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姬氏一族,原是北方人,后來遷至揚(yáng)州,姬氏嫡系往后便一直留在揚(yáng)州城,又生出無數(shù)旁支。二十年前,宗鉞登基后,親自邀請姬家當(dāng)時的族長,姬昭的祖父來金陵辦書院。幾番邀請后,祖父帶了嫡支來到金陵城,創(chuàng)建了白鹿書院。 福宸公主好奇問道:“駙馬可曾去過白鹿書院?” 姬昭搖頭:“不曾……” 福宸公主便面帶向往:“我聽父皇說,白鹿書院入學(xué)極為嚴(yán)格,皆是姬老先生親自評選?!?/br> 姬昭只能笑笑,他也不知道??! 好在福宸公主又更好奇地問:“聽聞,姬氏一族曾被神明庇佑,之所以遷往揚(yáng)州,書院之所以叫作「白鹿書院」,也是受神明指示?” 這事,姬昭哪里知道??!八成又是人們瞎編的吧!哪里就有那么多的神仙,成天管這么多的事?管他們這些后代的生死大事,也就夠神仙累了吧! 見姬昭不知如何回答,福宸公主笑笑,興許也覺得自己的問題有些可笑,便不再問。 恰好馬車已經(jīng)到了公主府門口,漸漸停下,姬昭還不曾扶福宸下車,她的侍女青金便來道:“公主,駙馬,姬老先生帶了全家過來拜見?!?/br> “知道了……”福宸回頭對姬昭笑,“辛苦駙馬的家人了?!?/br> 姬昭一愣一愣的,沒成想這么快就要見到家人,他還沒有做好心理準(zhǔn)備。福宸公主已經(jīng)扶著侍女的手下了馬車,姬昭只好跟著跳下去。 姬昭深吸口氣,跟著福宸公主,先后走進(jìn)公主府,在正院,他見到了這輩子的家人。 第6章 家人 姬昭出生不過三日,便被外祖給帶回?fù)P州,往后十六年,直到三個月前,他從未來過金陵,在揚(yáng)州長大。 不過千萬別覺得姬昭可憐,是在金陵城待不下去了才被外祖接走,苦巴巴長大的小白菜。 姬家來頭大,姬昭外祖殷家的名聲也不比姬家小,姬家祖上據(jù)說出過神仙,殷家沒出過神仙,可是但凡家中嫡支子弟,無一不是進(jìn)士出身,連個同進(jìn)士都沒有,狀元都出過不知多少,是著名的既清又貴的江南望族。 殷家子弟與門生遍布華夏土地,宰相、首輔也曾出過無數(shù),人稱「相族」。 直到先帝時候,姬昭的曾外祖父攪進(jìn)黨爭中被砍了腦袋,先帝那會兒年紀(jì)大了,糊涂得很,一天一個主意,剛砍了腦袋就傷心落淚,嘆起自己最為忠心的臣子來,立馬又給曾外祖父翻案,還想把姬昭的外祖父給迅速提起來接班。 外祖父卻是堅(jiān)決婉拒先帝的旨意,并道老父留下遺言,殷家一族愧對圣上隆恩,往后,殷氏一族遠(yuǎn)離朝堂,回?fù)P州老家,再不入朝為官。 先帝賞金賞銀,賞田賞宅,無奈地看著殷家回了揚(yáng)州老家,臨終時候還記得這件事。 曾外祖父也的確是冤枉的,仁宗皇帝宗鉞甫一登基,再次翻案,深刻表明殷家一族的清白。殷家門生太多、太多,在士林極具名望,宗鉞還想請外祖父出山,外祖父拿著老父遺命做擋箭牌,再不愿出仕。 宗鉞無奈之下,才轉(zhuǎn)向姬家。 論名聲,姬家自是更甚,祖上也出過許多皇帝,卻也是因?yàn)檫@個「更甚」,帝王用起來才不太能夠放心,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卻也找不到比姬家更為合適的。 姬家與殷家祖籍都在揚(yáng)州,堪稱揚(yáng)州城的「兩霸」。 兩家在瘦西湖邊上各有個小莊子,墻靠墻,算是通家之好。兩家墻壁間僅隔著條小巷,巷子里栽了一排桃花樹,每至春日,桃花紛紛揚(yáng)揚(yáng)灑入兩家。 姬昭的娘親,殷鶯自小淘氣,踩著太湖石趴在墻頭看滿樹桃花,聽到隔壁姬家有人哭。她好奇地看過去,是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少年,她就問他為什么哭,他說他見到這樣絢爛的桃花,想起自己早故的亡妻。殷鶯是殷家唯一的一個女孩,殷老太爺?shù)睦蟻砼?,家里侄子都比她大,全家人就寵這么一個女孩。 她很有些天真,正是滿腔少女心思的年紀(jì),平常也曾偷偷看話本子。 她覺得姬家郎君生得好,這樣懷念亡妻,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家里人不答應(yīng),她還是嫁給姬慕之做了繼室。 初時相處得極好,姬慕之相貌風(fēng)流,才華橫溢,與殷鶯一同賞春賞秋,留下無數(shù)詩詞佳作,無論是揚(yáng)州還是金陵,都堪稱最令人欽羨的神仙眷侶。兩人這樣要好,很快,殷鶯便懷有身孕,沒有心力照顧姬慕之原配留下的三歲孩子姬重錦,這時姬重錦的小姨,原配的庶妹,自愿進(jìn)府幫jiejie照顧孩子。 殷鶯非常感激,還想著要給這位小姨找門好親事。 哪料殷鶯懷孕才五個月時,小姨照顧孩子,照顧著照顧著,就照顧到姬慕之床上去了。 放作旁人家,這事只能咬碎了牙齒往肚里吞,還要安排納妾等事。 殷鶯是常人嗎?她是殷家三代里唯一一個女孩子,她抱著五個月的肚子,立馬要求回?fù)P州娘家,堅(jiān)決要與姬慕之和離。殷家老太爺千萬個支持,甚至帶著一家小子趕到金陵,將姬慕之一通揍,殷鶯的嫂子與侄媳婦們,也沒少將那小姨一頓撓。 姬家卻死活不愿放人,不愿和離,鬧到后來就連宮里都知道了。當(dāng)時仁宗皇帝還親自將兩家老太爺叫進(jìn)宮調(diào)解,兩邊都不愿讓步,他便決定先叫殷鶯生下孩子再說,殷家老太爺心疼女兒,一家子就在金陵陪著待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