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97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三辭三讓之初,張順本著儉省節(jié)約的心思準備“借”崇禎的冕服湊數(shù),結果被眾人一口否決了。 但是,時間緊任務重,無奈之下眾女只得齊上陣,連續(xù)廢了兩三個月的功夫,終于在登基前夜把這一身袞冕給他做好了。 待到四女給他穿戴整齊,仔細一看,只見面前之人身材高打、器宇軒昂,端的是神仙似的人物。 “怎么了?”張順眼見四女一呆,不由奇怪地問道。 “這身衣服,大約也只有陛……陛下穿得!”四女回過神來,不由開口贊嘆道。 正所謂:“女要俏,一身孝;男要俏,一身皂”。 這張順本就好氣質,如今又穿了這一身以黑紅為主色的袞冕,看起來極具威嚴氣度,讓人忍不住產生了一股頂禮膜拜的沖動。 張順聞言就著大銅鏡看了看,一時間也忍不住感慨萬全。 或許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或許自己做事還不夠大公無私,或許自己也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但是這一身華夏衣冠終究算是保住了! 一念至此,張順便辭別了眾女,在高啟潛的引導和悟空的護衛(wèi)下大踏步走向了乾清宮。 乾清宮內,朱常洵與內閣諸臣早已經翹首以待。 張順進了宮內,先向“弘光帝”朱常洵行三叩九拜大禮。 朱常洵生受了,然后離開了龍椅,一步一步踱下臺階,將玉璽鄭重遞與給了張順。 張順受璽,便高舉至頭頂,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前走去,直到走到那寬大的龍椅跟前。 眼前的龍椅很大,可是它卻坐不下兩個人。 所以只能朱常洵下去,自己坐上去。 “臣朱常洵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直到這時,身寬體胖的朱常洵不由高呼一聲,十分艱難的跪拜了下去。 朱常洵話音剛落,以張慎言為首的內閣諸臣亦紛紛大聲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715章 傳國璽 話說張順既已受璽,接受朱常洵及閣臣朝拜。 但這并不是登基大典的結束,而僅僅是一個開始。 登基大典的第一步是祭祀天地宗社。 天即皇天上帝,亦即昊天上帝,祭祀地在天壇;地即皇帝祇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土神,祭祀地在地壇。 宗即宗廟也,祭祀地在太廟。 初,經過宋獻策建議,將原來的明朝諸帝移出,將張順先祖移入。 然后,慎終追遠,極其不要臉的以黃帝為太祖,以舜帝為高祖,又往上追封三代,皆移入祭祀。 那張順本是穿越而來,對此倒也不甚在意。 既然自個是炎黃子孫,那以黃帝為太祖,想必也不算認錯了祖宗。 至于社,即社稷,亦即“土地之主”和“五谷之長”,故而又被人稱之為“土谷之神”,以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祭祀地在社稷壇。 由于昊天上帝和皇地袛神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哪怕身著華麗的袞冕,亦不足祭祀之。 故而張順只得折回養(yǎng)心殿,又換上了一身質樸的大袞冕。 《禮記》:“禮有以文為貴者”,亦“有以素為貴者”;“有以多為貴者”,亦“有以少為貴者”。 前者的代表就是袞冕,而后者的代表就是大袞冕。 相對于繁瑣華貴的袞冕而言,大袞冕采用黑羔羊皮制成,“以象天色之玄”,而且“冕無旒、衣無章”。 用這種返璞歸真的設計,以表達對皇天后土的“報本反始”之心。 祭天禮儀大致包括迎神奏樂、燔柴、行禮、奠玉帛、進俎、初獻、飲福受胙、撤豆、送神、去燎所、望燎十一項,步驟極其繁瑣。 只過了一會兒,張順就熱的滿頭大汗。 原來按照正常情況,祭祀天地這種典禮都在冬至舉行,天氣較為寒冷。 但是,時值初秋,“秋老虎”尚未遠離,張順身披“黑羔裘”,自然是熱得不行。 不過禮制如此,他不得不硬著頭皮進行到底。 好在祭祀天地需要這般,祭祀宗社就可用換回袞冕,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那天壇在城南,地壇在城北。 好容易祭祀完皇天上帝,天色剛微微亮,張順連忙催促著眾人前往城北,祭祀皇地袛神。 眾人剛要動身,就在這時,突然有人跑到宋獻策跟前耳語了幾句。 那宋獻策眼睛一亮,連忙撲到張順面前,大聲高呼道:“陛下,祥瑞,天降祥瑞??!” “何來祥瑞?”張順聞言連忙抬頭看了看天空,只見蒙蒙的天空萬里無云,七八點殘星點綴其上,卻是無一絲異象。 “方才趙魚頭乘快馬自洛陽而來,言說兩個月前,孟津河水忽然清澈見底,眾皆疑之。”宋獻策連忙大聲道。 “俄而有漁人于洛河網中金色鯉魚一條,長約五尺,重達百斤,疑似為龍。那漁人不意大喜,連忙喊來左右親鄰幫忙。” “不意那鯉魚力氣極大,未幾,竟掙破漁網而去?!?/br> “待到那漁人上岸,遍查漁網,只見一物掛在網上。洗凈一看,竟是一方玉璽,遂售賣于市?!?/br> “趙魚頭見而購之,只見上面刻著鳥蟲,不明所以。遂使人視之,乃‘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是也!” “?。窟@是傳國玉璽?。 北娙寺勓砸汇?,不由紛紛交頭接耳道。 “傳國璽?”張順聽到這里,不由半瞇著眼盯著宋獻策問道,“果真如此?” “這……趙魚頭已經趕到,陛下召來一問便知!”宋獻策頓時腦門冒汗,連忙回答道。 “好,宣趙魚頭覲見!”張順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道。 “宣趙魚頭覲見!”隨著張順詔令一下,頓時早有太監(jiān)高聲傳召道。 “草民趙魚頭,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不多時,一個顫巍巍的老者來到了張順面前,伏在地上三叩九拜道。 “平身!”張順看著愈發(fā)蒼老、愈發(fā)卑微的趙魚頭,一時間不由感慨萬千。 當初那一個精神矍鑠、暢談古今的老先生,如今卻和一個普通人一般,匍匐在自己的腳下。 難怪自古以來,帝王都“道寡稱孤”,果然是高處不勝寒吶! 就在張順打量趙魚頭之際,卻不知伏在地上的趙魚頭同樣是心緒百轉千回。 當初和自己堪堪而談的那個年輕人,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如同天命加身一般,由一介布衣榮登九五之尊。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那趙魚頭聞言并沒有起身,反倒膝行向前道,“草民自得了這一方印璽以后,倍道兼行,用了半個月功夫趕到了京師?!?/br> “不意適逢陛下登基,實在是天命所歸?!?/br> “還請陛下收下這一方印璽,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張順聞言仔細一看,卻見趙魚頭粗糙的手中正捧著一方指頭大小的印璽。 那印璽顏色極為怪異,乍一看好像是白色,仔細一看又好像泛點綠,似乎還有點金光閃爍,不知真假。 張順笑了笑,親手接過來攏到袖子里道:“些許死物件,不值得先生如此勞煩。” “按理說,先生本是朕的舊人,如此隆重之事,理當恭請先生出席才是?!?/br> “只是念及先生年事已高,這才不敢勞煩先生長途跋涉?!?/br> “既然今日先生已至,還煩請先生為我觀禮!” “陛下!”張順話音剛落,內閣大學士馮銓連忙接話道,“這傳國玉璽本為秦始皇所用,毀和氏璧而成,傳自五代李從珂,遂不知所終,至今數(shù)百年矣。” “昔王莽篡位,命安陽侯王舜索之,遂崩一角。” “今陛下既為舜王之后,名諱又與之同音,可見正應于此?!?/br> “此乃大大的祥瑞,還請陛下詔令四方,使世人咸知之!” “還請陛下詔令四方,使世人咸知之!”馮銓話音剛落,眾人料定此事為張順所安排,不由紛紛跪請道。 “哈哈哈!”不意張順聞言仰天大笑三聲,這才開口道,“昔日秦始皇六合,虎視天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br> “又毀和氏璧以為大寶,欲以傳萬世?!?/br> “不意其江山二世而亡,其傳國璽又為他人所得?!?/br> “自是巧爭力取,謂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璽也?!?/br> “故昔日孫堅得之,命喪黃泉;袁公路得之,冢中枯骨。” “后人求之不得,則偽造以欺人;得之則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 “是皆貽笑千載,朕不為也!” “今朕以農人為城櫓,以士人為干戈,以工匠為甲胄,以商賈為玉帛,天下誰人能制?” “故天下百姓方為傳國璽,朕安用一死物為!” 第716章 大虞 話說張順既祀天地宗社,遂折回乾清宮,又換回了那一身華麗的袞冕,端坐在龍椅之上。 張慎言攜百官,于下面三叩九拜,三呼萬歲,至此徹底定下君臣之份。 張順遂下詔書,改國號為大虞,年號統(tǒng)天,以李三娘為皇后,以紅娘子為皇貴妃,以馬英娘、李香、高桂英和王奇瑛四女為貴妃。 其余諸女,各冊封妃嬪不等,不在細表。 原來當初,群臣議國號有虞、陳、熊、虍若干種,張順選擇了半晌,最終選擇了一個虞字。 一則,虞即騶虞,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rou。 二則,虞夏商周,虞乃王朝開端。 古語云:君以此興,必以此亡。他深知自此以后,王朝恐怕將會徹底終結,這將會是最后一個國號。 三則,有虞氏乃舜帝的國號,他每以舜帝自比,也應當選擇類似的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