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58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不多時,史文煥穿戴整齊,這才打折哈欠走到了客廳。 “史老先生,好久不見了!”史文煥還未看得仔細,只見坐在那里等待之人站起來笑道。 “你……你是……”史文煥聞言仔細打量了一番,只見面前之人須發(fā)花白,精神矍鑠,似乎有幾分面熟。 “華麗王冠加冕,黃色長袍披身……”來人不由提醒道。 “是……是你!”史文煥大吃一驚,頓時腦海里顯現出一個相貌怪異的年輕人來。 “黃衣之王!” “你是黃衣之王的眷屬!” “哈哈,史老先生真是好記性!”趙魚頭聞言哈哈一笑道。 眷屬即為親屬之意,當初趙魚頭跟隨張順曾占領過孟縣,和孟縣內的士紳史文煥頗有些“交情”。 史文煥并不知他和張順的實際關系,還以為兩人乃是親戚。 趙魚頭無意糾正他的錯誤,反倒將錯就錯道:“昔日黃衣之王,即今日舜王也!” “如今舜王派遣大軍三十萬,欲取天下,史老先生何不早降?” “什么?”史文煥頓時嚇了一大跳。 當初義軍來到孟縣的時候,孟縣士紳畏懼其他義軍隊伍sao擾,故而“開門揖盜”,邀請張順所領義軍入城,是以有些“交情”。 “如今義軍先鋒已至孟縣城外,一刻鐘以后便會發(fā)起進攻,還請史老先生早作打算!” 第158章 引蛇出洞 “李將軍,拓總兵,里面請!”史文煥站在孟縣縣衙門口,顫巍巍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史老先生真是深明大義啊!”李信聞言不由笑道,“你且放心,本將會將此事上報舜王,以彰史氏之功!” “有勞了,那就有勞了!”史文煥笑的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線。 先前他曾和“舜王”有過一面之緣,如今又有協(xié)助義軍奪取孟縣之功,無論日后怎么著,“舜王”也得念著點舊情。 四人順勢便走了進去,那衙門內正燭火通明,照的如同白晝一般。 更有一股的血腥味猶未散去,除了幾個史家家丁正趴在那里沖洗地上的血漬,別無旁人。 四人也不介意,只前往正堂分坐了。 史文煥這才笑道:“若是三位有意,老朽尚有一功,再為諸位奉上!” 趙魚頭、李香和拓養(yǎng)坤聞言一愣,不由奇怪道:“功從何來?” “功從河內來!”史文煥聞言神秘一笑道。 河內縣縣城正是懷慶府治所,史文煥所謂“功從河內來”,豈不是說他能助眾人奪取懷慶府城? “這……”眾人聞言不由一驚,連忙問道,“此話怎講?” “老朽本是萬歷二十六年進士,至天啟五年以從一品榮祿大夫致仕,也頗有些名望。”史文煥聞言便賣弄道。 “哎呀!”眾人不由驚訝道,“失敬失敬!” 明清時期散官除了表示品級之外,并無實際用途。 但是史文煥居然能夠晉升從一品榮祿大夫之職,足見其地位能力非同一般。 “哎,虛名浮利,虛名浮利!”史文煥自謙的擺了擺手,這才繼續(xù)道。 “老朽膝下養(yǎng)有二子,長子喚作應選,二子喚作應聘,皆不成器?!?/br> “長子官至蘇州太守,二子官至知縣、給事中,結果皆致仕歸鄉(xiāng),無所事事?!?/br> “如今這二人正在府城之中,呼朋喚友,吟詩作對,剛好能為舜王盡綿薄之力!” “?。咳绱松鹾?,我這就帶領人馬,前去奪取懷慶!”拓養(yǎng)坤聞言大喜,連忙請命道。 “哎,不急,不急!”不意李信聞言卻笑道。 “此事宜慢不宜快,老先生年邁體衰,比不得眾將士身體矯健,可等天亮以后,再行奪城不遲!” “這……”拓養(yǎng)坤遲疑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這其中必有隱情。 “李將軍,老朽雖不知兵,卻也知‘兵貴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史文煥才不相信“宜慢不宜快”是為了自己這把老骨頭,不由連忙開口問道。 “這……”李信遲疑了一下。 “李將軍,史老先生不是外人,暢所直言便是!”趙魚頭見狀,不由開口勸道。 既然史文煥拼著身家性命于不顧,以助義軍,那么義軍也該給他吃個“定心丸”。 “好!”李信稍作猶豫,一咬牙道。 “按理說此乃軍事機密,莫說兩位老先生,就是拓總兵亦不曾知曉!” “不過史老先生有問,信不敢不答!” “此次義軍所圖甚大,豈獨一城一池,一州一府哉?” 史文煥聞言一驚,連忙追問道:“此話怎講?” 他先前見李信支支吾吾,還擔心義軍這一次只管sao擾一番退去,那自家豈不是白白被人哄出來賣了? 所以這才有史文煥問詢之事,有趙魚頭勸說之言。 “雖然這一次取孟縣,神不知鬼不覺,但是到了天亮,懷慶府定然知曉!”李信聞言不由冷笑道。 “懷慶府乃是鄭藩所在,衛(wèi)輝府乃潞藩所在,彰德府乃趙藩所在,潞安府乃沈王所在。” “凡此藩王者四,皆朱氏宗親,干系重大?!?/br> “若朝廷既知義軍所向,豈能無動于衷乎?” “這……”史文煥頓時被李信這番言辭嚇了一大跳,“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李信點了點頭,肯定道。 而就在義軍探討“引蛇出洞”之時,位于鄭州郊外的“蛇”果然也動了。 “督師!”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和河南巡撫吳甡輕喚了一聲,然后臉色沉重地看著剛剛悠悠轉醒的右督師楊嗣昌。 “還有其他消息嗎?”楊嗣昌不安的問了一句,希望能聽一點好消息。 “……”朱大典和吳甡輕輕地搖了搖頭,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鄭藩危及,不能不救!”楊嗣昌不由斬釘截鐵道。 “即便鄭藩不救,難道咱們還能眼看著潞藩、趙藩失陷不成?” “即便不管三藩,難道咱們還能眼睜睜賊人危及大名、真定等地不成?” 朱大典和吳甡不由相視一眼,面露苦笑。 這兵部尚書兼右督師楊嗣昌雖然做事兒一股子迂腐書生氣,但是這番話說的倒是正理。 本來他們以為義軍這次大舉進攻,意在奪取開封,獲取占據河南西部平原的戰(zhàn)略支點。 但是,卻萬萬沒想到賊人兵力如此富裕,居然還有余力攻取懷慶等地。 懷慶、衛(wèi)輝及彰德三府,地處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在漢代大致為河內郡范疇。 昔日漢光武劉秀占據河北以后,曾以此為跳板,南征北戰(zhàn)、東征西討,進而奪取天下,足見其要。 實際上在義軍割據河南府以后,朝廷也一直有聲音,提議“匯集大軍于‘河內’,南渡而取河洛”。 但是也正因為這三府戰(zhàn)略位置太過于重要,反倒不能成行。 原因很簡單,若是官兵云集,聚于此地,勢必危及河南府安危,到時候義軍不得不與大明官兵相爭。 官兵若是一鼓作氣,剿滅“賊人”,那一切休提。 但是,若是官兵如當初曹文詔那般,渡河與戰(zhàn)不利,那真是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得,一個不小心便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主力既失,那河內三府豈不是任人宰割? 如果河內三府再失,那后果讓人想都不敢想。 大明又不是沒有和“順賊”接壤之地了,誰敢冒這個風險? 當然這個理由,反過來說對義軍同樣成立。 如果義軍派遣主力渡河和官兵爭地,一旦有失,河南府定然不保。 故而,雙方都默契的不肯在此用兵,以免出現不能預料之事。 這就類似圍棋上最麻煩的“萬年劫”,若是算不清其中利弊,誰都不敢輕易動手。 然而,現在“順賊”開始渡河了! 渡河就要爭地,爭地就要“打劫”,而且打的還是一處“萬年劫”,這讓右督師楊嗣昌如何重視也不為過。 “吳甡,你率領虎大威、左良玉、祖寬、陳永福留下,我和朱大典攜帶祖大樂、猛如虎、李重鎮(zhèn)、楊御潘、牟文綬、張士儀一干人等渡河救援鄭藩?!?/br> “這……”河南巡撫吳甡有點傻眼了,可是失陷宗藩的罪名他又擔待不起,頓時腦門冒汗,不知所措。 “中牟可丟,開封必守!”楊嗣昌看了看他為難的樣子,最終提醒道。 “如果實在頂不住,可以從南線再調降將柴時華前來,助你一臂之力!” 第159章 百里爭利 “‘順賊’啊,‘順賊’,你真的算明白這一處‘萬年劫’了嗎?”右督師楊嗣昌站在船頭上,眉頭緊鎖,不由喃喃自語道。 懷慶、衛(wèi)輝和彰德這河內三府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讓第一次率領大軍打仗的楊嗣昌不由心慌。 這一次為了盡快救援鄭藩,楊嗣昌一邊命令河南巡撫吳甡率眾列陣城外看住“順賊”,一邊率眾從鄭州以北的花園口渡河,前往原武。 此花園口即是后世花園口,只因反動派頭子常凱申下令炸毀此處大堤,引發(fā)黃河決堤。 以至于一兩千萬余畝良田被淹沒,千萬人遭災,多達八十九萬人淹死餓死,三百九十余萬背井離鄉(xiāng),更在豫皖蘇等四十四個縣形成了血淚凝成的“黃泛區(qū)”。 好在張順這一世什么都沒有發(fā)生,楊嗣昌一干人等亦不知在這花園口會出現如此可怕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