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戀到渣男以后
第三百一十五章 再諫楚王 楚王大營之中,李然用神一般的cao作將申無宇送上鐘離縣尹的同時,還讓他直接攬下了營建新都的主持之位。 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賣于帝王家。 這可以說也算是圓了申無宇的一個夢。 畢竟當初申無宇就是因為遷都一事而犯顏直諫,且險些命喪于乾溪。 所以,讓他督建新城,那他也一定會秉公辦理,精益求精。 在場眾人對于李然的這一番cao作當然也感到驚愕,甚至是有些不滿和憎恨。 畢竟他們中的有些人,原本還指著此次營建新都的機會可以大撈一筆。而如今李然把申無宇這個鐵公雞給送上了工事主持的位置,那不等于是直接斷了他們的財路? 他們心底里能不恨死李然? 然而,面對這種不爽的心思,他們卻也只能是暗藏于心。畢竟這種事是不能拿到臺面上來說的。 郊勞畢,待得楚王與眾人一起浩浩蕩蕩的回了駐地后,楚王卻又單獨將李然留在了大營。 “先生今日之舉,著實為寡人解決了一大憂慮??!” “來啊,擺醴,寡人今日要與先生痛飲!” 遇上高興的事便飲酒慶祝,這顯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且是全世界都有的習慣,直至數千年以后,這種習慣仍會存在。 李然也不免其俗的,端起杯盞與楚王連飲了三巡后,又出言道: “此番大定,皆為大王之英明,臣之寸功,實在是不足掛齒?!?/br> “然則,尚還有一言,雖是逆耳,臣卻還是不得不多上一嘴。” 盡管今日楚王的確是接受了他的一番諫言,按理說大家一團和氣的,本不該再說些不合時宜的話來掃了興致,可有些話他卻依舊是不吐不快。 而此時楚王也正在興頭上,當即就朝著李然問道: “誒?先生這是哪里話?先生肯為寡人獻言獻策,乃是寡人之幸,楚國之幸。此等金玉良言,又豈能算是多嘴呢?” “但請先生知無不言,寡人素來是聞過則喜?!?/br> 聞聲,李然坐直了身體,朝著楚王拱手一揖,這才開口道: “申無宇此人,為人剛正,不懂曲折,乃楚國上下少有的錚臣,可謂是不可多得的良臣?!?/br> “大王此前卻因一時之怒,而險些致其慘死,此舉實為不該啊?!?/br> “所謂忠言逆耳,申無宇以死犯諫,可見其忠,死而無怨,可見其義,如此忠義有德之人,大王難道不該重用么?” “所以日后,還請大王能夠虛心納諫,寬以待人,如此方為明主之舉啊?!?/br> 今日楚王給足了李然面子,從李然舉薦申無宇任鐘離縣公,再到他舉薦申無宇擔任營建新都的督事。 李然所求,楚王可謂有求必應,并無任何搪塞推脫。 所以李然也算得是知恩圖報,用最為真誠的話語勸諫了楚王。 楚王聞聲,亦是連連點頭道: “嗯,先生所言甚是。寡人因一時之怒而差點錯殺好人,實乃寡人之錯,寡人日后必定改之!” 就在剛才李然才向他說了楚文王虛心納諫,知錯就改的故事,他此刻自然是記得的。 此時,李然則繼續(xù)言道: “如今鐘離雖破,然楚國大業(yè)未成,大王若想光復楚國,僅靠這一時之武功,顯然還遠遠不夠。” “所以臣還是請大王謹記‘克己復禮’四字,日后當以仁道內逸庶民,外和諸侯。如此方成王者之道。” 最終的問題,始終還是要回到“克己復禮”的這一層面上來。 如今的楚國看著雖是強大,可這種外強中干的強大只是繡花枕頭而已,李然和楚王自己其實都十分清楚,在楚國給世人所留下的極為強硬的姿態(tài)下,其實整個早就已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了。 一旦陡生一星半點的意外,楚國的這種表面的強大便會立即轟然倒塌,而后續(xù)也將無一人能夠再力挽狂瀾了。 而他李然,卻遲早會離開這里的。所以,屆時這里所發(fā)生的一切都不是他所能掌控得了的。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他畢竟也已經在這里待了一年有余,楚國如今的一切,包括楚國的強大,也都有著他李然的一份功勞。 所以,他如今反倒是也有了幾分不舍,竟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杰作”會有朝一日會就此崩壞。 “先生難道還是認為我楚國應該走周王室的老路么?” 聽到“克己復禮”四個字,楚王的眼神微微一怔,而后眉頭緊鎖。 “大王,禮樂雖崩,然人心亦恒。” “成大事者,若不能懷有謙卑恭敬之德,對世間萬物不懷揣敬畏之心,日后必將為其所反噬?!?/br> “周王室立國數百年,文武之道何以興,厲幽之道何以廢,只‘禮’一字,可謂是居功厥偉,所以,還請大王莫要小覷啊?!?/br> “楚國之道若不循其禮,便是不應天地之勢。其興也勃,亡必也忽。大王既是為楚國百年而計,當知如何取舍?!?/br> 周王朝的禮樂之道,乃是整個華夏土地上最為鮮明最為古老的特征。 歷朝歷代,也沒有哪一個君主敢在這件事上說個“不”字。 但凡明君,都必定要以禮行事。正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此素來被奉為邦家所以大興之至理。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周禮本身的內涵雖然也發(fā)生了些許的改變,可終究是萬變不離其宗,周禮的核心思想卻始終是一以貫之的。 這便是古人留給后世之人最為寶貴的財富。 不過,此時的楚王顯然還并不認同周禮之于這個時代,乃至后世的重要性。 畢竟他是生在一個如此禮樂崩壞的時代。他所看到的,都是禮樂崩壞后所帶來的種種惡果與丑陋。 楚國作為周王室比鄰而居的大國,它可是眼睜睜的看著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衰微的。 所以,顯然周人的那一套東西,在楚人看來,其實也并沒有多么的高妙。 可聽得李然如此一言,他卻又有些猶豫,因為他相信李然在這件事上應該是不會故意誆騙于他的。 “寡人志在光復我楚國霸業(yè),倘若周禮確與我楚國之道相應,寡人自當從之?!?/br> 這或許已經是楚王所能夠做出的最大限度的承諾了。 一向對周禮嗤之以鼻的他,也很難對周禮有怎樣崇高的解讀。 李然聞聲,也知這已經是楚王所能做到的極限,當即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該說的,不該說的,他都已經說完了。 楚國未來究竟會去向何處,又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前進,那顯然都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他做到了對自己的問心無愧。 從楚王大營出來以后,李然望著天邊斜陽,點點星光隱藏在落日下的最后一抹余暉之中,乾溪的山風在彎彎繞繞后終于拂面,泥土和草木的芬芳一時讓人神清氣爽。 看著外邊的百花齊放,李然亦是不無感慨: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時節(jié)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 李然的終極迂回 其實,李然之所以要把申無宇送上鐘離縣尹以及督建新都的主持之位,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從楚王大營出來后,李然又直奔申無宇所在的營帳。 而此時的申無宇,也已經收到楚王身邊的侍衛(wèi)給他送來的上大夫的官衣官帽,正搓著手準備大干一場。 而在見得李然到來后,申無宇急忙屏退左右,朝著李然恭敬一揖,感激之色,一時溢于言表。 “明公拔擢之情,無宇銘感五內,來日必當厚報!” 的確,申無宇感覺自己的運氣一直不錯。 有一個敢鞭笞楚文王的先祖,又在他郁郁不得志的時候遇到了李然,還碰上一個看上去蠻橫跋扈,可實際上心底透亮的老板。 他能當上今天的位置,運氣屬實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當然,他運氣更好的是,他還有一個懂事的兒子。 李然之所以選擇幫申無宇,除了申無宇本身剛正不阿,忠君愛國的品格,更為重要的其實是因為,他以穿越者的身份,早知道了申無宇此人其實還有一個好兒子——申包胥。 當然,此事可以以后再表。 現(xiàn)在還是先說說李然幫助申無宇的另一個目的。 “大夫客氣了,然不過一介客卿,豈敢受大夫如此的大禮,快快請起?!?/br> 李然上前將他扶起,兩人這才坐下。 而申無宇也很聰明,他知道李然不會無緣無故找上門來,而他也是個肚子里裝不下什么事的人,因此二人坐定后便徑直攀談起來。 “先生找我,可是有事相商?” 其實從李然一開始救他的時候,他便猜到李然很有可能還另有目的。 今日在楚王大營之中,見到李然居然會如此舉薦自己,這種感覺就愈發(fā)的強烈起來。 而李然也沒打算藏著掖著,聞聲點頭道: “嗯,大夫所言不錯,然確有要事托付給大夫?!?/br> 申無宇見狀,便又一拱手,并低頭急問道: “明公請但講無妨?!?/br> 申無宇本身還是十分知恩圖報的,他雖不知李然拜托他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可他這般回答卻沒有任何遲疑,仿佛無論李然提出何種的要求,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而接下來他的表現(xiàn),也印證了這一點。 “朱方城破,慶封被擒,楚國的國勢可謂是蒸蒸日上,這對眼下的楚國而言固然是好事,但終究卻也是有肘腋之患吶!” “然則大夫可有想過,群舒之戰(zhàn),巢邑之戰(zhàn),乃至朱方城之戰(zhàn),雖然是贏了,可其中的疑點卻也頗多?!?/br> “在下是懷疑,楚王的身邊,或許是混入了jian細?!?/br> 隨后,李然便將他之前孫武的遭遇,以及他們的分析重新都梳理了一遍。 而當申無宇聽得慶封在被孫武押解返回乾溪的路上,曾是遭遇了數次偷襲后,他瞬間就明白了李然的意思。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