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心型圈套(校園h雙學霸1v1)、燎原(1V1 H)、蜜桃味的她(校園高H)、翁媳短篇合集(禁忌rou文)、好喜歡你(1v1)、表姐原諒我(futa)、夜半風雨聲(民國鬼夫h)、過境(校園)、當普通人誤入ABO世界(futa/百合)、老衲要還俗
韓婁的治療很順利,目前已經(jīng)完成了前面階段的治療,剩下的就是恢復階段,長則一年、短則半年就會完全恢復。 今天,這人大概是從醫(yī)療中心偷溜出來的。 讀懂了寧夏話里的意思,韓婁擺擺手:“別這么看著我,我今天出來請了假的?!?/br> 閑扯了幾句之后,韓婁拿了份文件遞給寧夏,神情認真起來,主動解釋道:“這一批的‘飛天’資金,官方這邊更加傾向于創(chuàng)新技術和資源開發(fā)利用這幾塊,你的項目要是想獲得推薦,可以想辦法往這方面靠?!?/br> 知道韓婁沒在開玩笑,寧夏也帶上了幾分認真。 “有關聯(lián)?!睂幭闹苯拥?。 韓婁看了寧夏一眼:“這樣最好?!?/br> “這一批提交申請并且通過資質(zhì)審核的比之前多了不少,不過其他家無所謂,這一次艾福社、宏科、未來、環(huán)創(chuàng)……這幾家才是你最大的競爭對手?!?/br> 聽到‘環(huán)創(chuàng)’時,寧夏一愣。 韓婁一看,就知道寧夏在想什么,笑笑,提醒道:“別小看了環(huán)創(chuàng)?!?/br> 作為一家由北科院出資建立,資質(zhì)和技術水平以及項目經(jīng)驗,都在全國領先的研究中心,環(huán)創(chuàng)的競爭力不容小覷。 見寧夏垂眸思索,韓婁又笑了笑,不知何時,又換上了那副有點讓人想揍人的表情。 “要不要你打賞一下我,我給你點內(nèi)部消息?”韓婁問道。 雖然知道對方是在開玩笑,不過寧夏還是白了他一眼,皮笑rou不笑地道:“不需要,謝謝?!?/br> “這是我這次計劃申報的項目?!睂幭膹奈募A里取出一份文件遞給韓婁。 韓婁接過文件,仔細看了一遍,神情變得驚訝,同時看向?qū)幭?,還帶上了幾分嚴肅。 “你認真的?”韓婁收起之前那副樣子,語氣認真的問道。 稀土的開發(fā)利用。 雖然他不是這個專業(yè)的,但是站在他這個層面,對這些東西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和普通的能源開發(fā)或是某項服務于民的科學發(fā)明不同,稀土本身就是個敏感性的內(nèi)容,而且,寧夏的項目技術也非常有針對性。 “當然?!睂幭臎]有遲疑,直接了當?shù)拇鸬馈?/br> “你的項目中說提到的計劃,在技術方面你掌握了多少?”韓婁語氣越發(fā)嚴肅的問道。 “90%。”寧夏自然而清晰的給出一個數(shù)字。 震驚過后,韓婁不再說話,垂下眸子,似乎在思考著某種可行性。 —— 有些話,韓婁沒有做過多的說明,不過寧夏知道——稀土項目的意義非常,真正要做,就必須要有官方的支撐。 但是寧夏有信心。 啟動儀式過后,寧夏又用了兩天時間,進行準備并且完善項目申報材料。 申請書提交過后,就只剩下等待結果。 …… 整個項目評審過程全部秘密進行。 一周過后,項目申報結果正式公布,寧夏的‘稀土項目’以3票之差,打敗了環(huán)創(chuàng)科研中心提交的‘微晶物能量再生項目’,獲得b市重點優(yōu)先推薦名額。 并且,在現(xiàn)場投票中,專家現(xiàn)場投票一共21票,寧夏就拿到了20票。 現(xiàn)場唯一一位沒有給‘稀土開發(fā)’項目投票,并且提出反對意見的專家是葉大謙。 這位葉大謙是北科院的總工程師,從業(yè)幾十年,在生態(tài)環(huán)保和能源開發(fā)方面,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專家,同時,在業(yè)界非常有發(fā)言權。 這一次,葉大謙以專家評審的身份被請來,對申報發(fā)展資金的項目進行評審。 而深扒一下,就會知道,葉大謙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洪開城的老師,同時也是環(huán)創(chuàng)科研中心背后的最大出資人之一。 第91章 反將一軍 環(huán)創(chuàng)‘微晶物能量再生’這個項目, 葉大謙是背后的最大出資人,只是為了避嫌,才沒將他的名字放進去。 這個項目前期,環(huán)創(chuàng)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去準備, 無論科研價值還是市場價值都是一等一的, 葉大謙非??春? 本以為這次拿下‘飛天’資金是鐵板釘釘,誰成想, 居然半路殺出個‘稀土研究’來。 因此, 對于寧夏研究所提交的‘稀土’項目, 葉大謙十分不滿。 內(nèi)部評審會時, 葉大謙當場便直接了當表了態(tài):他對這個項目不看好。 可惜, 其他專家依舊投了寧夏的項目一票。 環(huán)創(chuàng)的項目雖然依舊還有機會, 但是遠比不上寧夏這個被重點推薦的項目, 從‘帽子’上就差了一截。 專家評審會后, 葉大謙心有不甘,于是寫了份材料報上去。 洋洋灑灑十幾頁, 列數(shù)了無數(shù)‘稀土’項目的弊端上去,雖然這其中有不少條,是葉大謙無中生有硬扣上去的,但他對自己的‘忽悠’水平非常有信心。 葉大謙的材料交上去不過一天, 上頭就有了回復。 ——葉大謙的材料被打了回來。 另外還附上了一條批復。 ‘無稽之談’四個字幾乎占了半頁紙。 如果寧夏在這, 肯定能認出來:這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可不就是韓婁的嗎。 辦公室里,握著手里的四字批復,葉大謙氣得手抖,盯著這份材料瞇了瞇眼, 眼中閃過一絲憤慨。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他了! —— 助理進來時,就見自己這位領導一臉嚴肅,神情似乎不太好看。 “葉老師?”助理小聲試探叫了一聲。 “哦,小張你來了啊,坐吧。”辦公桌后的葉大謙,收起了臉上的陰霾,恢復了平時的模樣,讓對方坐下。 “是這樣,這次‘飛天’資金里有幾個項目不錯,我準備把這些好的項目整理一下,研究研究,我們內(nèi)部學習學習,要是還有其他什么項目,也可以推薦一下?!比~大謙神色和氣,對著小助理又道:“那天你也去了,你幫我看看,這個項目我還有什么沒提到的地方?!?/br> 助理從葉大謙手里接過那疊紙,翻看。 ——這不就是那天參加評審,獲得票數(shù)最高的‘稀土’項目么, 助理有些意外。 因為很多申報的項目涉及重要改革事項、甚至秘密事項,所以‘飛天’國家發(fā)展資金的整個評審過程都是秘密進行的,每個項目的申請書和內(nèi)容也都被嚴格保密,就算是評審或是組織方,也不能隨便把它們帶出來。 雖然葉老師說是研究學習,給推薦,可張銘總覺得不太合規(guī)。 不過畢竟是領導的意思,他一個小助理也不好置喙。 張銘回憶了一下,又對照葉大謙整理出來的內(nèi)容看了一遍,想想,又做了些補充。 兩人在辦公室里仔細核對了一個上午,才終于拿出了一份對比‘正版’相對完整的研究計劃書出來。 等助理出去,葉大謙面上當即就變了顏色,拿著手里的研究計劃瞇了瞇眼、冷哼一聲。 下一秒便將整個內(nèi)容掃描了一份,通過特殊渠道發(fā)出一封國際郵件。 這可不是在給寧夏的項目做宣傳推廣。 收件方是葉大謙在m國認識的一家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收到郵件之后,他相信對方知道該怎么做。 …… 時間又過去了10天。 這十天里,學校實驗室那邊的課題漸漸接近尾聲,而研究所這邊,關于‘稀土研究’,寧夏也已經(jīng)完成了初步的準備工作。 正在這時,有人找上了寧夏。 來人是官方的人。 研究所里,見有官方的人來,還說什么要讓寧夏跟他們走,去配合一下調(diào)查,眾人嚇了一跳。 倒是寧夏還算淡定,收拾了東西,便同來人一道去了一個像是保密機構辦公的地方。 審訊室里,寧夏聽審訊方的人說明了事件原因。 —— 她的‘稀土研究’項目的資料被透露給了國外,而經(jīng)過初步調(diào)查,證據(jù)指向很有可能是寧夏本人,或者她研究所里某些知情人士,將項目資料賣到了m國方的研究機構。 一方面申請國家發(fā)展資金,另一方面卻將項目賣給了其他國家,這種兩頭‘吃’的行為,可是違反規(guī)定的。 普通項目也就罷了,偏偏寧夏提交的是‘稀土研究’,這個內(nèi)容在哪個國家都是個敏感科目,不得不重視。 “以上,是我們初步了解到的內(nèi)容,寧女士有什么想說的?”審訊的人給了寧夏足夠的時間。 看著面前的調(diào)查文件,寧夏神情鎮(zhèn)定,不見絲毫的慌亂。 “你們查到的,賣給國外的那份材料可以給我看看嗎?”寧夏的視線從文件上轉(zhuǎn)移到對方身上,問道。 審訊室的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點點頭,其中一人把一個密封文件夾遞給寧夏, 拆開信封,里面是部分的調(diào)查材料,也包括了那份,從國外獲取的項目資料。 寧夏的視線在材料上快速掃過,又將材料收了回去。 “我知道了?!毖粤T,寧夏看向兩人:“關于這件事,我想做一下說明?!?/br> “這份資料里的‘稀土’研究內(nèi)容,的確是我做的,但是這份資料卻不是出自我手?!睂幭膸拙湓捚睬尻P系。 兩份資料的確差不多,但就像是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不同,在編寫文稿時細節(jié)上還是會存在一些差異。 “第二頁,項目立意第二句話這上面寫的是‘通過稀土分解’,我的原文是‘通過稀土分層化分解’,第三頁,最后一段倒數(shù)第二句,這里的表述是‘依次提取’,我原文的內(nèi)容是‘分步提取’……”寧夏翻著手里的文件,將問題一一列舉。 “以及、”寧夏合上文件,再次看向?qū)徲嵉娜耍骸斑@篇材料里面的數(shù)字大概用的是仿宋,而我,習慣于用新羅馬。” “如果不相信,你們現(xiàn)在可以調(diào)出我之前申請‘飛天’資金時提交的材料,或者現(xiàn)在去我研究所辦公室的電腦里,調(diào)取這份材料進行對比?!睂幭纳裆坏恼f道。 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不用了——寧夏的那份材料他們早已經(jīng)拿到了,只是這樣的學術研究性的材料,內(nèi)容太過復雜,一般人很難察覺到這些細微的不同。 “如果兩位覺得這樣的區(qū)別,還不足以形成證據(jù),那么我還有一個證據(jù)。”見審訊的人面露難色,寧夏又開口道。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