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書迷正在閱讀:今夜我在德令哈、暮野、玩脫了、月亮星星、原來我愛的人一直都在、全校都在嗑我倆的CP、每天都吃不飽我能怎么辦、模擬玩家[全息]、念我不忘、金主有病
“不試試怎么知道?”宋延笑了笑,“而且我選了你,說明我信任你,你也自信點啊?!?/br> 宋延不說這句話還好。 一說這話,沈意的糾結(jié)全部爆發(fā)出來。 他知道這樣聽起來像個怨婦,卻還是忍不住小聲說出了讓自己煩惱一整晚的話: “可是老師會選我,只是因為我救了老師的貓,不是嗎?” . 這句話說出來,宋延一下沉默了。 這種沉默很嚇人,短暫的時間里沈意已經(jīng)開始后悔,他不敢抬頭看宋延的眼睛,心想完了,宋延老師一定生氣了。 但只聽到宋延嘆口氣,問了句:“你怎么會這么想?” 語氣倒是并不嚴(yán)厲,至少單聽上去,好像沒有很憤怒的樣子。 沈意并不知道要怎樣回答,好在宋延也沒有想要他回答。 他沒有再追問沈意,而是轉(zhuǎn)換了話題:“這樣,等下去了排練室,你先試著唱一下《暮星》,看效果咱們再做決定,可以嗎?” 只要是宋延的要求,沈意都會答應(yīng),所以哪怕心里覺得自己真不行,他還是咬著嘴唇點了點頭。 這段對話的尷尬程度實在太強,以至于兩人后面的獨處時光都安靜如雞。 好在兩分鐘之后,辦事效率奇高的程紫就打來電話,叫他們上車。 . 上車之后,沈意又開始新的緊張,他怕像昨天晚上似的,被粉絲堵門拍照。 兩個藝人早上一起上班,而且身份地位落差如此之大,哪怕是同性也一定會有話柄。 就算現(xiàn)在沒人認識他,如果被拍到,節(jié)目開播以后也一定會被翻舊賬,他太怕給宋延添麻煩了。 還好歌手不比流量,粉絲沒那么瘋狂,而且宋延為人向來低調(diào)。 非正式錄制日,并沒有粉絲堵門,偶爾有幾個也被工作人員客客氣氣請走。 車子一路沒什么障礙地開進電視臺工作區(qū)地下車庫停穩(wěn),宋延拉開門下車時,沈意終于松了口氣。 但這口氣還沒松完就被噎了回去。 不遠處,有人元氣滿滿地招呼:“宋老師,早上好!” . 沈意心里那叫一個悲催,誰能想到會在地下車庫被人撞見。 現(xiàn)在該怎么辦?從另一邊車門溜下去跑路? 就在沈意認真思考這樣做的可行性時,說話人已經(jīng)走到宋延身邊。 這里離車很近,沈意想跑也來不及了。 事已至此,沈意心一橫,此人既然能出現(xiàn)在這兒就是工作人員,又走近過來說明和宋延認識。 那他還是大方點下來問好,別人也未必就會多想什么。 于是他硬著頭皮下車,抬眼看向?qū)Ψ?,同時舉手招呼:“早上好,我……” 沈意舉起來的手僵住了。 對面,他和宋延共同的隊友,段藝喬小姐,也石化了。 她嘴巴張成“O”型,看看沈意,看看宋延,俏麗的臉上滿是震驚。 沈意:……你聽我解釋。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晚上六點更新 第11章 試唱 昨天一天接觸下來,沈意已經(jīng)和段藝喬混得有點熟。 雖然她也是挺紅的歌手,但本質(zhì)是個二貨少女。 而且在宋延的天王光環(huán)下,他們兩個就像跟在鳳凰屁股后頭的天鵝和丑小鴨。 沒有什么太大分別,因此甚至有了奇妙的革/命友誼。 宋延走在前面,沈意覺得心虛不敢跟他并肩,落后點跟著。 段藝喬也就故作不經(jīng)意地慢下腳步,直到和沈意速度齊平,突然一敲他肩膀,滿臉期待地小聲問:“什么情況!” “沒什么情況?!鄙蛞庖膊恢浪谄诖裁?,趕緊解釋,“就是我昨晚借住在宋老師那而已?!?/br> 段藝喬無聲地倒抽一口涼氣,貓貓震驚臉盯著沈意。 沈意猛然感覺到不對,“你這什么表情?” 可惜他意識到這件事時已經(jīng)晚了,不管沈意再怎么跟段藝喬解釋,昨天的情況其實是自己忘訂酒店宋老師把空出來的房間借他住blabla,段藝喬還是一邊聽一邊笑。 最關(guān)鍵她還是那種無聲的笑,不敢給宋延聽見,可嘴角都快揚到耳朵根了。 沈意:“……”這女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 這兩天是自由排練,排練室里有攝像頭,用來拍攝花絮。 領(lǐng)夾麥也可以自由開關(guān),讓藝人狀態(tài)可以放松些。但每天要確保開到一定時長,給節(jié)目組足夠素材。 程紫指揮著人把樂器搬到屋里,那架鋼琴居然真的搬過來了,再加上其他樂器,他們的排練室看起來一下比其他組的小了一半。 “宋老師參加節(jié)目帶這么多東西?”段藝喬下巴快掉到地上,“這些都是私人物品吧?” 宋延應(yīng)了一聲:“編曲時可能性會多一點。” 沈意知道,音樂綜藝上,競演曲目的編曲都是節(jié)目組那邊負責(zé)。 他也知道有些藝人就是甩手掌柜,節(jié)目組怎么編,他就怎么唱。 但是看宋延這個恨不得搬一家樂器鋪過來的勁兒,他肯定會有很高參與度,又想到最開始在微博上看到的宣傳片里,宋延就說過“我希望看到讓我驚喜的合作作品?!?/br> 看來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搬樂器進屋時,沈意和段藝喬在房間兩個角落開嗓。宋延出去跟程紫聊了兩句之后,招呼他們兩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