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幸得道源
很多研習太極的強者都有所感應,紛紛看向這個方向,他們都意識到,太極山脈有驚天的波動,也只有他們這類強者才能感應到,一般修士根本感應不到,凡人全然不知這方變動,太極山脈將要真正的崛起了,且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一位比肩上古大能的太極傳人。 張易資質平平,當年能夠成為太極門的弟子實屬運氣使然,沒有人看好他,認為他只是太極門在這方世界不絕、延續(xù)下去的一顆草種而已,將本門傳承道法研習透徹就已經(jīng)不錯了,沒人會認為他有創(chuàng)法的能力,能夠有不凡的成就。 可是,眼下這一切,似乎徹底顛覆了過去,若是張易真的走上昔日那前賢的道路,堪比上古的大能,那么就是力壓這片地域的兩個傳承也不是沒有不可能。 不光是很多研習太極的強者被驚動,就連各派閉關的掌門也都開關而出,凝望太極山脈,眸子中閃現(xiàn)出各種莫名的光彩,他們已經(jīng)知曉了太極山脈的變化。 且,不久前,太極門的一些分支掌門,以及不少隱居在山脈中的名宿,也全都向著太極山脈趕來。 “張易,并非真的愚鈍,勤能補拙,他走上了前賢的道路,或許真的是我太極一脈未來的守護者,再現(xiàn)荒古鼎盛也說不定?!?/br> “若真的堪比上古大能,我太極門縱是成就圣地與荒古世家般的地位,也不再是空想?!?/br> 太極門一些分支的掌門與研習太極的名宿皆露出了鄭重的神色。 “太極山脈沒落一千年,弟子凋零。如今傳承開啟,各分支的掌門挑選杰出弟子,送往太極山脈?!碧珮O一門的教主亦向各路掌門下達了這樣一則命令。 在太極一門的大人物做出決斷前,各派掌門早已開始議論著,很多了解太極山脈歷史的人,打定了主意,要投入過去。 過去荒寂的太極山脈,如今傳承開啟,進入所有人的視野,變得光輝燦爛起來。 各派座下主峰異動,所有人都在各懷心思時,夏一鳴在山脈腳下捕捉到了那一絲微妙的道符。 天地間仿若有一個個“符”在閃現(xiàn),逐漸連在一起,有一道道未明的規(guī)則化成了秩序,衍生出莫名的力量,在虛空中構建出種種紋路。 在他眼前,張易所在的峰端不斷變化。 萬物枯萎,草木凋零,化成泥土,回歸本根,由動而靜,返本歸源,像是有一種永恒的道則在演變。 從初生到歸根,經(jīng)歷春冬,由始而終,極度鼎盛,再到繁花落盡,極致寧靜,回到原點,星空中有一個個“道符”在幻滅。 夏一鳴的眸子,有光燦到灰暗,由生機到空寂,然后再逆轉,與這些莫名的道符在一起變化,捕捉他們的軌跡,與他們共同演變。 他暗自驚嘆,太極山脈的前賢果然了得,竟發(fā)現(xiàn)了這一處與太極道法契合的福地,將秘法蘊在自然變化中,烙印在整座山脈上,是在是偉岸無比。 他像是在用身軀體悟一般,分辨與捕捉,將點點道符,納于心海中,這正是“太極的道源”傳承。 夏一鳴一動不動,與天地融合,與這片天地合一,用自然洗禮,仿若化成了這方山脈中的一塊石,一株草,一棵樹,將那點點滴滴,無盡道符,全部烙印在心間。 最終,寂靜的太極山脈上,一切景物都在他眼前消失了,只剩下一顆蒲公英,隨一縷微風,拂動而過。 蒲公英掉落在山體中,在雜石縫中而出,煥發(fā)出一抹綠意。他心神寧靜,古井無波,最終化成幾滴水珠,灑落而下,滴落在雜石上,濺起漫天水滴。 他的心神像是與這顆種子徹底合一了,成為了那一抹在頑石中扎根,煥發(fā)出生機勃勃的綠意,太極山脈,一片安謐,一株綠芽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成為了天地間的唯一。 “嗡!” 夏一鳴腦海中一震,雙目恢復到了清明,太極本源,化成了種子,烙印進他的心田,破土而出,成為了永恒的生機,孕育在自然中的無上道源被他徹底得到。 再看太極山脈,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草木還是那個草木,一切都沒有什么特變的變化,依如過去。 此刻,他如一朵流動的云,似一道拂動的風,身心空靈,無上道源在心海浮現(xiàn),如涓涓溪流緩慢的貫徹全身。 夏一鳴并沒有得到太極一門傳承那般的太極道法,他得到了太極道法的本源力量,也就是太極道法的雛形,能夠收獲這些就已足矣。 翌日清晨,張易醒轉,長身而起,整個人極其飄渺,顯得無比的虛無與遙遠,像是立身在云端,又像是站立在時空之門中,絲毫不能沾染這方塵埃。 不過,很快便發(fā)生了變化,云霧散盡,他變得普通了起來,像是鄉(xiāng)村中的平凡老者,沒有一點出奇之處。 山峰下,早已聚滿了人,不過卻沒有一個人擅自登峰,更無一人喧鬧,全都在山峰下靜靜的等候,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為投師而來,想要加入太極一門分支的這一脈。 此時,再也沒有一個人敢小噓這一分支,再也沒有人敢將這里當做荒山野嶺,隨意臨近。 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各主峰的杰出弟子,甚至有不少是各峰的傳人及掌門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