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書迷正在閱讀:鬼妻、相信幸福系統(tǒng)、竹馬前男友成了頂流、貽情(np)、小作精拿了團寵劇本后、從哥布林的角鬥場開始 繁體版(正太、蘿莉、人妻、母子、父女)、入戲(1V1故事集)、美人墜、匪石獻玉、士庶(1v1)
“好字!”忽聽得一聲贊。唐無衣和聞韜循聲而視,異口同聲道,“葉少閣主!” 之前見過的天機閣葉少閣主此刻也正在觀書畫,他為人狷介,看到兩人也只是淡淡拱手。 只見這第三幅一手行云流水的草書,完全可以冒充哪個才子所書,萬想不到出自樂伎之手。 “這才勉強入眼。”葉少閣主道,一面將自己的時花投到這一幅的花籃中,便提前告退。聞韜低頭一看,果然也是這一籃目前花最多,已有數(shù)十朵。 “竟是一首七律?!碧茻o衣驚訝道。大周以詩為尊,其中七律更是詩中魁首。這娘子竟敢以一首七律參賽,可見其才情了得。聞韜于是細細看起這首七律。 第34章 2.5西坊 只見此詩全文如下: 萬縷晨霞染碧空,千重煙樹嫩臨風。山懷倩影春情暖,水映紅妝兩相融。 燕語鶯啼催曉夢,雞鳴蝶舞繞花叢。檐前屋后芳香溢,滿目桃溪入院中。 “你覺得如何?”唐無衣問道。 “對樂坊女子而言,已經(jīng)頗為不易。對仗工整,辭藻凝練,也很扣題眼?!甭勴w評道。 “韜韜,你這四平八穩(wěn)的,活像個閱卷的老先生?!碧茻o衣道,“我覺得就很好了,就是世家才子們謅詩也挺費勁的。這娘子已是大才。依我看,樂坊中能寫出此等律詩的,大概也只有以詩才著稱的東坊花魁翠筠娘子了?!?/br> “江南人杰地靈,可見一斑。不過,此次是東坊的主場,怕是要一爭花魁狀元的?!甭勴w分析道,忽而問道,“這花魁制舉的文舉一項,是一直都有的嗎?” “何來此問?” “歌舞樂伎比試文才本就有些突兀。而江南一向文脈豐沛,我猜,是東坊加的項目。” “哈哈,紫微仙君,果然萬事一眼勘破。不過,你只猜對了一半,這文舉確實是東坊加的比試項目,只不過不是今年加的,而是四年前加的?!碧茻o衣道。 “哦?愿聞其詳?!?/br> “四年前,東坊出了個驚才絕艷的花魁娘子蝶舞。一曲蝶飛花舞名動一時,偏偏她還能出口成章。無論五絕還是七律,無論如何出題,如何限韻,多則一柱香,少則立筆成詩。當時的花魁制舉,正好也是東坊的主場,為了展示蝶舞娘子的詩才,這才加了文舉這一項。后來各地云裳坊紛紛效仿,現(xiàn)下云裳坊的歌舞伎都要學一學詩詞的?!碧茻o衣嘆道,“此后,再也沒有像蝶舞娘子這樣的詩才了?!?/br> “那蝶舞娘子現(xiàn)在何處?” “香消玉殞,紅顏薄命啊?!碧茻o衣嘆道。 聞韜不忍問及詳情,便去看那第四幅。算一算,應該是僅剩的西坊花魁娘子所作。 這是一首《清平樂》的小詞,聞韜見寫詞人用的是端端正正的顏體正楷,筆力似有不濟。 “喲,難為這個娘子了?!碧茻o衣一看道,“一般顏體為入門所臨摹,這個娘子大概沒學幾年。也是,西坊遠在益州,雖是繁華之地,樂坊女子多有來自附近鄉(xiāng)野,難為她們了?!?/br> “慢著,”聞韜忽然道,“這首《清平樂》寫得極好?!?/br> “哦?”唐無衣本來都不打算仔細看了,現(xiàn)下聽聞韜一說才端詳起來,只見那稍顯稚嫩的筆觸端端正正地寫著: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春花緩歸路,一霎柳絮飛舞。嬌癡不怕人猜,合衣倒睡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妙人呀,哈哈?!碧茻o衣贊道,“嬌癡不怕人猜,合衣倒睡人懷。是個至情至性之人。”確實,詞中妙齡女子與情郎攜手看春花,和衣倒睡,旁若無人而極為大膽,最后分別又懶怠梳妝,實是個妙人。 聞韜道:“寥寥數(shù)個字,倒像是一出完整的戲,起承轉(zhuǎn)合皆有?!?/br> “韜韜,你真是一算一個準。我之前才聽說,這次西坊送來的花魁擅長的就是歌舞戲,想來就是這個娘子了?!?/br> “若以文才論,這首《清平樂》當屬第一?!甭勴w說著把時花放進了最后一個花籃。唐無衣也附和。兩人正說著,綴錦樓中的大批賓客涌了出來,大概是樓內(nèi)的宴飲告一段落,賓客們來擲花枚舉了。 唐無衣給了聞韜一個眼色,兩人在大批賓客到達之前溜到了旁邊的一方回廊,正好可以看到這邊擲花的勝景又不會太喧鬧。 唐無衣背靠著朱色的回廊,擺了個舒服的姿勢道:“此良辰美景,真是人間樂事。” 聞韜也嘴角彎彎,他還不時關注著那邊擲花的情景,問道:“唐岳,你猜最后哪個花魁娘子會在文舉中奪魁?” “還不是要看誰的后臺硬了。像我們這樣公允評選的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無論是富商還是權貴,都要成百上千朵花地砸的?!?/br> 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已經(jīng)傳來報花人的聲音:“京都靈寶閣閣主,贈第一幅牡丹穿蝶時花一百朵?!?/br> “益州黃公子,蓬萊閣譚少閣主,各贈第四幅《清平樂》時花二百朵?!?/br> “揚州府陸少尹,贈第三幅七律時花五百朵?!?/br> …… “嘖嘖嘖,這才是揮金如土?!碧茻o衣道。 “唉,好像南坊素馨娘子的花不多。”聞韜支著耳朵聽著,他數(shù)算極好,已經(jīng)能大致推斷出各個娘子所得時花數(shù)量。 “嗯,刺繡女工畢竟不登大雅,非書畫正統(tǒng)?!碧茻o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