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賀蘭達造反了
千靈沒時間去體會秦氏的變化,因為元西到的次日一早,她就帶著人去了聊城那邊,親自督促和指導開墾計劃。 元朗,千靈,元西,承蕭,全部都用了化名。 元朗是勇護衛(wèi)的名義在軍中行走,但后來加入的親近之人很快就發(fā)現他就是將軍元朗,對這樣一個任何事都親力親為平易近人的將軍,是當屬下的運氣,自然是一心一意跟隨。 承蕭化名小陳,續(xù)起胡子,雖然顯老,但也遮住了原本的面目,幫著建立軍中的秩序,不怒自威,被屬下們稱作陳老大。 元西化名風沅,在王府總管老何的背后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掌管了兄嫂計劃里的所有財務,識人用人,在鄭州選了好幾處宅子以當未來的庫房使用。 清河王帶回來的,謝長嶺帶回的,都存放在他到達鄭州次日選中的一處里將軍府較近的宅子里。 千靈化名九公子,一身男裝在聊城行走,雖然有被人發(fā)覺女子的身份,但不妨礙她在各處建立屬于她的威信,在農業(yè)生產上她雖然也是頭一次涉足,但是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和見識,cao作起來還是綽綽有余的。 在小面積試種水稻后,夏末迎來了豐收,千靈準備好的糧庫里端滿了顆粒飽滿的稻子,對于每一個為此付出辛勤勞作的人,這是最好的回報。 天澄跟著她到聊城走了一趟,了解了不少民間缺少的藥材,回到逍遙谷采集了不少種子,派人送到千靈這邊,千靈在他離開聊城之前選中的地點開始小面積種植草藥。 要做大事,首先需要的人手。 元朗那邊有影子幫襯著,明地里都是訓練自衛(wèi)軍,都是隨時隨地回家種地收割的農民。 千靈這邊,雖然有謝長嶺帶著人幫忙,可她名下的田地眾多,自然是人手越多越好,這就需要她的統籌能力了。 在謝長嶺回來之前就找了一些老農民當幫手,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這些好,工錢給足了,老人們自然是盡全力幫著她。 到后來,元朗派了影大帶著五六百人的隊伍開進聊城平原,一邊搞野外訓練,一邊大搞生產,大有軍中屯田之勢。 謝長嶺回來以后,得知小雅懷上了,高興的不得了,但是,千靈那邊需要他,只能忍痛分離,隔半月一月的回趟鄭州,千靈則是長駐在聊城那邊,元朗偶爾去看她。 一直到了夏末水稻收上來,用她畫出來的圖紙造的機子碾谷子,去稻殼,這才帶著新鮮到手的稻米回到鄭州。 她在聊城干得火熱,朝廷那邊瞞得滴水不漏,清河王的功勞自然是最大的,有他替千靈瞞著,皇帝的使者偶爾來鄭州巡查,便說燕昭公主在鳳家的祠堂隔壁修了一座庵堂,在里頭潛心修佛,為鳳家祈福。 皇帝的使者想要見公主一面,自然也是被清河王搪塞過去,說公主要為鳳家的先祖祈福,三年六個月食素,不與外人見面,當然,這也是為了駙馬的身體那么做。 皇帝幾次派人到鄭州都沒有見到千靈,心里相當震怒,可也沒有辦法,只能安耐著,等駙馬元朗歸天,他才能那么做。 鄭州這邊,千靈敢如此行事,也是仗著清河王對她的計劃二話不說舉手支持,也是清河王一手撤換了那些不聽從他命令的地方官,全部換上了他的人,或者是元朗的人,整個鄭州地區(qū)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時候,只要清河王一聲令下,無不舉手跟隨的地步。 這一年初秋,聊城平原的第二季水稻剛剛種完,白無憂終于從臨安返回,帶來了一個大消息,但是對于千靈來說,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賀蘭達在安西舉旗自立為帝,臨安城亂成了一鍋粥。 鄭州在清河王治下,有季明夏暗中出謀劃策,經過半年的時間,已經有來了一次飛躍性的進展,天高皇帝遠,臨安的事,他們都管不著。 清河王吃著千靈從療程能帶回來的新米,贊不絕口,規(guī)劃著明年開春要大面積的在聊城那邊種植一年兩季的水稻。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千靈在一邊小面積試種的時候,一邊開挖河道,只要有足夠的人手和精力,聊城平原將成為鄭州地區(qū)的糧倉,這也是她計劃里最重要的一步。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后備,哪敢跟朝廷對抗。 賀蘭達能忍到今時今日,也算是天意弄人,前幾年他早就想稱帝了。 鄭州這邊,一邊大力提高生產力,一邊向朝廷裝窮,反正朝廷一向把鄭州當作荒蕪之地來看待,也榨不出什么油水來,除了燕昭公主還在鄭州,其余的事,朝廷根本不管。 賀蘭達舉旗造反,皇帝震怒,派兵鎮(zhèn)壓,總算還有前兩年元朗訓練出來的兵馬作為平叛的基礎,第一場大戰(zhàn)輸得還算有點面子,沒有被賀蘭達的虎狼之師打得連爹媽都不認識,號稱十萬大軍進入安西境內,逃回來八萬。 斷后的那支部隊是元朗親手炮制出來的,所以,這一次沒有給賀蘭達機會全滅。 國庫原本就空虛,打仗可不單單士兵上場打打就好,牽一發(fā)動全身,后勤保障哪一項不是要錢,才打了那么一仗,朝堂之上就吵翻了天,沒錢什么都做不了,鳳琛這個時候才感受到了什么叫絕望。 在千靈的授意下,清河王明面上是勒緊褲腰帶縮衣節(jié)食派人給朝廷送去了一千石的糧食,十萬兩白銀,各種布匹整整十輛馬車,對朝廷來說這些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對于鄭州來說,等于是把所有能給的都給了。 經過半年的休養(yǎng)生息,千靈親自督促農業(yè),各種桑蠶養(yǎng)殖,養(yǎng)雞養(yǎng)鴨,整個鄭州地區(qū)被她搞得熱火朝天,人們原先過了農忙就沒什么事做,但如今被她安排的滿滿當當,時間都不夠用,生活條件也不斷在改善,人們對燕昭公主手下的這位九公子奉為神明。 朝廷收到鄭州送過來的這批物資,皇帝當著眾臣的面大力表揚了一番,于是,臨安城里也出現了各種商賈慷慨解囊支援平息安西叛亂的活動,麻雀rou也是rou,對朝廷來說,每一兩銀子都是必須的。 賀蘭達倒是沒有趁勝追擊,登基為帝,國號鄭,忙著安撫境內的百姓。 朝廷是沒錢再動兵了,養(yǎng)精蓄銳,等著開春兵強馬壯之時再來一次平叛行動。 可安西一亂,各地的勢力也有樣學樣,一時間,原本有謝家公子們鎮(zhèn)守的地方紛紛舉起了反旗,自立為王,層出不窮,朝廷派兵鎮(zhèn)壓,今天平了這里的,明天那邊的又自立了。 鳳琛終于嘗到了苦果,是他親手種下去的,成熟以后,不想吃也要哭著吞下去。 他跪在先帝的靈位前懺悔,可有什么用,既然已經釀成了苦果,自然是要承擔后果的。 鄭州這邊,清河王等于表面上把能拿出去的都送給朝廷了,得了一道表揚的圣旨,做戲自然是要做到底,每日里咸菜白粥,清河王府窮的叮當響,百姓們也跟著他一起過窮日子,朝廷的使者偶爾來一趟,吃著驛站里的飯食,再到百姓家偷偷去看看,回去稟告皇帝,鄭州百姓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一次兩次的,朝廷原本就對鄭州警惕不高,這下就更加放心了。 倒是皇帝厚著臉皮派人給清河王傳了口諭,春天的時候,能再支援一些的話,再好不過了。 清河王苦瓜臉對使者說,眼下整個鄭州能搜刮的都被他搜刮了一遍,這個冬天能不能過得去還是個問題,錢是沒有了,糧食的話,等春耕收獲了才能有。 使者把這話帶給皇帝,鳳琛也只有嘆息的說,清河王盡力了,放眼鳳家,也只有清河王最想著朕。 他哪里知道,千靈讓清河王把這些東西送出去,不過是為了迷惑朝廷,讓鳳琛對鄭州完全放松警惕罷了。 欲取之,必先予之。 秋收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清河王派人放話出來,手腳不利落的話,地里的莊稼可能不屬于自己了,朝廷正是缺錢缺糧的時候,看見糧食眼睛都紅了,要收趕緊收,被朝廷知道鄭州今年大豐收,所有人恐怕都得挨餓了。 在這樣的話語鼓動下,百姓們數著時間收割晾曬,把地里的莊稼都收進了早就準備好的自家糧倉,該交的糧稅交上去,動作比往年快了不止十倍。 千靈名下的田地大豐收,加上清河王庫里收上來的糧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千靈完成了五萬人一年糧食的儲備,聊城平原成為鄭州糧倉也初顯雛形。 即便是冬天,鄭州地區(qū)的人也沒有閑著,該cao練的cao練,誰知道叛軍會不會打到鄭州來,畢竟全國各地都在叛亂,農民也要拿起扁擔鋤頭來保護自己。 女子則是不分日夜的做鞋子,衣服,材料都是上頭發(fā)放下來的,做好一雙鞋一件衣服都有明碼標價,做好了送到村里的村長家中,有專人收,當面給錢。 鄭州地區(qū)的周邊也開始發(fā)生了叛亂,但是,在清河王英明的領導下,鄭州地區(qū)尚處于安全當中,畢竟有他名下的自衛(wèi)隊保護著,誰也不敢輕易來挑戰(zhàn)這支看起來都是農民的隊伍。 次年春天,自立為鄭國皇帝的賀蘭達帶著十萬大軍淌過他劃定的界限,開始了攻占大明朝城池的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