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不光是摘,更在于那個爬的風光。比賽誰爬的最快,誰爬的最高…… 每年春天,京郊的黃土崗、八寶山、老山、石景山、西山坡地的酸棗樹長得最好,酸棗芽子較甜,還能炒干制茶換驢打滾,皇上和很多頑皮小子都知道,都喜歡去爬。 這眼看春天要過去,摘了這回沒有下回~~皇上和徐景珩騎馬趕路,一來到,一看這么多人,顧不得說話,皇上“滋溜”一下鉆到一顆大棗樹的高處,屁股坐在粗樹枝上,兩只小胖手上下飛舞,摘下來就扔到身側(cè)的小竹筐里。 小表情特專注。 周圍的小孩子一看,玉娃娃又來了,又鉆到最高的地方,摘得最快,一下子出來斗志——專心比賽。 周圍嘰嘰喳喳的聲音一下子沒有,徐景珩瞧著,和周圍等候的長輩們一起,都忍不住歡快地笑。 周圍的人夸玉娃娃的功夫好,說自家的小子這些天一直惦記最美的弟弟,徐景珩解釋:“要讀書,準備進學……”周圍的人紛紛夸玉娃娃讀書一定好,將來奉天殿天子門生…… 徐景珩臉上的笑容就不由地加大。 春夏之交的午后,太陽明媚亮麗。徐景珩站在棗樹林子邊上,微微仰頭,望著棗樹上的小孩子,心情和這春夏之交的花木蟲魚一般繁茂。 皇上在采摘的間隙,一垂眼,一下看到美美指揮使的笑兒,喜歡的心花兒歡呼雀躍。他摘完眼前的地方,穩(wěn)穩(wěn)的一個飛躍,又找到一個好地方,坐穩(wěn)后,沖徐景珩大喊:“今晚炒茶?!?/br> 徐景珩用內(nèi)力送出聲音:“好,晚上炒茶葉?!?/br> 皇上就更摘得更起勁兒。 說起來這棗樹茶葉,用上方山的泉水沏泡,口感和其他任何名茶都絕然不同,喝過就不忘。 西山或郊區(qū)人家串門,待客時常用棗芽兒茶。香客到門頭溝、上方山的佛寺道觀,僧道師父們都以棗芽兒茶來待客;皇上去年嘗了一口,今年一直惦記。 傍晚時分回來宮里,皇上快速用完晚飯,拉著徐景珩,換一身更耐臟的衣服,跑到膳房,真的開始自己炒棗樹茶。 徐景珩一張俊臉平靜無波;老師伴讀玩伴們宮人們都來圍觀,尚且還能憋的住,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來了,一看皇上這個模樣,都忍不住笑,笑得前仰后合,其他人都憋不住了,都捂著肚子哈哈哈大笑。 皇上迷糊,看一眼徐景珩,徐景珩面不改色:“他們自己不會,還不知道學習,所以羨慕皇上。” 皇上一聽,有道理,專心手上的動作。 皇上長得胖嘟嘟的,白嫩嫩的,玉娃娃的一張臉,穿著粗布衣服更凸顯本人的光華,站在大鐵鍋前面,還沒有鐵鍋高,就踩著一個凳子,徐景珩一個動作,皇上一個動作,稚氣滿滿的,別提多喜人。 比較老的酸棗樹芽片,放到蒸鍋中蒸制二十分鐘,出鍋后放到笸籮中晾曬,待八成干時用手搓制成團,下鐵鍋烘炒……這要等明天看天氣再折騰。 兩片葉的新鮮嫩芽,直接用生鐵鍋殺青炒制,用手前后兩到三番,如同制作綠茶的方法,但不要用茶油潤鍋……這就是皇上在做的活兒。 北京城,帝都繁華,盡管有死氣沉沉的理學壓制,在吃穿住行方面,還是有自己的講究。吃東西要講究時令,要會吃,不是大魚大rou,而是一個鮮物兒。而春天吃鮮,那就是吃芽兒。 柳芽兒、榆樹錢兒、花椒葉兒……涼拌、煎蛋、清炒……還有薺菜團子、白蒿拌豆腐……更有棗樹芽兒炒制的茶葉。 皇上記得,自己喝到棗樹茶葉的感受,今年還要學著自己炒茶。 酸棗芽兒的茶不如大棗樹的嫩芽茶來的味烈,然酸棗樹才是棗樹的本源,大棗樹是后來人為馴化的,皇上就要吃那種,古老的荊棘酸棗兒的味道,就喜歡酸棗兒茶的味道。 皇上小小的身板兒踩著凳子穩(wěn)穩(wěn)的,烏溜溜的大眼睛眨也不眨,鐵鍋里熱氣升騰,所有人都感覺,皇上的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就和這古老的酸棗樹一般,喜樂茂盛。 不說理學下的大明,歷朝歷代那么多的皇帝,真沒有這般有活力的。就是不看皇上,只站在皇上的身邊,都能感受到那種春天一般,生機勃勃的生命力,飽滿,厚實,蓬勃。 第二天上午,皇上繼續(xù)忙乎蒸他的老葉子,跟著徐景珩學習,蹲在灶臺邊添柴看火候的架勢,有模有樣的。 三位閣老收到皇上送來的茶葉,都舍不得喝,可不喝,又怕過幾年不能喝了,每人就分到這樣半兩,三泡就沒有了,特珍惜地品著。 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又跳出來,說,紅薯這般天大的喜事,應該祭祀天地一番,感恩天地的賜予布拉布拉。 這次皇上沒有反對,感恩天地賜予,養(yǎng)育大明人,很應該。接著禮部尚書毛澄也跳出來,說四月初一本就是大祭祀的日子,正好遇到如此天降喜事,今年要大辦布拉布拉,皇上高興,也答應。 《禮記祭統(tǒng)》曰“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奔漓氲涠Y,五禮之冠。祭祀是祝祈福祥之禮,是人們表達對天神、地祗、人鬼的一種敬意的隆重方式。 大明人比其他朝代的人更重視禮儀,這祭祀也更為繁多。除了春夏秋冬的四季祭祀,各個節(jié)日的祭祀,還有很多老百姓家里沒有,皇家獨有的祭祀。 更有大明建國,太~祖皇帝規(guī)定的,各種日月天地星辰、社稷五谷等等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