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書迷正在閱讀: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紅、才會相思(骨科1v1、sc、he)、向陽、紫霧彌漫、跟蹤罪犯
經(jīng)過多年的收集整理,蕓閣先生對古代青銅器及其銘文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證,寫出《考古圖》十卷。此書收錄了當年秘閣、太常內(nèi)藏等宮廷和民間幾十家收藏的青銅器、石器、玉器共238件,其中的青銅器價值最高,是古代青銅器中的精華所在。因而,《考古圖》就成了中國最早的古代器物、銘文著錄與研究的專著。呂大臨不僅是宋代金石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也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古文字學奠定了基礎(chǔ)。要說考古學在中國之得名,即與此書的名稱有直接關(guān)系。 這位學究先生是個認死理的人,他既以古禮為研究對象,于是在生活中也以此為準繩。他在《克己銘》中提出:大人存誠,心見帝則。將一個誠字看作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一心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于是在現(xiàn)實中,他保持著以誠待人、直言不諱的風格。 呂大臨的朋友富弼,曾在仁宗慶歷年間追隨范仲淹從事過新政改革,最終官位做到了宰相。不過,在屢經(jīng)宦海起伏之下,富弼不免心灰意冷,便信奉起佛陀,借以逃避現(xiàn)實。他獲悉此事后,便寫信給這位友人:自古擔大任者,皆以圣賢之道教化百姓,既成就自己又貢獻天下,豈能以官爵之進退、體力之盛衰而放棄責任?如今大道未明,世人昧于佛門與道家,輕視禮義。而今國家提倡儒教,革除陋俗,正要仰仗您的力量。若您精力轉(zhuǎn)移,惟奉佛以求長生,此乃山谷避世之人獨善其身的做法,豈不辜負了天下人的厚望?呂大臨直言不諱,誠懇地提出了批評和規(guī)勸。富弼讀罷來信,深受感動,遂回信表示感謝。由此可見,呂大臨遵循關(guān)學學貴致用的傳統(tǒng),關(guān)注關(guān)心朝廷命運。 當時,選官與考績制度也存在不少的積弊,以至于任人唯親、埋沒人才。這本是從來便難以革除的官場頑疾,他從做高官的二哥那里肯定也聽到不少,可認真的他不愿袖手旁觀,為此專門著文論說,主張改革用人制度,呼吁選賢任能。 元祐年間,隨著呂大臨聲望的遠播,朝廷大概也考慮到其兄呂大防在朝主政的緣故,于是破格先后授予他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的官職,也就是賦予太學教官與??闭韴D書典籍的職責。不久,又有朝臣向哲宗天子推薦其品學出眾,堪當大任。遺憾的是,他還沒趕上重用便因病辭世,終年才48歲。一塊美玉,就此埋沒。 聚碑為林 今天的西安碑林,以收藏最豐富的古代碑石而名動天下。當海內(nèi)外游人涌進這座古典文化藝術(shù)寶庫時,大概多數(shù)人并不清楚它的由來及其與藍田呂氏的關(guān)系。其實,碑林的最早創(chuàng)建者正是呂大忠其人。 呂氏兄弟中的大哥呂大忠(字進伯),是在元祐元年(1086)任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期間想到立碑林的事。當時,他目睹到歷代碑刻日遭損毀的情形,不能不深感痛心,為了搶救這些古物,他遂利用職務(wù)之便,出面將搜集到的大批關(guān)中碑石移至永興軍城(今陜西西安市)府學之內(nèi),其中包括《石臺孝經(jīng)》與《開成石經(jīng)》等幾組大型碑石,以及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名家書寫的碑刻,由此而誕生了日后的碑林。 旁的不提,單說《石臺孝經(jīng)》和《開成石經(jīng)》,前者被業(yè)內(nèi)人士稱為碑林中的第一名碑,乃是天寶年間唐玄宗親自作序、注解并書寫,唐肅宗題寫碑額的御制石碑,通碑由四塊黑色細石合成,碑下有三層石階,故稱《石臺孝經(jīng)》。千余年后的今天,仍能觀賞到工整的書法和清新秀美的字體,并從中體會到唐明皇以孝治天下的用意?!堕_成石經(jīng)》則是唐文宗太和四年(830)下詔,由艾居晦、陳玠等人用楷書分寫,前后耗費七年時光,至開成二年(837)才完成的一部石經(jīng),后人又稱唐石經(jīng)。該組碑石包括《周易》等12種經(jīng)書,由114塊碑石組成,每石兩面刻字,共刻有650252個文字,是研究中國經(jīng)學史的重要資料。僅是保存下這兩種碑刻,就足以令呂大忠名垂青史。 若再觀呂大忠的從政為人,也有值得稱道之處。他于仁宗皇祐年間進士及第,入仕后先后做過華陰(今陜西華陰)縣尉、晉城(今山西晉城市)知縣、河北轉(zhuǎn)運判官、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及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莸鹊胤焦?,官銜至寶文閣直學士。在任期間,多有善政,深得下屬和百姓的信服。 呂大忠為人耿直厚樸,將所學的關(guān)學精神貫徹到自己的言行之中,至死而不悔,因此博得士林中許多人的贊嘆。程頤即稱許道:呂進伯可愛,老而好學,理會直是到底。有件事頗能反映其忠厚長者的風范:他在任秦州(今甘肅天水市)知州時,本州的判官是科舉狀元出身的馬涓。馬判官自我感覺太好,常擺出狀元的身段。呂大忠是過來人,清楚此人涉世不深,不懂門道,便善意地勸說這位下屬:狀元頭銜,只是科舉及第時的稱呼,做了判官再用此名就不妥了,現(xiàn)今的科舉學問其實沒多大實際用處,還是要注意修身務(wù)實為上。經(jīng)他開導指點,馬涓才懂得了勤政、為人之道,日后才有了更大的發(fā)展。 晚年時呂大忠因與當政者不和,屢遭貶責,最終染病身亡。呂大忠死后歸葬故鄉(xiāng)藍田,算是葉落歸根。 《呂氏鄉(xiāng)約》 呂大鈞,字和叔,在呂家兄弟中排行第三。他從小膽識過人,青年時代曾追隨張載學習,讀書明理,成為文才兼具之士。仁宗嘉祐年間,他順利摘取進士桂冠,入仕后先在關(guān)中及西北地方衙門供職。其父奉調(diào)四川做官,他是孝子,考慮到老人家年邁不宜遠行,曾主動請求代父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