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76節(jié)
今年的稅收得特別快,不用一個月的時間,到六月中旬就收齊了。農(nóng)民手中還有大量余糧,幾州的糧介迅速下跌。不過市面上糧食充足,再低的價錢也賣不出去。 這一日楊審匆匆進來,對王宵獵道:“觀察,襄陽來信說,有一個鄂州商人,聽說今年鄧州的麥子豐收,愿意來買。陳參議不敢作主,派人來報?!?/br> 王宵獵道:“一個商人,能夠買這么多麥子?” 楊審笑道:“觀察,這是商人的托詞,怎么真會一個人?這些糧商,都是各出本錢,才能穿州過府做生意?,F(xiàn)在兩浙路麥價高漲,誰看不出來販麥能賺錢?” 王宵獵道:“好。明日你與我一起去襄陽,看看這商人如何。多收了糧食,賣出去才有用處,放在倉里有什么用?過兩三個月,還有水稻,我們不缺糧食?!?/br> 楊審稱是。過了一會道:“觀察,其實我納悶得很。若說以前,沒有大災(zāi),這幾個州軍應(yīng)該也收這么多糧食,怎么沒有聽說那時糧食難賣呢?” 王宵獵笑了笑:“因為百姓收上來的糧食,留在自己手里的不多。不講官府和糴,單說官府之外的土豪富戶。糧食收上來之后,最大的一部分就到了他們手里。這些人都有糧倉,管理又不好,數(shù)目也不清楚。糧食多了,就用來喂雞喂鴨。兩三年后,大部分就朽爛掉了。” 楊審哪里肯信:“有這么厲害?若是如此,豈不是天下大部分地方不缺糧食?” “當(dāng)然。天下大部分的地方是不缺糧的。不過有糧的吃不完,沒糧的又吃不飽,貧富不均,才顯得缺糧罷了。你想一想,便如唐州鄧州,有大量閑地,怎么可能會缺糧呢。” 楊審笑著搖了搖頭,還是有些不信。 王宵獵也不多說,只是問鄂州商人的情況。 北宋人口最多的時候,后人估計一億余。到底有沒有這么多,難說的很,反正不會超過此數(shù)。大約就是王宵獵前世十分之一的人口。此時的糧食畝產(chǎn),大約是后世的六分之一。算一下就知道,平均糧食產(chǎn)量是不低的。按理來說,人們都應(yīng)該能吃飽。有人吃不飽,主要就是分配問題了。 一般來說,后世的糧食損耗大約能到一成。在這個年代,糧食損耗占比就更高。如果官府和百姓的效率不高,大部分糧食白白損耗掉也不稀奇。便如鄧州,今年大豐收,如果不能夠及時賣出去,到了秋冬季節(jié)很大一部分就朽壞了。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人家可能還是沒有糧食吃。 社會不能進步的話,農(nóng)民就是這樣。每年辛辛苦苦,只有在收獲的季節(jié)寬松一些,日子總是緊巴巴的。僅僅多產(chǎn)糧食不夠,還要讓糧食充分利用起來。 第二天,王宵獵與楊審一起,從新野到了襄陽府。 陳與義迎進城里,到了衙門坐定。道:“今年鄧州冬麥喜獲豐收,一個月間傳遍許多州府。便有鄂州的商人來,說是可以大量收買。此事卑職不敢做主,急報觀察?!?/br> 王宵獵道:“這幾年許多中原人南下,他們習(xí)慣吃麥,麥價漲了不少。從去年冬天開始,金軍一直肆虐淮南,那里受了影響。現(xiàn)在能大量賣麥的地方,也只有我們這里了。鄧州有白河到襄陽,襄陽沿漢江可以進入長江,一路順流而下。這生意,著實是做的?!?/br> 陳與義道:“卑職也是這樣想。不過來的商人只有三人,不知他們實力如何?!?/br> 王宵獵道:“只要能給錢,其他的不去管。今日中午,我們辦一個筵席,與他們詳談?!?/br> 陳與義稱是。自去吩咐士卒,在江邊酒家設(shè)宴,請三位商人。 王宵獵在衙門處理了緊急的公文,看看天近傍晚,與陳與義和楊審到了江邊酒家。三位商人早已等在外面,上前行禮,一起進了酒樓。 到二樓的閣子坐定,小廝上了茶了,幾人閑談。 王宵獵道:“如今金軍南下,為保家衛(wèi)國,一時軍興。養(yǎng)兵就要花錢,可哪里來的錢?這幾州的土地商算肥沃,去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只是多收幾斗糧。我們想著把糧賣出去,換些錢來。恰巧幾位來,正解我等的燃眉之急。如果真能換了錢來,你們算是立一大功?!?/br> 中間一個員外拱手:“在下貝興,祖上起就在鄂州做著糧行生意。這一位是余治富,那一位是康明起。余員外與在下一樣是做糧行,康員外則是在漢水跑船。” 王宵獵看著三人,點了點頭:“不錯。你們有販賣糧食的,還有水上跑船的,倒是齊全。若是議定了,我會派個人隨你們同去,看一看你們在鄂州的生意?!?/br> “應(yīng)該,應(yīng)該!”三人一起拱手。 王宵獵道:“不知你們能收多少麥子?價錢幾何?” 貝興看看其余兩人,小心道:“我們都是鄂州的大商人,一年收幾十萬石,不在話下?!?/br> 王宵獵聽了連連搖頭:“少了,少了。幾十萬石當(dāng)?shù)檬裁词拢拷衲晏?、鄧兩州,加上襄陽府,僅麥子就有兩百萬石。過上兩三個月,等收了稻谷,估計還有一百余萬石?!?/br> 聽了這話,三人被嚇了一跳。一開口就三百萬石,王宵獵好大的口氣。北宋時候,汴河作為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一年也不過向開封輸糧六百萬石。僅僅這幾州,王宵獵就要賣糧三百萬石,莫不是腦子出問題了?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沒有說話。 王宵獵道:“怎么?莫不是幾位出不起三百萬石糧的錢?” 貝興道:“觀察,三百萬石不是小數(shù)目。以前汴河漕運向京師運糧,也不過六百萬石——” 王宵獵道:“不能這么比。汴河運糧是一路逆流而上,必須用大量纖夫。你們運糧一路都是順流而下,這就省了多少?長江直通淮南、兩浙,又可到湖南、江西,糧食運到了鄂州,并不愁賣?!?/br> 貝興道:“若觀察真有這么多糧,小的們想盡辦法,都能買下來。只是——幾州之地,一年能收多少糧食?賣出三百萬石,本地百姓吃什么?” 王宵獵聽了不由笑道:“你們可以在周圍問一問,今年百姓糧食充足,不必?fù)?dān)心他們吃什么。幾州地方是不多,但耕地廣有,百姓只要出力,糧食不缺的?!?/br> 三百萬石,就是三四億斤。這個數(shù)字聽起來很嚇人,其實并不多。王宵獵前世,僅南陽一地,一年就產(chǎn)糧食近一百五十億斤。幾個州府加起來,三四億斤實在連零頭都算不上。 四億斤糧食就是二十萬噸,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在這個年代,運輸能力有限,沒有水路就很難運輸。這種生意,是必須要依靠水運的。 見王宵獵說的堅定,貝興不再懷疑。道:“觀察,這么多糧食,不知定價幾何?” 王宵獵道:“我問過了,兩浙、江西今年的麥價大漲,不下五百文一斗。我這里賣五十足文,只要你們運到地方,就有大利。你們覺得如何?” 貝興看看其余兩人,道:“五十足文一斗,這價錢也不低——” 王宵獵笑道:“十倍之利,可以了。貝員外,做生意不可以太貪心!” 貝興尷尬地笑了笑。道:“長途販運,許多意外。觀察莫怪。” 第171章 官商勾結(jié) 楊審奉王宵獵之命,隨著貝興等三人,一路順流而下,去看他們的生意。三百萬石糧食可不是小數(shù)目,不能夠僅憑幾句話就信了他們。王宵獵準(zhǔn)備好了,他們遲遲不來,會出大事情的。 漢水自襄陽南下,經(jīng)郢州、復(fù)州入漢陽軍,匯入長江。漢陽城與鄂州城夾長江對峙,是襄陽以下另一個戰(zhàn)略要地。從這里就進入了長江水道,是交通要沖。 此時正是多雨季節(jié),漢水水量豐沛,幾日時間楊審一行就到了鄂州城。 此時的鄂州,與長江對面的漢陽軍一起,實際上就是后世的武漢,并不是后世的鄂州。這里地處漢水與長江匯合處,地位重要,交通發(fā)達,是戰(zhàn)略要地。 進了城,貝興尋了一家的熟悉的客棧,安排楊審住了。道:“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今晚我們在酒樓設(shè)了酒宴,為官人接風(fēng)。你先安歇,到時我派人來接?!?/br> 楊審答應(yīng),在客棧住了。 等貝興幾人離去,楊審取出王宵獵寫的公文,去見鄂州知州成無玷。 到了官廳,楊審向成無玷行禮。道:“在下楊審,是襄陽王宵獵制置使屬下參議官。奉制之命,欲賣糧給鄂州的糧商,特來查看。制置有書一封,命在下獻于知州?!?/br> 吏人取了書信,遞給成無玷。成無玷打開書看了,放在了案上。道:“王觀察書里說得明白,今年鄧州、襄陽、唐州冬麥大收,欲賣給糧商,換些錢好養(yǎng)兵。去年王觀察帶兵至襄陽,斬楊進,平定了數(shù)州之亂,有大功于朝廷。我在這里聽說,心里甚是欽慕。養(yǎng)兵最費錢,觀察有糧賣是好事。若有需要衙門幫忙的事情,你盡管來找我。鄂州正處大江要害,四通八達,糧商最多?!?/br> 楊審聽了急忙謝過。因為跟這些官員不熟,王宵獵一直怕用到他們時不肯幫忙。不想成無玷如此痛快,倒是讓楊審感到喜出望外。有官府做后盾,生意就有了很大把握。 成無玷想了想,又道:“衙門里有一個孔目官名為夏平,對城中糧行最熟。我派他這幾日隨在你的身邊。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問他。” 楊審急忙謝過。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個地頭蛇做參謀,實在最好不過。 成無玷又問了現(xiàn)在襄陽幾州的情況,便讓人喚過夏平來,隨著楊審。 出了衙門,見路旁一個茶館,楊審與夏平走進去。要了茶來,兩人坐著閑聊。 楊審道:“前些日子到襄陽的糧商,為首的叫貝興,還有一個余治富。另有一個康明起,說是在漢水上有船。孔目可聽說過這幾個人?” 夏平道:“自然聽說過。貝興是鄂州城里最大的糧商,每年販運幾萬石糧食。余治富倒不是鄂州城內(nèi)的,而是下游武昌縣的,生意也是極大。康明起專跑漢水生意,手下確實有許多船只?!?/br> “這樣就好了。”楊審聽了出了一口氣。“現(xiàn)在軍中著實乏錢,全靠著賣了糧食養(yǎng)軍呢?!?/br> 夏平道:“王觀察去年殲滅楊進,我們這里都聽說過,實是難得猛將。養(yǎng)兵不是易事,沒有錢怎么能行?官人放寬心,這幾個人都是鄂州的富貴人家,多年做生意,完全可以信得過?!?/br> 楊審道:“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事情成了,我必在知州面前謝你?!?/br> 夏平連道不敢。兩人喝著茶,聊著襄陽和鄂州兩城的閑事。 看看天色已經(jīng)不早,楊審道:“我初來鄂州,幾位員外今夜為我接風(fēng)。如若不然,我今夜必定請多飲酒。這樣吧,明日中午你到我客棧里來,我們一起再聊?!?/br> 夏平急忙答應(yīng),與楊審做別。 回到客棧,貝興派來的人已經(jīng)等在那里。領(lǐng)著楊審,到了城中最好的望江酒樓。 到了二樓閣子,貝興三人等在那里。請楊審上座,吩咐上了酒來。 酒過三巡,貝興道:“今日我們回到鄂州,問了家里人,覺得前幾日王觀察說的每斗五十文,價錢委實有些高了?,F(xiàn)在兩浙確實麥價高,但天下不太平,路上運費也高了?!?/br> 說到這里,貝興看著康明起,道:“康員外是跑船的,今年的運費,是往年數(shù)倍。是也不是?” 康明起道:“正是如此。不止是去兩浙的運費高了,就是從襄陽到鄂州,也不是往年價錢。往年水大時漢水上順流而下,百斤每一百里十文錢。今年可就不行,要三十文呢!” 楊審看著三人,淡淡地道:“每斗五十文,是觀察定下來的價錢,哪個敢改?諸位要覺得這生意做不得,及早跟我說,我另找別家去。不過,從此以后,你們也不想到襄陽府去做生意了?!?/br> 貝興道:“官人何必生氣?我們是生意人,只看有利無利。若是利薄,哪個肯辛苦?” 楊審道:“離開襄陽時,觀察說的清楚。每斗五十文,這是在襄陽碼頭的價格,一文不許少。如果這個價錢你們做不來,命我另找別人。諸位,價錢是不可以變的。” 貝興道:“做生意,價錢總要買賣雙方談的。如今你到了鄂州,什么都清楚,又不怕我們壓你的價錢。今年鄧州多收了糧,總要賣出去,是也不是?價錢不合適,你可以回去跟王觀察稟報嗎?!?/br> 楊審道:“關(guān)于價錢,沒有什么可以稟報的。如果你們不收,觀察吩咐我,只管另找人就是。鄂州沒有,就到江州,總有人做這生意。而且我告訴各位,觀察在襄鄧一帶手提數(shù)萬大軍,可不是尋常的商人可以比的。這一路上,觀察自然會行文各地,衙門提供方便。若有人找麻煩,那也一樣由衙門出面!” 見氣氛一下子變僵,余治富忙道:“且喝酒,且喝酒!做生意,就是買賣雙方商量。賣家自然是漫天要價,買家也會坐地還錢,是不是?” 楊審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戳巳艘谎郏闹邪蛋邓剂?,不由有些焦急。王宵獵自然沒有說非五十文不可,只是讓楊審到了地方自己探查。對楊審來說,這是第一次離開王宵獵辦大事,如果讓對方把價錢壓了下去,自己回去如何交待?在王宵獵的眼里,豈不是自己不會辦事? 飲了兩杯酒,貝興道:“你們且飲酒,我有點雜事,去去就來?!?/br> 說完,出了閣子。四下看了看,到了另一頭角落里的另一間閣子里,坐了下來。里面一個人正在喝酒的,正是來之前楊審見過的夏平。 貝興向夏平拱手:“孔目,剛才我們與襄陽來的人談,想壓一壓價錢,奈何他死活不肯。你是衙門里與糧行最熟的人,可有什么教我?” 夏平悠然地喝了一杯酒,道:“不要被那人嚇住。進城之后離了你們,此人便就去了衙門。知州相公對那個王觀察倒是欽慕,特意派了我?guī)蜅罟偃恕磉@里之前,我們兩人飲茶閑談——” “說了些什么?”貝興大感興趣,腦袋伸了過去。 夏平道:“王觀察什么人物?不過是進京勤王的王通判獨子。一時機緣巧合,打了幾場勝仗,受到人賞識。回到汝州后,恰巧遇到楊進作亂,被他剿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手下軍隊從幾百人暴漲到了數(shù)萬人。這么多兵馬,要多少錢來養(yǎng)?聽楊官人講,王觀察已經(jīng)沒錢了。只等著今年的麥子賣錢,拿錢來養(yǎng)軍。員外想想,現(xiàn)在的王觀察必然是日盼夜盼,就盼著錢了。” 貝興連連點頭:“我們也是這么想的。按著今年的價錢,其實王觀察定一斗五十文,并不能夠說高了。不過,我們十幾家糧商聯(lián)手,這生意也不容易。如果能把價錢壓下來,省下的錢便是我和余治富、康明起三家平分。生意人家,哪個會嫌錢燙手!” 夏平笑道:“那是自然!不過,我看那個楊官人也不是好對付的。而且知州特別交待,這幾日讓我好好陪著他。楊官人在鄂州便有什么不明白的,都來問我?!?/br> 貝興忙道:“孔目,我們是自小就認(rèn)識的,你對我有什么事情不了解?此次幫了我們,事后必然有重謝!鄧州據(jù)說要賣三百萬石糧食,一斗能壓下十文錢,就是許多呢!” 夏平道:“員外,你也知道我的為人。丑話說在前頭,給我的好處少了,這生意你們做不成!” 貝興連連點頭:“安心,安心!只要孔目說動了楊官人,我們必然會有重謝!” 第172章 供銷社 王宵獵把書信看完,交給一邊的陳與義。道:“楊審來信,說鄂州麥價約二百文一斗。不過那里天氣濕熱,產(chǎn)的麥子不如我們這里好。只是幾個糧商一直壓價,想讓我們以四十文一斗賣給他們?!?/br> 陳與義讀罷了信。道:“這幾天襄陽市面上的麥價到了二十文一斗,已經(jīng)過低了。如果不能把價錢抬上去,只怕豐收了農(nóng)民也得不到多少利?!?/br> 王宵獵點了點頭:“城內(nèi)糧商賣二十文,農(nóng)民賣給糧商能有多少錢?十五文?十文?我們減免了稅賦,清除了豪強,最后農(nóng)民沒有得利,豈不是白辛苦一場?!?/br> 陳與義道:“天下又不是只有鄂州有糧商!不如告訴楊審,如果糧商還不愿意,讓他到其他的地方看一看。兩浙麥價高漲,這樣賺錢的機會,不信沒有人做!” 王宵獵站起身,嘆了口氣:“實際上,很可能就是沒有人做。參議,你以為那三個糧商到襄陽來與我們做生意,只是他們?nèi)??楊審信里面說了,一個船商,一個鄂州的糧商,一個武昌的糧商,他們就是以鄂州為中心的糧商選出來的人。賣糧只能靠水運,不賣給鄂州的糧商,還能賣給誰?襄陽附近,水路又能到達的,只有江陵和岳州了。那里糧價低,而且不缺糧?!?/br> 走到窗口,王宵獵看著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