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書迷正在閱讀:學(xué)長[重生]、又跟拯救的男配HE了[快穿]、我追的人后來都成了我的備胎[快穿]、下鄉(xiāng)綜藝后我開始洗白、與老板一起穿成癡男怨侶、協(xié)議戀愛后我跑不掉了、獨(dú)立游戲30330、現(xiàn)代明星圖鑒、我老弱病殘但是攻[快穿]、孔敘和她的八個男人
兩人就這么坐著聊些天南地北的話題,當(dāng)然大多數(shù)都是姚彥在問,趙珩良回答。 趙婆子和趙老頭坐在堂屋門口,聽著院門那兩個人的話語。 “大郎還死不承認(rèn)自己對人家有心?!?/br> 趙婆子輕哼一聲。 趙老頭笑了笑,“男人嘛,都是這樣,當(dāng)初我對你也有心,可皮子薄,不敢上前和你說話,還是后來聽說你快議親了,我是難受得晚上無法入眠,第二天一早就求著娘去你家提親。” 說起年輕時候的事兒,趙婆子不禁露出懷念的神色,“老了,轉(zhuǎn)眼咱們都成親二十多年了?!?/br> “是啊?!?/br> 趙老頭也微微一嘆。 六月初正是杏子成熟的好時候,趙家院子左邊有一棵杏子樹,據(jù)趙婆子說,這杏樹是趙珩良出生那年,趙爺爺找來種下的。 這棵杏子樹上結(jié)滿了杏子,一簇簇果實(shí)看著就讓人流口水,趙珩良個子高,根本不用費(fèi)多大力氣,便用竹鉤子將掛滿杏子的杏枝勾了過來。 “你小心點(diǎn)兒?!?/br> 姚彥舉著個大籃子,趙珩良用另一手快速摘下金黃的杏子丟在那籃子里,因?yàn)槭翘烊婚L成沒有打農(nóng)藥,所以很多杏子都“破”了點(diǎn)皮,露出了一點(diǎn)點(diǎn)經(jīng)過風(fēng)霜的果rou,這種杏子的味道更好,也更甜。 就那么一棵杏樹,居然摘滿了四個大籃子,趙婆子夫婦看著就高興。 “你舅舅最愛吃杏,你腿腳快,拿一大籃子過去,”趙婆子對洗手的趙珩良說道。 “彥兒也跟著去吧,”趙婆子對姚彥笑道,“今兒天不熱,正好出去走走?!?/br> “好?!币┛戳搜蹧]有反駁的趙珩良,點(diǎn)頭。 自從那天晚上兩人在院門口說了許久的話后,趙珩良對他的防備少了許多,兩人雖說甚少同進(jìn)同出,可他們的關(guān)系卻緩和了不少。 趙婆子娘家就在隔壁村,姓于。 走大路需要一個時辰,可走山路就只需要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 即使今兒天不熱,可走山林還是要涼快一些,再者姚彥也喜歡親近大自然。 兩個村離得近,自然婚嫁的也多,所以即便是條山路,也已經(jīng)成型,十分好走。 說是提杏子給于大舅,可也不能真的只給杏子,趙婆子還準(zhǔn)備了一條臘rou以及自己腌制的咸菜,都被趙珩良背在背簍里,那裝著杏子的籃子則是放在最上面,杏子上還蓋了點(diǎn)芭蕉葉。 趙珩良走在后面,姚彥走在前面,一路上也沒遇見人,倒是見了許多小鳥,微涼的風(fēng)配著時不時的鳥鳴聲,以及風(fēng)吹樹葉發(fā)出的沙沙聲,讓姚彥愉悅地瞇起雙眼。 “前面有條小溪,可以坐下歇歇。” 剛聽見水流聲的姚彥還沒說話,便聽見趙珩良說道。 “好。” 他回頭看了眼趙珩良。 趙珩良扭過頭去看旁邊的樹。 “你會打獵嗎?” “自然會的,”趙珩良點(diǎn)頭,他打小就愛往山里鉆,小時候沒少被趙老頭收拾,直到后面跟著師傅學(xué)了拳腳功夫后,趙老頭才放心了些。 “那等得空了,我們一起去后山打獵吧,”此時的姚彥已經(jīng)與趙珩良并肩而行了,發(fā)覺了這一點(diǎn)的趙珩良心情不錯。 “行?!?/br> 翻過小山頭,跟著就一直是下坡路,這段路比起之前的路來說就有些不好走了,許是因?yàn)檫@里的柴火多,趙大舅村的人來砍柴火時為了方便,直接拉下去的,所以原本還有些凹凸的路變得平滑。 這若是平底那自然是好的,可偏偏這是下坡路,要是沒踩穩(wěn),狼狽地滑下去也不是少見的事兒。 因此趙珩良正擔(dān)心姚彥會不會摔跤時,姚彥伸出手看著他。 趙珩良看了眼那白白嫩嫩的手,摸了摸腦袋后,“你等我一會兒?!?/br> 說著他便動作靈活的跑到旁邊的林子里,沒多久便躥出來了,只不過手里多了一根手腕大小的棍子。 看著對方將棍子一頭遞到自己這邊時,姚彥嘴角一抽,抬眼看向?qū)Ψ?,“寧愿用棍子,也不愿意用手??/br> 誰知聽了這話的趙珩良面色紅紅的,卻也沒說話,只是將棍子又往他這邊遞了遞。 姚彥也反應(yīng)過來那話有些怪異,于是也不再別扭,乖乖的伸出手抓住了棍子。 就這么走了一炷香左右,他們總算是出了林子,村里的面貌也盡收眼底。 比起趙家所在的村里來說,這個村子的生活條件似乎要好一些,光是青磚瓦房,姚彥便瞧見好幾家。 “那就是我大舅家,”收好棍子的趙珩良指著村子中間的青磚瓦房道。 于大舅是個老童生,現(xiàn)在在村里做夫子,也不是不想考秀才,可成親后孩子都出生了,他還是沒考上,索性就不考了,將希望寄托在三個兒子身上,誰知三個兒子一個愛武,一個愛商,另一個天資愚笨根本不是念書的料。 原本還想著趙珩良能走科舉之路,可趙家的條件不怎么好,再者趙珩良又是個好動的,根本念不好書,沒希望的于大舅只能將趙珩良和自己的大兒子于成武送到回鄉(xiāng)的武將那里拜師學(xué)藝。 可學(xué)成之后,于成武做了捕快,趙珩良成了鏢師。 為此于大舅雖不滿意,可也覺得這是命了。 姚彥他們到于家的時候,家中只有于成武的妻子和兩個四五歲的孩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