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瑞養(yǎng)家記 第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退婚后她成了真祖宗、全京城都在勸我們和離、不敗靈主、我的驅魔生涯、我在年代文里暴富、婚后試愛:總裁,請止步、重生女首富:嬌養(yǎng)攝政王、愛妻如命:大亨的盛世嬌寵、惟劍仙、七十年代喜當娘
黑暗中,屋子里光線很不好。 王秀蘭盯了齊瑞半天的功夫,才確定齊瑞是“真的”睡著了。一時之間,她說不清是氣惱多一些,還是慪的多一些。 用力的躺到了床上后,使得那張老舊的床發(fā)出“吱呀”一聲,也跟著晃動了幾下。然后王秀蘭干脆翻了個身,頭一回拿背對著齊瑞睡去了。 至于齊瑞,假裝打鼾打了半天,直把他打得,就差沒累死過去的時候,可算是等到旁邊也響起細小的鼾聲了。 齊瑞頓時松了一口氣。 哎呀,這可真的是把他累得夠嗆。 他抓過一旁的薄被子,狠狠的擦了擦額頭因為緊張而冒出來的汗珠。心道:哎呀的我個娘啊,可算是躲過一劫了。 嚇死他了,差點清白再一次不保??! 長舒了一口氣的齊瑞,為著逃過一劫而暗自慶幸著。連帶著,什么賺錢啊之類的煩惱都給拋到腦后去了。 這么一嚇,反倒是沒用多久的時間就真給睡熟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齊瑞照舊是在劉春花的大嗓門中被喚醒來的。他認命的從床上爬了起來,穿好自己的衣服走出房門。 走到堂屋里,才發(fā)現(xiàn)劉春花不光是早早的起來了,而且一大早上還帶著齊珠去了一趟山里。 堂屋地上冒尖放著的兩大背簍蘑菇,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不止是劉春花一早起來就去干活了,就連齊滿糧,也一樣的。 摘了整整一擔子的蔬菜回來不說,還扛著鋤頭撈了小半背簍的花生回來。 收花生的時候,總會有那么一些遺落沒收干凈的。莊稼人愛惜糧食,再收完花生之后,有空的時候還會扛著鋤頭再去收過的地里翻一遍。 昨天又下了一陣雨,地里的土也松了不少。 兩大背簍的蘑菇被劉春花一番收拾,便被她分成了兩大堆。一堆放在了竹席上拿到外頭曬了,另一杯收拾干凈了,仍舊裝在背簍里。 待到吃完晚飯,劉春花對著齊瑞喊了一句,“老三??!” 這熟悉的老三一出來,齊瑞打了個哆嗦。 盡管穿來這么久了,可齊瑞依舊是沒習慣劉春花這么喊他??! 無他,因為每次劉春花一喊,總沒好事啊! 第8章 果然就跟齊瑞所猜想的一樣,劉春花喊住他,便是讓他去干苦力的。 家里面,豆子是收得最早的。加上前半個月都是難得的好天氣,豆子早就曬得干干的了。 劉春花把前段時間曬干了的豆子收拾出來兩大籮筐,讓齊瑞擔著,帶上王秀蘭一道去城里。 當然了,她和王秀蘭也沒空著手。 齊滿糧摘的那一擔子菜便是劉春花在擔著,這些是要順帶給齊富和齊貴捎過去的。至于那些豆子和放在背簍里的蘑菇,那都是要拉到城里去賣的。順帶著,還得給補點雜貨回來。 一想到補雜貨,順帶著就想起了昨天齊瑞虧的那些錢,劉春花臉色就難看了幾分。 都走在去城里的路上了,劉春花還在叨叨著這個。 農(nóng)家人掙點錢不容易,昨天齊瑞虧了那么多出去,可想而知把劉春花得給心疼成什么樣了。 齊瑞自知有錯,老實聽著,那是一聲都不敢吭。 從齊家村到城里的路并不近,走到一半的時候,齊瑞覺得整個肩膀都酸疼的厲害。如果可以,齊瑞是真想休息一下。只不過在看著同樣擔著一擔子蔬菜的劉春花,齊瑞還真沒敢開口。 倒是細心的王秀蘭,一直都有注意著齊瑞。她見著齊瑞皺眉一副難受的樣子,便說,“相公,要不我?guī)湍銚粫?!?/br> 齊瑞張嘴就說,“好呀,好呀!” 剛說完,就挨上劉春花一頓數(shù)落,“好什么好啊,擔這么點東西就受不了了?!?/br> 弄得齊瑞正準備將肩膀上的重擔卸下來的動作不由得一頓。 算了,齊瑞覺著,還是自個擔著吧! 于是接下來的一路,盡管王秀蘭心疼齊瑞,齊瑞也累得夠嗆,但他還真沒再動讓王秀蘭分擔一下的念頭了。 劉春花先帶著齊瑞夫妻倆去了糧食店,在那里直接把擔來的豆子給賣了。緊接著又帶了兩人去集市,這會是去賣蘑菇和蔬菜的。 菜是自己種的,不值什么錢,也算不得多好賣。倒是帶來的那些蘑菇,卻很是受歡迎。 齊瑞有注意到,這里頭最好賣的,是一種黃色的菇類。當然,這價格也是賣得最高的。 別看劉春花帶來的菇有一背簍,這里頭種類還不少。至于名字嘛,齊瑞看了半天,立馬就將這些菇類認全了。 因為這邊給菇取名字,要么是按照顏色來的,要么是按照形狀來的。 比如說什么“青苔菇”啊,“傘把菇”啊,前頭那個是按照顏色,后頭是按照形狀。這價格呢,是十文錢一斤。而那種黃色的,叫什么“梨花菇”的,能賣到二十文一斤。 這里頭的價格,足足差了一倍。 而且沒花多長時間,那些蘑菇就被賣了個干干凈凈的。反倒是劉春花擔來的那一擔子的蔬菜,一直賣到正午時分,都還剩一小半。 賣東西的時候,齊瑞除了幫忙打著下手,更多的的注意力,全放在劉春花收錢的手上了。 齊瑞是懷著心思在盯著看,所以劉春花每次收錢,齊瑞都看得真真的。 論起讀書,齊瑞是真不行。不過呢,好歹他也是個大學生嘛,這簡單加減算數(shù)他還是不錯的。 齊瑞盯著劉春花看了一上去,也算了一上去。 別看擔來的菜多,但實際上還真不值錢。那么滿滿一擔子的菜賣到現(xiàn)在,也就才賣了三十多文。反倒是那一背簍蘑菇,至少得有五六十文! 齊瑞面上便浮現(xiàn)出一抹若有所思來。 他覺著吧,自己好像暫時找到了,可以擺脫去做賣貨郎的方法了。 蔬菜這東西吧,是越到后頭的,越不好賣也越賣不起價格。所以看著擔子里所剩不多的蔬菜,劉春花也沒打算繼續(xù)賣下去了。干脆帶著齊瑞和王秀蘭,直接就去找了齊貴。 齊貴在城里開了一家雜貨鋪。 但是鋪面位置不好,生意做得馬馬虎虎的,也就是勉強過日子的那種。 不過看到他們這一行人來,齊貴顯得很高興,相容滿臉的迎了上來,剛想接過劉春花肩膀上的擔子時,不巧的很,來客人了。 對于劉春花來講,這會沒有什么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她也沒讓齊貴幫忙,反倒是沖著齊貴擺了擺手,示意他去管客人。至于她,來的是自個兒子這里,且又不是第一回 來了,哪就用得上特意去接待??! 劉春花領著齊瑞和王秀蘭進了店,將擔子卸了下來,然后熟門熟路的找到茶水倒了三碗。一碗是給王秀蘭的,一碗是給齊瑞的,剩下的那碗是她自己的。 王秀蘭就站在劉春花旁邊,也不用她遞,自己端起來就喝了。倒是劉春花把齊瑞的那碗遞過去才發(fā)現(xiàn),齊瑞這家伙,這會正站在齊貴旁邊。 只聽得齊瑞說了句,“一共是一百三十六文?!?/br> 拿著算盤正打算撥動的齊貴頓了一下。 齊瑞便又重復了一句,“二哥,一共是一百三十六文錢?!闭f完,見齊貴還不動,他便又說道,“這一斤醬油,八文錢。六斤十八文錢一斤的香油,那便是一百零八文,再加上兩斤七文錢一斤的醋,以及這六文錢鹽,合計一百三十六文錢?!?/br> 這不是多么復雜的算數(shù),齊瑞說這話的功夫,那邊齊貴也在“啪啪啪”的打著算盤,齊瑞說完那段話,他也將這數(shù)字給算了出來了。 當然了,這些不是個重點。重點是,齊瑞不靠算盤珠子,只是心算就將這數(shù)字給算出來了。 這會別說是齊貴了,就連那客人也看了過來。 臨走的時候,客人還夸了齊瑞一句,說他這算數(shù)好,是個賬房先生的料。 齊瑞想說,這算個什么夸獎啊!他要不是想借機看一下齊貴是怎么賣東西的,順便把價格摸一下,他也不過來干這檔子事。 接下來的時間里,基本上來一個客人,都是齊瑞幫著算數(shù),那頭齊貴負責接待和收錢就行。 一直到吃飯的時候,齊貴還在餐桌上,對著大伙夸齊瑞,“到底是老三腦子活。” “活有什么用!”劉春花白了齊瑞一眼,“腦子再活,做事毛躁,一樣不行!” 劉春花這是還在心疼昨天齊貴虧的那些錢呢! 這些事情,齊貴和他媳婦楊珍自然是不知道的。劉春花呢,也沒有打算和齊貴他們說的意思。 別看劉春花說齊瑞的時候很過火,但是分寸她還是知道的。比如說,老大老二既然已經(jīng)分出去了,家里錢財這些個東西啊,就盡量不對著他們兩兄弟去說了。 在齊貴這里吃完午飯,劉春花把沒賣完的菜全留了下來。當然一半是給齊貴的,一半是留給齊富的。 兩兄弟都在城里,沒道理只給一個的。不過是劉春花沒時間過去齊富那里送一趟了,打發(fā)齊貴晚點去送也差不到哪里去。 走的時候,劉春花在齊貴這里又進了不少的貨品回去。當然,這錢也是要給的。 畢竟家已經(jīng)分了,哪怕是親兒子,親兄弟,有些賬也是要算明白比較好。 回去跟來的時候一樣,照舊是滿滿的一擔子東西。齊瑞這會哪怕是累得夠嗆了,他都沒敢動念頭想要王秀蘭幫忙。 至于王秀蘭,回去的時候也沒說要幫齊瑞了,倒是開口說要幫劉春花。 起初劉春花還推辭一下,大概是見王秀蘭是真心想幫忙,待路走完一半的時候,擔子轉移到了王秀蘭的肩膀上。 沒曾想的是,這擔子一被王秀蘭接了過去,那輕松模樣,簡直腳步如飛。 中途,劉春花不是沒想接過來,但是人家王秀蘭說了,“不用!” 就是到了家里,也沒見王秀蘭面上有多辛苦。 齊瑞反倒累得不行,一進屋,人就癱在椅子上了。 大概是見王秀蘭面上太過輕松,齊瑞心里頭有點好奇,便問了一句,“你怎么都不累???” 王秀蘭沖著齊瑞羞澀的笑了一下,“相公,我爹以前是做屠戶的?!?/br> 齊瑞聽得雨里霧里的,反正這會的他是沒弄明白,王春花擔擔子不累,跟她爹以前是做屠戶有什么聯(lián)系。 所以呢,齊瑞很快便將這件事情給拋到腦后了。他心里面裝了其他的事,吃晚飯的時候,速度比誰都快。 大伙這邊才剛吃上沒多久呢,那頭齊瑞就已經(jīng)扒完飯了。將碗一放,跑到水缸邊打了盆水隨意的將臉抹了一下,就爬床上去躺著了。 等到王秀蘭回屋的時候,齊瑞已經(jīng)“睡著”了。 經(jīng)歷過昨晚那么“心驚膽戰(zhàn)”的一幕,齊瑞這會是再也不敢大晚上的不睡覺了。只有早早的顯示他睡著了,才能暫時的保住清白啊! 齊瑞這會是閉著眼睛,實際上卻是打開了系統(tǒng)。 在經(jīng)驗值那一欄里,他看到自己的經(jīng)驗值又多了三十分。加上之前沒有兌換的四十分,現(xiàn)在一共有七十經(jīng)驗值了。 而系統(tǒng)商城,又多了一項新的商品。 “巧舌如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