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77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特別是雙方一退一進之間,必然會導(dǎo)致后金右翼和中軍的脫節(jié)。 那么張順完全可用抽調(diào)出來多余的一萬人馬,渡過蚩尤泉水夾擊洪太中軍。 “不妨事,由他去吧!”不意豪格此話一出,那多鐸卻冷靜地笑道。 “我軍多騎,賊人多步,待到戰(zhàn)線脫節(jié),這里就有我在這里拖住,肅親王可以率領(lǐng)麾下兩萬大軍渡河,率先夾擊‘順賊’中軍!” 與其等到你夾擊我,不如讓我先夾擊你! 然而,就在雙方這一進一退之間,不知不覺義軍左翼大陣已經(jīng)后退了里許。 那肅親王豪格不由大喜,心道:“再退點,再退點,再退點本王就能渡河夾擊‘順賊’中軍了!” 結(jié)果誰也沒想到,義軍左翼退到這里的時候,突然就停住了。 頓時搞的那豪格不上不下,氣的不由破口大罵。 你道為何? 原來先前我們說過這戰(zhàn)場狹窄,從礬山堡至蚩尤寨不過五里腳程。 但張順中軍列陣就能占據(jù)三四里范圍,那張三百麾下的三萬大軍自然也占據(jù)了方圓二里的空間。 故而,那張三百向后退了半里的腳程,便退到了礬山堡跟前。 既然有了礬山堡作為依托,那張三百還有什么可擔心。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守,你空有四萬大軍,又能奈我何? 那豪格和多鐸也不是蠢人,兩人很快也想到了義軍只退了半里的原因。 兩人不由相視一眼,差點一口老血就吐了出來。 直娘賊,千算萬算,沒想到卻人算不如天算! 往日他們兩人在空曠的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慣了,從來沒有遭遇到這種在狹窄的區(qū)域進行決戰(zhàn)的情形,一時間竟然沒有反應(yīng)過來。 而就在義軍左翼和后金右翼一進一退之間,義軍的右翼統(tǒng)帥李自成也開始動了。 只見他左眼帶著一支黑色的眼罩,剩余的一支右眼露出瘆人的目光。 說實話,李自成的身體還未完全恢復(fù),受傷的左眼還在隱隱作痛。 但是,由于義軍膨脹過快,合格的統(tǒng)帥嚴重不足。 迫不得已之下,張順還是不得不麻煩他擔任義軍右翼將領(lǐng)。 本來依照張順的計劃,李自成只需率領(lǐng)麾下兩萬人馬抵擋住后金的進攻便是,相對來說較為輕松一些。 然而,戰(zhàn)場之上形勢變化莫測,誰曾想雙方還未開始交手,李自成麾下的右翼便由主守變成了主攻。 好在他性子堅韌,雖然身體不適,但是仍然咬緊牙關(guān)準備主動向后金左翼發(fā)起主動進攻。 第436章 山地炮 在七旗村、蚩尤寨、礬山堡和皇帝故城合圍區(qū)域以南,乃是一片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以南,則是地形更為復(fù)雜的山地。 受地形所限,李自成所率兩萬人馬和后金阿濟格部對峙的地區(qū),正是這一片起起伏伏的低山丘陵地帶。 顯然,這種地帶更不利于布陣和進攻,這也是當初張順和洪太不約而同選定此地作為防御方的主要原因。 然而,由于洪太部署在右翼的兵力超出了張順的意料之外,他不得不臨時改變作戰(zhàn)方案,讓李自成所在的右翼主動進攻。 李自成得了命令以后,沒有二話,隨即發(fā)布命令道:“全軍上下,唯命是聽!” “李自成承舜王鈞旨,號令三軍,即刻前出。” “喏!”眾將士聽了李自成之令,頓時一個個抖擻精神,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去。 山丘有高有低,地形有難有易,故而李自成麾下軍陣也被分割的支離破碎。 當然,義軍如此,后金一方亦是如此。 更是由于地形的原因,后金一方就連騎兵的優(yōu)勢也幾乎無法發(fā)揮出來。 官撫民不由擦了擦頭上的汗水,抬頭望了望身邊通過人力推車和牲畜拖拽的火炮,不由露出了安心的表情。 話說當初義軍翻越塔兒山,往保安舊城艱難的運送火炮之際,張順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復(fù)雜地形對重達千斤的野戰(zhàn)炮、黃金炮兩款義軍主流炮型的限制作用,一直試圖尋找替代品。 奈何戰(zhàn)場之上,哪里有充足的時候讓他鑄炮? 好在除了義軍標準火炮以外,無論義軍的繳獲還是附近的軍鎮(zhèn)城堡之內(nèi)都囤積了大量各式火炮。 有舊制的大將軍炮、二將軍炮、虎蹲炮等。 有新制的弗朗機、滅虜炮、子母銃、追風銃等。 張順通過一系列粗略的測試,測得人力肩扛的最大重量不宜超過一百斤,最好在八九十斤之間,最佳負重為四十斤。 牲畜的最佳負重在二百斤左右,拖曳為八百斤,而獨輪車運輸能力能達到千斤。 但是,后兩者在地形復(fù)雜的地區(qū),幾乎無法通行。 故而,思前想后,張順在征求了大多數(shù)將領(lǐng)和士卒的意見以后,決定選用百斤和二百斤重量的火炮作為山地用炮。 其中百斤炮選中了鍛造滅虜炮和輕型弗朗機兩種。 那弗朗機還好說,本來大明就鍛造了各式各樣的形制,只要挑揀,總會有的。 而滅虜炮這玩意兒,雖然名字一樣,但是在不同時期其實指的不是一個東西。 在沒有大量引入紅夷大炮之前,這滅虜炮專指以凈鐵九十五斤鍛造,身長兩尺,能夠發(fā)射一斤鉛彈的小型火炮。 而在大量引進紅夷大炮以后,滅虜炮也開始“紅夷炮”化,變成了一種紅夷型鑄造炮。 但是,由于后者為生鐵鑄成太過沉重,故而棄而不選,單選那九十五斤的鍛造滅虜炮。 這種滅虜炮每車能載三門,既可以用人力推,又可以用畜力拉,緊急之時又可以手抬肩扛,極其便利。 而另一款二百斤的火炮,張順選來選去,選中了“葉公神銃”。 這葉公自然就是指明代明軍葉夢熊,此人因為以大型弗朗機一百五十斤的子銃為基礎(chǔ),改出來一一大堆鍛造火炮,成為了明朝中后期的火炮中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神銃”,又名大將軍炮。 這一型大炮重達千斤,大致相當于歐洲的九磅、一十二磅炮,是明軍的一種典型野戰(zhàn)炮。 當初,張順自稱“擎天柱”,在山西流竄之際就曾裝備了繳獲的此炮,作為火力補充。 然而,除了這一款經(jīng)典款的“大神銃”以外,葉夢熊還設(shè)計了包括前面鍛造“滅虜炮”在內(nèi)的一系列鍛造火炮。 其中地字神銃,重二百斤,長達三尺二,能夠發(fā)射三斤合口彈,頗有威力,故而張順有選中此炮一作為山地作戰(zhàn)的主要火力。 說到這里,不得不再提一句,張順對葉夢熊創(chuàng)制的各自“神銃”越了解,越對其的敬仰滔滔不絕。 你道為何? 原來張順越深入了解明軍原有的野戰(zhàn)炮體系,越覺得明軍的火力打擊體系頗為完善。 其改革的主要方向不應(yīng)該放在紅夷大炮和西洋戰(zhàn)法的全面引進,而在于對舊有體系的梳理和改進上。 比如舊有的“大神銃”、“神銃”等火炮,不應(yīng)該用鑄造的大量紅夷大炮替代,而應(yīng)該用先進的“紅夷形制”改進舊有的鍛造火炮。 其實仔細想來,張順所做的也不過是用更科學、更合理的火炮形制代替舊有的“大神銃”、“神銃”等火炮。 而代替的成果自然就是威力更大,機動性更好的野戰(zhàn)炮和黃金炮。 這兩型火炮都通過更科學的設(shè)計,在總重量控制在千斤的情況下,口徑變的更大了,火力也變得更強了,這才是義軍克敵制勝的關(guān)鍵。 閑話休提,話說張順剛剛選好了地字神銃和滅虜炮兩型火炮以后,率先將它們裝備在舊式編制的明軍軍中,替換掉了原來原本五花八門的火炮。 而如今官撫民麾下有五千舊式編制士卒,張順便為其配備了地字神銃二十門,滅虜炮、弗朗機一百門門作為打擊火力。 這官撫民當官這么多年,哪里這么“富?!边^? 以前手底下都是有啥用啥,雖然火炮眾多,但是大多數(shù)都是虎蹲炮以及各自小型弗朗機,用來打一打韃子還行,若是用來對付東虜,那只能上前rou搏拼命了。 “將軍,你看!”就在官撫民沉思之際,突然有人提醒道。 “哦?”那官撫民聞言抬頭一看卻是一座山頭。 這山頭坡度教緩,剛好又是靠近后金陣前位置,若能能夠占據(jù)此處,便能憑高視下,占據(jù)優(yōu)勢。 “走,沖上去!”官撫民好歹是一員宿將,如何不了解此地的重要性,不由當機立斷道。 “好嘞!”左右聽了,連忙領(lǐng)了軍令,快馬加鞭向那山頭趕去。 “將軍,這……這拉火炮的車推不上去!”而就在這時,官撫民麾下的炮手不由一臉為難道。 “推不上去?”官撫民看了看,不由立即下令道,“大號的抬到馬背上,馱上去。小號的一人扛一個,輪換扛上去!” “喏!”那些炮手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頓時無話可說。 雖然說這些炮有些沉,不過九十五斤的滅虜炮他們也能輕松抗起來。 至于重達二百斤的地字神銃,兩三個人用力,也能抬起來抬到馬背上。 于是就這樣,眾人使出來吃奶的力氣,又把這些經(jīng)過張順精挑細選的火炮帶了上去。 而就在這時,后金硬中的將領(lǐng)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處高地。 “怎么辦,主子?” “還能怎么辦,趕快上去!” “那……那火炮太沉,推不上去了!” “把中位炮和小型弗朗機帶上,其他大將軍、二將軍姑且扔下吧,反正對面‘順賊’也帶不上去!”那將領(lǐng)隨意地應(yīng)道。 第437章 應(yīng)龍 “殺!”不知幸或不幸,當官撫民帶領(lǐng)麾下人馬爬上山丘的時候,后金一方也同樣抵達了山丘頂部。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雙方之間沒什么好說的,只能手底下見個真章。 隨著官撫民一聲令下,頓時雙方各自分出來一隊殺手隊貼上去,展開了白刃戰(zhàn),而剩余的其他士卒連忙列隊、架銃、架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