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王氏臉色不覺有些難看,一旦沈宜織姐妹兩個都被侯府?dāng)f出來,沈家跟侯府自然也就全無瓜葛了,那還能沾上什么好處? 沈宜織把王氏表情的變化都看在眼里,悠悠地道:若只是休了我也還罷了,若是因此連累了世子爺?shù)那巴?,世子爺一惱,沒準(zhǔn)就想著要報復(fù)沈家,到時候哎喲,我想想都覺得怕呀,那可就真沒活路了。 王氏臉頰肌rou不由得微微又*了幾下,恨恨地瞪著沈宜織。什么沒活路,看她那胸有成竹的樣兒,分明是在威脅自己,若是惹翻了世子,到時候沒活路的就是沈家!明明這丫頭在沈家的時候唯唯喏喏連說話都不敢大聲,如今怎的就變得油鹽不進(jìn)? 是。世子爺?shù)那巴咀匀粵]人敢壞了,可世子夫人的娘家若一輩子是個鹽商,說出去也不好聽不是?人在屋檐下,王氏不得不把嫡母的派頭收了起來,堆起了一臉笑容。 既然要明碼標(biāo)價,那就好辦了。沈宜織也淡淡一笑:太太說的也有道理,只是老爺是鹽商,弟弟這還小著呢,指望他走仕途怕是至少還得二十年。 鹽商那也是有三六九等的。王氏一聽這話有門兒,連忙打蛇隨棍上,那小鹽商苦巴巴的,撿著人家大商賈不要的鹽條子,百十斤地過過手,干賺辛苦錢了。瞧瞧人家做皇商的,雖然也是商人,卻沾了個皇字兒,那氣派!前幾日我們進(jìn)京來的時候,在客棧里就碰到一位,說是江浙那邊專給宮里供綢緞的,那樣上等的客棧,人家一包就是一座院子!身邊跟著幾個伺候的丫鬟,那身上都穿的是 沈宜織搖著扇子打斷了她的話:太太說得我都糊涂了,到底這是說鹽商啊還是說皇商啊?我看太太壓根就沒弄明白吧,這兩者可根本不是一回事。鹽商是拿了朝廷批下的鹽引賣鹽給百姓的,皇商卻是往宮里供貨的,那手里得有好東西!鹽這玩藝兒,宮里自然是少不了,可沒聽說供鹽也要出個皇商的。 王氏忙道:是是是,我說得不明白。其實啊,你爹就是覺得,這皇商多神氣啊,雖然說不是官,可是普通的官兒也不敢難為。 唔,我方才已經(jīng)說了,做皇商,那手里得有好東西。太太剛才說的那位,只怕江浙一帶最好的綢緞貨源都在他手上,自己家里估摸著還有織機(jī),年年都得有新花樣進(jìn)上,老爺能跟人家比么? 王氏語塞。她只知道皇商神氣,卻并不知道具體是怎么回事。她的娘家雖然也算大商人,但離著皇商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呢,且王氏是個女子,也沒人教導(dǎo)過她這些事,自然被沈宜織一說就沒了詞兒。 其實沈老爺?shù)囊馑?,并不是做皇商。他好歹是知道點這里頭的事,曉得皇商得有雄厚的資本,否則一旦宮里有什么大量采購的單子不能如期完成。沈家這些年雖然掙了些銀子,但花得也不少,說起資本來實在是算不上。且這些年他都是靠著拿到的鹽引賺錢,自家的店鋪并不多,就是給他個皇商,單是采買東西的貨源他就未必找得到。所以他是想拿著手頭這些錢,走個門路捐官。 王氏對于捐官卻興趣不大。她也有她的道理,沈老爺這樣子,捐官也不過是捐個空頭銜罷了,根本不會有實缺肥缺,卻要把家產(chǎn)捐出一大筆去,實在也不怎么劃算。且捐了官之后,若沒有門路,幾時能弄到實缺呢? 不過皇商這條路既然堵死了,那自然就得捐官了。王氏當(dāng)然并不喜歡柳姨娘生的孩子,可是那個是沈家唯一的男丁,倘若沒這個兒子,沈老爺百年之后就得從族人里過繼,在王氏看來,這等于是把家業(yè)都轉(zhuǎn)手讓人了。何況過繼來的兒子未必跟他們親,將來她自己的女兒們又如何能指望娘家兄弟呢?既是如此,倒不如好好栽培姨娘生的庶子了。 老爺要捐官?沈宜織沉吟片刻,倒覺得不必反對。捐官之事古來有之,就是如今朝廷也是允許的,橫豎不過是給個員外郎之類的閑職,朝廷得了實惠,捐官的人得了名聲,大家各取所需唄。 可是這捐了官,家里的家當(dāng)就去了一半兒。你也知道,咱們家里人多,你弟弟將來要讀書花用那就不必說了人都說那進(jìn)士十年苦讀,就是銀子培出來的人兒單說你三meimei,如今要說親事,這嫁妝又是一大筆。若捐的官兒不得實缺,家里的日子可就沒法過了。沈宜春才貌都不出眾,真想高嫁官宦人家,只能拿豐厚的嫁妝去砸。 沈宜織看著王氏貪得無厭的模樣,不由得冷笑了一聲:日子沒法兒過?太太究竟是打算過什么樣錦衣玉食的日子?容我問一句,倘若我不曾嫁到侯府,老爺這官還要不要捐? 王氏語塞。若說本就要捐,則家里日子過得如何根本不與沈宜織相關(guān);若說本不要捐,只是因沈宜織攀了侯府才想到這條路,未免又把那不可告人的心思*-裸地說出來了,只怕沈宜織會說一句不捐也罷,可不是把路都堵死了么? 吭哧半天,王氏終于想出話來道:都說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侯府在,若能給你父親謀個實缺,娘家好了,你不是在婆家腰也硬么?再說,若不是沈家養(yǎng)你這些年,又把你帶到京城,你怎能有如今的富貴?眼下好了,難不成就把這根基都忘記了?越說越是理直氣壯起來,倒好像當(dāng)初她真曾苦心為沈宜織謀劃過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