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中庭連接前后宮,由于位置便利,宮中常將皇室宗族慶祝將領凱旋和迎送來使的重要宴會安排在這里。能讓皇室宗族一齊出面慶賀的自然不會是普通的戰(zhàn)功,因此中庭擺宴也被軍中視為最高殊榮。中庭宴昭璧公主回宮五年的時間只參加過一次,便是為江夏王慶功的那次。林羽喬不由得又想起了方才的夢。 真是造化弄人。如今,宇文尚卿如昭璧所愿獲得了無上殊榮,可跟她卻是不能有半點關系了。她心中翻江倒海般得喜悲難辨起來,有些唇齒有些發(fā)澀地道:他能功成名就總歸是好的。 沐桐輕輕攥了公主的手,竟是冰涼的,她猜到公主的心思,道:您別多想了。這事不能怪您,說起來,還是那邊安排的不周密。 林羽喬笑著搖搖頭,宇文尚卿必然得到了昭璧公主已經出城的消息,可最終她卻是在城中被莫廷軼找到的。宇文尚卿若有些去查,自然能查到,在他看來只怕是昭璧公主自己折返回來的,誤會在所難免。 宴會公主若是不想去,沐桐去回了便是。 自然是要去的。 可 林羽喬搖搖頭,制止了沐桐。她知道沐桐要說什么,她也沒想過再與宇文尚卿有什么瓜葛。她雖感到遺憾,卻很清楚對宇文尚卿所有的反應不屬于自己,而是昭璧。眼下她沒有能力去阻止什么去實現(xiàn)什么,只能順著即成的路走一步看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宇文尚卿的誤解。 這對昭璧來說,是一種安慰。 越國朝廷文武官員分立,立朝之時文員武將的調動升遷互不相通。但由于周邊的國家部族眾多,常年狼煙四起,朝廷極其倚重武將,武將升遷久而久之就更為順暢,在地方上由于武官長期駐守一地,邊疆諸省政事也逐漸武官打理,在朝廷中近些年武官轉為仕官的通道也被打通,民間甚至開始流傳有寧做百夫長,不為狀元郎的說法。 也正因如此,莫廷軒和宇文尚卿這兩個出生于武將之家卻愛讀書的人總讓人覺得有些不務正業(yè)。莫廷軒還好些,他屢次隨父兄出征,雖少有親上戰(zhàn)場的時候,但他總將戰(zhàn)地后方管理地井井有條,讓莫家軍后顧無憂,表現(xiàn)了卓絕的才干,后又襲爵開府,算是步入正軌。 相比之下,同樣可得家族蔭蔽提攜的宇文尚卿卻無甚建樹,雖說他從小讀書的同時武功軍略都從不曾落下,卻總讓人覺得不過只會花拳繡腿紙上談兵罷了。 可此次皇上卻力排眾議下旨讓宇文尚卿接替江夏王北征主帥一職,宇文尚卿率兵千里奔赴北部邊境,首他不負皇上所托三個月的時間內屢次大敗突鵠敵軍,在煥城一役中更是以五千兵力急襲敵方大營殲敵數(shù)萬還親手俘獲了突鵠主帥。突鵠部主率部奔逃途中被部眾所殺,幾個兒子為爭奪部主起了內訌,部落分崩離析四散而去。 吞并南仲、與西鳩結盟、南側一眾小國或臣服或歸順,如今連西北最大的威脅突鵠部落都徹底沒落,四疆最終歸于平穩(wěn),此役無疑意義非凡。 中庭之內,帝后、諸親王、皇子、公主及四品以上宮妃皆已列席,太妃也派人帶了恭賀的口信和賞賜,唯有昭華和劉貴妃缺席。 劉貴妃風寒久而未愈,未列席并不奇怪。倒是昭華,她一向最喜歡這種場合。林羽喬不自覺地掃了江夏王一眼,難道那天皇后跟昭華說了什么? 皇上圣心大悅,在慶功宴上宣布禁禮,君臣同樂,一時大殿之內喧聲四起,觥籌交錯,時而紅飛翠舞,時而急管繁弦,此情此景,不管喝多喝少都是滿面紅光。 身為當晚大宴的主角,宇文尚卿更是少不了與人應酬。他飽讀圣賢書,做了武將也別有一番儒雅的氣韻,眾人略知他的性情,推杯交盞之間不曾難為他,難得的是,他自己倒頗不在乎,來者不拒,幾番一口飲盡杯中酒,盡顯少年將帥的萬丈豪情,可卻是半點不曾往她的方向看一眼,林羽喬嘆了一口氣,只覺得此事棘手,難得鼓起的勇氣又折損了幾分。思慮許久仍是無解,待再瞧過去時,宇文尚卿卻已不在位子上。 來自昭璧的直覺,抑或是期待,林羽喬隱隱覺得或許去子陽湖影壁處能見到他那是三年前元宵燈會他送她回宮落腳的地點。只這樣想著,她的心已砰然亂跳起來,一股莫名的情緒難以抑制。 趁著眾人觥籌交錯你來我往,林羽喬悄然起身。這段路昭璧再熟悉不過。兩人雖情誼相牽許久,可后宮規(guī)矩森嚴,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幾年的時間,昭璧公主除了等待和睹物思人,能做的也只有遙望著這兩人初次離別的地點追憶舊事。 將近初夏天,偶爾有一兩聲蟲鳴, 一路倒也順利,并未遇到巡守的衛(wèi)兵。林羽喬越走進,心就撲通跳地越厲害。 那個熟悉的身影果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林羽喬反倒卻步了,這才意識到自己有多沖動且不說這事根本說不清,就算跟他解釋清楚又能如何?還是改變不了昭璧要嫁給江夏王的事實,難道傷了他一次還不夠,還要讓他繼續(xù)惦記著昭璧? 這對宇文尚卿也不公平,還不如讓他徹底死心了好 卻不等她想明白,昭璧的思念已不受理智阻攔地沖口而出:尚卿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