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對于匈奴俘虜?shù)奶幹?
這個主意不是金知蟬出得,而是,劉徹和他手下的謀臣們一起商議,綜合各方意見確定下來的。 絕大多數(shù)牧民和匈奴士兵雖然已經(jīng)不屬于樓煩王部落中的貴人所有,可那些將領和商人們還是愿意花錢從這些人手中買消息,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匈奴貴族對自己的原屬民的情況最為熟悉。在任何時候,消息還是最為重要的。 漢武帝對于這種花錢購買漢軍俘虜?shù)男倥撩?,大致上是默許的,不過,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派人將其中各方面的翹楚都收入到了自己的囊中。 前面說過,整個上林苑的占地面積的確,跨越了渭河兩岸。因此,漢武帝在整個上林苑中又新建立了不少的牧場,當然,這些小牧場并不是用來養(yǎng)羊,而是用來養(yǎng)馬的。這一次,衛(wèi)青北征,不但帶回來大批匈奴戰(zhàn)馬,還帶回來了不少比匈奴馬更為精良的戰(zhàn)馬——烏孫馬。 有了優(yōu)良的種馬,又有了優(yōu)秀的養(yǎng)馬人,劉徹自然就想趁著這個機會將大漢朝軍隊所用的馬匹徹底進行改良,若是順利的話,他希望盡快能為主戰(zhàn)部隊更換馬匹。 而替換下來的馬匹也不會無用武之地,古晉國和古燕國邊郡其實也非常缺少戰(zhàn)馬。那里的邊郡并不需要追趕匈奴人,可是,一些邊郡邊境上的防御并不像雁門郡那么簡單,即便以后修筑好長城,邊郡士兵也得配備上馬匹,用機動的方式,以較少的士兵,做到重點防御。 烏孫馬,這個時候,被漢武帝成為天馬,這種嗎無論是耐力,還是奔跑的速度,亦或是其負重的能力,每個方面都要大大優(yōu)于匈奴馬,根本不要已經(jīng)全面落后的漢馬了。 因為卜式的決絕,以及金知蟬的大度,這件事在上林苑雖然鬧得的極大,可到最后并未傳到劉徹的耳中。 畢竟,金知蟬雖然拿出了令牌,可她并未硬闖,也未與卜式見面。上林苑中的人,哪怕是前來監(jiān)督的太監(jiān),都懾于持令牌人的身份,沒有敢將此事上報。 因此,這也就為金知蟬和卜式減少了不少的麻煩。 不過,金知蟬的婚事卻又被耽擱了下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漢武帝一直不肯就此事松口,向金府求親的人不少,可身為母親的金修根本就做不了女兒的主,她也只能推卻了。 隨著長安城里的禁軍士兵逐步與蘇建留在河套地區(qū)的士兵進行換防,在元朔三年年底之前,那些參與北征活下來的士兵終于返回了闊別已久的長安城。 只不過,蘇建所率領的這部分士兵,暫時還無法全部進入城中修養(yǎng),他們還得分成三部分,輪番到城外看管那些被俘虜來的牧民。 既然這些牧民都已經(jīng)是自己的子民了,劉徹并未虧待他們。年輕力壯的牧民,暫時都被拉去修路,他們每天都能吃上三頓飯,而且,他們每天所獲得的工錢,也能夠讓她們的妻兒們都吃飽穿暖。 在匈奴的風俗中,是沒有敬老這一說的,凡是老邁不堪的牧民或者奴隸,貴人和部落首領們都會任他們自生自滅。因此,這次俘虜回來的匈奴人,以青壯年,女子和孩子占了絕大多數(shù)。雖然大多數(shù)干活的牧民不一定都能夠吃飽,可這也比他們之前生活強很多。 在匈奴部落當中,只有勇士才能夠每天都吃上飽飯,不管是普通的牧民,還是奴隸,一天能夠吃上一頓飯就不錯了。因此,凡是參與修路的牧民在過上這種‘好’日子之后,心里面都漸漸失去了反抗的**,并且逐漸喜歡上了這種日子。 拿下整個河套地區(qū)之后,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要讓這個地區(qū)和關中地區(qū)更為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因此,修路就是必然之舉。 金知蟬并未向那些穿越到古代的前輩們一樣,立即就把水泥這個大殺器拿出來。 相對于玻璃,水泥自然更好制造,當然是在中學時期把初高中的化學認真學習過的學生,都知道如何制造水泥??墒?,金知蟬卻并不打算把這個方法公之于眾,如果要造,她也只會少量制備,并且,不將這東西用在修路或者修建建筑上面。 水泥是很好,可是,這東西一旦公之于眾,就會產(chǎn)生一個非常嚴重的后果。由于配方簡單,制備工具容易制造,因此,這這個沒有什么保密意識的時代,很容易被敵對勢力說掌握。 水泥如果單是用來修路其實問題并不大,可是,如果有人將它用來修建城池,那就是會變成da麻煩了。 例如,漢武帝用水泥辛辛苦苦在邊境上修建了一座堅如磐石的堅城,可若是此時有人舉城反叛的話,漢軍要想攻下此城,就會付出非常大的傷亡。 不過,沒有水泥,并不影響金知蟬獻策。 馬路,就是用碎石子和沙子混合鋪就而成的道路。大漢的筑路隊如果沿著黃河‘幾’字的一瞥一捺向上,修建這種馬路的話,沿途并不缺少石頭或者沙之。 這兩種建筑材料中,石頭可以從陰山賀蘭山和橫山采集,而沙子既可以采集河沙,也可以用沙漠里的沙子,用船舶運到工地上。 金知蟬親自命人在自家的莊園到長安城這段路上,鋪成了一條用來示范用的馬路,漢武帝和群臣在看了以后,非常滿意。 不過,修建這種馬路會產(chǎn)生一個小問題——極大的損耗馬匹的馬蹄,進而縮減了馬匹使用的壽命。 畢竟,相對于沒有開發(fā)的曠野,修建馬路雖然利于車馬的行進速度,可小石子卻會加大對馬蹄的損耗。這是衛(wèi)青向金知蟬提出的一個異議。 金知蟬對此也早有對策——打制馬蹄鐵。 在這個時代,騎兵的裝備依然很簡陋,別說是馬蹄鐵了,就算是馬鐙沒有。整匹戰(zhàn)馬,除了馬鞍和韁繩嚼頭之外,再無其他馬具。 如果有了馬鐙,無疑會極大的提高漢軍的馬術,不過,金知蟬只打算推廣馬蹄鐵,而不打算推廣馬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