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jié)
雖然王姬鋪墊了許多,但項羽對王姬的情意可以是幫助,也可能轉(zhuǎn)變?yōu)槭`,他們也擔心分封藩王后不好脫身啊,所以這樣不引人忌憚的功勞嘛,越多越好。 自從知曉北邊有他們二十萬大軍后,彭越的心已經(jīng)飛過去了。 周寧知道他遺憾什么,笑了笑道:“他或許動過這個心思,但是不敢。” 想要以她來威脅項羽,不說擄她的難度,一萬五千人對兩萬人,他的兵量優(yōu)勢不大;而且他營下還有許多她的人,擄她師出無名,必定軍心士氣不穩(wěn)不高;再其次,這一路來,他的人手隱在后頭,而她的兵馬沖鋒陷陣,論質(zhì),他更是不占優(yōu)勢。 他現(xiàn)在最缺時間,而她顯然不是他一時半會就能攻下控制的,只要陷入相持,項羽那方趕來,他便十死無生。 就算他撞了大運,順利挾持了她,可如此行為便是和項羽徹底撕破臉,他的勢力不如項羽,到時名聲也壞得干凈,為了偷生攻打妻妹,哪個諸侯敢信他容他,即便勉強逃過這一劫,往后也只能是東躲西藏。 而他若能以她成功威脅項羽,那代表項羽對她的重視情意到了一定程度,他傷了她,以項羽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個性,怕是挖地三尺也要活剝了他。 想想劉季如今處境也真是艱難啊,沒有項伯、沒有張良,又不能動她,他該怎么辦呢? 劉季的緊迫感沒有錯,算時間,這會,曹無傷應(yīng)該已經(jīng)向項羽投降進言了,而沒有項伯的懵懂內(nèi)jian之舉,按項羽“飽食待旦”的原計劃進行,那么明日劉季必危。 不過,她總覺得劉季不會那么容易認命。 彭越一碗飲盡姜茶,抹嘴道:“可惜了?!?/br> 周寧輕輕淺淺的勾起一抹淡笑,確實可惜了,但她這些日子也不是做無用功的,劉季此番便是不死,也要脫層皮,往后,更是要活在憂懼恐慌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說來奇怪,她好奇劉季最后會如何脫困,卻一點也不懷疑劉季能夠脫困。 畢竟歷史上的劉季能成功脫困,其實計謀算不得多高明,更大的問題在于項羽自己。 他不能及時的反應(yīng)過來,他和劉季已經(jīng)不是滅秦的戰(zhàn)友盟軍,共同的敵人消失后,他們才是彼此的對手,又有些不合時宜的婦人之仁,竟然因為過往的情誼就輕易信了他放過他。 除此之外,野心不夠,大局觀也不成熟,郡縣制明顯要優(yōu)于分封制,可他明明想要一言九鼎,卻又不居咸陽,而居楚地彭城,他是真正從頭到尾都想著堅持分封制,而不是如劉季那般想著“家天下”。 性格上也有很多毛病,任人唯親,不能任賢納諫,像小孩一樣將愛憎擺在臉上,人人都能看出他對她的情意,又都知道可以拿她威脅他,又像小孩般驕縱任性,受不得委屈。 越想,周寧越覺得奇怪,這么一個人,這么一個處處都是毛病的人,她居然給了他用上錦囊的機會。 周寧垂眸,看著湯碗中印出的自己,一如往日的風輕云淡、淡漠平和,像是靜謐月色下最深的枯井,風吹無波、雁過無痕,然而…… 周寧看到湯碗中的自己無聲的勾唇笑了起來,到底是有什么不一樣了,所以今夜她沒有留下劉季。 第128章 訴請 說不清劉季是出于輕視周寧, 還是過于信任周寧,亦或是因為從前經(jīng)常過來議事而習慣了, 所以一時沒有意識到兩人身份立場的變化,所以才敢只帶兩個人便到周軍營地尋她。 最奇妙的是這僅有的兩人還與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她若是起了心思,他今夜可離不了周營。 誠然,困住劉季太長時間,蕭何等人會起疑,到時候動靜鬧大了,雙方都討不了好, 然而她知道, 不需要困住劉季多久, 只要一晚就夠了,而且她還有呂家兄弟可以幫她暫時穩(wěn)住劉季麾下眾臣,拖延時間。 可是她卻放走了他,這不符合她的行事作風。 周寧笑了笑,一雙瀲滟水眸卻是清冷無溫,即便有了些不同,她做的決定、定的目標卻是不會妥協(xié)改變的, 她不會為了誰而委屈自己。 彭越等人嘴上說著可惜劉季沒來攻打他們, 實際上也沒多往心里去, 幾人神色輕松的隨意笑談著,猜測劉季要如何才能保命,畢竟王姬放權(quán)后劉季做了那么多好事呢。 他們說笑得熱鬧,他們歇了兩個月, 正嫌日子寡淡, 現(xiàn)在純粹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的架勢。 等夜深了, 這邊彭越等人說完話也散了,各自安寢,然而劉季今夜卻是注定不能好眠的。 月上中天,劉季帶著一百余人騎馬從灞上出發(fā)疾速往鴻門而去。 周寧得到消息,于黑暗中無聲笑了笑,便闔上眼睛入睡。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人的性格缺陷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彌補修正的,尤其是驕傲的人,他們太自傲,所以根本不相信自己有缺漏。 就如項梁定陶之戰(zhàn),歷史上的宋義勸了,她這個歷史的異數(shù)也勸了,可項梁就是充耳不聞、固執(zhí)己見,所以最后像是宿命般不可更改的死在了定陶。 而現(xiàn)在項伯不動、張良不動,她也避開了,然后劉季親自下場了,論和項羽的親緣關(guān)系劉季不如項伯,但論唱念做打、伏小做低的功夫,卻是項伯拍馬難及。 一個舍得下面,一個放不下情,這一場明面上瞧著是劉季自投羅網(wǎng)的送死行為,可是她看好劉季,就兩人的性格來說,劉季是把項羽克得死死的,所以劉季此行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灞上離鴻門只有四十里地,快馬加鞭,不消半個時辰便可到達,兩地往返極為方便,但項羽聽到士卒報劉季求見的時候,還是有些發(fā)懵。 “他怎么來了?他居然敢來?!” 因為太過詫異,叫項羽心中的惱怒都消散了幾分,倒生出興趣看他如何狡辯分說了,“讓他進來說話?!?/br> 劉季跟著士卒走進楚軍大營,見士卒們枕戈待旦、磨刀霍霍,心中涌起一股又一股的后怕,萬幸他來了這一趟!不然明日,真要叫人給他收尸了! 項羽一見到劉季,剛要冷笑嘲諷,便見劉季快步上前拉住了自己的雙手,熱淚盈眶,語含深情,“某終于盼到將軍了!” 呃……項羽一時竟不知作何反應(yīng)。 劉季顧自訴衷情,“唉,將軍不知道,某于這關(guān)中有多難。” 項羽不可思議,他還難?他有什么可難的?都生出了野心,敢將自己拒之關(guān)外了! “將軍在北邊一戰(zhàn)將四十萬秦軍精銳打得稀碎,秦朝上下無不膽怯心驚,所以某西征一路幾乎沒廢什么功夫,秦朝守將聽聞將軍的壯舉威名,爭相投降求饒,王姬仁德,言殺降有傷仁義,便下令秋毫無犯,這自然是好的?!?/br> 在項羽面前,劉季萬不敢說周寧半個字不是,而且他這語氣說是訴苦,但字里行間卻是有意無意的吹捧項羽,這是把自己、不,是把周寧西征的功勞都歸到了項羽身上。 項羽聞言,神色果然緩和了些。 劉季接著道:“因為王姬仁德之舉,所以投降的秦將愈多,所以某才能僥幸比將軍先入關(guān)內(nèi),其實都是占了將軍和王姬的便宜,但也有不好?!?/br> 項羽怒而皺眉,他是想說自己不好,還是先生不好? 劉季急忙道:“因為西征一路用兵極少,所以某和王姬收兵也極少,到了關(guān)中,王姬念士卒思鄉(xiāng)思故之情,想著有將軍在外,秦軍不敢妄動,又想將軍不日將至,不必煩憂關(guān)中守備,便又遣散了部分兵馬,所以如今某和王姬手里的兵馬尚不足五萬?!?/br> 劉季說著紅了眼眶,“某癡長將軍二十來歲,不說為將軍分擔北伐的壓力,反倒一路都占著將軍的便宜,某心里慚愧,所以到了關(guān)中也沒臉動用珍寶、享受美人,某將關(guān)中百姓的戶籍登記整理,封存秦朝的倉庫府庫,都是為了等待將軍啊?!?/br> 這是解了他為何一入關(guān)中便不貪財好色的緣由,他和蕭何等人商議了又商議,如今的他萬不能有一點賢明之象,只有赤誠忠心、安分知足才最是安全。 果然,項羽聽此,神色又緩和了兩分,其實劉季有膽子只帶一百多人來尋他說話,他驚訝之余便早已先信了三分。 劉季見此,心中稍微踏實了些,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后背一片冰涼,竟是被冷汗浸濕了。 現(xiàn)在還有最后一條,便是直接惹得項羽暴怒的他派人守關(guān)之事,這也是劉季早就想好說辭的,只是比同周寧說時,更多了幾分脈絡(luò)和前后詳情。 “因為某和王姬手里的兵馬不多,又不知將軍何日將至,所以某才遣將守關(guān),借函谷關(guān)地利之便,防備關(guān)中有什么異常以及盜賊出入?!?/br> 劉季說完,真正是哭了起來,“某真是日日夜夜都盼著將軍至呀?!?/br> 劉季如今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兩鬢也有了些白發(fā),如此比自己年長許多之人在自己面前聲淚俱下、哀哀哭訴,兼之如今疑慮盡去,項羽心中不無動容。 劉季抹了抹眼淚,接著道:“某和將軍合力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某戰(zhàn)河南,某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夠先入關(guān)破秦,和將軍于此時此地、此種情境下見面?!?/br> 這是要與項羽追憶過去的戰(zhàn)友情誼,甚至暗帶兩分心痛埋怨之意,這是看準了項羽已然動容,劉季此人是慣會看菜下碟、隨棍而上的。 果然,項羽慚愧道:“都怪小人挑撥,讓某想岔了?!?/br> 小人?劉季心中暗恨,眼眸一轉(zhuǎn),正想著如何迂回打聽是哪個背叛了他,便聽項羽一五一十的全部倒了出來,“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與我說的,不然,籍何以至此?” 曹無傷!劉季暗暗咬牙,記住了這個名字。 這一趟,劉季和項羽算是冰釋了前嫌,在周寧聽聞劉季順利回到劉軍營地的時候,便知道果真又被他逃過了這一劫。 只是……天光放亮,周寧捧著清水凈面,他最近的劫難遠遠不止這一遭,奪過了這一劫,鴻門宴上還有項莊舞劍呢,沒了項伯,誰替他擋? “王姬要去赴宴嗎?”晨起請脈的望進來問道,雖然王姬的身體康健,但知曉王姬是女子后,他們便總怕哪里沒有照顧周全,叫王姬傷寒生病,所以日日請脈求個心安。 周寧淡聲道:“我就不去了?!?/br> 劉季和項羽最后還是約了這么個鴻門宴,項羽不是光桿司令,昨夜剛下了進攻的軍令,今日就握手言談,如此反復,總得給手下將領(lǐng)一個交代。 而她去了,以她的立場,只能是幫著劉季說話,幫著兩方說和。 周寧笑了笑,項羽雖然糊涂,可范增卻是精明,因項羽不殺劉季,范增甚至同視為子侄的項羽說出了“豎子不足與謀”的話。 “豎子”是蔑稱,言不值得同謀大事,是對人極大的輕蔑了,因為惱怒,范增對項羽尚且如此不客氣,她一個外人,為什么要為了一個劉季而招范增的怨恨呢。 然而周寧沒有想到,即便她沒去,劉季也能借她的勢,解自己的圍,而后將范增對項羽的惱怒牽連到她身上。 第129章 設(shè)局 項羽設(shè)宴相請, 劉季萬不敢怠慢,一大早,便領(lǐng)著昨夜的一百余人急赴鴻門。 項羽或是心懷愧疚, 倒沒有在帳內(nèi)安坐, 反而起身迎到帳外。 項羽不清楚如今時局, 老辣的劉季卻知道自己的性命全在項羽一念之間, 所以有意逢迎奉承,一時間倒是比當初并肩作戰(zhàn)時還要親密幾分。 等劉季帶著蕭何隨項羽入營帳入席,因不滿項羽更改軍令放過劉季而安坐帳內(nèi)的范增見此, 整個臉都拉長了。 劉季對著項羽和范增又追憶了一番戰(zhàn)友情,表達了自己對自己先入關(guān)的詫異, 而后又說了雙方之間的誤會皆是因為有小人作祟,最后說還好將軍英明,沒有受小人蒙蔽, 他的妻妹周王姬本來就身體不適,聽聞將軍誤會了自己,擔心雙方起沖突,擔心得暈了過去。 又言周王姬乃是他妻子呂雉手把手帶大,兩人的情分非同尋常, 言辭間有透露他與呂雉夫妻感情深厚, 又育有一兒一女, 他乃家中頂梁立柱。 劉季這番話很厲害, 字字句句都針對著項羽的性情喜惡。 第一條他思憶戰(zhàn)友情, 模糊了敵我關(guān)系, 硬生生將如今兩者爭權(quán)奪利的關(guān)系逆轉(zhuǎn)到昔日盟軍戰(zhàn)友的階段, 叫項羽對局勢的認知落后于形勢的變化。 項羽信了, 所以他臉上有了些笑意。 第二條先入關(guān)的詫異, 既吹捧了項羽的能力,又暗暗提醒了項羽先入關(guān)者為王的舊約,勾起項羽背約棄義的內(nèi)疚之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 項羽聽罷,臉上也果然有了些尷尬之色。 第三條化如今雙方必然的根本利益沖突為偶然的小人讒言挑撥,進一步模糊掩蓋雙方的敵我關(guān)系、利益沖突。 項羽又信了,他點頭贊同,方才生出的內(nèi)疚也有了去處,都是因為小人作祟啊。 至于最后一條,周寧因為擔心劉季擔心得暈了過去?! 這一條對于項羽而言是致命一擊,原本知道誤會了劉季,項羽還只是內(nèi)疚尷尬,可聽聞先生因他沖動之舉而擔心受難,項羽就是懊惱了,懊惱自己忘了先生與劉季還有這一層姻親關(guān)系。 “先生現(xiàn)在如何?可有好轉(zhuǎn)?”項羽急忙問道。 劉季見此徹底放心了,這最后一條是他昨夜見到項羽剃了胡子,回去冥思苦想想到的,果然起了奇效。 劉季笑呵呵的回道:“昨夜太晚,不敢叨擾王姬,今日一早某便使了人向王姬傳話,言某與將軍誤會已除,叫王姬不用擔心,王姬此病是憂心所致,想來得到消息,必能有所緩解?!?/br> 劉季此言,說得溫和體貼,卻是進一步將項羽架在了架子上,他都同王姬說了“誤會已除”,他既愛慕王姬,又怎么好再揪著此事不放,在王姬面前失信,又叫王姬病情加重呢。 劉季的暗語,項羽向來只能聽懂字面上的意思,所以他rou眼可見的松了口氣,還道:“那就好?!?/br> 劉季見此心中踏實,與項羽神色輕松的談笑,還道若項羽實在不放心,可隨他到灞上去瞧瞧王姬,言辭間,頗有種兄長看妹婿的親近照顧。 項羽又擔憂又欣喜的應(yīng)了。 這一聲應(yīng),意義格外不同,項羽答應(yīng)去劉季大軍駐扎的地方,代表他已經(jīng)徹徹底底的放棄了對劉季用兵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