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不成,井田制只會讓天下大亂!” 簡弘是戶科的副手,他雖然是個有著崇古抑今臭毛病的人,但也知道井田制是極不現(xiàn)實的。 “她的意思不是天下為公的井田制”,周恪插話了,他輕描淡寫,渾然不覺自己在放雷,“而是國家這個概念應(yīng)當屬于每一個人民。也就是說,皇帝的至高無上性本身就是錯誤的”。 全場寂寂無聲,大家都被這個大雷打懵了。 “生殺予奪于一身,無需任何理由,僅僅是莫須有的罪名都可以讓人夷三族。傾盡天下之力供一人之樂”,沈游嘆了口氣,“我以為這原本就是錯誤的”。 簡弘抹了把臉,感覺自己可能沒睡醒。 沈游笑了出來,她親眼見到好幾個人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有的甚至打翻了杯盤碗筷。 “現(xiàn)在諸位還需要在意我與周恪的子嗣問題嗎?” “不用不用”,王梁訥訥自語。他腦子都是懵的,但如果沈游與周恪爭奪天下不是為了登基,那么有沒有子嗣就不重要了! 甚至于他們根本就不該有子嗣,否則必定會有野心家們跳出來,要讓兩人子嗣上位。其間的血雨腥風不言而喻。況且誰都不能保證兩人的孩子不想稱帝。 這時候,沒有子嗣才能確保禪讓制的延續(xù)。 等等,禪讓制! 王梁心頭一陣火熱,如果周恪沈游不登基,那么誰都有可能接他們的班! 渾身的血液在沸騰,王梁只覺腦子熱烘烘的,他抬頭看向周遭的同僚,只覺每一個人都面紅耳赤。 第85章 沈游與周恪對視一眼,心知今日這場大戲既然已經(jīng)開幕,那就無論如何都得把話說開了,否則就會如同爭食的狼狗,內(nèi)斗層出不窮,從而將整個瓊州搞得一團亂麻。 這幫人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比如王梁,是閩地此前就主管刑獄的吏員,因為戰(zhàn)亂投奔而來,有些小聰明但是偏偏又不夠聰明。 他能坐上刑司這個位子純粹是瓊州當?shù)匦酞z官員老邁,再加上沈游看重他有經(jīng)驗,不至于把監(jiān)牢管的亂七八糟。 畢竟有膽子投奔他倆的,除了瓊州學院出身的,絕大部分都是被逼到了絕路無奈之下逃亡求生,此外還有一幫唯恐天下不亂的投機分子加野心家。 “來人,給諸位上一盞茶水,冷靜冷靜”。 在座諸人被沈游一通擠兌,總算是冷靜下來了。 “首先,我需要確認可有人要退出?”,有沒有一心一意想拱周恪和沈游當皇帝的或者覺得這事業(yè)沒前途的。 滿座皆搖頭。 沈游也知道,這話等于白問,可該走的流程依然要走。就像當日,所有入職府衙的人都簽署過入職約定,表示知道自己的同僚有男有女,確認自己不歧視任何人。 這種東西平時看著沒用,但名正則言順,拿來堵話頭倒是蠻好用的。畢竟自從簽了這個約定,敢在府衙光明正大表示出我看不起女子的人大幅減少。 “既然如此,那我便直言不諱了”,周恪環(huán)顧四周,平靜道:“沒有禪讓制”。 周恪當然知道這幫人在想些什么。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古往今來的制度攏共也就那么幾種。 能讓這些人個個如此上頭的,當然是堯舜禹那一套禪讓制。就算不是世襲的皇帝,至少也過了一把皇帝癮頭。甚至說的難聽些,等坐上了那個位子再想傳給自己兒子保不準也行??! 周恪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火熱的氛圍頓時下去了一半。 沒有誰提問為什么不用禪讓制,這簡直等于明明白白的暴露了野心。 “你們想象中的大權(quán)獨攬、高高在上是不存在的。目前草定為內(nèi)閣制,閣員為九人,首輔一人,次輔一人,外加七部尚書。不論官職高低、年歲大小,人均一票”。 這是目前為止最能夠讓大家理解并且接受的制度,因為這就是從大齊的內(nèi)閣演化而來的。 大齊皇帝多年不上朝,內(nèi)閣卻可以自行運轉(zhuǎn)。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種內(nèi)閣制是經(jīng)過了時間考驗的,也是眾人接受度最高,沈游和周恪認為目前為止最具可行性的辦法。 只不過大齊的內(nèi)閣無正名、無法定,沒有任何明文規(guī)定,連人數(shù)都能夠變動,所以沈游和周恪試圖去除皇權(quán),再將內(nèi)閣制度徹底條例化。 “如果首輔、次輔與其余的尚書們權(quán)利相當,那要這首輔有何用?”,公文宣是真心提問的,“依我看,倒不如首輔三票,次輔算兩票,此外,吏部尚書執(zhí)掌官吏考評,號稱天官,倒不如也算作兩票”。 在場眾人紛紛點頭,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坐上這三個位子,那還不如先行擴大權(quán)利。 沈游搖頭,“假如照你所說,只需要首輔、次輔、天官三人聯(lián)手,那這票數(shù)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半以上,這樣的表決就沒有意義了”。 周恪補充道:“況且首輔并不意味著權(quán)力,而是無盡的責任”。 對于周恪而言,這是真的肺腑之言。他上輩子干首輔干得心力憔悴,全是因為責任心太重,也因為權(quán)柄過重,遭人攻訐。 不過這樣的肺腑之言在座也沒有多少人會信。 “此外,首輔一任十年,任期最多不超過兩任”,沈游一句補充,徹底把大家的腦子冷下來了。 這不過是草議,就能夠聽得出來對于首輔的限制,等到了真的要制定成稿的時候,這樣的限制只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