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wǎng)戀到渣男以后
孫武想了一下,隨后立刻便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浮現(xiàn)出來。 “王子棄疾!” “沒錯,王子棄疾乃是如今最希望楚王出事的人,而目前楚王被吳軍所困,若是楚王當(dāng)真是被吳軍所殺,諸位覺得王子棄疾又會怎么做?” 孫武倒吸一口涼氣。 “自是高舉為楚王報仇的大旗,借故討伐吳國,并以此來轉(zhuǎn)移自己繼位而引發(fā)的楚國朝野矛盾,也就順理成章的能讓自己的王位坐得更為穩(wěn)當(dāng)!” “沒錯!吳人顯然也是察覺到了這一點(diǎn),所以想要放楚王孤身前去蔡國,如此一來便能將這個誅殺楚王的罪名是讓渡給王子棄疾。然后,楚國亦必然生亂,而王子棄疾到時候也自然就不可能再有理由討伐吳國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頹廢的楚王 穿封戌聽得吳人如此歹毒用心后,不禁是扼首道: “這賊子可當(dāng)真是用心險惡!” “也實(shí)屬正常,王子棄疾一直是等著能夠借刀殺人,卻殊不知吳國也在作如此想法。而他們之間,本就是互相利用。只不過到頭來,誰都不想端著個燙手的石子罷了。不足為奇,不足為奇??!” 李然對此間人情世故顯然是了如指掌,不過他對此倒也并不掛念于心: “眼下,且將楚王救下后再做計較!今晚我們就佯攻吳軍。陳公,屆時便有勞從那處缺口上去!務(wù)必迅速!” 穿封戌聽罷,抱拳應(yīng)道: “諾!戌明白!” 隨后,李然又對穿封戌是囑咐了幾句。讓他在見到楚王之后該如何言語,如何行事,事無巨細(xì),都一一說得清楚明白。 隨后,又命葴尹宜咎是點(diǎn)兵五千,待到午夜時分,便要發(fā)動一輪佯攻,給穿封戌偷渡上山提供方便。穿封戌則是回營后立刻換上了均服,并于那一處缺口前是潛藏了起來。 弦月如勾,月光不甚明朗,時辰一到,穿封戌便聽得不遠(yuǎn)處傳來一陣戰(zhàn)鼓和喊殺聲。而后不久,但見缺口處少數(shù)吳軍竄出并果然紛紛撤走,他當(dāng)即麻溜的起身,彎著腰,借著夜幕和草叢的掩蓋,也快速移動起來。 過了缺口后,便又直起腰來,奔走得更快,不一會兒便到了山腳下。 只因這里本來就是吳軍所留下的缺口,加上葴尹宜咎率部侵?jǐn)_,吸走了吳軍的注意,所以他這一路上他都并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 穿封戌奔上山,不敢做任何停留。不多時,便已是來到了半山腰,本來還有些平緩的地勢,現(xiàn)在也陡然變得陡峭起來,穿封戌稍喘一口氣,使勁朝上攀爬。 如此約莫又是大半個時辰,穿封戌終于是攀到了頂點(diǎn),剛上到一塊平地上,黑暗中幾個明晃晃的矛尖便是直了過來。 “何人?!” 一人沉聲喝道。 穿封戌躺在地上,面朝著上方。 “陳縣縣公穿封戌,特來救援!” 此語一出,穿封戌聽到火石敲擊的聲音,一個火把亮起,那人立刻是看清楚穿封戌的面容,不禁又驚又喜。 “果真是陳公!” 穿封戌也看清楚這人乃是伍舉,那蒼白的頭發(fā)和胡須此刻格外的順眼,也是長長舒了口氣。 伍舉立刻是拿了一盞清水,穿封戌坐起來一飲而盡,隨后站了起來。 “大王現(xiàn)在何處?” “走!這便帶你前往!” 伍舉在前帶路,穿封戌緊跟其后,那幾個士兵則留在此處繼續(xù)看守,又朝上行走一陣,只見一個破舊不堪不遮風(fēng)雨的帳篷。 “何……何人在外?” 楚王在里面如驚弓之鳥,陡然喝道。 “大王,陳公穿封戌,特來勤王救駕!” 楚王聞的此言,當(dāng)即從破敗的帳篷沖了出來,穿封戌看到楚王此時亦是披頭散發(fā),身著亦是一身的均服戎裝,若非他熟識楚王熊圍,恐一下子也極難認(rèn)得出來。 穿封戌正要行大禮,楚王一把抓住他的雙肩。 “卿不必多禮!不必多禮!山下來了多少人?” “回大王,足足有來了四萬之眾,就在山下候命,但眼下敵勢亦大,故而一時半會還上不得山!” 楚王得聞,竟然只來了三四萬人,面色不禁又是黯然: “只這一些人,恐怕是難以救得寡人!如今山下的吳軍可謂是不計其數(shù),而且后續(xù)還可能會另有援兵殺至!” “大王放心,子明先生如今也在山下,而且還有宜咎、申無宇、伍員等人,就連葉公孫武也在其中!” 楚王頓時聽到“李然”之名,不禁是浮現(xiàn)出一種極為復(fù)雜的神情來。 “他?……他竟然去而復(fù)返了?看來天終究是不亡寡人啊!” 楚王在羅汭的山上靠著三千將士,在吳軍以兩千兵馬試探之后,三天不曾再來進(jìn)攻。而隨著吳軍援兵紛至,楚軍在面對吳軍的輪番攻勢之后,終是快支撐不住,故而潰敗至萊山。 而到了萊山,那三千人也僅剩下了五百,但是吳軍此刻卻列兵數(shù)萬,只圍而不攻。楚王也已經(jīng)吃了好幾天的野菜,失魂落魄,心驚膽落。 就在楚王失望之際,得知李然帶兵救援,他的心情也變得極為復(fù)雜。內(nèi)疚、慚愧、不甘,甚至還有一絲惱怒。 “大王,山下雖只有三四萬援軍,但所幸這一路之上,憑借子明先生之謀,尚可一連挫敗吳軍數(shù)陣!吳軍眼下雖依舊占優(yōu),但子明先生定然可以救得大王,還請大王寬心?!?/br> 楚王聞言后,是頗為不自然的笑了一下: “李然能不計前嫌,前來救寡人,寡人自是心中歡喜。不知李子明他是有何良策?” “回大王,后日便是初一,乃是朔月,先生想要利用朔月之際。帶兵夜襲吳營。而我們可在山上進(jìn)行接應(yīng),并且吳軍此番于山下,尚還故意留下了一處缺口,雖然其用心險惡,但是倒也可以利用!下得山后,自會有人接應(yīng)大王!” “那一處缺口其實(shí)我等也早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卻不知吳軍究竟是用心何為?!” 伍舉的話讓穿封戌沉默了一陣。 “大王,有句話……臣卻不敢明說!” 楚王揮了揮手,只讓他是但講無妨: “爾向來便是直言不諱的,對寡人亦無有絲毫諂媚之心。是有何話只說來便是,寡人必不追究!” “大王,按照子明先生之意,這吳軍留下這個缺口,恐怕便是想讓大王能有機(jī)會逃去蔡國!” “???寡人季弟如今乃為蔡公,吳人欲放寡人去蔡國?是何道理?” 穿封戌聞言,不禁是在心中暗嘆了一聲: “此乃吳人的借刀殺人之計,他想要讓四王子親自動手,加害大王!” 楚王聽罷,不由猛然一退: “難道……難道季弟當(dāng)真如此狼子野心?!膽敢弒君!寡人……” 楚王話沒有說完,卻再也說不下去。其實(shí)四王子棄疾一直遲遲不來救援,其用心早已是昭然若揭。楚王畢竟也不是傻子,自也是看得出來。 此刻的楚王熊圍,突然是回想起了自己當(dāng)年殺侄上位的過往,不由得又是一聲長嘆: “難道……難道這便是寡人的報應(yīng)么?” “還請大王振作,子明先生如今已趕來救援,也已是布置周祥。大王不日便可脫困!切不可于此灰心!” 穿封戌如是勸慰言道。 這時,一旁的伍奢亦是開口道: “大王,吾等既能以三千人抵得數(shù)萬吳軍,今又得子明先生前來相助。眼下正當(dāng)重振旗鼓,與吳人決一死戰(zhàn)!” 楚王眼神還是有些渙散,但是心總算是定下來不少,點(diǎn)了一下頭,略表贊同。 隨后,便讓穿封戌坐下休息,并是詢問了一番山下的情形。 第三百八十八章 朔月夜奔 楚王在聽聞李然竟是去而復(fù)返,不由得是大笑幾聲后,隨后竟又沒由頭的大哭起來,形如瘋癲一般。 伍舉和伍奢對視一眼,心中有些擔(dān)憂,但又不好多言。 “李子明……” 楚王現(xiàn)在內(nèi)心十分糾結(jié),對李然有感激,有感動,卻也有著一團(tuán)的窩火。 “寡人不聽汝言,汝便不辭而別,致使寡人大敗至此!好!汝走了便是走了,今日卻又去而復(fù)返,費(fèi)要寡人承你相救之情,你這是有多急著要向世人證明汝之英明吶!” “呵呵,然而時至今日,縱是你再有天大的本事,楚勢已衰,卻又能有何作為?!” 楚王依舊是如此的自大驕橫,依舊是這般的不知悔改。 就像曾經(jīng)有人說過的那句話:自古君王沒有錯!帝王家永遠(yuǎn)不會認(rèn)錯,錯也是你錯,他是絕對沒錯的。 所以,楚王是如此的好大喜功,而這樣的“帝王之道”,顯然是與李然的觀念是有著極大的沖突。 只不過一開始,楚王還能居于下位,尚能做到禮賢下士,屈尊討教。但一旦當(dāng)他贏麻了之后,他那孤高自傲的秉性也就隨之再一次的暴露了出來。 而這,也就是導(dǎo)致此后他與李然之間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李然才會在彼時毅然選擇離開楚國。畢竟徒留無益,又何必再是留著自取其辱呢? 只是,楚王和李然之間,雖是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但畢竟侃侃數(shù)年,終究還是有著深厚的君臣之誼的。 更何況,楚王之安危亦關(guān)系著整個天下的安寧。所以,為此二者,李然對于楚王的這一場危局,亦是不能坐視不理的。 …… 次日清晨,侍卒又端來了一萬碗野菜湯,不見一滴油腥,令他實(shí)是難以下咽。楚王只喝了幾口,便放在一邊,穿封戌看到楚王如此艱難,不由哽咽道: “大王……” 楚王苦笑著,無奈的接過菜湯,并是接過話說: “戌,你可見過寡人吃得這般的苦頭?” 穿封戌在心中略一思量,知道楚王的心思,便是進(jìn)言鼓舞道: “大王,當(dāng)年晉文公逃亡十九年,又為追兵所追殺,路過衛(wèi)國郊野之時,曾向野人討食,而野人授土以飼晉文公,可謂亦是受盡屈辱。但其最后終是回到晉國繼得君位,并是成就了一番霸業(yè)。大王如今嚼草以果腹,豈不正應(yīng)了當(dāng)年文公之志?或許,也不見得是壞事??!” “哎……此間道理寡人自是知曉,但只恨寡人身邊是無有賢良可用??!” “大王是何出此言?大王身邊之人可完全不弱于晉文公,晉文公身邊雖有狐偃、趙衰、魏犨等人輔佐,然大王身邊亦有陳公、椒公、右尹子革,再加內(nèi)有卻宛、申無宇等人共佐之,又何言無人可用?”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