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jié)
最終,是失望的回了長春宮。 壽康宮的正殿。 皇太后坐了主位,她靜靜的坐著,神色淡然。 “走了?” 皇太后問兩字。 這話中的主角自然是皇貴妃。 第72章 “回太后娘娘, 皇貴妃已經(jīng)離開。” 武嬤嬤回了話。 皇太后瞧著武嬤嬤的神色,她問道:“你倒是心軟了?” 聽著皇太后這般講,武嬤嬤點(diǎn)點(diǎn)頭。 “太后娘娘, 皇貴妃終是您的親侄女兒。奴婢也是怕,傷了皇貴妃的體面, 亦是傷了您的體面?!?/br> 武嬤嬤知道是世人的俗。 皇太后出身武氏一族,還給武氏一族掙來一個承恩公府的名頭。 皇貴妃是皇太后的嫡親侄女,在外人瞧來,這一對姑母是一體的。 “哀家的體面是天子給的。” 皇太后說的肯定。 “至于哀家這一個侄女兒,不提也罷?!?/br> 皇太后是一臉的失望。 對于皇貴妃她幫襯的夠多, 只是越幫襯了, 也是越失望了。 特別是皇貴妃失了皇后之位。 “眼下什么情況?嬤嬤,你也看出來了一些吧。這一回是遇著大事兒,不管是二皇子的早殤, 還是天子遇了投毒一事。這皆是大罪。長春宮里的人手居然被提走。這只能說明了蓉兒是沒本事的?!?/br> 皇太后說的肯定。 “太后娘娘, 您……” 武嬤嬤小聲的尋問道:“您可有什么吩咐奴婢們做的?” “做什么?” 皇太后輕輕搖頭。 “如今要亂起來。咱們且在壽康宮里穩(wěn)坐著, 看一看情況。哀家老了,還能有多少好活的。如今的體面, 也是天子看了嫡母的名份上, 給的一點(diǎn)子孝道。真記計(jì)較起來,哀家這一個嫡母名份,也是擔(dān)得屈。讓天子委屈, 誰讓哀家是一個繼室。” 皇太后嘴角有嘲諷。 這不是嘲諷了別人,而是嘲諷了自己。 皇太后一直看得明白。 當(dāng)年太宗皇帝的后妃中,不凡有生有皇子的。 可太宗的元后過逝了,太宗想安穩(wěn)后宮。冊立了她這一位無子無寵的妃子。 她靠的是什么? 靠是識趣。 至于子嗣? 皇太后自個兒親生不敢奢求。 初入宮闈之時(shí),皇太后就遭了別人的暗手, 那是落過一胎。 沒法子有親生的骨rou。 皇太后就安份的投靠了元后,投靠元后,給對方做了伐子。 也是借著元后的威勢,她復(fù)了仇。 再后來,就是老實(shí)的不爭寵,不爭一切。 可能是不爭的態(tài)度。 又或者說她的投靠讓元后受用了。那些年里,她受了元后的點(diǎn)拔與提協(xié)。 元后歿了。 太宗皇帝就是冊立她為繼后,跟天上掉了餡餅似的。 她做了繼后。 做的還算有底氣,有太宗皇帝的支持。 至于說,未來如何? 皇太后就是做了一合格的嫡母。哪一位太宗皇帝的子嗣,她都不會慢待了。 名聲,就是皇太后的追求。 事實(shí)上,太宗皇帝駕崩后。 她就是憑著皇后的名份,榮升為了皇太后。 在后宮榮養(yǎng)。 她靠著天子的孝道名份,可謂是立了腳跟。 可這些都有一個前題,要她識趣,能跟天子演了皇家的母慈子孝。 如果打破了母慈子孝這一局。 那么,對于皇太后而言,沒有好處,只有大大的壞處。 天子是太宗皇帝的嫡子繼承大位。 天子是元后生的嫡次子,她這一位嫡母認(rèn)真計(jì)較起來只是繼母。 皇家講規(guī)距。 可皇家又是最不講規(guī)距的地方。 這里是弱rou強(qiáng)食。 規(guī)距,是一種保護(hù)。 一旦打破了規(guī)距,就注定打破了這一層保護(hù)。 皇太后能安穩(wěn)在壽康宮里得了天子的孝順,那靠的就是皇家的規(guī)距。 所以,她不可能,也不會為了皇貴妃就去壞了規(guī)距。 “太后娘娘。” 武嬤嬤說道:“奴婢明白您的意思。奴婢給長春宮的皇貴妃娘娘遞一話兒,讓皇貴妃安心的靜養(yǎng)。” “太后娘娘您的做法,亦是為了承恩公府。您在,承恩公府就是穩(wěn)固。您才是承恩公府的底氣?!?/br> 武嬤嬤自然聽懂了皇太后的意思。 “且罷。她是安份也好,不安份也罷。還看天子后面的處置吧。” 皇太后嘴里這么說。 其實(shí),皇太后更清楚著,她不求情,才是對的。 真是求情了,主是傷了天子的感情。 母子情份,這總歸還經(jīng)營。 一旦壞了,那才是大大的失策。 后宮不安寧。 京都同樣是氣氛壓抑的。 繡衣衛(wèi)的出動。 還有暗衛(wèi)的輔助。 這里面的動作太大了。 正統(tǒng)帝要結(jié)果。 李公公一定要給一個結(jié)果。 這自然就是發(fā)了狠。 乾清宮。 正統(tǒng)帝看著李公公呈上來的匯報(bào)。 正統(tǒng)帝看的仔細(xì),也看的認(rèn)真。 看完后,正統(tǒng)帝揉了太陽xue。他頭疼。 太宗皇帝有九子。 正統(tǒng)帝是最年幼的,是元后的嫡次子。 在元后過逝了。 太宗再是寵幸了妃子,卻也沒有再留了子嗣。 當(dāng)年元后的病逝,里面自然也有玄機(jī)。 要說有人暗害? 那沒有人敢的。 可到底還是元后cao持后宮,做一位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