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56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你只管做來,回頭滿天下總督、巡撫的缺多了去了。想要哪個,你給本王說,本王給你留著!” 好家伙,張順這一通話聽得孫傳庭那是熱淚盈眶。 “我只是一個降官,有無十分功績、聲望,舜王便委以重任,難道就不怕孫某給舜王辦砸了嗎?”孫傳庭忍不住問道。 “怕,怎么不怕?”張順聞言一臉肅然。 “時不我待,不但本王怕你,還怕他!和他!” 張順伸手點了點洪承疇和呂維祺二人,一臉誠懇道。 “怕你們在我這受了委屈,有口難言;怕你們嫌棄我這條件簡陋,享不了榮華富貴;怕你們‘君擇臣,臣亦擇君’,嫌棄我非明主,離我而去……” 洪承疇、呂維祺和孫傳庭一聽張順這話,沒想到自己等人在舜王心里如此重要,不由感動萬分,連忙跪拜道:“得明主如此,洪承疇(呂維祺、孫傳庭)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乎!” 特別是剛剛被崇禎“背棄”的孫傳庭,更是老淚縱橫。 他不由一邊拉著張順的衣服,一邊痛哭流涕道:“得舜王知遇之恩,猶諸葛遇先主,太公遇文王,哪怕是粉身碎骨,孫某亦一肩擔之!” 喂喂喂,過分了??! 洪承疇和呂維祺剛開始還挺感動,接著聽著聽著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什么叫“諸葛遇先主,太公遇文王”? 你說誰是諸葛武侯?你說誰是太公呂尚? 第125章 一波流 話說洪承疇自從歸降義軍以后,雖然擔了一個幕僚長的名頭,其實并沒有真真正正出了多少有效的計策。 但是,這一次他提出了“穩(wěn)固甘鎮(zhèn)、清理屯田、招募甘兵,以備東征”的戰(zhàn)略,確實讓張順眼前一亮。 剛好自己手底下有個“閑人”孫傳庭,便立即下令讓他走馬上任。 至于陳繼泰,這人倒是個能人,張順準備等張胖子說服“亂點兵”黨守素和“皂鷹”張汝魁以后,讓他主管這二人,另立一營人馬。 “不是,我說舜王殿下,您這就直接重用我倆了?”孫傳庭一臉不敢置信。 “您就不怕我倆是朝廷派來的jian細,故意過來探查義軍的情報,破壞義軍的計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莫說二位不是,就算是大明的間諜又如何?”張順聞言冷笑一聲道。 “就算是大明的間諜,本王也敢放心使用!” 開玩笑,如果大明朝野上下真意識到義軍的威脅,他們得愚蠢到什么程度,才會以斷了自個救命稻草為代價就為了派遣兩個間諜? 就算他們那么蠢,你孫傳庭也不會真那么蠢吧! “秦王殿下!”經(jīng)過一番試探的孫傳庭和陳繼泰,這一回真的心服口服。 兩人忍不住拜道:“人常言舜王寬宏大度,禮賢下士,令人甘為之死。” “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吾二人恨不能遇舜王未發(fā)跡之初,時刻跟隨左右,聆聽教誨,庶幾無憾矣!” 孫傳庭和陳繼泰和其他人不同,這兩人都是認真做事之人,深知做事之難。 如今他們二人剛剛遭大明上下猜忌,頗有幾分“我未負天下人,不意天下人負我”的悲壯。 結果到了張順這邊以后,不但皆委以重任,還深受信任,讓他們?nèi)绾尾粻幭嘈涝眨?/br> 好容易安撫了情緒激動的孫傳庭、陳繼泰二人,張順便命王錦衣帶領這二人下去歇息。 那孫傳庭、陳繼泰自知張順和洪承疇、呂維祺還有要事相商,孫傳庭自個又惦記兒子孫世瑞受了驚嚇,兩人便識相的辭別了張順,前往查看張順賞賜的宅院去了。 “舜王殿下,這兩人可靠嗎?”眼見兩人剛剛離去,呂維祺就忍不住開口道。 “可靠不可靠,不僅僅取決于你我,還取決于他!”張順往東北順天府方向一指,不由冷笑道。 洪承疇聞言苦笑了一聲,誰說不是呢? 當初自己圍剿舜王的時候,除了自個自大以外,不也有朝廷死命催促的緣故嗎? “舜王殿下,你是當真要改變原本穩(wěn)固的戰(zhàn)略嗎?”洪承疇皺了皺眉頭,不由又追問道。 “時不我待??!”張順明白洪承疇的心情,不由感慨了一句道。 “如果我所料沒錯,恐怕今年年底至明年年中之間,明、金與我三方必有一戰(zhàn)!” “哦?不知舜王為何有如此判斷?”洪承疇眉頭擰成了一團,不由追問道。 太激進了,“舜王”這一次新調(diào)整的戰(zhàn)略太激進了,幾乎到了孤注一擲,非生即死的地步。 “還記得當初我的‘糧食戰(zhàn)’嗎?”張順搖了搖頭,苦笑道,“當初我只是突發(fā)奇想,本著‘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的心態(tài),就玩了這么一手?!?/br> “如今看來,這一手恐怕要開花結果咯!” “舜王,您是說……”呂維祺聞言欲言又止。 “對,大明邊軍和后金都缺糧了!”張順冷笑一聲道。 “其實咱們糧食也快不夠吃了!要不是先前咱們從福藩、崇藩、唐藩和秦藩諸藩王手里榨出來數(shù)百萬白銀,又從程賈那里換了許多糧草,咱們哪里養(yǎng)得起這二十多萬大軍?” “舜王明鑒!”呂維祺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 先前孫傳庭在場,呂維祺為了不泄露義軍虛實,所以沒有提及此事。 其實原本陜西一年的稅賦,如數(shù)征了也就將近養(yǎng)十萬兵馬而已。 哪怕再加上河南、南陽和汝州二府一州,依舊養(yǎng)不起二十萬大軍。 如果實在想養(yǎng)活二十萬大軍,那也好辦。 義軍可以以麾下人馬為后盾,派遣官吏逐個丈量耕地,依照土地多寡、貧瘠,一體納糧即可。 只是如果聲勢浩大的行動,不但需要耗費三五年功夫,更是容易激起兵變。 到時候內(nèi)外夾擊之下,義軍能不能渡過這個難關,還在兩可之間。 裁軍,更是不可能裁軍! 如今義軍之所以能夠穩(wěn)固在陜西的統(tǒng)治,靠的就是義軍將士的能征善戰(zhàn)和舜王用兵如神的威名。 若是自壞根據(jù),那才叫死無葬身之地! 怎么辦? 涼拌! 張順前世有一句話,叫做“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更直白一點,叫做“內(nèi)部矛盾,外部解決”。 啥意思? 就是內(nèi)部出問題了,就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轉移矛盾,現(xiàn)在張順就有點這個意思了。 “糧食還能撐多久?”張順鄭重地問道。 “如果不動用那三百萬石儲備糧,估計撐不到明年夏糧!”呂維祺下定論道。 “加上甘肅、寧夏和固原的屯田子粒還不夠嗎?”張順吃驚道。 “不夠!”呂維祺搖了搖頭,苦笑道,“我的舜王殿下??!” “咱們義軍又不是只有士兵吃糧,上下大小官吏、各地賑災,再加上騎兵、精銳一人雙餉,一年三百萬石如何養(yǎng)得起三十萬精兵?” “好吧,是我貪心了!”張順搖了搖頭道,“這樣吧,這幾天我招我岳丈李金谷和程賈,不惜一切代價再購入幾十萬石糧草,一補不足!” “不是,舜王殿下,你真想把大明和后金兩國擠兌崩了?。俊眳尉S祺不由訝然道。 “何止擠兌崩了?我還想把他們一起打崩了!”張順冷笑一聲,狀若瘋狂道。 “你也聽說過本王腳下這片土體的故事吧?秦王用商鞅耕戰(zhàn)之策,奮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諸侯!” “其法不外乎‘利出一孔,耕戰(zhàn)立國’八個字罷了!” “今我欲效法先賢,趁明、金二國之弊,以爭天下!” “從今而后,擴軍備戰(zhàn),凡事須以兵事為先,其次錢糧耳。本王欲窮盡陜西之人力、物力,東征西討,以平天下!” 第126章 邪道 一個正常政權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軍事和內(nèi)政的相互促進。 特別是從無到有的農(nóng)民起義軍,更是先以武力占領割據(jù)一方,隨后立文法、招文吏、勸農(nóng)桑、征賦稅,深根固本,然后乃成。 張順最初本也打算走這條路,深耕陜西、豫西,然后再與大明、后金爭天下。 然后崇禎不爭氣啊,連張順專門給他預留的“戰(zhàn)略要地”,他都守不住。 山西乃是天下之脊,自古以來陜西與河北爭天下者,實爭山西而已。 陜西之地若失山西者,猶可以河為界。 而河北失山西者,太行天險不在。其地北至燕代,南至山東,東至大海皆一馬平川矣! 故而無陜西則無北直,無北直則無順天府。 順天府一下,河南、河北、山東、南直一馬平川,大半不得保矣。 而在這四省合圍區(qū)域內(nèi),正是我國僅次于東北平原以外,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又稱為黃淮海平原,由于雨熱條件非常好,是我國自古以來的主要農(nóng)耕區(qū),更是人口最為稠密的區(qū)域之一。 歷史上,只要整合好以華北平原為核心的北方地區(qū),基本上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差不多完成了七成。 結果,崇禎迫于山西士紳的壓力,拿下了銳意改革的孫傳庭。 那么無論換誰上來,以如今孱弱的山西鎮(zhèn),都無法使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果下次后金入關,山西鎮(zhèn)一觸即潰,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既然大明無法保住山西之地,那么張順斷然沒有讓其落入后金手中的道理。 “舜王殿下,這風險也太大了!”聽了張順瘋狂的計劃,呂維祺不由膽戰(zhàn)心驚的提醒道。 “你以前常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如今義軍新創(chuàng)便窮兵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