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書迷正在閱讀: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反派魔尊、薏性闌珊(NPH)、窺心[無限]、男配霸總不想做攻了、從農(nóng)為商、末世之我不想重生、重生后發(fā)現(xiàn)暴君的白月光是我、今天也要殺了他(又名:老婆總想弄死我)、萬人迷主角他總想撩助攻、我,還能搶救一下嗎[穿書]
他細細看了一遍,卻沒看到什么有用的東西,都是并未聽說過道一宗之類。 他又將這疊書信放了,又去拆第三疊,他第一拆的便是魏王的。 展開信件,魏王的字跡洋洋灑灑,足足寫了三頁紙,只見抬頭上書: “吾異父異母之兄,勻敬啟: 既知兄對愚弟家史甚感興趣,愚弟遂翻爛家書族譜,希能尋得只言片語,聊足兄之趣味……” 凌危云迅速翻過前面幾乎占了大半頁紙的廢話,一直看到仙京兩個字,才放慢速度。 “兄之所言不錯,魏縣——也就是仙京,曾經(jīng)的確有過道一宗這個門派?!?/br> 第91章 這個“妖魔”,究竟指的是什么? 凌危云心口一跳,凝目細看下去。 易修當年追隨太祖起事,后以異姓封王,榮寵無極,但是盛衰榮辱之間,同樣變化難料,易修大約早早料到了百年身后事,為保他這一脈不絕衰,曾向太祖求過一道御令,這便是后來的,無論后世子孫,是誰在位,無論易家犯有多大的罪過,都不能對易家趕盡殺絕,至少需留下一脈的敕令。 然而世人都只知曉這道御令,卻不知道,求得免死金牌的易修,作為交換,同樣答應了太祖的一項要求。 魏王在信中道:“先祖所遺一玉牌,上刻繁復符文,起先愚弟并不知曉上面內(nèi)容為何,這番特特翻找出來,仔細???,才知符文所含之意。” 那玉牌上面只刻著一句話:“后世吾之子孫者,務(wù)須留居仙京,墳道一宗之靈xue,鎮(zhèn)不世出之妖魔,勿使其卷土重來——易修。” 凌危云反復地看著那一句話,目光凝肅,神色漸冷,尤其是最后落款那兩個字,凌危云來回審視,似要將這個名字給戳出一個洞來。 易修…… 墳埋道一宗的靈xue,易修他竟然敢!? 作為天下第一的修仙宗門,到凌危云入師門時,道一宗立宗已有數(shù)百年。道一宗所在的山府,原本是一座缺靈少智的枯山,因為道一宗在此地立宗,漸漸匯聚了眾多修者,山靈養(yǎng)人,同樣的,修者本身就帶著靈氣,聚居在一起,日積月累之下,也會引來天地靈氣。道一宗立宗數(shù)百年,仙氣涌聚如云,繚繞整座山上,甚至輻射到周邊市鎮(zhèn),使其受到仙氣福澤的滋養(yǎng),成了遠近聞名的仙鄉(xiāng)所在,這座山也成了一座靈山福地,生出了自己的靈xue靈脈。 此山由道一宗所養(yǎng)起來,兩者榮辱相連,只要這山內(nèi)靈xue還在,靈脈就不會斷,靈氣也不會絕,道一宗即便遇到再大的禍事,也能東山再起——除非靈xue被毀。 而易修舉家遷徙,定居仙京,不惜豁出世代血親之力,也要墳埋道一宗之靈xue,徹底阻絕靈氣生養(yǎng)的可能。 聯(lián)想到百年前易修莫名出現(xiàn)在仙京,又從那時起開始追隨本朝太祖,而后前朝滅亡,道一宗也不復存在,一條條捋下來,怎么也不可能只是湊巧。 還有這一塊易修親自留下來的玉牌…… 凌危云眼中愈發(fā)沉暗不定,胸中氣血翻騰。 道一宗的覆滅,八成和易修脫不了關(guān)系了。 凌危云手指夾著信紙,指骨微微地泛白,他心中怒恨滔天,但尚且沒有喪失理智,有一點,凌危云還不大能想得通。 墳埋靈xue并非易事,就算要墳埋靈xue,也必須先讓道一宗元氣大傷,連反抗都不能,才能順利進入到道一宗的禁地,找到靈xue,布下陣法。 而以易修的實力水平,即便是在巔峰期,也只不過是比同齡修士好一些,比起道一宗上下整個宗門,卻實在算不得什么,后來又被師尊廢了一身修為,貶了出去,就算后來有什么奇遇,讓他重回巔峰,也不可能與整個道一宗相抗衡……那他,究竟是怎么滅了道一宗的? 凌危云腦中某根神經(jīng)突地一跳,想到了那一句:“鎮(zhèn)不世出之妖魔。” 這個“妖魔”,究竟指的是什么? 魏王看起來和他有著同樣的疑問,在信中追問道:“這什么玩意兒,什么墳,什么鎮(zhèn)的……祖上定居在魏縣,其實是為了鎮(zhèn)壓道一宗和妖魔嗎,可我怎么一點都不知道???” “林兄你要找的道一宗到底是什么?” “這妖s魔,指的又是什么?” …… ………… 凌危云匆匆看完信的后半段,沒再找到什么有意義的信息,他重新封好書信,放進自己帶來的箱篋中,神色凝重。 往后幾日,凌危云都呆在藏書樓,埋頭翻書,試圖找到關(guān)于道一宗一絲半點的記錄,如此,倒將旁的事給撂在一邊,顧不上了。 這日凌危云又是一大早去了藏書樓,這回他沒再一門心思要找道一宗,而是把目標放到了魏縣上面。 發(fā)生于本地上的事情,總會以各種形式見諸筆端,就算焚書,施加種種避諱,道一宗作為立宗數(shù)百年的大宗,不可能真的被焚個干干凈凈,一點痕跡都不留。 縣志中詳述了本地發(fā)生的大事,出了哪些名人,一年便是厚厚的一本,隔上一定的年限,再由朝廷向各地征收,分門別類放入書庫中,以作留存,就算改朝換代,史書被焚被改,縣志卻很少會被殃及,往往能歷經(jīng)不同朝代,長久保存下去。 凌危云要找的,就是百年前的魏縣縣志。 然而令凌危云失望的是,魏縣的縣志,到百年以前,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