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林媽也不遑多讓,干鍋蝦、煎餃、燜雞等,兩人大顯身手,還真用不上林杏了。 晚飯這么豐盛,飯后再來一疊綠豆糕、一壺好茶,聊天刷星網(wǎng),好不悠哉。 這個年,一直過到十五才結(jié)束,這期間,林杏帶著全家人體驗了一把古華國的不少新年習俗。 之前的春聯(lián)、紅包暫且不提,迎財神、拜天公、游燈猜燈謎等等,可是把大家都迷住了。 周時卻是有些詫異的,這些東西,很多已經(jīng)失傳了,他們周家保存得比較好,但這么多年下來,也僅限于知道而已,并未去做。 如今親身參與,雖然人不多,但那種感覺,卻是與眾不同的。 周時漸漸能體驗到古華國生活的一些樂趣,并大膽設想,想要把它融入到格物星的美食街中去。 過了元宵節(jié),林松先回了學校,緊接著林杏在安排好今年酸杏子零食鋪的生產(chǎn)計劃后,也和周時去了格物星。 星際的建筑速度是快的,只要設計好,智能機器到位,完全就不用擔心無法完成任務。 林杏和周時去看了這個美食街,確切地說是美食城,而且是古風的美食城。 看得出來,格物星對這個項目非常的用心,找了非常多的古地球華國資料,才做出這么一個沒大差錯的古風美食城。 雖然外表看著古風,但是這里頭的設施,一應都是星際的智能化,非常方便。 執(zhí)行官特地空出時間,和秘書、美食城負責人帶著林杏和周時轉(zhuǎn)了一圈。 根據(jù)他們的介紹,房屋的大小布局,是隨時可以改變的。 美食城的面積很大,走路一天都不見得能走完,林杏想,這些店鋪是不可能全部做成餐飲的,那樣太單調(diào)。 對于其他店鋪經(jīng)營什么,林杏倒是可以給予意見,問題是,可以找得到人嗎? 林杏、周時和執(zhí)行官、美食城負責人坐下來商議,規(guī)劃分區(qū)。 林杏想,如果可以借住格物星這個美食城,徹底帶起古地球華國的文化復蘇,那就更好了。 不只是美食,古華國那么多的文化,不管傳承了多少,完全都可以在這里展現(xiàn)出來。 林杏看著眼前的美食城的立體虛擬圖,手指在上頭點著,劃分區(qū)域。 不說別的,她在古地球生活了那么些年,讀書、學習、電視劇、紀錄片等都沒少看,雖然她的更多精力都放在美食上頭,但不代表其他東西都忽略了。 周時看著自信的林杏,不時記下要點,這個美食城比他們以為的大多了,那周家的茶葉也可以入駐。 過年這些年,他們除了用茶葉做菜,還研究了茶藝、茶百戲等等。 特別是茶百戲,周時想,只要稍微一提,家里的老人怕都是都要跑過來格物星了。 此外,林杏并不建議官方把所有的店鋪都用上,而是可以留出一定的百分比,租給有特色手藝的普通人。 當然這個手藝能不能進駐美食城,那是需要考核的,那就是另外一套程序了。 是的,林杏沒打算把整個美食城里的美食都占據(jù),總得給別人機會,不是嗎? 關于這個美食城的正式名稱,還是沒有定下來,不過林杏他們還是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不斷對她進行規(guī)劃、修改。 這樣一來,美食城又往外擴散了不少,然后又弄起了城墻、護城河等。 而為了使這個美食城更具古風,格物星的執(zhí)行官還利用關系,找來了研究古地球華國服飾的人,復原了服飾等等。 這段時間里,周時沒有閑著,一個茶百戲就把大半個周家人都吸引來了格物星。 當然,他們也幫忙找來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負責新成立的美食公司一應事務。 在美食城的各項基礎設施都確定下來后,林杏就專心研究起各種小吃的流程化制作、調(diào)料配置等等。 這些弄好之后,由公司統(tǒng)一培訓就行了,不需要林杏親自上場。 豆花、涼皮、臭豆腐、烤面筋、核桃酥、串串香等等,上百種東西可以做選擇。 周家?guī)兔榻B的負責人是周家的一位親戚,是一位中年女性,名叫季圓,能力確實出眾。 面對林杏給出的一列各色小吃名單,她只是稍微詫異一下,馬上投入工作狀態(tài),抓著林杏,務必要把每一種吃食都弄得清楚明白。 這個美食城主打古風,因此除了某些必要的機器,很多東西都是要人工cao作,這意味著人工的培訓很重要。 而這個美食城的模式一旦成功,推向星際是早晚的事,所以季圓非常重視,不親自弄清楚,她是不會放心的。 第129章 宣傳視頻 過年一結(jié)束, 這時間就過得飛快,美食城的一些工作越來越緊。 格物星有渠道的人,隱約知道執(zhí)行官新建了個城, 但具體什么情況,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對于此事, 略有耳聞的人中,有人是贊成的, 如今建一座城的成本其實并不高, 沒浪費資源就行。 當然反對的人也有, 他們覺得應該將這一筆錢投入民生建設中,提高格物星百姓們的生活幸福指數(shù)。 但對于那些被選中在美食城工作的格物星人來說, 每一天都是新奇的。 特別是成功應聘成那家名為豐收美食公司員工的人,感覺自己的嘴巴每天都不夠用。 公司里每一樣吃食, 每一樣食物的制作方式,都是那么的新奇, 在培訓的時候, 他們都快把所有食物吃個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