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書迷正在閱讀:小啞巴[gl]、回到三國做強者、當(dāng)三個火葬場降臨、重生之將軍寵妻攻略、非卿非故、幻章魚國:身體保衛(wèi)戰(zhàn)、焰火熱吻、奇幻章魚國(套裝共4冊)、淪陷倒計時、論炮灰女主如何征服反派
云彥芷努力把眾人的注意力扭了回來,然而剛剛說了不到幾句,便聽到那頭明靖珩出聲喚她:阿芷,你來看看這個顏色! 云彥芷吸了一口氣,保持著儀態(tài),向他走了過去。明靖珩手上拿著塊絳紅色的料子,見她過來后在她手背上比了比,道:這個好,比現(xiàn)在鋪的那個顏色稱你。 云彥芷面上一紅,心中頗是生氣,卻又不好和他發(fā)火,只道:您稍等一會,好不好? 明靖珩嬉皮笑臉地道:成,我在那邊坐著等夫人,你處理完事情了,去那邊認領(lǐng)我就行。 說完,便坐到了一邊的羅圈椅上,坐下后,還撣了撣袍子上的褶皺。 云彥芷扭頭回去,看著面前滿臉羨慕的丫鬟婆子們,努力平息著自己的怒氣:剛剛說到哪了? 被明靖珩弄了這么一出,回闊云堂的路上,任憑明靖珩怎么逗她,云彥芷便不大愿意搭理他。 回了屋子,明靖珩遣散了屋內(nèi)的丫鬟們,便拉著她坐到了自己身邊,埋怨道:阿芷,你那么聰明,難道看不出來,我這么做是為了幫你? 云彥芷聞言便是一愣,明靖珩又道:你剛剛接手針線房,又不是明家的冢婦,哪個會服氣你?我這是給你撐腰去了,你卻還和我生氣。 作者有話要說: 下周期中,努力存稿中,爭取不請假?。?! 第132章 藥丸 云彥芷倒是沒想到,明靖珩一向沒心沒肺的性子,居然還有這么細致的一天,她面上露出了些不相信的神色,明靖珩便嘖了一聲,道:明家的冢婦是大嫂,縱然你如今接手了針線房又有什么用?早晚是要還回去的,那些丫鬟婆子們哪個敢站在你這邊?要不是沒有我撐腰,你降住那些個人jingzi,不知道還要花多少工夫。 云彥芷心知他說的有理,正打算和他道謝時,只聽得明靖珩又道:再說了!現(xiàn)在鋪的那個是什么玩意兒!一點都不襯你的膚色!今天這個紅多好,你躺上去,絕對顯白! 云彥芷突然,什么都不想和他說了。 忙忙碌碌的,轉(zhuǎn)眼便到了年根,大年三十,在外戍邊多年的明家二房、四房終于回到了明家老宅。 明老夫人總共五個兒子,其中三子早夭,故而整個明府?dāng)n共只有四房。 長子便是如今的英國公明靖琰,戰(zhàn)功赫赫,常年駐守在邊疆,襲了英國公的爵位。二子則是鎮(zhèn)國將軍明靖玕,雖然身上沒有爵位,卻擔(dān)著從二品將軍的銜兒,他常年駐扎在甘肅一帶,故而比起駐守山西的英國公,看起來到更加英武些。 四子明靖珅乃是庶出,雖然是明老夫人一手帶大,但卻并未走武職,如今在江南擔(dān)著學(xué)政的差事。氣度儒雅,坐在明家一眾武將中,氣質(zhì)頗為出挑。 許是道不同的緣故,四老爺明靖珅和四夫人楊氏并不怎么善言,敘舊的時候雖然熱絡(luò),卻并不多言,多半是在傾聽。 明家好久沒有這般聚齊過來,身為明家唯一的女兒,明綺自然備受矚目。許是因著西北的風(fēng)沙,明綺膚色略略發(fā)小麥色,與京中嬌養(yǎng)的這些貴族小姐不同,她倒是頗有一種北地胭脂的英氣。 明老夫人上次見明綺時,她才不過十歲,還是個小豆丁,一轉(zhuǎn)眼卻成了將要及笄的大姑娘了,明綺湊在明老夫人懷里一個勁兒的撒嬌,一時間,屋內(nèi)頗為和樂。 這一世,云彥芷與眾人都是第一次相見,兩房都為她準備了禮物。二夫人謝氏拉這云彥芷,笑道:瞧瞧,我可好久沒見過這么標致的人兒了!早就聽說永昌伯府出美人,如今一看這哪里是標致,分明和仙女兒下凡一樣。怪不得阿寄見了你后,硬是要去求圣旨,娶了回去呢!她又扭頭,對著明綺道,多和你五嬸學(xué)一學(xué),別整天和只野猴子似地上躥下跳。都快要及笄的姑娘了,這么下去怎么得了? 謝氏快言快語,性子爽朗,云彥芷卻突然想到了彭氏見她的時候說的話。 咱們京城里,永昌伯府的小姐們最是標志,今日一見,這哪里只是標志,分明都是天仙下凡來的。 幾乎分毫未差。 怪不得,前世的時候,這兩個人能針尖對麥芒似的掐起來。 明綺笑著和明老夫人撒嬌道:祖母您看我娘,看到五嬸嬸,就開始嫌棄我了! 堂內(nèi)眾人,不由得都是哈哈大笑。明老夫人笑著點了點她的額頭,道:你娘說的對呢,你也是時候該收收心了,再過一年就要做別人的媳婦了! 明綺臉上一紅,扭捏了兩句,眾人見她那副小女兒的模樣,又是一笑。 大年夜的好時候,明家眾人齊聚一堂,從年紀最小的敖哥,到年紀最大的明老夫人,眾人一一飲過了屠蘇酒,彭氏便笑著道:今年好不容易的,咱們明家算是聚齊了一回,五弟又成了家,家中添了人口。大家何不一起舉個杯,慶賀一下呢? 眾人忙舉起酒杯互相慶賀,一飲而盡。這次酒桌上沒有外人,故而并未男女分席而坐,一家四房,浩浩蕩蕩二十多口人,皆是坐在一張極大的圓桌上。 二夫人謝氏將酒杯放下,笑道:可不是,難得咱們家能聚的像今天這樣,只可惜了澤效,大過年的,一個人還要在西北苦寒之地孤零零的待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