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袁啟顏當(dāng)即眼前一亮。 對啊,《科舉人生》是個話本子,讀的人原本就比后三本書要多。喜歡話本子的人買了《科舉人生》保不準就愿意買后三本。而買了后三本的讀書人出自于興趣或者好奇,或許也愿意買個《科舉人生》。 這樣一來,互相帶動之下賺的更多! “大善!”,袁啟顏嘆道。 當(dāng)然好了,這樣一來,我拿到手的錢都更多了呢。 “除此之外,袁兄還可以與每年新考中的舉人、進士合作,由他們出品什么《舉人心得》之類的書籍。買這些的人必定更多。” 就好像年年都有人愿意高價收購高考狀元筆記。 沈游感嘆道,教輔這一行,那才叫暴利呢。家長連量子波動速讀這種東西都肯信,更別提給孩子買買教輔了。 “是極是極”,袁啟顏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了,當(dāng)即舉一反三,“或許,我等還可以出一些其他的書籍,試帖詩的題目集合,乃至于武舉要考的《武經(jīng)總要》題集等等”。 袁啟顏相當(dāng)滿意,雖然說考武舉的人比較少,可蚊子再小也是rou??! 沈游很捧場的贊嘆了幾句。 這也是沈游覺得大齊要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崇文抑武。 只有考不上文舉人的人才會去考武舉人。離奇的是,武舉人必須先考過了文化課考試,才能去參加武力值的測試。 最慘的是辛辛苦苦考上武舉人,還得天天跪舔文官們,一個五品的文官就敢看不起一個三品武將。武將們?yōu)榱嗽诔辛⒆?,年年拿著錢上門拜山頭,請求文官們的庇護,請求他們別搞我。 袁啟顏發(fā)散了一通,整個人rou眼可見的亢奮。 亢奮好啊! 沈游也很高興,畢竟袁啟顏為了拉攏她,又多給了十兩銀子。 等到沈游從袁府出來的時候,手上已經(jīng)有八十四兩銀子了,這還不包括后續(xù)源源不斷涌入的教輔費用。 好歹算是暫時解決了沒錢這個問題,沈游松了一口氣。 天晴了,雨停了,她感覺自己又行了。 沈游拿著錢,直奔金陵城外的廣濟門。 金陵有外城門十三座。事實上,千余災(zāi)民零碎的聚集在了幾個比較大的城門之外。而廣濟門因為規(guī)模比較龐大,聚集了大量災(zāi)民。 沈游來到廣濟門的時候已經(jīng)是大中午了。也不知道周恪是如何說服了劉府尹的,官府已經(jīng)初步賑濟過了災(zāi)民。 可是很明顯,這個地方的管理相當(dāng)?shù)牟顒?,?zāi)民們?nèi)宄啥训木奂谝黄?,有的發(fā)呆,有的一直在哭,有的目光呆滯,簡直就像是每天都在等著官府賑濟的糧食。 而且夏天原本就極為炎熱,該提防的瘟疫也沒有注意,地上甚至能夠見到各類污水蚊蠅。甚至打眼一看,晚上要拿來擋雨的簡陋棚子也都沒修筑起來。 沈游一看見這個場面就想皺眉。感情官府的賑濟災(zāi)民還真的僅僅就只是發(fā)放糧食啊! 災(zāi)民們一天只能喝一碗稀粥,也就是堪堪餓不死的程度。原本大家都該餓到?jīng)]力氣了,可這里卻還是人聲嘈雜的樣子。 頭上插著草標的災(zāi)民就沉默的跪在路的兩邊,等著一眾世家大族的管家或者人牙子們挑挑揀揀。沈游甚至親眼見到了好幾個餓到皮包骨頭的孩子被選走。 她手上的錢根本不夠,即使對于災(zāi)民們而言,給口飯吃就能跟著你走,但是沈游也不可能真的就給一口飯吃啊。況且她還得找到地方安置這些人,統(tǒng)統(tǒng)都要錢。 沈游順著大道一路走一路看。 她挑選人首先就要排除掉那些個年級太小的、好吃懶做的,最好能夠挑到母親帶孩子這種組合。 一則能夠帶著孩子一路逃來金陵,這位母親必定心性堅強或者身體強壯。二來孩子是希望,沈游無論如何都要挑到孩子。三來沈游本身在外形象尚且幼弱,一旦挑了個壯年男子或者是大家庭,萬一對方欺主、搶錢、乃至于直接把沈游弄死然后逃亡,沈游是絕不愿意冒這樣的風(fēng)險的。 強壯的男子在每日一碗稀粥下,緩過一口氣來至少還有機會進城打零工,就算去碼頭卸貨都能活下去。而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加孩子的組合卻極易在這樣的天災(zāi)中死亡。 沈游手上的錢財是有限的,她必須仔細衡量每一文錢,只能夠救那些有希望或者符合要求的人。 第52章 沈游一面沿著道路慢慢的走,一面細心觀察。 插草標自賣的多數(shù)是身體羸弱的老人、孩子或者是比較年輕的女子,而養(yǎng)一養(yǎng)就能用的人或者是壯年男女會迅速被一眾高門大戶的管事們挑走。 這樣的災(zāi)年是世家大戶們充實隱戶的大好機會,他們借此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家的勢力。強盛的大族們家中田產(chǎn)甚至可以高達萬畝。全是他人主動投獻加上大族主動購置的田產(chǎn)。這些田產(chǎn)需要大量的人手耕種勞作。更別提還有商鋪、海貿(mào)、家中仆婢統(tǒng)統(tǒng)都需要人手。 所以災(zāi)年的時候許多大族甚至愿意主動跟隨者官府賑濟災(zāi)民。這樣的賑濟或許是出自于謀求一個好名聲,但更多的是為了那些遮蓋在救濟面紗之下的利益。 官府一天發(fā)一碗稀粥,再加上大戶們發(fā)出來的糧食,災(zāi)民們好歹是餓不死了。但是為了不讓災(zāi)民們吃飽喝足進城找工作,這樣的救濟等到他們挑夠了人手之后就會迅速的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