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這件事震動了黨中央,再加上夏糧減產,可謂雪上加霜。 一邊是國防,另一邊是農業(yè)生產。 立國之柱石和生存之根本。 這二者并不沖突,但同時出現(xiàn)問題,讓這個新生的國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十分之艱難。 因為蘇聯(lián)人撕毀協(xié)議,主席到底沒有繼續(xù)西行。 歐陽蘭也顧不上替葉英遺憾,蘇聯(lián)這次和他們撕破臉,往后他們部門創(chuàng)匯還要更小心才是。 而遠在寧縣的葉英也隱隱聽到了這個消息。 畢竟蘇聯(lián)援助的工業(yè)項目可不止一個兩個。 一百多個項目好多專家呢。 不過國與國之間就這樣,利益關系不能再維系那就只好撕破臉。 國家外交事宜,并沒有葉英的發(fā)揮空間。 她很是認真的培育著那一小塊地的土豆和紅薯,小心到讓曹秀芬覺得像是在照顧剛出生的孩子。 “英子,你這些紅薯有什么講究?” “個頭大!” 曹秀芬:“……” “個頭大產量高嘛?!?/br> 葉英也沒轍啊,紅薯的嫁接十分困難,她也找不到合適的品種。 土豆倒是稍微好一些,畢竟人工授粉嘛,有可cao作空間。 曹秀芬呵呵一笑,“咱們中午蒸地瓜葉子吃?!?/br> “好呀,多弄點蒜汁,大姐你再弄完面糊糊,里面多放點辣椒,好吃?!?/br> 曹秀芬:“……” 她怎么忘了這就是個吃貨呢? 不過能吃是福啊,總比挨餓受凍好。 紅薯和土豆的生長周期都不算長,夏收結束后連忙種植,等到九月底就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 農場里的那幾臺挖土豆機派上了用場,這邊剛挖出來,就又有新的土豆塊莖丟了進去。 葉英試著想要再種一些,這多少有點冒險。 但只要一畝地里能有五百斤的產出,這也值了! 這次葉英沒再寫建議書遞交到中央,事實上不用她開口,種植經驗豐富的老農民已經開始了新一波的種植。 經歷了中重度旱災的北方諸省就靠著這土豆地瓜才不至于糧食大減產。 農民們識字不多卻也清楚,如今這時節(jié)種植土豆比種小麥合算多了。 何況公社和縣里都說了,可以用地瓜抵小麥交納公糧。 將對數(shù)學的所有熱忱都應用于糧食產量計算的老農民們自然清楚,即便是要比之前多繳納兩成的地瓜,種植地瓜也是合算的。 冬天麥子又收不了,可地瓜土豆種上總是能長出來點東西的,等到開春再種一波,這怎么都是合算的。 就在半年前還不太樂意種地瓜土豆的農民們這會兒一個個的十分上心,挑選出有芽口的土豆,著急忙慌的又種到地里去。 積極性高的很,這讓葉英想起了當初跟風種農副產品,結果卻賠了很多錢的農民。 農業(yè)生產種植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尤其是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 葉英放下了手里的報紙,看著正趴在桌上認真寫作業(yè)的孩子們,她拿起一旁的書認真看了起來。 偷得浮生半日閑。 忙活完地里的農活,她如今也能得些許的空閑看看書。 瞧著書里頭那些略有些晦澀的名詞,葉英抽出一張紙來,認真的記錄下來,打算晚上的時候寫信跟沈清晏請教。 說起來這馬上又是一年,除了年前二月份的時候見了沈清晏一面,她竟是再沒見過沈博士。 要不是大紅獎狀上的確是兩個人的名字…… 葉英笑了笑,大概沒人會覺得他們兩人之間竟然還有這么一重關系。 …… 郭文棟是服氣的。 “你這可是真真切切的賢內助,不過老沈,你媳婦把這事鬧的這么大,你父親真不知道她什么身份?” 葉英和沈清晏結婚是秘密,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即便是在草灘這邊,知曉這件事的也只在少數(shù)。 今年下半年,原本在首都從事理論研究的科學家們先后來到了221廠駐地,大部分也不知道沈清晏已婚。 有幾個還尋思著要給他介紹對象呢。 郭文棟作為為數(shù)不多知曉內情的人,閑暇之余不免用這件事跟沈清晏斗斗嘴。 他思來想去都覺得這事有意思。 葉英的那封建議書可是刊登在報紙上的。 中央召開會議后,又是請北京和附近一些院校的農業(yè)專家和老農討論這事。 怎么可能不知道葉英和主持農業(yè)座談會的沈成鈞之間的關系? 如今看起來倒像是就瞞著沈家人。 設身處地的想想,倘若自己是沈成鈞,知道這件事會什么個反應? “你就不怕,沈伯伯不讓你回家?” 沈清晏擰了擰眉頭,好一會兒才開口,“這三五年本來也回不去。” 郭文棟:“……” 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 兩人正說著,鄧主任過了來。 鄧主任負責項目研發(fā),是設計總師,在基地這邊差不多算是一把手。 郭文棟倒是經常見到他,畢竟他是鄧工的副手嘛。 不過沈清晏又不一樣了,他的工作內容比較雜亂,多是以基地建設為主。 目前還沒能參與到蘑菇蛋真正的研發(fā)之中。 在郭文棟看來,沈清晏這人心態(tài)挺好的,真真切切的“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