協(xié)。 從剛開始堅決不同意與陳國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