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韓安國問計
金知蟬一聽韓安國到了莊園外,心中盤算這個老狐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肯定沒有什么好事,因此,她便交給朱都一些推脫之詞,讓他出去將韓安國知難而退。 “韓老大人,修成君如今正在城中,家中沒有其他能夠做主的大人,實在是不方便招待任何外人。您還是請回吧!實在是有什么要緊的事情,您還是去城里找修成君才是?!敝於际沁@么對韓安國得。 只是,她們兩人都低估了韓安國的厚臉皮和他纏人的毅力。 這位老大人笑了笑,沒接這個茬,命手下人搬出一張竹席,就這么坐在了莊園的大門外。 幸好這里是城外,而不是城里,不然非得造更大的風(fēng)波。 韓安國年紀(jì)不算太大,可以是個將近六十歲的老人了,又不得,敢又趕不得。無奈之下,朱都只好返回到院里,來找金知蟬要個主意。 金知蟬想了想,定定地望著院中被秋風(fēng)掃落的枯黃的葉,時值秋中,外面的球風(fēng)雖然并不是很冷,可對一個老人來,還是比較難捱的。 沒奈何,金知蟬只好道:“朱管家,大開中門,我親自去迎一迎這位老人家吧!” 過門就是,韓安國現(xiàn)在雖然沒有任何官職在身,可是,作為一個前御史大夫,他現(xiàn)在在陛下的心中還是比較重要的大臣。 萬一在自己家門前出個好歹,那可是啞巴吃黃連,有口不出??! 金知蟬親自將韓安國迎進大堂,賓主落座之后。 金知蟬先開口問道:“韓老大人,有什么事情,您就直接。女可還是未成年,很多東西都做不了主。因此,您開口之前,最好在腦里先過一過,萬一您出什么讓大家都尷尬的事情。我可是會向皇帝大舅告狀的哦!” 她的這番話得極為不氣,這是打算一開口就堵住韓安國的口。 的確,金知蟬一個未成年的女孩,與他這個快要過氣的大臣之間有什么可的呢? “哈哈哈!”韓安國卻一點也不覺得尷尬,大笑了三聲之后,感嘆了一句道:“唉!老夫年事已高,最近的意見有甚不合陛下的心意,是否應(yīng)該退了呢?對了,蟬兒,老夫剛剛聽到一件事,太原郡那里傳來消息,郡守東方朔剛一到任便和郡丞倪寬發(fā)生了沖突,原因嗎,好像是兩人為了墾荒還是修路這兩種意見才吵起來的。 最后,倪寬畢竟只是郡丞,他找了個借口押解著糧食去定襄郡了?!?/br> “什么……”金知蟬一聽,一股無名火從心中升起,不過,她很快又壓了下來,想了想,問了韓安國一個似乎毫不相干地問題,道:“老大人,你看,這個上朝官和地方官究竟哪個好呢?” “自然是上……”韓安國隨口就像上朝官,可猛然想到眼前這個姑娘可不是一般人,自然不會問一般人都能想到答案的問題。 于是,他閉上嘴,仔細(xì)思量了一會兒,可他還是認(rèn)為上朝官自然比地方官要好得多。 華夏數(shù)千年歷史,自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之后,從秦到明朝之前,一直都是上朝官要比地方官貴重,究其原因,自然是在皇帝的眼前露臉的機會更多一下,若是能夠得到皇帝的賞識,便能很快得到提升,甚至向主父偃那樣一年之內(nèi)來個四連跳。 等了一會兒,金知蟬看韓安國還沒有給出答案,她便先給出了答案:“老大人,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準(zhǔn)確的答案。當(dāng)官的都以為在皇帝陛下身邊經(jīng)常露面,升官的機會就要多一些。可是,真正能夠升官的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就像主父偃,剛開始和他一起受到皇帝大舅賞識的儒生有很多,可是,最后卻只有他一個人得到了超拔。 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意見全都和皇帝大舅的想法相近,而且,他還能相出其他人想不出的好法。而您呢,抱殘守缺,極力反對皇帝大舅對匈奴人動武。你這樣繼續(xù)留在長安城的話,只會惹皇帝大舅生厭。那還不如到地方上好好為百姓多做一些實事。若是如同寧成一般,在地方政績顯赫的話,未來還是有可能再當(dāng)上上朝官的。 不過,女還是再勸您一句,即便真得再回京,也不要再想什么三公的官職了,以您的聰明才智,九卿中很多官職都能做的很好的。不是嗎?” “蟬兒姑娘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老夫受教了。不過,老夫還是想問一問蟬兒姑娘。你認(rèn)為,東方朔和倪寬的爭論,孰錯孰對呢?”韓安國聽完,眼前立刻有了一種撥云去霧的感覺,他道了聲謝之后,又問了金知蟬一個關(guān)鍵的問題。 “老大人,您年輕的時候,當(dāng)過押糧官,或者運送過糧食嗎?” “呵呵,這兩個差事,老夫還真得干過?!?/br> “那好,您親自算一筆賬,若是將路修好再運糧,比之前沒有修路的時候,大概能夠節(jié)省多少糧食。開荒的第一年,又能收獲多少糧食呢?”金知蟬問道。 聞言,韓安國并沒有立即開口,而是在心中仔細(xì)盤算了不短的時間,這才開口回答道:“蟬兒姑娘固然聰慧,一語就點醒了老夫……” 金知蟬卻在這里打斷了韓安國下面的話,她道:“呵呵呵,老大人,這只是一筆帳而已。自古以來,古晉國之地自來都是貧瘠之地,我大漢經(jīng)過四代皇帝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得古晉國地區(qū)中能夠用來耕種的土地幾乎已經(jīng)開發(fā)殆盡了。太原郡,甚至是古晉國地區(qū)最大的問題不是開荒,而是想辦法留住水源。 東方先生想法雖好,可開荒開得多了,未必就是好事情。何況,那些荒地想要養(yǎng)成熟地,既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尋找水源。一般而言,新開荒的土地,距離水源地都比較遠。若是中間發(fā)生了旱災(zāi)的話,不但新開墾的土地保不住,就連那些熟地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