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然而,事實卻是,在1913年4月13日國民黨上海交通部舉行的宋教仁追悼大會上,于右任發(fā)表了如下演說: 今日追悼宋鈍初,實在是追悼民國全體。鈍初為(民)國偉人,故暗殺鈍初略為暗殺民國全體。諸君要看燬宋酬勛位五字,可見殺死宋鈍初的,就是給人勛位的這個人。這人既不惜用其暗殺手段以反對共和,破壞民國,為我們?nèi)f難容忍。[89] 有權(quán)力授人勛位的是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而非國民黨,可見于右任實際上是將暗殺主謀指向袁世凱。不僅如此,宋教仁出殯時,于右任還用sao心的化名寫了如下一副挽聯(lián): 我不為私交哭,我不為《民立報》與國民黨哭,我為中華民國前途哭;君豈與武賊仇,君豈與應(yīng)桂馨及洪述祖仇,君與專制魔王余孽仇。[90] 這難道不是依然將暗殺主謀指向最高當局嗎?于右任沒有明確點出袁世凱或趙秉鈞的名字,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或許有某種程度的不敢直筆而怕人戮的擔憂,眼前發(fā)生的宋教仁被刺案不就是直筆而遭人戮的活生生例子嗎?但這個人,顯然不是革命黨自己,而是政府當局。可見,于右任實際上是在借老友之死控訴袁世凱的獨裁專制統(tǒng)治,這才是直筆人戮的準確內(nèi)涵。同樣,如果有人明知暗殺主謀來自政府,卻曲筆諱言,不予揭露,那就應(yīng)該遭受天誅。這實際上又是于右任借老友之死詛咒那些獨裁政府的支持者。 宋教仁被刺后,包括于右任在內(nèi)的國民黨人很快就將矛頭指向袁世凱、趙秉鈞,雖然諸多證據(jù)表明,袁、趙并沒有主謀刺宋,但無論如何無法由此推導(dǎo)出宋教仁為其革命同志殺害的結(jié)論,沒有任何一條可靠證據(jù)支持這一結(jié)論。事實上,暗殺宋教仁的主謀依然來自政府,就是內(nèi)務(wù)部秘書洪述祖,是洪述祖擅自唆使應(yīng)夔丞刺殺了宋教仁,這是有大量確實可靠的證據(jù)支持的。袁、趙雖然并非刺宋主謀,但如本書前所論述,他們與洪、應(yīng)有著復(fù)雜關(guān)系。刺宋案發(fā)生后,袁為了避免案情沖擊其競選正式大總統(tǒng),不僅放走了洪,而且阻止趙出庭應(yīng)訊,這就使袁、趙百余年來一直難以擺脫嫌疑。 * * * [1]《北京電報》,《民立報》1913年3月24日,第3頁。 [2]微中:《獨惜乎苦了遯初》,《亞細亞日報》1913年3月22日,第1頁。 [3]《西報對于宋教仁被刺之推測》,《神州日報》1913年3月27日,第4頁。 [4]《應(yīng)桂馨家屋之搜查》,《民立報》1913年3月26日,第10頁。 [5]《一塌糊涂之刺宋案兇手密訊中之種種消息》,《亞細亞日報》1913年3月29日,第2頁。 [6]《漁父案志兇器之鑒定》,《新紀元報》1913年3月30日,第2頁。 [7]《關(guān)于宋教仁被刺案之種種》,《大公報》1913年3月30日,第4頁。 [8]《一塌糊涂之刺宋案應(yīng)夔丞與洪述祖之關(guān)系》,《亞細亞日報》1913年3月29日,第2頁。 [9]《漁父案志洪述祖與應(yīng)夔丞之關(guān)系》,《新紀元報》1913年3月30日,第2頁。 [10]無妄:《閑評二》,《大公報》1913年4月2日,第2張第1頁;《關(guān)于宋教仁被刺案之種種》,《大公報》1913年3月30日,第4頁。 [11]夢幻:《閑評二》,《大公報》1913年4月3日,第2張第1頁。 [12]《詳志洪述祖之歷史》,《順天時報》1913年4月2日,第1頁。 [13]《西字報大造謠言》,《民立報》1913年4月4日,第9頁。 [14]《關(guān)于宋案之種種要聞陳英士之坦然》,《大中華民國日報》1913年4月3日,第2頁。 [15]《國民黨哀悼宋教仁大會之情形》,《順天時報》1913年3月31日,第2頁。 [16]《上海程都督應(yīng)民政長來電》(4月26日),1913年油印件,北京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藏,第174函。 [17]《京師高等審判廳刑事判決》(七年控字第二二四號,1918年12月2日),王建中:《洪憲慘史》,第86頁。 [18]《西字報大造謠言》,《民立報》1913年4月4日,第9頁。 [19]《滬軍都督府各部職員表》,《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第307309頁。 [20]《第一件 張紹曾寄應(yīng)夔丞信兩紙信封一個》(1912年9月17日),《前農(nóng)林總長宋教仁被刺案內(nèi)應(yīng)夔丞家搜獲函電文件檢查報告》,第7頁。 [21]《滬軍都督撤銷記》,《神州日報》1912年7月31日,第5頁。 [22]《駐守高等檢察廳司法警察巡官報告審理情形》(1918年11月8日),北京市檔案館,北平市警察局全宗,檔號J18101701771。 [23]張人杰:《黃陳與政府》,《民權(quán)報》1913年4月16日,第6頁。 [24]《宋案聲中之大激戰(zhàn)輿論界之大激昂》,《大自由報》1913年4月29日,第3頁。 [25]吳相湘:《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qū)》,第267268頁。 [26]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第1卷,第413414頁。 [27]思公:《晚清盡頭是民國》,第178頁。 [28]張華騰:《中國1913;民初的政治紛爭與政治轉(zhuǎn)型》,第91頁。 [29]張耀杰:《誰謀殺了宋教仁:政壇懸案背后的黨派之爭》,第309310頁;金滿樓:《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第85、2252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