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此刻不過是酉時,太陽還遠未落山,日光明朗至極。 沈游與周恪帶隊前行,手上捧著骨灰龕,他們沉默的前行。身后是同樣捧著戰(zhàn)友骨灰龕或者牌位的士兵。 那些三年之前死在云門幫手里直至今日都尋不到遺骸的人,這些人只有一個牌位。 隊伍沉默的前行著,他們跨過山道,來到了瓊山縣城門。 “這是什么?” “什么呀?” 整個城門外全都是窸窸窣窣的議論聲。瓊山縣是沒有宵禁的,這幾日又是節(jié)假日,人流如織,城門口全是排隊入城的老百姓。 守衛(wèi)已經(jīng)接到消息通知,知道今日會有迎英魂、歸故里的活動。 他們沒有選擇驅(qū)散百姓,插隊前行,而是沉默的等待著百姓們先行入城。 “大人,你們先去吧,別耽擱了時辰”。 迎英魂是全府公告過的,不過絕大部分百姓只是來看看熱鬧,所以他們言笑晏晏,像是在觀賞一出好戲。 可沉默大概是擁有力量的,那些細細碎碎的私語在全場肅穆至極的氛圍下徹底消失。原本在排隊的老百姓開始自發(fā)避開于兩側(cè),甚至匯聚出了一個勸他們先行入城的聲音。 沈游沒有拒絕這一份好意,她與周恪對視之下,齊聲道:“入城!” 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挺直了身體,神色肅穆的進了城。 瓊州府衙就在瓊山縣正中央,中間對出去就是一片大空地。沈游不惜耗費鋪了青石板磚,造出了休閑廣場的樣子,許多大型活動基本都在廣場舉辦。她把廣場建在府衙對面就是為了破除百姓們對于官府的畏懼,而英烈祠就坐落在廣場西側(cè)。 一入城門,就是開闊筆直的一條大道,順著“中心大道”一直往前走就是府衙。 原本道路兩側(cè)全是人,他們拖家?guī)Э?、扶老攜幼前來看熱鬧。比肩接踵,人聲鼎沸??僧斳婈犝娴娜氤?,那樣肅穆的氛圍反倒使得眾人不敢再言語。 聲音一點一點的小下去,老百姓們眼看著軍隊一點點走過去,他們自發(fā)跟在軍隊兩側(cè)?;蛟S是被氛圍感染,或許是純粹想看熱鬧,他們跟著士兵來到了“中心廣場”的英烈祠前。 “立定!” 千人步伐頓時整齊停止,圍觀百姓一陣驚嘆。 “首先,請聽到名字的上前受勛。劉二牛、陳廣、吳其、沈大志” 劉二牛站在臺下,冷不丁聽到了自己名字。他一愣,身后的組員們趕緊推了推他。牛二牛當即回過神來,一臉茫然的上去了。 “一等功勛,授予勇武章一枚,各提一級”。 一等功只有四個人,他們是殺敵最勇武的四個。 沈游和周恪共同為四人授勛。 站在眾人中心,劉二牛只覺一陣陣眼暈。金色的勇武章被佩戴在他胸口時,劉二牛下意識的手貼褲縫、挺直了腰板兒,黑黝黝的臉上盡是驕傲之色。 “那是我兒子!是我兒子!”,劉二牛的父親咧著嘴笑,滿目皆是得色。 周圍人紛紛贊嘆,“您兒子出息了!” “好說好說”,劉父謙虛道。 “報告,吳其陣亡。由其組員代領(lǐng)!” 全場一下子安靜下來。 代領(lǐng)的組員和三個人一起上臺受表彰。金色的獎?wù)潞凸腔引惙旁谝黄?,成了許多人一生中最難忘的場景。 每一個有功勛的戰(zhàn)士都一一受勛,幾乎每一組都是活人和死人一起。 周圍的百姓們徹底沉默下來,他們的無聲的迎接著每一個浴血奮戰(zhàn)歸來的將士,并且給予他們應(yīng)得的獎勵,不論是生是死。 授勛儀式結(jié)束了,可沈游的任務(wù)遠未完成。 “八月十四中秋前夜,歸葬瓊州府軍六十三人于英烈祠內(nèi)武寧殿,祭以此文曰:嗚呼!汝等應(yīng)令而來,離鄉(xiāng)征戰(zhàn)……吾輾轉(zhuǎn)反側(cè),哀之傷之,悼之念之,然英魂猶在,忠骨尚存……我等以清茶一杯敬天地,謝諸位丹心半兩為蒼生……尚饗!”。 祭文極短,沈游卻念得數(shù)度哽咽,周遭俱是悲哀的氛圍,甚至有些感情充沛的已經(jīng)悲泣起來。 “開殿門!” 英烈祠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允許百姓祭拜,只不過此前英烈祠一直未開放。而這一次沈游要開的是武寧殿的殿門。 英烈祠并不奢華,但是房間極大,極為開闊。進門之后分為左右兩側(cè),左側(cè)為文正閣,歸葬文臣,右側(cè)為武寧殿,歸葬武將。 武寧殿殿門一開,攜帶著六十三人骨灰和牌位的士兵即刻跟著沈游、周恪進入其中,武寧殿所有墻面都是放置骨灰龕的地方。 他們一個一個的將骨灰龕和獎?wù)職w攏放好,又慢慢的退了出去。 “戰(zhàn)死的六十三人盡數(shù)為保衛(wèi)我等安寧的生活而亡故”,周恪面對著在場的百姓和士兵說道,“我等自然崇敬他們?!?/br> “凡戰(zhàn)死者,其妻可領(lǐng)到撫恤金二十兩,其子嗣就讀瓊州學(xué)院時可增加一定比例分數(shù)?!?/br> “此外,瓊州府衙特為此設(shè)立英烈祠,此后凡于瓊州有大功之人皆可入祠享受百姓香火供奉,不限文武?!?/br> “愿此后瓊州長安,天下承平!” “瓊州長安,天下承平!” 沈游和周恪站在眾人面前,親眼見到百姓們開始跟著士兵一起喊口號,從零零碎碎到鋪天蓋地,從參差不齊到整齊劃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