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傲嬌又粘人[娛樂圈]、莓果松餅、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都市之傳道宗師、拯救病弱冰山計劃、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與你常在、我的老婆是女王、朕與將軍都穿了[古穿今]、網(wǎng)戀到渣男以后
再加之,把他們的嗣君留在郢都當作人質(zhì),許人即便再不滿意,那也是絕對不敢作亂的。 “彩!” “季弟所言甚是有理!寡人怎么沒能想到呢?” 楚王高興之余,竟是抬起腳來并是一拍自己大腿,頓時恍然。 “如此,便權(quán)且讓許人替我們守住新土,又能讓這些個最不聽話的群舒之人是徹徹底底的歸化為楚民。如此一舉兩得,真真是個妙計啊!” “季弟有心了,不知季弟是想要何賞賜,盡管開口!王兄定是無憂不允的?!?/br> 這事情還沒辦,便已經(jīng)開始準備賞賜王子棄疾,這當哥哥的對弟弟的寵愛,還真是令人有些小感動。 “大王!” 然而就在這頗具溫馨的時刻,一直未曾說話的李然,卻是突然橫跨一步站了出來。 “哦?先生是有話要說?” 楚王聞聲,當即轉(zhuǎn)過頭來,顯得是有些詫異。 而王子棄疾則是微微皺眉,目光陰沉的盯著李然。 只聽李然道: “然以為此舉不妥!大大的不妥啊!” “哦?是有何不妥?愿聞其詳?” 此時,李然又更進一步上前言道: “遷許人以守新疆,此舉不妥!” 李然昂首挺胸的說出了這句話。 而一旁的王子棄疾聽了,臉色頓是變得更差了。 倒是楚王,聞聲卻顯得十分的不解,不禁是直言問道: “哦?卻不知此舉是有何不妥?” 他不明白的是,如此兩全其美的事,怎么就不妥了呢? 李然朝著楚王再度躬身,這才道: “遷移一國之民,讓他們從自己的故土去往另外一個地方駐守,這本就是勞民傷財?shù)男袕?。大王若想歸化許人,那便該以對待楚人之心而待許人,不應是以無度的勞役來驅(qū)使他們。” “再者,群舒一帶的重要性那自是不言而喻的,而大王如以此粗暴之舉對待許人,萬一許人在群舒作亂,而不顧嗣君的死活,到時候楚國豈不是又要重蹈如今舒鳩的覆轍?” 是啊,兔子急了也還會咬人,又遑論人呢? 而楚國人強行遷移許人的手段,不可謂不粗暴野蠻,這跟對待牲口,幾乎沒什么區(qū)別。 這當然是李然所無法接受的。 倘若他不在楚國,不知道此事那也就罷了。 可是今日他既親耳聽到,親眼看到,那自是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楚人是人,許人難道就不是人? 用如此野蠻粗暴的手段迫使他們離開故土,去往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墾戍邊,這對于他們而言,必然是即屈辱,又難受的。 第二百六十章 疏不間親 其實,李然本大可不必在這時候為“楚國百年計”而憂心。 楚王忘恩負義,背后捅刀子,若他此時視而不見,聞而不理,任由楚王自己去敗壞自己公室的名聲,任由楚國自取滅亡,這對于他而言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李然卻并沒有選擇就此沉默。 面對王子棄疾所提出的駐守江淮一帶的方法,面對可能會敗壞楚王名聲的陰招,李然還是第一時間選擇了規(guī)勸。 那他這是在幫楚王么? 不,不是。 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更多的乃是為了求得自己心安。 見惡而不止,為惡十倍。這份胸襟,正是當初孫武與他說過的。 而楚王在聽完他的這一番話,一時間也是不禁皺起了眉頭,看上去似乎也十分的贊同李然所說的話。 遷移許人駐守江淮,而把城父、州來二地的原住民給遷入楚境。這個辦法看上去似乎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既能讓這些外族人不得不逐漸的歸化為楚人,又能讓相對聽話的許人為他們楚國去守住最為要緊的戰(zhàn)略區(qū)域。 可倘若楚王一旦真這么干了,后果又會演變成什么樣呢?恐怕他自己也是心里沒底。 “先生所言,倒也是不無道理……此事,當真有些棘手?!?/br> 他想了想,隨后一聲嘆息,無奈的點了點頭。 一旁王子棄疾見狀,臉色頓時變了樣,急忙出言道: “王兄,子明先生所慮雖是有理,但以臣弟之見,此事除此之外,只怕是別無他法啊?!?/br> “卻不知先生是有何高見?” 王子棄疾在跟楚王“諫言”完之后,又突然是側(cè)過身,與一旁的李然較上了真。 你不是要反對我提出的辦法嗎? 行,那你來說說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么辦法吧? 從他這話不難聽出,此刻他對李然是感到極度的不悅,甚至是有些厭惡。 只是,當著他王兄的面,他當然是不便直接把話給說明了。 “嗯,不知先生可有計較?” 楚王聽罷,也當即轉(zhuǎn)頭,看向李然并應和著如是詢問道。 只見李然臉色甚為平淡,目光在王子棄疾臉上微微一掃,便立時是明白了過來。 于是,他思索了一番后便又開口回道: “臣聽聞在楚國南陲尚有百越雜處,且各有姓氏,所擁有之土地也甚為貧瘠。大王何不考慮將這些百越之民遷至江淮一帶,賜予他們良田與農(nóng)具,如此一來,豈非兩全其美?” 這個法子說起來倒也是頗對楚國的現(xiàn)狀的。 楚國原本大部分人便是從蠻夷逐漸教化而來的,所以在教化蠻夷這方面,楚國的確是有著遠超其他邦國的經(jīng)驗。 而李然提出的這個辦法,既能為楚國增民,又能解決駐守江淮一帶的問題,當真可謂是兩全其美。 只是他這話一說完,便立時遭到了王子棄疾的一頓冷聲嘲笑。 “呵呵,先生此言差矣!” “先生或許是有所不知,我楚國南陲確實還有許多未曾教化的蠻民,但這些人大多不事農(nóng)牧,而乃以游獵為生。這些人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教化的。若依先生之言,賜予土地農(nóng)具,教其播種耕種,不知要等上多少年才能等他們學會這些?” “更何況,我楚如今正值用兵之際,千秋功業(yè)更是迫在眉睫,又豈能浪費如此多的時間在這些蠻人的身上?” “先生此舉,呵呵,恐怕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br> 言罷,王子棄疾還甚為不屑的瞥了李然一眼。 用蠻民代替許人,看上去乃是個好辦法,可這樣的辦法顯然耗時太長,這不是存心要延緩楚國爭霸的進程么? 你李然心里打的什么算盤,又誰人不知? 楚王一聽,頓覺他這個弟弟說得也甚是有理,于是,又把目光是轉(zhuǎn)向了李然來。 “先生……” 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李然便是立時出言道: “呵呵,王子說得倒也不錯,臣此言確是有緩兵之嫌。” “所以呢?這又有何過錯嗎?” “王子許不聞,古之用賢,外不避其仇,內(nèi)不失其親?” “然乃一介外臣,所言雖有私心。但是對于楚國而言,難道不失為是一條良策?遷移許人,一舉而積兩族之深怨,難道大王當真要等到群舒烽煙再起,才知此舉之謬誤?” 是的,李然索性就直接攤牌了。 他也不裝了,直接亮出底牌了: 我是周人沒錯,但是我所說的,難道不是為你們楚國的整體利益著想?這又有什么不應該的呢? 李然一邊說著,一邊臉上也浮現(xiàn)出一絲對王子棄疾的不屑。 他其實很清楚,王子棄疾他為何要竭力請求遷移許人去駐守江淮一帶?他甚至想都不用想,只一看王子棄疾的眼睛,就能洞悉他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遷移許人駐守江淮,這個辦法乍一看似乎是并無不妥的。 可是,如果楚王一旦當真這么干了,那楚王在楚民心目中的口碑可真就要一落千丈了。 畢竟下民也不全是可以愚弄的。 今日許人可以被楚王無情的強迫著遷移到江淮一帶,日后其他地方的屬民呢?諸如申人,沈人,曾人這些,乃至是楚國自己人呢? 于是,所有楚人心里肯定都會想:是不是有朝一日,許人的下場也會落在自己頭上呢? 而一旦他們心目中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那楚王自然就難免會被套上“暴虐”二字,而楚王的群眾基礎(chǔ)也就自然會一落千丈。 換句話說,王子棄疾這個辦法看上去乃是在幫助他的王兄安定江山,但實際上卻難免是有敗壞楚王的公眾形象的嫌疑。 而李然之所以沒有對楚王明說,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他們兩兄弟之間的事,他李然又有什么資格去插手其中? 若不是看在這許人無辜的面子上,他甚至連在此諫言都懶得多說一句。 正所謂“疏不間親”,類似他們這種兄弟之間相互算計,當然需要楚王自己去想清楚才是。別人若是從旁說破了,那也難免是有挑撥離間之嫌吶! 何況這些話在所有人都在場的前提下,那自然是更不能說的。 楚王聽罷,亦是再度微微點頭。 楚王熊圍也并不傻,他當然知道李然的心中所想,其立意也絕不像他弟弟所說的那般狹隘。 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李然提出的辦法顯然比王子棄疾的辦法更為妥當一些。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