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去長安尋一個答案(四)
書迷正在閱讀:你舅舅拐跑了我小姨、都市全能高手、龍潛都市、身為背景板的我想要追求男主、神豪從相親失敗開始、網(wǎng)紅林風(fēng)笑、風(fēng)起一九八一、病美人師尊自救指南、師尊,你徒弟又入魔了、舌尖上的美食大師
林間的皚皚白雪覆蓋住了日夜凋落的梅花,任憑其零落成泥碾作塵。余香猶在,賞梅惜梅嘆梅的人卻永遠(yuǎn)的長埋于這片暗香之下了。 跪在地上掩去最后一抔土,墳冢新,葬何人,他年又有幾人知?終,食指咬破,含淚寫下“李清言之墓”幾個字,喚一聲阿爹,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在心里立下誓言:待四喜去替你尋得一生所惦念之人,他年我們一家三口在這梅花林賞梅花喝釀酒再不分離。 及至天黑,回了白云寺,大雪仍在下,似是老天爺也有了什么了不得的傷心事一樣,沒完沒了的鬧情緒。 寺里已經(jīng)開飯,眾弟子都在等著,然而靜會方丈只喝了些許茶便拄著禪杖蹣跚著腳步回了臥房歇著去了。我望著他的背影,似是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我并無胃口,在孟桑的勸慰之下還是勉強(qiáng)吃了些。之后回到臥房,輾轉(zhuǎn)反側(cè),又是一夜無眠,從天黑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竹青來敲門,道,“方丈病了,喚李姑娘過去?!?/br> 我心下一驚,慌忙穿了衣裳隨竹青前去。不想竹青并不領(lǐng)著我往方丈的臥房而去,而是徑直朝著大雄寶殿而去。 大雄寶殿,仍是那金光閃閃的大雄寶殿,靜會方丈盤腿而坐,好久不見的靜善師父也在一旁打坐。 我出聲道,“方丈病了為何不在房里休息呢?” 那背對著我盤腿而坐之人卻張口悠悠嘆道,“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既然躲不過避不得又何須再費周章去躲去避呢。” 一語畢了,方丈一動未動,我卻悲從心起,喚道,“方丈?!?/br> 靜會方丈睜開雙目,抬手朝我招了招,又朝竹青與靜善師父道,“師弟與竹青先下去吧?!?/br> 靜善師父與竹青出了去,我盤著腿坐在方丈的對面。方丈面色很是不好,我心里的擔(dān)憂更甚。 方丈卻強(qiáng)打著精神問我道,“可想好何時動身去長安了?” 聽此,我心下不禁惶惶然起來,阿爹頭七未過,過往種種我心里還尚存許多疑問。方丈說阿爹是自刎而死,可我親眼所見黑衣人縱火毀尸滅跡置我阿爹于死地,我甚至連阿娘現(xiàn)身在何處一概不知,此時又如何去想動身去長安之事? 但靜會方丈顯然一心想讓我去長安,莫非……“我阿娘可是就在長安?” 若阿娘就在長安,即便長安是龍?zhí)痘ue,四喜也去得。但若阿娘不在長安,縱然長安有千般萬般好,與此時的四喜又有何干系呢? 靜會方丈不語,卻緩緩自袖中掏出一封信箋道,“你阿爹生前一共寫了兩封信,一封交給了孟姑娘,你已看過。還有一封便是交于了老衲?!?/br> 我接過信,“四喜,吾兒……”確是我阿爹親筆,“汝讀此信時,想必已知曉汝爹已往生去。但吾兒不必難過,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實乃人之常情,汝爹不過先了一步而已。汝爹一生但求無愧于心,唯汝阿娘,虧欠頗多,至死不復(fù)相見,實為汝爹平生憾事。汝若有心,便替汝爹去長安了卻這樁憾事可否?汝不必?fù)?dān)憂,汝爹昔年長安故人翰林院王廊尚在,待汝至,自會助汝一臂之力。況,汝所鐘之人亦在長安,汝爹盼汝與其長久和睦,待他年尋汝娘與郎君梅花林一同祭汝爹,則汝爹死而無憾矣。”