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破這樣的搭截題,尋到出處之后首先要做的是聯(lián)想。這句話出自于《中庸》第二十六章 。這一章主要講什么?” “誠”,陳靖輕聲道。 “對,那么破題就要緊扣‘誠’字”,沈游微笑道,看來還不算太笨,“扣住了這個誠字,‘及其廣大’就可以理解為‘大誠’、‘至誠’,那么草呢?” 沈游自問自答,“草木繁茂可以引申為生生不息,有了至誠,萬物自然生生不息,于是這個題就破出來了,誠之至也,物之生也、盛也?!?/br> 三人點了點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沈游繼續(xù)道:“還不夠。這一章節(jié)末尾還提到了‘周文王’,稱贊了周文王的品行,這時候,你就該有意識的將這一段附和進你的文章里。于是,破題之后的承題也出來了——文王之德至誠至純,是故周百度俱舉,四方阜豐?!?/br> “這樣的破題方式就是我要講的第一種——正面破題。那么,如果我反面破題該怎么破呢?” 丁余白反應(yīng)還算快,“誠不大、不至則物不生、不盛。” 沈游非常滿意,孺子可教也。 “事實上,這樣的搭截題還算好破,因為它是在一篇文章里出現(xiàn)的,更麻煩的是兩篇文章里出現(xiàn)的,考官還有意坑你。” “比如說,我在論語中出一題——君夫人陽貨欲” 一聽這題目,三人頓時神色突變,因為這題目實在是太容易讓人想歪了。要是考官真出了這題目,那簡直要坑殺無數(shù)想入非非的士子。 沈游笑道:“這道題出自于兩篇文章,前半句‘君夫人’出自于論語中的一篇末尾‘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緊接著下一篇開頭就是‘陽貨欲見孔子’,分明是兩篇文章啊,考官強行將它們搭在了一起。你要如何破題?” 沈游只給了三人一炷香的時間,這三人絞盡腦汁,抓耳撓腮,怎么也想不出來。 沈游只好無奈道:“還是那句老話,聯(lián)系上下文?!?/br> “上一篇講述的是本國人、他國人如何稱呼諸侯正妻”,沈游試圖啟發(fā)他們,“稱呼問題你能想到什么?” 吳邇猶猶豫豫的答道:“禮” “聰明!” 沈游毫不猶豫的夸贊了他,搞得吳邇怪不好意思的。 “那么下一篇呢?陽貨想去見孔子,孔子拒絕見他,結(jié)果他送了一只烤乳豬給孔夫子,孔子為了回禮,迫于無奈只好去見他。” 沈游繼續(xù)問道:“那你要怎么想這一篇呢?” 吳邇看上去更猶豫了,他試探道:“孔夫子很守禮?” 沈游被氣笑了,“所以守禮的下場就是被逼著去見了一個自己根本不想見的人嗎?” 她反問道:“那你這意思是大家都別守禮,以免被禮儀逼迫,被道德綁架?” 吳邇頓時蔫頭耷腦,囁嚅道:“還請先生明示”。 “這時候,下文你無法聯(lián)系到,那你就干脆去思考單一的句子,生拉硬套的都要接上去?!栘浻@三個字完整的句子是什么?” 陳靖回答道:“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沈游點頭,“這個時候你得聯(lián)想到孔子為何不見?因為他認為陽貨不守禮儀,僭越禮制。” “所以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個禮字,上一篇文章從正面講述守禮,下一篇文章從反面講述不守禮。兩相對比,你的破題就在于一個禮字上。這道題目就可以破出——圣人之所以為圣也,概因其嚴守禮、毋非禮也?!?/br> “但是你要搞明白,不是孔夫子不守禮,而是陽貨不守禮,所以孔夫子出自于禮儀不見他。這叫變通、變通,明白嗎?” 沈游微笑的看向陳靖三人,“誰要是敢在文章里寫孔夫子不守禮,院試過后我正好有空,可以去探監(jiān)送牢飯。” 三人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沈游還是強調(diào)了一句:“凡是對于這些孔圣人、朱圣人大不敬的話是絕對不可以在文章中提到的。包括對于陛下的不敬之詞”。 沈游自己不在意這些,但是在古代這個環(huán)境下,皇權(quán)生殺予奪,被捧上神壇的圣人,其光耀照大地,文人是決不能對這兩類人流露出不敬之意。 眼看著這三人長了記性,沈游又舉了好幾個例子,一點一點的啟發(fā)他們,最后才總結(jié)道:“破題,先找原文出處,緊接著聯(lián)系上下文,不斷聯(lián)想。基本逃不脫五常以及德、誠這樣的東西。最后,如果搭得上邊你就歌頌一下什么周文王啊、堯舜禹啊之類的?!?/br> 緊接著,沈游又給他們講了如何去聯(lián)想,“諸位,聯(lián)想上下文才是破題的要訣,我將它歸類為貫題法、摘字法、推原法、駁難回護法等八類方法。” 接下來,沈游一一為三人講解各類方法,直將三人說的頭昏腦漲,目光呆滯。沈游一看三人一副知識過載的樣子,只好停下來先休息了一會兒。 休息了還沒半刻鐘,又得填鴨一樣的往腦子里灌。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沈游才剛剛講完了四書文、五經(jīng)文這種八股文破題方式的理論知識。 為了讓他們能夠溫故而知新,沈游將這套專攻破題的理論知識整理成冊,要這三人自己以臺閣體手抄一遍,一則練習考試專用臺閣體,二則加深記憶。 而僅僅有理論方法遠遠不夠,為了讓他們能夠?qū)⒗碚撝R應(yīng)用于實際之中。沈游拿出了往年考官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搭截題,讓三人一天練習五道,只需破題,無需撰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